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湿疹的临床治疗思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莉 《新中医》2011,(10):5-6
对湿疹的临床治疗思路从清热凉血,理湿贯穿始终;舌脉相参,临证灵活加减;司外揣内,分部分脏论治;顾护中焦,治疗勿忘和胃;身心并治,明知形志苦乐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湿疹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许鑫梅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许鑫梅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治疗特点为清热利湿,分清主次;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行气利水,顾护阴液;健脾益气,治其根本;重视调理,情志为先。  相似文献   

3.
肖相如 《中医药学刊》2003,21(2):267-269
津液输布异常是伤寒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贯穿于病程的始终;调整津液输布,是《伤寒论》的重要治则之一,贯穿于全论。对六经病中津液输布异常的表现及其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于佐文  刘逖金实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5-1665
用卫气营血理论作为辨证论治依据,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机理;强调清热解毒法可作为辨病治疗。始终贯穿于风湿病活动期发热的各个分型。  相似文献   

5.
介绍傅云其主任中医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傅云其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上衷中参西,精准分期,针药并用;巨刺健侧贯穿治疗始终,同时联合应用滞针抽提、面部闪罐及电针对穴等多种针灸疗法。难治性面瘫注重颈面同治,辨证施治,重用微针刀松解颈项肌群。  相似文献   

6.
胡伯明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伯明老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的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借杂,强调临证务必审证求因,辨虚实,适攻补,标本同治;化瘀利水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关键,主张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用既能活血又能利水的药物;实脾柔肝是治疗的根本,并贯穿于始终;阴虚水停型为本病的逆证,需养阴利水并用,方可达到利水缓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孙伟教授以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坤 《江苏中医药》2004,25(11):19-21
孙伟教授提出肾虚湿(热)瘀为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基本病机,创立了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具体观点如下:(1)益肾为本,兼顾五脏;(2)清利活血,贯穿始终;(3)分清标本,辨证运用;(4)随证加减,知常达变;(5)辨证辨病,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阙华发教授强调脾虚生痰、五脏失调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发病之本,而局部淋巴结肿大是痰浊为患、疾病之标的具体体现。在治疗过程中,应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贯穿始终,同时注意和调五脏,辨证施治;亦根据患处局部辨证,运用药膏外敷,发挥顾氏外科内外结合的治疗特色,并附上验案1则。  相似文献   

9.
李德珍老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铭 《西部中医药》2008,21(2):15-16
李德珍老师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机的关键在于湿、浊、气、血四字。治疗时应将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贯穿本病始终。湿热瘀阻者宜清热解毒,分利湿热;脾虚湿盛者宜疏肝健脾,渗湿止带;肾虚冲任失调者宜健脾补肾,调理冲任。  相似文献   

10.
李世梅  王英 《中医药学刊》2001,19(5):428-429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幔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1.
尤昭玲教授论治宫环出血的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尤昭玲教授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宫环出血(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特色经验,宫环出血病因病机特殊,不能祛因论治,临床证常分肝郁血瘀,阴虚血瘀,气虚血瘀论治,而血瘀胞宫为本病的实质,化瘀止血是贯穿各法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12.
王清任制方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建新 《河南中医》2005,25(4):21-22
王清任在医疗实践中,创立了气虚血瘀说和一系列活血化瘀处方。其制方宗旨是将瘀血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提出了血瘀与气的关系,强调气虚血瘀的病机及其在发病、辨证及论治方面的重要性。证不同,方不同,用药量也不同,配伍方法更不同。祛邪不忘扶正,注重运用黄芪。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血瘀、湿浊、阴虚等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标象,且血瘀贯穿糖尿病发病的始终,是其变生他病特别是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提出健脾益气治其本、活血化瘀防其变的治疗原则,并重视痰湿与津亏对糖尿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俊彪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维增 《新中医》2004,36(3):10-11
介绍李俊彪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湿热、气滞血瘀和肾虚是本病病机关键,可分肝经湿热、下焦湿热、湿热瘀阻、肝气郁结和肾元亏虚5型进行辨治,同时还强调心理调治以增加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5.
张倩  张焱 《光明中医》2016,(14):2026-2027
何立人教授行医数十载,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经验颇丰。何教授认为,冠心病是因脉中血、气、津液发生病变,此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化痰消瘀、和畅营血、清顺气血、流通津液为主,并慎用辛热温散之品。"白玉参景脉通汤"为其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经验用方,治以清心通脉、化瘀安神、理气泄浊。  相似文献   

16.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辨治中,胡思荣教授运用整体观点对慢阻肺病因病机、诊断及治则治法等进行了论述及阐释,病机辨证从脏而论,气化失常为本。胡恩荣教授针对慢阻肺的病机特点,提倡辨证治脏,调气为主;制源补虚,调体培本;畅流化饮,治痰化湿祛瘀;防病养体,顺应四时等观点,并灵活运用于临床,为慢阻肺的中医辨治带来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4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平均年龄为(64.03±8.06)岁,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尤以60岁以上的发病率高。男女发病比例为1∶1.53,糖尿病病程在0~10 a者最多。本病各证型出现比例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阴虚血瘀证。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关系并不密切,辨证多以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较为多见,血瘀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遵循中医疫病学的认识方法,根据武汉本年度的物候学特点,归纳一线临床医师搜集的52例确诊病例中医四诊信息和证治经验,我们认为本病诱因是气交失常,人群普遍易感于从口鼻而入的秽戾之邪,核心病机为“湿、热、毒、瘀、虚”,“湿毒”特征的疫疠之气侵袭肺脾,继而存在着湿热性温病的正局与变局传变。中医治疗宜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论治。以辟秽解毒为核心治则,应用升麻、当归的基础上,分消走泄,宣畅气机,化瘀通络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倍他乐克,肠溶阿斯匹林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通络汤,2组均以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45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88.89%;对照组45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有效率71.11%。结论:活血通络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介绍朱良争治疗汗证的经验。分气虚、阴虚、痰湿、瘀血汗出等证型辨证论治,同时重视汗出部位。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