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及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48例HBsAg阳性孕妇,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及合并HBeAg阳性分组,分析其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结果348例HBsAg阳性孕妇占同期住院孕妇的12.1%;在孕28、32、及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其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4.24%,明显低于孕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9.78%)(P〈0.05)及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17.39%)(P〈0.01);HBeAg阳性组其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25.76%,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9.72%)(P〈0.01)。结论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率较高,HBeAg阳性是高危因素,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用乙肝疫苗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预防性乙肝疫苗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经放免方法检测,其中HBsAg、HBeAg、HBcAb3项阳性30例;HBsAg、HBeAb、HBcAb3项阳性15例;腿sAg、HBcAb两项阳性5例;肝功能全部正常;50例患者全部注射预防性乙肝疫苗,每次肌肉注射10μg,间隔15d,疗程3个月。结果:HBsAg转换HBsAb的阳性率为10%;HBeAg无1例转阴;疗程结束后肝功能仍全部正常。结论:预防性乙肝疫苗对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特别是HBsAg、HBeAb、HBcAb 3项阳性或HBsAg、HBeAb两项阳性者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文  谢平  陈国千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47-274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Taqman技术检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DNA)的临床意义,以及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Taqman技术对76例乙肝感染者HBV—DNA的检测。结果:在76例标本中,HBV—DNA的阳性率为42.1%,HBsAg的阳性率为75.0%,HBeAg的阳性率为17.1%。结论:HBsAg、HBeAg反映HBV的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药物疗效的判断最直接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血清乙肝病毒两对半、HBVDNA的相互关系,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Pre-S1Ag的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Pre-S1Ag,EIA法检测血清乙肝病毒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乙肝病毒DNA。结果:1122例HBsAg阳性人群中,Pre-S1Ag阳性率为50.1%。114例HBVDNA阳性血清,Pre-S1Ag阳性率为78.1%,HBVDNA阴性人群,Pre-S1Ag阳性率15.7%(8/51);HBeAg阳性人群Pre-S1Ag阳性率为82.2%,HBeAg阴性人群Pre-S1Ag阳性率为35.7%;抗-HBe阳性人群Pre-S1Ag阳性率为31.6%。172例乙肝“两对半”阴性人群Pre-S1Ag阳性率为1.74%。结论:血清Pre-S1Ag与HBVDNA、HBeAg相互关联,可以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联合检测Pre-S1Ag和HBeAg可相互补充、印证,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和存在更有价值。血清Pre-s1Ag测定还是乙肝患者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东莞地区人群中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率。方法 对5091名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速率法测定ALT。结果 HBsAg的阳性率为13.18%,HBeAg的阳性率为4.42%,ALT的异常率为3.20%。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阳性情况主要为两种模式:即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sAg、HBeAg、抗-HBc阳性,结论 东莞地区体检者中HBsAg的阳性率较高,其中HBsAg阳性率20a以下相对低些,20~30a者HBsAg的阳性率高达17.56%,HBeAg的阳性率在20~30a的打工者中占较大比例。其人群分布与计划免疫、文化程度、卫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燕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124-125
目的评估首都机场地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HBsAg、HBeAg阳性率状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对HBsAg、HBeAg和ALT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结果HBsAg检测:15468名健康体检者中,HBsAg阳性381例,阳性率为2.46%,其中男性HBsAg阳性率为2.90%;HBeAg检测:15468名健康体检者中,HBeAg阳性107例,阳性率为0.69%;ALT检测:15468名健康体检者中,ALT异常124例,异常率为0.80%。结论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体检问题关系到食品卫生安全和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惠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2):249-249
目的:调查郑州地区大学生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感染及模式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对5468例大学新生血清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进行定性检测,并分析乙肝感染模式。结果:5468例受检者中HBsAg阳性212例,阳性率为3.87%。抗-HBs阳性学生2998例,阳性率为54.83%。乙肝感染模式以“HBsAg、HBeAg和HBcAb阳性”(32.55%)和“HBsAg、HBeAb和HBcAb阳性”(41.04%)为主。结论:郑州大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我国人群10%的携带率。应该继续在学生中实施乙肝疫苗计划。  相似文献   

8.
