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ROD)是慢性肾衰(CRF)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腹膜透析(PD)后,虽然氮质血症得到改善,但ROD发生率并未明显下降。不仅如此,在透析治疗过程中,ROD的疾病谱发生了改变,而且常常并发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和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等并发症。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否与透析液配方有关引起临床极大的关注。本文就低钙腹膜透析液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对ROD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或硬化性腹膜炎(sclerosing peritonitis,SP)引是长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与单纯性腹膜硬化(simple peritoneal sclerosis,SPS)不同的是EPS除腹膜硬化外还伴有肠粘连及急性不完全性或间隙性肠梗阻,甚至完全性肠梗阻;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腹膜增厚,间质区域增宽并异常致密,光镜下可见大量单核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临床上,EPS有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是利用人体生物透析膜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借助腹膜两侧血液及透析液间溶质浓度与渗透压梯度的不同,依靠扩散原理,清除体内毒素和过量的水分,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腹透具有居家透析、操作简单的优势。故患者易于自己安排生活。由于其连续性治疗的特点,可较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有更自由的生活方式,且对血压、水肿、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另外,据国外大型研究资料表明,腹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维护较血透好。故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腹透与血透、肾移植一起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一体化治疗的重要环节,有效地挽救了众多尿毒症患者的生命。除了慢性肾衰竭外,对于急性肾衰竭(ARF)临床上也可采用腹透治疗。ARF临床常见,据统计,住院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ARF,ICU中ARF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传统腹膜透析(PD)液的高浓度葡萄糖、高葡萄糖降解产物、高糖基化终产物、低pH值等生物不相容性是影响PD疗效、导致PD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研制生物相容性更好的透析液,已成为改进PD质量的重要内容.使用中性pH值、低葡萄糖降解产物(neutral pH、low-GDP,NpHLGDP)的透析液可延长腹膜寿命、提高疗效.本文主要针对NpHLGDP透析液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生物相容性的生物标志物及可能的临床预后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并对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DN)与慢性肾炎(CGN)的CAPD患者的腹膜电荷屏障以及透析液蛋白进行比较,进而探讨CAPD患者腹膜电荷屏障与透析液蛋白丢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例CAPD患者,收集血清以及透析液,采用清除法测定胰淀粉酶清除率(Cpam)以及唾液淀粉酶的清除率(Csam)的比值(Cpam/Csam)用以评价腹膜电荷屏障;同时测定PD液蛋白的丢失量。比较原发病为DN与CGN两组CAPD患者患者PD液蛋白丢失量以及Cpam/Csam比值。最后,研究腹膜电荷屏障与PD液蛋白丢失量的相关性。结果:(1)32例CAPD患者腹膜Cpam/Csam的比值为6.296±21.514;PD液蛋白为(4.14±1.91)g;(2)CGN组PD液蛋白显著低于DN组(4.35±1.88g掷5.61±0.86g,P〈0.05);而CGN组Cpam/Csam的比值显著高于DN组(9.94±28.35US0.68±0.86,P〈0.05)。(3)所有患者Cpam/Csam与PD液蛋白丢失量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4,P〈0.01。而且其自然对数与PD液蛋白丢失量呈直线负相关。结论:腹膜电荷屏障损害在CAPD患者PD液蛋白丢失起重要作用;电荷屏障损害越显著,PD液蛋白的丢失量越多,提示改善腹膜电荷屏障电荷特性可成为防止腹膜蛋白质丢失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施敏  陈红  钟爱民  庄薇  李赟 《山东医药》2010,50(29):10-12
目的探讨长期腹膜透析尿毒症大鼠腹膜结构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7只,不予干预;尿毒症生理盐水组(NS组,5/6肾切除)11只,每日经导管腹腔给予20 ml生理盐水;尿毒症腹透液组(PD组)12只,每日给予20 ml 4.25%腹透液。各组均维持6周,然后取大鼠壁层、脏层腹膜标本进行检测。结果PD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超滤量显著下降(P均〈0.05);NS组与C组比较,其超滤量明显减少(P〈0.05)。HE染色PD组相对其他两组,腹膜增厚、血管数增多,NS组相对于C组腹膜厚度明显增厚、血管数明显增多(P均〈0.05)。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细胞数PD组相对于C组和NS组大量增加,NS组较C组增加(P均〈0.05)。RT-PCR显示NS组和PD组VEGF和TGF-β1mRNA表达较C组显著上调,NS组高于C组(P均〈0.05)。结论尿毒症本身及非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均会引起腹膜血管新生及纤维化,导致超滤量减少,最终使患者退出腹透。  相似文献   

7.
