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菌根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目的 :对我国云南、四川等地采集的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candidum和金钗石斛D .nobile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测定其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内生真菌 ;所获得真菌分别与铁皮石斛种子、铁皮石斛及金钗石斛无菌苗共培养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 :分离获得内生真菌 2 5种 ,主要属于担子菌Basidiomy cotina和半知菌Deuteromycotina;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其中 5种真菌可促进铁皮石斛种子萌发 ;7种真菌可与铁皮石斛和金钗石斛幼苗形成共生关系 ,但仅有 3种真菌对幼菌有促生作用。结论 :分离和筛选促进石斛生长发育的适宜菌根真菌 ,是菌根技术应用于石斛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效华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475-2479
该文简述了中国石斛类药材原植物的名实考证结果,并重点阐述了细茎类石斛植物的分类处理结果。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曲茎石斛D. flexicaule、河南石斛D. henanense、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广东石斛D. kwangtungense、细茎石斛D. moniliforme、铁皮石斛D. officinale、琉球石斛D. okinawense、滇桂石斛D. scoriarum、始兴石斛D. shixingense、大花石斛D. wilsonii等11种石斛属植物得到确认,建议铁皮石斛使用名称Dendrobium officinale。  相似文献   

3.
令狐楚  谷荣辉  秦礼康 《中草药》2021,52(24):7693-7708
通过搜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研究报道,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倍半萜、菲和联苄类等;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抗肿瘤、降血糖以及对神经系统保护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具体结构类型以及各类型的结构特征和波谱规律进行了梳理。有利于指导金钗石斛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认识及研究,对该药食两用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金钗石斛 (Dendrobium nobile Lindl)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及2个系列混合物。分别为海松二烯,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二烷酯,3-甲氧基-4-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四烷酯,豆甾醇,对羟基顺式肉桂酸三十烷酯,对羟基反式肉桂酸直链烷酯的4个系列化合物的混合物,直链烷醇的5个系列化合物的混合物。结论 以上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其中海松二烯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离体培养时 4种菌根真菌对金钗石斛生长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纯培养的菌根真菌分别与金钗石斛无菌苗共生培养 ,观测它们对金钗石斛生长及其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相比 ,Mycena sp. (MF2 3 )极显著降低了金钗石斛鲜重的 2 4.9% (P<0 .0 1) ;所有实验菌株对金钗石斛干重均无显著性影响 ;Epulorhiza sp. (MF18)和MF2 3显著提高了金钗石斛的折干率 (P<0.0 5) ,Mycena sp. (MF2 4)极显著提高了金钗石斛的折干率 (P<0. 0 1) ,分别最多提高了 51.3 % ,43 8%和 63. 3 % ;Epulorhizasp (MF15)和MF2 4比对照极显著增加了金钗石斛气生根数量的 4.25倍和 4.13倍 (P<0 .0 1) ;MF2 3极显著减少了金钗石斛基生根数量的46.5% (P<0. 0 1) ;MF15,MF18,MF2 3和MF2 4分别可使金钗石斛多糖含量提高 153 .4% ,52. 1% ,18.5% ,76.7% ;MF2 3使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提高 18.3 %。结论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内生真菌与金钗石斛共生培养能影响金钗石斛的生长和总生物碱的含量 ,提高多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Wistar大鼠高脂血症和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采用灌胃给药,观察金钗石斛多糖对其血脂和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结果 金钗石斛多糖80,160 mg·kg-1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Wistar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具有改善高脂血症Wistar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结论 金钗石斛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异常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有效减轻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实地考察,对石斛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进行考证,为含该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历代所用石斛的基原以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为代表的石上着生,形短肉实,富含黏液的石斛种类,因铁皮石斛D. officinale分布较广,当为历代石斛最主流的基原;木斛与石斛相对而言,因其生于树上,质地松泡,长而中虚,根据特征描述则当为石斛D. nobile、流苏石斛D. fimbriatum等,其中以D. nobile为木斛的主流。“金钗”在历代本草中文义混乱,不宜作为植物名处理;历代关于石斛的产区随着品种的发现、人工栽培等因素而呈现转移的情况,最早汉魏时期著录的是安徽六安一带,唐宋以来扩展到广东、广西地区,且认为“广南者为佳”,明代则较为推崇川产、浙产,清代则推崇霍山所产;石斛历代均以茎入药,药材分为鲜品与干品,鲜品采挖后除去根茎泥沙即用,干品需进一步加工,多以酒为辅料,进行蒸制、熬膏或煎煮入药。铁皮石斛、霍山石斛自清代中期以来形成特殊的加工规格,即“枫斗”。根据考证结果,鉴于经典名方甘露饮功效以清热为主,可选择偏于清热、呈苦味的石斛D. nobile;地黄饮子中石斛以补益为主,可选择铁皮石斛D. officinale或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关系。方法 基于引物结合位点间扩增(inter-primer binding site,iPBS)分子标记对广西5个县共35份金钗石斛进行遗传关系、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并构建能区分35份金钗石斛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分析使用NTSYS-pc 2.10e统计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聚类分析图谱,采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居群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8条iPBS引物共扩增出1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43条,多态条带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为90.51%;在遗传距离0.70处,35份种质分为7大类群,居群在分子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化;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Gs)变化范围为0.559 0~0.975 9,变幅为0.416 9;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He)、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分别为1.898 7、1.505 0、0.300 7、0.454 2,居群间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度(total genetic diversity,Ht)、各居群基因分化系数(gene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Hs)、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Gst)分别为0.299 8、0.214 9、0.283 0,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8.30%,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1.70%,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基因流(gene flow,Nm)为1.266 5,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引物2219和2399可单独鉴别出35份种质,试验基于引物2399的“0,1”矩阵构建35份种质的指纹图谱,此图谱可为金钗石斛品种的分类与鉴定提供参考。结论 金钗石斛居群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总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揭示了金钗石斛种质间的遗传关系及其居群遗传多样性,为野生金钗石斛种质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钗石斛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天门冬目,兰科,石斛属植物金钗石斛新鲜或干燥茎,因其酷似古代妇女头上所戴饰物金钗得其名,因其广泛和卓越的药用价值而被誉为“民间仙草、植物黄金”[1].金钗石斛味甘、微咸、无毒.其作用在《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所述甚广,《中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石斛对其功能进行综合,最终确定主治为“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2],另外,还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增强免疫等作用[3].  相似文献   