血清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FQ-PCR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组合HBVDNA阳性情况。结果HBsAg、HBeAg和HBcAb性组HBVDNA阳性率为100%(155/155);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5.2%(50/142);HBsAg、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30.2%(38/126),HBs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3/3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衄VDNA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病人体内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可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466例病人用固相放免法检测PHSA和HBsAg和HBsAg-IgM复合物阳性率分别为39.7%和36.1%,ELISA法检测HBeAg阳性率为29.6%。在目前缺少单克隆抗.HBe检测HBeAg药盒的情况下,对乙肝患者血清HBsAg阳性的病人检测PHSA-R和HBsAg-IgM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刘义庆  杨帆  李丽  许丽  邵婧  王泽筠  王勇  张炳昌 《重庆医学》2018,(10):1389-1391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丙型肝炎(简称丙肝)重叠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2011-2016年在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321 501例患者进行乙肝5项定量及丙肝抗体检测.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阳性、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阳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并分析.结果 HBsAg阳性患者中丙肝抗体(HCV Ab)阳性率为0.91%,HBsAg阴性患者中HCV Ab阳性率为0.47%,HBsAg阳性患者中HCV-Ab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患者(x2=61.638,P<0.05).HB-sAg阳性合并HCV-Ab阳性人群中,男性HCV-Ab阳性率0.99%,女性阳性率0.80%,男性阳性率略高于女性,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8,P>0.05).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人群合并HCV-Ab阳性率为0.63%,HBeAg阴性人群合并HCV-Ab阳性率为1.01%,HBeAg阴性乙肝患者HCV-Ab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乙肝患者(x2=4.977,P<0.05).HBsAg阳性合并HCV-Ab阳性人群中,60~<7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80岁及以上人群阳性率最低.结论 山东地区乙肝阳性患者合并丙肝感染的概率较低,有年龄差异且与HBeAg阴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cAg作为乙肝病毒传染及复制指标的临床优势,加强对HBcAg阳性,HBeAg阴性这部分患者的防范和治疗,降低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87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做血清HBcAg检测。结果:HBcAg检出率为41.87%,HBeAg检出率为12.31%,在俗 称“小三阳”、“大三阳”及HBsAg阴性,但抗-HBe、抗-HBc阳性组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88.88%、61.31%和3.7%。结论:HBeAg阴性 ,抗-HBe阳性的HBV感染者,其体内仍有病毒复制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HBcAg与HBsAg,HBeAg,抗-HBc等乙肝免疫学指标项相比,更能反映乙肝病毒的存在及复制程度,因此HBcAg检测对乙肝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某社办学校师生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社会办学机构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抽取五个年龄组人群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b、HBeAb、HBcAb。结果:HBsAg、HBsAb、HBsAg、HBeAb、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5%、4.7%、5.8%、32.4%。各年龄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率有显性差别;HBsAb、HBeAg阳性率无显性。男女性别除HBcAb阳性率有显差别外,其余各项血清学标志物无显性差别。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阳性结果有10种不同的组合模式。构成比最大的是HBsAb阳性(55%),其次是HBsAb和HBcAb双阳性(23%),其它八种组合模式构成比较低。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是显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血液和新生儿脐带血中的HBsAg、HBeAg、HBeAb、HBcAb,探讨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对2256名孕妇肘静脉血和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消毒的脐带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sAg、HBeAg、HBeAb、HBcAb。并对上述四种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母婴垂直传播的分析。结果2256例孕妇血清中HBsAg阳性者289例,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2.81%。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阳性率高达19.8%,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sAg(+)检出率为1.69%,对照组的新生儿则无一例HBsAg阳性?三组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92名母亲HBsAg(+)/HBeAg(+)/HBcAb(+)新生儿组中HBeAg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47.8%。母亲HBsAg(+)/HBeAg(+1/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89例,HBcAb检出率为96.7%。母亲HBsAg(+)/HBeAb(+)/HBcAb(+)新生儿组脐带血HBcAb(+)检测结果:HBcAb(+)100例,HBcAb检出率为94.3%: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亲血清HbeAg阳性在母婴垂直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这类患者进行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乙盱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超  李明  王健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5):465-467,46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与HBV-DN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HBV感染者933例和健康体检者200例,进行血清Pre-S1Ag、HBV-DNA和肝功能检测。结果:HBV感染者933例中Pre-S1Ag阳性率为68.49%,其中HBsAg(+)HBeAg(+)HBcAb(+)模式阳性率最高,为80.04%,与其他HBV阳性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1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79.97%,高于Pre-S1Ag阴性组的4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e-S1Ag阳性检出率与HBV-DNA阳性检出率相关系数0.98(P<0.001),Pre-S1Ag与HBeAg相关系数0.92(P<0.01)。