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真实世界带状疱疹住院患者发病特征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2 96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西医合并病、与发病节气的关系以及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其中患者以4665岁的患病比例最高;入院方式以普通门诊为多;最常见医疗支付方式为医保;合并疾病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为多见;带状疱疹早期治疗效果好于后遗症期;夏至及立秋2个节气内入院最多;中医证候以肝火湿热为主;关于治疗药物,西药使用最多的为维生素B1和甲钴胺,中成药使用最多的为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中以活血化瘀药和神经营养药为主。由此可见,带状疱疹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与节气关系不明显,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常选用中西医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3 719例眩晕住院患者基本数据分析,探讨眩晕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4—2011年19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出院诊断为眩晕的患者一般信息、医嘱信息、合并疾病、诊断信息、与发病节气的关系及治疗药物。结果:眩晕住院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9岁,女性(65.91%)多于男性(34.09%),职业以体力劳动者居多(85.32%),入院病情以一般者居多(81.63%),患者多从神经科收入院(70.34%),住院天数多在8~14 d(46.65%),46.04%的患者住院总费用在5 000元~1万元,73.86%的患者享有国家医疗保障政策待遇。高血压病为眩晕的最常见合并病(20.79%),证候最多的为肝肾阴虚(44.21%),其次为肝阳上亢、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虚证多于实证。2009年眩晕入院率最高的节气是惊蛰(5.21%),2010年入院率最高的节气是雨水(6.14%)。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天麻素注射液(20.55%),使用频率最高的西药为倍他司汀(10.19%),中西药联合用药以天麻素联合西药为最多。结论: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为眩晕的最常见合并病,精神性因素也应关注。眩晕与肝关系最密切,发病节气多在春季。天麻素注射液为临床治疗眩晕最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有优势。临床上应重视中医"天人相应"思想,顺应人体阴阳消长的节律变化,辨证防治眩晕。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3):452-454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36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本信息的分析,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以2009—2010年全国16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发病与节气的关系、合并病等。结果:60~74岁患者占37.30%,男女比例约为3:1;急诊入院率为53.78%;住院天数多为8~14 d;住院费用以5~10万元居多;中医证候气虚血瘀占35.86%、痰浊血瘀占35.17%;合并病高血压病占47.11%,并发症心功能不全占52.84%;入院人数雨水占5.16%、清明5.13%、冬至4.78%、小寒4.78%。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以男性患者居多,发病节气在乍暖还寒雨水、清明时节入院患者最多,其次是冬至和小寒,常合并高血压病,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为多,补气、活血、化瘀、豁痰应作为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057-2059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923例便秘患者基本信息的分析,探究便秘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以2008年—2010年全国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中第一诊断为便秘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病情预后、合并疾病及入院与节气的关系等。结果:46~65岁患者占35.25%,男女比例约为1∶1.5;门诊为主要入院方式,约占88.67%;住院天数多为8~14 d;住院费用多在1000~10000元之间;中医证候主要为湿热内阻;合并病主要为高血压病和痔疮;入院节气大暑占6.03%、小暑5.79%、白露4.93%、夏至4.8%、谷雨4.8%。结论:便秘以女性患者居多,入院节气多集中在大暑和小暑,多合并痔疮和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选择全国16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应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开展数据分析,了解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一般信息及其诊疗情况: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岁;男女比例约为1.10:1;入院病情为危急者约占总人数的10.12%;多集中在心血管科;住院天数多在8~14 d;住院费别医保占62.93%;住院总花费分布最多的是0.5万~1万元;高血压病患者多合并冠心病、血脂蛋白紊乱血症;中医证候以痰瘀互结和肝肾阴虚居多;中药治疗以应用活血化瘀药为主;西药治疗基本符合指南;降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最多,约占总人数的81.2%;ACEI类、ARB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类依次占比为43.0%,43.4%,42.4%,42.4%,固定复方仅为约占8.0%;五大类降压药总频数是78 206次。因此,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住院费别多以医保居多,近半数人群合并冠心病,证候以痰瘀互结居多,西药基本符合指南,联合用药较多,固定复方制剂较少,中药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主。提示临床治疗上在严格降压的同时,注意联合用药及使用固定复方制剂,结合中药化痰祛瘀,减少靶器官损害,降低并发症。为临床防治高血压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43-2246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中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节气的关系。方法:选择全国4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第一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病,且具有中医证型记录的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节气等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6302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各中医证型以风痰瘀阻证最多,为2374例(37.67%),其次为气虚血瘀证1219例(19.34%)和肝肾阴虚证1052例(16.69%);入院患者中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均以60~74岁的患者居多,分别为1013例(42.72%)和572例(46.92%);各证型分布男性患者普遍多于女性患者;缺血性中风病在寒露和惊蛰-立夏等几个节气入院患者较多。结论:基于HIS数据发现真实世界中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总数及各证型分布均是男性多于女性,且都以风痰瘀阻证为最多,入院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74岁,各证型入院节气主要集中在寒露和惊蛰-立夏阶段。  相似文献   

7.
