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不孕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128例采用HMG促排卵进行夫精人工授精的患者的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卵泡破裂数是(1.8±1.4)个,排卵率93.8%,妊娠率17.19%,流产率18.18%.结论:HMG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李薇 《江西医药》2013,48(6):487-489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的110对夫妇,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分成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比较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患者的妊娠率以及克罗米芬组(CC组)和尿促性腺激素组(HMG组)的妊娠率效果。结果自然周期组67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5例,临床妊娠率为7.5%;促排卵周期组196个周期,临床妊娠数量30例,临床妊娠率为15.3%。促排卵周期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自然周期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芬(CC)组78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6例,临床妊娠率为7.7%;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18个周期,临床妊娠数为19例,临床妊娠率为16.1%。尿促性腺激素(HMG)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优于克罗米芬(CC)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效果明显优于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效果,促排卵药物尿促性腺激素治疗不孕症的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不同促排方案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的影响。方法本文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所接受人工授精128例共1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采用自然周期(NC)、克罗米酚(CC)、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HMG促排卵治疗行人工授精。结果四组妊娠率分别为7.1%、11.1%、16.7%、19.2%,促排卵各组之间妊娠率均高于自然周期组(P<0.05),各排卵组之间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熟卵泡发育数促排卵组均高于自然周期组,而CC组内膜最薄。结论促排卵用于人工授精增加了妊娠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215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选择215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病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治疗的166例妇女215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自然周期人工授精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相比,后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促排卵周期的多胎妊娠率并没有升高.3次宫腔内人工授精累积妊娠率可达18.67%(31/166),但是人工授精的周期成功率并没有随着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周期妊娠率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促排卵周期进行人工授精可以增加妊娠率,如果3个周期人工授精并没有妊娠,建议尽早转试管婴儿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对夫妇的90个自然周期和55个促排卵周期为研究内容,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自然组流产率明显低于促排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双胎率、异位妊娠率存在的差异则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授精的基础上促排卵周期的流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供精人工授精(AID)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874对夫妇完成的1 855个AID周期,探讨各种因素与AID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30岁组AID临床妊娠率(31.2%)最高,30~34岁组妊娠率25.1%,35~39岁组妊娠率23.0%,≥40岁组妊娠率(12.0%)明显下降(P<0.05);2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继发不孕组AID临床妊娠率(42.0%)较原发不孕组妊娠率(28.5%)高(P<0.05);4双侧与单侧输卵管通畅组AID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自然周期组与药物促排卵周期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同一周期内,排卵前后2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组与排卵后1次宫腔内人工授精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AID周期数与临床妊娠率比较:1个周期妊娠率(32.5%)最高,2个周期妊娠率26.6%、3个周期妊娠率26.6%、4个周期妊娠率21.2%、5个周期妊娠率28.6%,≥6个周期妊娠率(9.1%)明显下降(P<0.05)。结论女方年龄是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药物促排卵周期不增加AID临床妊娠率。不伴有女方不孕因素患者,可给予AID治疗4~5个周期后再改行其他助孕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insemination,IUI)妊娠结局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IUI的不孕夫妇608对,共1059个治疗周期,总结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妊娠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式分析.结果 人工授精妊娠成功率会随着患者不孕年限与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临床妊娠共126例,治疗周期妊娠成功率为11.9%,当精液密度<1×106/ml时,妊娠成功率较低,促排卵周期较自然周期妊娠率高,单个卵泡妊娠率低于超过2个的卵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治疗周期高于其他周期的妊娠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IUI妊娠结局及妊娠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女方不孕年限、年龄、卵泡个数、促排卵数及不孕原因.每一周期IUI次数及人工授精时机不会对妊娠成功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IUI妊娠结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促排卵数及卵泡数,此外,IUI妊娠率也会受治疗周期数及精密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影响因素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以提高IU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1个IUI治疗周期的149例患者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时机、精子总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孕原因与妊娠率无差异,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排卵前、排卵后和排卵前后授精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优化后精子数量与临床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促排卵方案和优化后精子数量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霞  彭璇 《江西医药》2014,(12):1485-1487
目的:探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IUI助孕的355对夫妇共60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原因、是否促排卵及子宫内膜厚度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依次进行分析。结果601个周期中85例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4.14%。女方年龄≥35岁,妊娠率明显下降。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继发不孕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孕原因中以性交障碍妊娠率最高,其次为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厚度组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影响因素诸多,临床治疗中应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梁潇 《黑龙江医药》2022,(4):862-865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时采用三种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在本院开展宫腔人工授精的102例PCOS病患的临床资料。依据促排卵方案划分成A组、B组、C组各34例,A组予以枸橼酸氯米芬胶囊,B组予以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组予以HMG,统计并比较三组的促排卵结局和人工授精结局。结果:A组注射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日的内膜厚度比B组及C组更低,且流产率最高,B组的流产率最低,差异显著(P<0.05);B组和C组相比,B组的促排天数更短,且促性腺激素(Gn)用量更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类促排卵方案均能应用到PCOS患者中,且枸橼酸氯米芬胶囊加HMG的促排卵方案妊娠率较高,流产率较低,同时促排天数较短,Gn用量较少,能当作临床首选的促排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治疗的1024对夫妇(1195个IUI周期)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值、是否促排卵治疗与AIH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男性因素的妊娠率最高,中重度(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率最低(16.5%VS 6.5%,P<0.05);女方年龄>40岁妊娠率明显下降;不孕年限4年以上,妊娠率明显下降(8.9%,P<0.05)。基础血清FSH≥9 IU/L妊娠率低于FSH<9 IU/L(8.6%VS 15.3%,P<0.05);促排卵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各促排卵方案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募集1个卵泡周期妊娠率低于募集2个及以上卵泡(8.4%VS 15.8%,P<0.05);行AIH 4个周期以上,妊娠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男性因素不孕、不孕年限<4年、基础FSH<9 IU/L,女方年龄40岁以下IUI的成功率较高;适当促排卵治疗,能增加IUI妊娠几率;IUI治疗3~4个周期未妊娠,应考虑选择更复杂的助孕方法 ;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不孕患者,应尽早进行体外受精(IVF)助孕。  相似文献   

12.