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可因腹膜渗漏、透析液回流不良或透析液腹膜腔内积聚而引起腹壁水肿和生殖器水肿。CT用以评价腹内液体的分布和特征,对诊断各种腹膜透析并发症很有帮助。本研究报道20例腹膜透析患者使用腹膜腔CT,特别加用腹膜内对比剂,可有助于对透析液渗漏作出定位,评价腹膜腔内透析液分布以及发现导管在液体腔中的位置。病N和方法研究对象20例,女8、男12例,平均年龄46(23-70)岁,CAPD治疗平均持续16(2-26)个月。用卷曲腹膜透析导管在正中旁线植人,研究开始前连续透析14-ZI天。腹膜CT用于有不同主…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PD)往往需长时间施行,因而增加感染机会,并影响正常生活。对代谢旺盛的病人,清除毒物还嫌不够。已有许多改善透析效率的方法,如采用高渗性透析液、改变透析液量及其停留时间、投服作用于血管的药物、使用胃肠道激素,及采用表面活性物质等。机械性振动常用于阻塞性肺病和手术后患者。本文研究对腹部施加振动以提高 PD 效率的作用。选择3个月内无腹膜炎病史的终末期肾衰患者10例,年龄17~84岁。病因包括淀粉样变性、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维持性透析已1~14个月,其中5例为不卧床持续性腹透,另5例为不定期腹透。在患者接受观察期内,所用药物和饮食不加改变。每例接受腹膜透析1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生长和基质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腹膜间皮层直接浸泡于含葡萄糖1.50%~4.25%的透析液中,为了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腹膜间皮细胞生长和基质合成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人腹膜间皮细胞(HMC)培养体系。HMC在含葡萄糖浓度≥1.00%的培养基中生长时, ̄3H-TdR掺入量较在0.10%或不加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明显降低。当介质中葡萄糖浓度≥0.50%时HMC培养上清的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明显增高。葡萄糖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和FN分泌增加均呈时间与剂量依赖关系。用甘露醇代替葡萄糖进行试验得到相似结果,但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弱于相同渗量的葡萄搪。上述结果表明,周围介质中高浓度的葡萄糖对HMC生长和基质合成具有直接影响。反复或长期使用高糖透析液引起的HMC修复和代谢障碍可能参与了CAPD相关性腹膜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腹膜透析液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剂,乳酸作为缓冲剂。葡萄糖和乳酸可能会对患者腹膜的结构和功能及全身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治疗失败,增加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近年来研制并发展了一系列生物相容性更好的腹膜透析液,包括使用更符合生理性的碳酸缓冲剂、pH值中性或接近中性的低葡萄糖降解产物(GDP)腹膜透析液,以及使用7.5%葡聚糖或1.1%氨基酸作为渗透溶剂的腹膜透析液。目前关于这些新型腹膜透析液对临床的影响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还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阐明其对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腹膜透析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腹膜透析(PD)液应用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PD液和PD管路在设计和生产方面的不断进步,PD液相关的感染已显著下降,而葡萄糖PD液相关的其他问题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如生物相容性问题,长期大量的葡萄糖接触、非生理性pH值等因素是否会导致腹膜在组织结构和生理作用上的变化;“超滤衰竭”问题,以葡萄糖为渗透剂的PD液因葡萄糖的吸收而不能达到“需要”的超滤水平;同时人们也期望通过改变腹膜透析的成分达到纠正PD相关的代谢性问题的目的,因此新型PD液的研发也自然成为近年来PD界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1976年Popovich等提出无需卧床的持续性腹膜透析(简称CAPD)用于慢性肾衰治疗。CAPD即透析液持续保留在腹腔间歇引出液体,再灌入新鲜透析液,形成持续性的体内透析系统。为将尿素氮(BUN)控制在70mg%,用1.5%或偶用4.25%葡萄糖溶液作为透析液,每次灌入2 L,保留3.5~4小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腹膜透析(PD)被认为是改善终未期肾衰(ESRF)患者氮质血症,纠正液体平衡紊乱的重要措施之一。从理论上讲,PD过程中体内容量波动小,又由于其对残余肾功能(RRF)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因而,相比于血液透析(HD),PD能够更好地维持体内容量状态的稳定。但临床实践中发现,PD对维持ESRF患者的容量平衡作用并非如想象中的突出,具体体现在PD患者合并高血压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4.