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中医证候与节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折患者进行相关信息分析,了解该患者中医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以2003-2014年全国26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和发病节气。结果:45-64岁患者最多,占39.84%,其中18-44岁男性患者使用较多,占43.38%;45-64岁女性患者较多,占44.33%。入院与出院患者主证均为气滞血瘀证,分别占总人数的60.53%、53.08%;立夏和雨水两个节气入院患者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26%、5.24%。结论: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患者病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立夏、雨水入院患者居多。为临床骨折治疗时应中医辨证论治,顺应疾病本身特点及节气变化,辨证用药的特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72-2477
目的:了解腰椎滑脱患者的一般住院信息、发病节气、药物治疗等情况。方法:采集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第一诊断为腰椎滑脱的3050例住院患者信息,分析腰椎滑脱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入院科室、住院费用、发病节气、中西医治疗等情况。结果:3050例腰椎滑脱住院患者中,入院科室以骨科为主,71.51%的住院患者的年龄为45~74岁,82.46%患者为体力劳动者,56.35%的患者住院天数为15~28 d,最常见的中医证候是肝肾亏虚证和气滞血瘀证,药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在腰椎滑脱治疗中使用到278种西药和331种中药(含中成药),西药中使用最多的是地塞米松,其次依次是甘露醇、甲钴胺、苯巴比妥、青霉素,中药使用最多的是鹿瓜多肽,其次依次是七叶皂苷、血栓通、四磨汤、川芎嗪;药物归类后,西药位于前列者为抗感染药、镇痛药、糖皮质激素、脱水药、营养神经药物,中药以活血剂、补益剂(补肾健骨剂)、清热解表剂、润肠通便剂、脱水剂最为常见。结论:腰椎滑脱疾病中中老年患者发病率高、以女性为主,其中医证型主要是气滞血瘀和肝肾亏虚证型,多发于立夏、寒露时令,西医治疗上以抗感染、镇痛、糖皮质激素、脱水为主,中医治疗上活血、补肾健骨为主。  相似文献   

9.