邱洁  王竹晨  杨玉春 《淮海医药》2007,25(5):446-447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配合综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胰岛素抵抗PCOSS性不孕症患者53例,服用二甲双胍同时综合促排卵治疗:先口服氯米芬,B超监测排卵,卵泡发育良好者不肌注HMG,发育不良者肌注HMG,近排卵期肌注HCG 5 000 U,隔日同房4次.结果 经二甲双胍及综合促排卵治疗3周期后,睾酮、胰岛素、瘦素水平显著下降(P<0.005);促排卵疗法128周期,有37例妊娠,周期妊娠率28.9%,妊娠率为69.8%;自然流产5例,流产率11.6%;停用促排卵疗法后6个月内,仍有4例妊娠(7.5%).结论 二甲双胍配合氯米芬、HMG、HCG综合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具有很高的妊娠率,安全有效可以试用.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27-828
目的:探讨氯米芬治疗失败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采用来曲唑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的促排卵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经氯米芬促排卵治疗失败后的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42例,采取来曲唑治疗,B组42例,采取HM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促排卵率及妊娠率情况。结果:A组取消周期率、排卵率均较B组低(P<0.05)。两组患者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多胎妊娠率明显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授精周期中,对氯米芬治疗失败后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效果确切,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白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68-1469
目的:探讨84例不孕症患者采用上游法优化处理精液宫腔内人工授精(IUI)97个周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4例多年不孕的患者,主要病因为男性不育;少弱精、精液液化不良、免疫性不良、不明原因性不育,给予促排卵治疗,采用体外排精,上游法优化处理精液,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结果:治疗84例97个周期,妊娠15例,总妊娠率17.86%,周期妊娠率15.46%。结论:上游法优化处理精液宫腔内人工授精对治疗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不明原因不孕症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原因不明不孕患者进行不同治疗的治疗结果。经HMG促排卵后进行排卵监测指导同房65周期(HMG组),自然周期IUI治疗17周期(NC+IUI组),HMG促排卵后IUI治疗共237周期(HMG+IUI组)。HMG+IUI治疗1~3周期组192周期,4~6周期组45周期。比较各组的周期妊娠率。结果HMG组和HMG+IUI组两组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4~6周期组的周期妊娠率较1~3周期组的周期妊娠率低(χ2=3·902,P<0·05)。结论促排卵联合IUI是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较为简单、有效而经济的手段。治疗3周期后妊娠率降低,可采用其他的助孕技术。  相似文献   

16.
诱导排卵多卵泡发育治疗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妇女促排卵反应过度的一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枸橼酸氯米芬(CC)加注射用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多个卵泡发育的26例27个周期作为观察组,选53个周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21个周期中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9例,妊娠9例,妊娠率47.37%,对照组(35.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用促性腺激素(Gn)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无1例流产。结论对排卵障碍的不孕患者,采用CC HMG促排卵治疗,多个卵泡发育时改行IVF-ET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97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接受氯米芬(CC)联合尿促性素(HMG)治疗,B组接受来曲唑(LE)联合HMG治疗,C组单纯应用HMG治疗。对于有肥胖、高雄、胰岛素抵抗者先给予预处理后再进入促排卵治疗。观察比较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子宫内膜厚度:B组与C组相似(P>0.05)与A组有明显差异(P<0.01);排卵率:A组与B组相似(P>0.05)与C组比较有差异(P<0.01);妊娠率:C组周期妊娠率高于A组及B组(P<0.01),而A组与B组妊娠率相似(P>0.05);并发症:A组与B组无多胎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C组有1例双胎1例轻度OHSS发生。结论 PCOS患者采用CC联合小剂量HMG或LE联合小剂量HMG促排卵治疗,HMG低剂量递增方案促排卵治疗,均可获较好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在本所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不孕症64个周期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64个治疗周期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分类资料进行其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64个IUI治疗周期中,妊娠8例,妊娠率12.5%。结论鉴于我国国情,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费用高,而宫腔内人工授精费用低,可多次应用,仍给不孕夫妇予生殖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两种促排卵方式治疗非肥胖型PCO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不孕治疗的119例非肥胖型PCOS促排卵治疗周期。根据促排卵药物不同将这119例PCO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来曲唑+HMG促排卵,对照组给予HMG促排卵,观察和对比两组的平均卵泡生长时间、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LUFS率、妊娠率、多胎率和OHSS发生率。结果两组促排卵治疗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LUFS率和妊娠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的平均卵泡生长时间(15.9±1.7)d明显多于治疗组(12.5±1.9)d,对照组的OHSS发生率和多胎率分别为20%、15.1%,均高于治疗组(6.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肥胖型PCOS患者用来曲唑+HMG促排卵可以获得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并且还可以减少促排卵时间,降低OHSS发生率和多胎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积液在促排卵周期中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个人工授精周期中发生宫腔积液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4例宫腔积液的患者均出现在促排卵治疗周期,经宫腔搔刮和中药灌肠理疗治疗后,在下一促排卵治疗周期,宫腔积液消失3例,妊娠2例,其中1例流产。结论宫腔积液可能与促排卵有关,促排卵人工授精周期中宫腔积液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