10.
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软腐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确定引起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软腐病的病原菌,为制定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和定点观察相结合对软腐病发病情况进行田间观察,采集两种石斛典型病株样本,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菌株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 在树皮为基质的苗床上软腐病在不同苗龄上均可发生,病原菌主要侵染幼嫩多汁的嫩芽和新枝,引起幼嫩茎叶的腐烂、萎焉和坏死等症状。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观察,以及核糖体rDNA ITS序列分析,侵染石斛植株的2个分离菌株被鉴定为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致病性实验证明,这两个菌株为石斛软腐病的致病菌株。结论 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是终极腐霉菌的自然寄主。  相似文献   

11.
<正>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又称金钗石,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为兰科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因其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金钗而得名。金钗石斛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强阴滋精之功效,被列为上品。《本草衍义》、《本草纲目拾遗》及《本草从新》等历代本草都倍加推崇,素有"千金草"之称。  相似文献   

12.
张明宇  虞泓  袁峰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66-3870
对云南7个金钗石斛居群和1个喇叭唇石斛居群,用5组DALP引物扩增得到140条清晰条带,其中102条为多态位点,多态比率72.86%,平均每组引物扩增所得多态条带为20.4。金钗石斛居群水平平均多态位点47.96%,多态位点在22.86%~68.57%;物种水平多态位点72.86%。DALP分析显示,金钗石斛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PPB 72.86%,H 0.288 9,I 0.424 2;居群水平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PPB 47.96%,H 0.186 1,I 0.273 9。金钗石斛基因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38 6,即66.14%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33.86%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间,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3.
金钗石斛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雪  高昊  韩慧英  刘宏伟  王乃利  姚新生  王钊 《中草药》2007,38(12):1771-1774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金钗石斛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8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钗石斛素J(dendronobilin J,Ⅰ)、dendrobane A(Ⅱ)、dendrodensiflorol(Ⅲ)、bullatantirol(Ⅳ)、dendrobiumaneA(Ⅴ)、6α,10,12-trihydroxypicrotoxane(Ⅵ)、10,12-dihydroxypicrotoxane(Ⅶ)和10β,13,14-trihy-droxyalloaromadendrane(Ⅷ)。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金钗石斛素J。化合物Ⅳ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和Ⅴ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仿野生石栽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中不同生长年限次生代谢化合物积累的变化特征,为合理规划金钗石斛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对1年生、2年生、3年生的金钗石斛茎中次生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利用Analyst 1.6.3软件处理质谱数据,对所有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差异倍数(FC)≥2和FC≤0.5的筛选差异次生代谢物,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和质谱数据库对差异次生代谢物进行鉴定,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鉴定富集的通路。结果 3个生长时期的金钗石斛茎中共鉴定出1 317个次生代谢物,其中黄酮类、酚酸类、生物碱类和萜类化合物整体占比可达76.55%。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样品进行两两比较,与金钗石斛的1年生茎比较,2年生茎共有289个差异次生代谢物,其中上调255个,下调34个;3年生茎共有682个差异次生代谢物,其中上调502个,下调180个。与金钗石斛的2年生茎比较,3年生茎共有602个差异次生代谢物,其中上调405个,下调197个。随着金钗石斛生长年限的增加,对上调前10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排序,主要为山柰酚衍生物、车叶草苷酸、芹菜素衍生物、金圣草黄素衍生物、异鼠李素衍生物、花旗松素衍生物、槲皮素衍生物等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和萜类化合物。