该文探索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HIS系统收录的1998—2011年住院病例,提取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青少年患者615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355例)多于女性患者(243例);患者年龄14岁以下最多,平均年龄为9.40岁;住院天数以4~7 d居多;患者多集中于儿科,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以门诊方式入院居多(451例,75.54%);有中医辨证信息的患者中,主要有痰湿内阻证(38.46%)、肝气郁结(15.38%)、气阴两虚证(11.54%)、阳气虚衰证(11.54%)等;患者入院率最多的节气为小寒(13.01%)。临床联合2种化药时,最常联合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为24.60%);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4.065%);联合3种化药时,最常联合氯化钾注射液+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15.93%);联合3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云南白药+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1.138%)。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患者诊断及使用方法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节气特点与中医证候高度一致,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药为主,也兼顾使用中药,联合用药比较合理。基于HIS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规范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使用醒脑静注射液脑出血患者人群特征及临床用药特征。采用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使用Clementine 12.0对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数据库的8 369例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脑出血患者一般信息及用药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的8 369例脑出血患者中,年龄中位数59岁,男-女1.74∶1,职业以体力劳动者最多(31.26%),多于冬季入院(27.46%),节气多在寒露(5.1%),入院病情以一般者居多(50.94%),就诊时首选神经外科(48.82%),住院天数多在15~28 d(29.03%),有42.47%患者住院费用在10 000~50 000元;醒脑静注射液单次给药剂量以10~20 mL最多(46.03%);用药疗程大多在3 d及以下(68.60%);合并1种西药用药频数最高的为利多卡因(5.05%),合并1种中药用药常为化瘀通脉剂(10.73%)。1种中药合并1种西药频次最高的是化瘀通脉剂+地塞米松(8.08%);联合2种西药频数最高的是奥美拉唑+地塞米松(5.07%);联合3种西药频数最高的为奥美拉唑+地塞米松+利多卡因(3.35%);在用药10~20 mL,用药天数15 d时,治愈和好转的患者最多(44.78%,45.85%)。结果表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以中老年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多于冬春时节发病,常与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心血管药物等联用预防脑出血并发症,临床用药符合脑出血治疗指南,部分患者存在超疗程使用情况,可为临床医师治疗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为充分了解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该研究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药物种类分析,发现西药以还原性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79例(支持度为34.61%),中药以甘草酸二胺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58例(支持度为34.56%),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甘草酸二铵合并还原型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8 607例(支持度为25.09%);按药物作用分析,中药、西药均以降酶类药物使用比例最高,中药降酶药物使用者10 983例(支持度为27.01%),西药降酶药物使用者9 595例(支持度为23.59%),中西药物合并用药以清热利湿类药合并降酶类药使用频率最高,5 621例(支持度为13.8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清热利湿类药物合并西药降酶类药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中西联合用药方案,中药清热利湿类药合并西药降酶类药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三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常联合使用中成药和西药,该研究选择来源于14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的27 678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14 d内针对中风治疗的中西药物构建复杂网络,发现该网络具有无尺度现象,采用层次结构核心算法分别对急、危、一般3类入院病情患者入院1 d内,2~3,4~7,8~14 d 4个时间段的中西药物使用进行分析,发现3类入院病情患者核心中成药使用主要为活血化瘀和化痰醒脑药物,化痰醒脑药随时间变化在各类患者中使用逐渐减少。核心西药主要为抗血小板药、改善循环药物、神经保护药、抗凝药和脱水药,脱水药在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入院14 d内均为核心药物,而入院病情为一般的患者在入院3 d内作为核心药物使用,神经保护药的使用在患者入院7 d后逐渐下降。中西药物组合主要为神经保护药+活血化瘀药、抗血小板药+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药+活血化瘀药;化痰醒脑药在入院病情急和一般的患者中主要与神经保护药联合使用,而入院病情为危的患者多与脱水药联合使用。该研究以大数据分析和复杂网络建模发现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急性期中西药物使用的动态特征和药物联合应用特点,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真实世界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传染病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但由于其收治医院包括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医院,对其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的尚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多家不同医院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该文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亚型分布、病情预后、合并疾病、发病和节气的关系及治疗药物。研究发现患者中以18~59岁的中青年男性多见;入院方式以普通门诊为多;医保为最常见医疗支付方式;从预后角度看,急性肝炎好于慢性者,年轻患者好于年老者,女性好于男性;合并疾病中以肝硬化和肝脏恶性肿瘤为多见;发病高峰为夏至、小暑和大暑3个节气;关于治疗药物,化学药以还原型谷胱甘肽为最常见,中药以甘草酸二胺最常见,中西药联合治疗是最多见的治疗模式,联合用药模式中以甘草酸二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胸腺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主。