我院最近采用超滤腹膜透析抢救2例慢性肾衰并发严重肺水肿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告如下: 用上海长征制药厂生产的腹膜透析液(内含2%葡萄精)1000ml,加入50%葡萄糖60ml,组成5和葡萄糖腹膜透析液。每次灌注透析液1000ml,10分钟内灌注毕,透析液在腹腔内留置30分钟,排液时间20分钟。每次连续交换8~10次,以后据病情及超滤液体量的多少,调整透析液内葡萄糖浓度。  相似文献   

15.
腹膜炎是长期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中由革兰氏阳性(G~+)菌引起者占2/3。先前认为先锋霉素、妥布霉素及庆大霉素为治疗腹膜炎的第一线药物,而万古霉素则被认为是第二线药物。作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G~+菌性腹膜炎获得良好效果。病人和方法 112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行腹透治疗(包括间歇性腹透IPD)和连续非卧床性腹透CAPD,透析期1~36个月。一旦出现腹痛和/或透析液混浊;透析液中白细胞>100/mm~3时,即诊断  相似文献   

16.
腹膜平衡试验在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平衡试验在临床上的运用俞雨生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平衡试验;慢性肾衰随着腹膜透析(PD)装置的不断改进,腹透合并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而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等问题日益突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患者所选择的腹透剂量及方式无法与其自身腹膜的病理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腹膜透析液肌酐浓度测定的校正李勇俞雨生韩国锋马柏坤关键词腹膜透析液葡萄糖肌酐中图法分类号R4595腹膜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在测定透析液中肌酐浓度时,常常发现葡萄糖对肌酐测定有一定的干扰,从而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1~3]。本研究观察透析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腹透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对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肾病学科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80例稳定持续非卧床PD患者,测量患者4h透析液校正肌酐浓度与血浆校正肌酐浓度的比值(D/Pcr),根据D/Pcr值将患者分为低转运组(98例)和高转运组(82例),比较透析后1个月和6个月时腹透液中TGF-β1、VEGF、CTGF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TGF-β1、VEGF、CTGF与D/Pcr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F-β1、VEGF、CTGF水平对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的预测价值。结果:PD患者残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GF-β1、VEGF和CTGF是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TGF-β1、VEGF、CTGF水平均与D/Pcr呈正相关(r=0.724;0.691;0.713,P均<0.05),对远期腹膜溶质转运功能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1、0.725、0.681,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曲线下面积为0.774。结论:患者腹透液中TGF-β1、VEGF和CTGF的表达水平与腹膜溶质转运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远期腹膜溶质转运功能改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病因及干预治疗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46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腹透液治疗组)与b组(低钙腹透液治疗组),观察治疗84周前后心脏瓣膜钙化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84周后发生二尖瓣钙化4例,二尖瓣返流1例,二尖瓣面积减少致狭窄1例,主动脉瓣钙化5例,主动脉瓣返流1例;b组84周后仅发现二尖瓣钙化1例,主动脉钙化1例。瓣膜钙化发生率与患者血钙、血磷水平、钙磷乘积及PT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相关。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腹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相当常见,高钙、高磷血症、高PTH为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低钙透析液能显著减少维持性腹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王成玉  梁俐  伍巧源  薛超  邹龙涛  廖蕴华 《内科》2011,6(5):397-399
目的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在腹膜透析留置管表面形成的体外模型,观察BF形成能力,比较在腹膜透析液及LB液环境中腹膜透析留置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方法采用腹膜透析液/LB液-腹膜透析留置管系统进行BF的培养,建立大肠杆菌BF体外模型,建模6h和24h,计算BF内活菌落数,银染法快速观察BF的变化,结晶染色法对载体表面生物膜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腹膜透析留置管表面可形成大肠杆菌BF,6h形成早期BF,24h形成成熟BF。不论是建模6h还是24h,LB液组BF内活菌数均高于腹透液组(P〈0.01);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均可观察到黑染呈棉絮状的膜样物;结晶染色法LB液组BF半定量均高于腹透液组(P〈0.01)。结论腹膜透析留置管表面可形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LB液比腹膜透析液更易形成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