KEGG富集分析显示,随着生长年限增加,次生代谢物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及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均发生了显著富集。结论 仿野生石栽金钗石斛随生长年限增加,可明显提升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和萜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积累水平。生产实践中可按照不同生长年限进行等级划分,有利于提高金钗石斛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I,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具有滋养肺胃,清热生津之功效,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和新药原料[1-3],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由于金钗石斛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力低,生长缓慢以及长期已往的掠夺性采挖,野生生长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量,致使金钗石斛野生资源日益枯竭[4,5]。进行人工种苗繁育、扩大种源及栽培对保护该濒危种质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1无性繁殖1.1分株繁殖金钗石斛在每年的2-4月份都会从1-2年生的假鳞茎基部抽发笋芽,利用这一特性,可进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宜在秋末金钗石斛已停止生长,枝茎坚实饱满…  相似文献   

16.
包英华  白音  石海英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026-3028
目的优化金钗石斛多糖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明确金钗石斛多糖的分布和积累特征。方法采用徒手切片和冰冻切片方法制作金钗石斛根、茎和叶片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金钗石斛多糖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徒手切片法比冰冻切片法更适用于金钗石斛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金钗石斛多糖主要分布在根的皮层薄壁细胞、茎的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核叶片薄壁细胞内。多糖在茎内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中分布较少。结论组织化学定位方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金钗石斛多糖的快速简便的技术和方法,金钗石斛叶片的开发多糖潜力较大,应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钗石斛中石斛碱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用HPLC测定石斛中石斛碱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 XTerraTM RP18色谱柱(3.9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21∶79∶0.005),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石斛碱在30.9~618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191.5ρ+1419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1%,RSD为2.60%。结论应用HPLC测定石斛中石斛碱含量的方法简便、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8.
金钗石斛简称金钗,是复杂的石斛类药材中较早被明确记载的名称,可追溯至唐·卢道元之《太上肘后玉经方》,并被其后历代医药学家所推崇。形态学特征是中药命名的规律之一,该文从形态学角度,采用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字学等多学科证据,考证"金钗""金钗石斛"植物基原。结果表明,"单股为簪,双股为钗",金质发钗(金钗)具有2根钗股是其显著特征,钗股通常为圆柱形,中上部粗细均匀,钗脚渐尖。金质发钗由钗股和钗头2部分组成,钗股装饰简单,钗头样式较多。根据本草记载,"金钗""金钗石斛"具有"色黄如金、茎如钗股、无歧、旁枝如钗、股短中实"的形态特点。通过10种石斛属植物形态对比结果表明,本草所述"金钗""金钗石斛"的植物基原应为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而曲茎石斛独特的人字形生长特性可能是其被称为金钗的主要原因。同时,明代出现"金钗花"可能源于花钗钗头花朵装饰的缘故,即"金钗""金钗石斛"源于钗股,"金钗花"源于钗头。  相似文献   

19.
石斛,为兰科金钗石斛及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中药品种有金石斛,又名金钗石斛;鲜石斛,又名鲜金钗;鲜石斛,又名干石斛、细石斛。其优良品种为霍山石斛,又名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钗石斛药用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钗石斛药用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用6-BA、GA3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根处理金钗石斛。结果与结论 表明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一定浓度下可使石斛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而对金钗石斛碱的含量无影响。GA3能显著提高石斛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