由于该文为回顾性描述分析,疗效和治疗方案的之间的相关性未做分析,因此仅供临床医生在治疗选择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借助医疗大数据分析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人口学分布、住院特点和合并疾病特征以及用药规律。方法:采集全国9省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IS)中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患者人口学信息、出入院情况、合并疾病及用药信息。结果:39 77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8岁,主要集中于60~74岁年龄段,共12 420例(31.22%),男女比为1.78:1;入院病情急危者6 940例(18.58%),住院天数15~28 d的共14 477例(36.40%),患者主要在夏至及寒露2个节气入院;主要因急性脑梗死住院的共31 176例(78.38%),入院诊断中风痰阻络证701例(74.97%),气虚血瘀证101例(11.76%);合并疾病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21 938例(55.15%),糖尿病8 287例(20.83%),冠心病7 921例(19.91%);西药使用排首位的为阿司匹林,共20 924例(52.60%),中成药使用排首位的为疏血通注射液,共9 015例(22.66%),54.63%的患者住院期间同时使用了活血化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结论:缺血性中风住院患者年龄主要为60~89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入院与节气可能相关,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中西药物使用排首位的分别为阿司匹林和疏血通注射液,且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抗血小板药物常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不同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就医行为选择在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间的差异,为合理引导结直肠癌患者适宜就医及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2019年12月17家三级甲等医院21894例首诊结直肠癌成年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EmpowerStats 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8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诊于中医院的有862例(3.93%),西医院的有8723例(39.85%),肿瘤专科医院的有12309例(56.22%)。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男性占比均大于女性,58-68岁患者占比最大。且结直肠癌患者年龄、医疗付款方式及肿瘤分期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P<0.001)。西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癌Ⅲ期患者占比最大,而就诊于中医院患者中结直肠癌Ⅳ期最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异地就诊比例(57.32%)大于本地,且就诊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患者中73.66%来自外地。患者来源前三名分别是北京市、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而在北京市内,西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中医院患者主要来源于海淀区、朝阳区及丰台区,肿瘤专科医院则主要来源于朝阳区、海淀区及丰台区。结论 应大力倡导年轻以及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向中医院分流,充分施展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优势;发挥三级医院带动作用,建立对口帮扶医院,减少不必要的跨省流动及提倡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治,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clinical patway,CP)的构建和疗效评价。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建立混合痔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根据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分为实验组(CP组150例)和对照组(非CP组150例),观察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率。结果:CP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低于非CP组(8.75±1.56)d vs(10.60±2.02)d,(3 407.22±789.23)元vs(4 310.89±978.08)元,(P0.05),CP组病人满意率高于非CP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混合痔手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出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混合痔医院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16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库中2991例银屑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真实世界银屑病住院患者的一般住院信息、合并疾病、中西药联用情况等。结果显示50%的住院患者年龄为18~45岁,最常见的中医证候是血热内蕴证,住院时间15~28d者超过1/3,平均住院花费6989.20元。前5位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血脂蛋白紊乱血症。药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有599种西药和341种中药(含中成药),中西药联用普遍存在;甘草提取物最常与其他西药联合使用,其次是复方青黛胶囊和雷公藤多苷;联合应用的西药当中最常见的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酮替芬、西替利嗪、维甲酸和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从药物作用类别来看,抗炎保肝、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其他西药最为常见,最常和中药联合使用的西药类别为抗过敏、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和维甲酸。该研究表明银屑病住院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合并疾病以代谢性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治疗用药杂,种类多,而且中西药联用普遍存在,甘草提取物最常与其他西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鹏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75-7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治疗。检测理化指标:骨密度、骨钙素、β-胶原系列。结果:治疗组的骨密度、骨钙素测值升高,B胶原系列测值下降,临床症状改善;观察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亦可减少单纯长期服用西药导致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