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2.
目的介绍WHO关于口服仿制药生物等效豁免的相关政策。方法总结了WHO关于生物药剂分类系统分类标准的修订、口服仿制药生物等效豁免的相关条件,并介绍了WHO关于基本药品目录中药物生物等效豁免可能性的评估情况。结果与结论结果与结论:在FDA相关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药物的溶解性、渗透性、体外溶出特性这三个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WHO出台了关于口服仿制药生物等效豁免的相关政策。希望能对我们的相关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欧盟药品监管体制、化学仿制药品申报资料要求与申请程序,解析欧盟化学仿制药注册法规的相关内容。帮助中国制药企业进入欧盟医药市场做指导,推动中国药品出口事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口吸入制剂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具有起效快、药物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我国大部分为原研进口产品,开发仿制药具有很大的临床需求。但与其他剂型相比,由于复杂的剂型、递送系统、装置等原因,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于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产品的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评估是否需要开展“以支持中国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为目的的临床试验(以下简称“试验”)来支持注册上市是仿制药开发的重要一环。本文详细介绍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开展“试验”的目的;重点梳理是否需要开展“试验”的评价逻辑、提供评价案例、介绍其他相关问题;为研发过程关键阶段的资料调研和整理评价提供建议等。以期为我国经口吸入制剂仿制药的临床研究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欧洲医药局(EMEA)生物仿制药工作组计划在2006年制定几个新的指南。今年的重点是免疫原性和α-干扰素。作为制定指南的第一步,近日将公布两个“概念文件”(concept paper)。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仿制药研究的法规和要求,整理了仿制药注册申报形式要求和注意事项,以期对仿制药的注册申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2007,7(4):58-59
据Normura Code证券公司的分析师Frances Clond说,头两个"生物仿制性"产品已被欧盟批准,但在近期全世界生物仿制药的前景并不光明。生物仿制药潜在的市场的确很大,2005年全球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有效借鉴国际上仿制药的审批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仿制药注册审批管理亟需建立的配套制度,并对建立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有效借鉴国际上仿制药的审批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仿制药注册审批管理亟需建立的配套制度,并对建立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对建立我国仿制药注册审批管理配套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有效借鉴国际上仿制药的审批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仿制药注册审批管理亟需建立的配套制度,并对建立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抗生素在人类和动物中的使用,抗生素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危害健康的全球性问题。人类、动物和食品之间的活动,加强了耐药细菌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本文综述了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国家和我国近年来对来源于人医和兽医上的耐药细菌的监测现状。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提出我国罕用药制度的建议。方法制度比较分析。结果欧盟通过颁布《罕用药管理规定》以促进罕用药的研发、投产和上市,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这得益于欧盟在管理罕用药领域内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主要体现在夯实主要立法基础、增强制度可操作性、完善特别审批程序以及大力资助研发投入等方面。这些举措给中国未来罕用药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结论我国需要建立罕用药管理制度、完善特殊审批制度、促进罕用药基础研究的成果向应用领域转化。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梳理全球范围内"药妆品"监管情况,并对我国政府监管和行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选取化妆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通过对我国以及上述国家或地区的化妆品定义、相关产品分类、是否承认"药妆品"等情况进行研究比对,对其中容易造成错误理解的概念进行阐释,结合近年来相关问题的监管手段及监管趋势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建议。结果:通过研究比对,"药妆品"概念不符合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关于"化妆品"的定义及相关法规要求,监管部门对此持相对谨慎态度,并采取了多种监管手段。结论:"药妆品"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不具有合法地位,我国监管部门应继续保持打击力度,加强上市后监督检查;同时,进一步规范产品分类和功效宣称,积极引导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深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药品技术审评沟通交流,为申请人合理利用沟通交流方式提出思考与建议.方法:梳理我国申请人与药审中心沟通交流制度建立和完善过程,介绍沟通交流的演变历史、现阶段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等,分析近年来沟通交流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随着药品审评改革的不断深入,注册沟通交流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