Pre-S1Ag阳性患者ALT和AST升高率分别为90.92%和93.27%,高于Pre-S1Ag阴性患者的29.26%和34.7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S1Ag与HBeAg及HBV-DNA高度相关,是反映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的可靠指标,并与肝功能损害有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外资企业员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异常率。方法 对20000名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用速率法测定ALT。结果 HBsAg的阳性率为3.5%,ALT的异常率为8.38%。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主要以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和HBsAg.HBeAg、HBcAb阳性(大三阳)两种模式为主。结论 南京市外资企业员工体检者中的HBsAg的阳性率低于全国的HBsAg的阳性率,但员工中潜在着一定的乙肝病毒传播,仍要注意加强对乙肝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企业职工的乙肝病毒感染现状,为业务部门对全体职工开展乙肝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某企业10个单位所有在编职工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肝功能检查化验,将体检结果导入数据库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企业职工的抗HBe、HBeAg、抗HBc、抗HBs、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4.79%、0.27%、6.35%、49.12%、3.36%;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以50~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4.49%,﹤30年龄组最低2.10%;医务人员、非医务人员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1%、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sAg的阳性人群比HBsAg的非阳性人群的肝功能异常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企业人群HBsAg为低流行水平,根据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率分布特征,防控重点人群为男性、50~年龄组、医务人员,重点工作为抗HBs阴性人群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及乙肝慢性感染人群中肝功能异常者的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17.
被动免疫对HBV携带孕妇母婴传播及乳汁中HBVM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及HBV携带孕妇初乳中HBV感染性标志物(HBVM)的影响。方法将326例HBV携带而肝功能正常的孕妇按知情自愿原则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210例,于孕晚期注射HBIG共3次;对照组116例,孕妇不接受HBIG注射。前瞻性追踪所有孕妇的新生儿外周血HBVM情况及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情况。结果试验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0.48%(22/210),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27.59%(32/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单阳性的220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64%和26.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106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2.73%和32.5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初乳中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DNA滴度比对照组均低,但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IG被动免疫仅可降低HBsAg单阳孕妇HBV宫内传播率,而对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并无明显阻断作用;HBIG被动免疫对HBV携带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乙肝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与血清标志物结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的关系,分析HBV DNA阳性率在各年龄组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深圳市部分服务行业人员血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和ELISA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81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阳性血清中有1102例HBV-DNA阳性。其中883例1.3.5阳性(俗称“大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6.15%;722例1.4.5阳性(俗称“小三阳”)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24.38%;138例1.5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38.41%;22例1.3阳性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0.91%;11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36.36%。结论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能正确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sAg和HBeAg与HBV-DNA含量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前S1抗原感染状态与胎儿官内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37例HBsAg阳性孕妇的血清与脐血,HBeAg是否阳性分为HBeAg阳性孕妇血清组和HBeAg阴性孕妇血清组,采用ELISA和PCR方法对两组标本进行preS1与HBVDNA检测。结果HBeAg阳性孕妇血清组preS1检出率为88.5%,明显高于HBeAg阴性孕妇血清组34.1%(P〈0.01);HBeAg阳性孕妇血清组HBVDNA检出率为96.1%,明显高于HBeAg阴性孕妇血清组25.9%(P〈0.01);HBeAg阳性孕妇脐血HBVDNA检出率为46.2%,明显高于HBeAg阴性孕妇组11.8%(P〈0.01);preS1在HBVDNA阳性组中的检出率为88.8%,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23.1%(P〈0.01)。结论育龄妇女血清乙肝病毒preSl的常规检测,有利于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作为母婴垂直传播的一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2001年、2004年在体检前已接种过乙肝疫苗至少一针的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此类人群乙肝病毒HBsAg、HBeAg阳性携带率,来观察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效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我县一中学生进行筛查,2004年学生体检为3016人,其中阳性118人,阳性率为3.91;2001年学生体检为2854人,其中阳性139人,阳性率为4.87%。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的HBsAg阳性率,说明计划免疫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