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25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HLA分子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10例体外培养成功的异位内膜细胞的HLA分子表达.以15例健康育龄妇女的在位子宫内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1)HLA-Ⅰ类分子表达下降,对照组和内异症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列线图评分分别为(4.0±0.5)和(1.2±0.8)分,体外培养细胞分别为(63.38±11.88)%和(5.27±2.88)%(P<0.01).(2)HLA-Ⅱ类分子表达增加,对照组和内异症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列线图评分分别为(0.2±0.1)和(4.1±0.7)分,体外培养细胞分别为(7.19士2.43)%和(58.57±14.99)%(P_<0.01).结论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异常的HLA分子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Zong LL  Ma L  Wang XN  Zhang JH  He Y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24-26,i001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腹腔镜手术中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EM组 ,2 3例 )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 ,并与正常妇女 (对照组 ,2 5例 )子宫内膜组织比较。结果  ( 1)EM组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一致 ,但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 ,阳性细胞着色较深。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较间质细胞胞浆染色深 ,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胞浆着色基本一致 ;EM组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均有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 ,增生期阳性表达率为 83 3%( 10 / 12 ) ;分泌期为 72 7% ( 8/ 11) ,两者比较 ,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 2 )对照组增生期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4 1 7% ( 5 / 12 ) ,分泌期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 7 7% ( 1/ 13)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3)EM组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为 78 3% ( 18/2 3) ;对照组为 2 4 0 % ( 6 / 2 5 ) ,两者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 ,其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一个有价值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4.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其表达及变化与细胞的生长、分化,病变的发生、发展等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HSP70、90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有明显变化,并且其变化与子宫内膜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变化有关。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组织学及细胞学的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有异常阴道出血或B超提示子宫内膜异常需行诊断性刮宫的妇女,术前使用一种特制的带有负压吸引装置的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宫腔细胞学采样,将细胞学及无创组织学的结果与诊断性刮宫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取材满意度、诊断符合率、出血量及疼痛程度。结果: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率为98.4%,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达到83.3%、93.9%和91.8%;子宫内膜取样器中组织物获得率91.9%,通过取样器获得组织学的患者与其细胞学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达到84.6%、95.8%和93.4%。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操作中出血量平均为(1.2±0.9)ml;诊断性刮宫取材满意率为100%,出血量平均为(6.3±8.3)ml。结论:可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得子宫内膜的宫腔细胞学及组织学标本,从而做到简单、安全、可靠地筛查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6.
朱瑾  刘银坤 《生殖与避孕》1997,17(6):329-332
目前,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正常生理功能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c-jun、c-fos原癌基因属瞬息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形成AP-1复合物(Activatorproteinl),位于核内,具有转录因子的特异结构,参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及细胞的增殖分化。本文综述了c-jun、c-fos原癌基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胚泡着床前后的表达。一、c-jun、c-fos原癌基因的结构及其产物的特征致癌基因(oncogene)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培养的动物细胞致癌,致癌基因的前体被称为原癌基因,c-jun、c-fos就是这一类原癌基因,按其作用时序,它们又被…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有多种生长因子表达,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IGFs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系统作用于子宫内膜,影响其增殖及分泌反应。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调控IGFs在子宫内膜的基因表达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的分布、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石蜡切片,采用PV-600PicTureTM检测试剂进行免疫组化,测定IGF-1R的分布及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另取10例正常的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IGF-1R为膜受体。IGF-1R在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无过度表达;而在30例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过度表达率为40%(中度阳性7例、强阳性5例)。统计表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相比IGF-1R阳性表达率差异尤显著性(P=0.13);IGF-1R过度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7)。子宫内膜癌细胞膜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之间有显著差异(与分级呈负相关系:分化越低,IGF-1R的表达越强,反之,分化高,IGF-1R的表达则弱)。IGF-1R的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在临床分期Ⅰ-Ⅲ期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IGF-1R在子宫内膜癌细胞膜表达,且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其表达量增加,IGF-1R的表达量可以预测内膜癌的预后,对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可同时获得细胞学和组织学样本的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分析对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从而初步探讨利用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组织学联合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共73例,分别行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细胞学取样和诊刮术(DC)操作组织学取样,以DC取样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做为金标准,分析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和细胞学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所取得子宫内膜组织学及细胞学标本与DC所取得子宫内膜组织学标本满意度均超过95%,3组标本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诊断灵敏度91.67%、特异度100%、阴性预测值(NPV)98.39%,阳性预测值(PPV)100%,诊断符合率98.63%。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收集满意的细胞学标本70例,细胞学诊断灵敏度63.64%,特异度100%,NPV 93.65%,PPV 100%,诊断符合率94.29%。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组织学联合细胞学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操作过程中,89.04%(65/73)患者为轻度疼痛,11.00%(8/73)为中度疼痛,DC操作过程中,91.78%(67/73)为中度疼痛,8.22%(6/73)为重度疼痛。结论:一次性子宫内膜取样器取材满意,可满足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组织学联合细胞学诊断准确性高,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患者疼痛轻微、容易接受,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简介患者,36岁,G_0P_0,因"查体发现阴道壁肿物1个月"于2017年11月1日收入院。1个月前患者查体时发现阴道前壁尿道口下一直径约3+cm肿物,囊性,无压痛,可活动,妇科超声示:双侧残留子宫角?为求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院。2003年患者(22岁)被确诊为先天性无子宫,未予诊治,无明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79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79例,其中49例(62%)为单纯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增生组),30例(38%)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合并癌变(癌变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合并症、B超检查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了分段诊刮及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年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其中癌变组为(51±11)岁,增生组为(50±10)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2)孕产次:两组患者孕产次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症:增生组和癌变组有合并症的患者分别为23例(47%)和13例(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4)BMI:癌变组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27.9±5.4)和(25.2±2.9)kg/m2,P=0.024].(5)绝经及阴道流血情况:绝经后患者癌变组为50%(15/30),增生组为31%(15/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癌变组为13/15,增生组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未绝经有月经改变患者癌变组为12/15,增生组为68%(23/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6)B超检查:癌变组阳性(指官腔有回声团)率明显高于增生组[分别为73%(22/30)和51%(25/49),P=0.050].(7)分段诊刮和官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行分段诊刮活检患者23例(29%)、宫腔镜活检44例(56%),两者对非典型增生的初次诊断率分别为87%(21/23)和93%(41/44),对非典型增生伴癌变的初次诊断率分别为6/12和12/16,诊断为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中癌变的漏诊率分别为6/13和19%(4/21),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患者,应积极进行分段诊刮及官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或官腔镜活检诊断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中,若其BMI较高或B超提示官腔有回声团,应警惕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可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y out on 79 cases with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patients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2007 to Jul. 2010.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yperplasia group (merely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49 cases, 62%) and cancerization group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ccompanying endometrial carcinoma, 30 cases, 38%).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79 cases were (50 ± 11) years old ,while they were (50 ± 10) and (51 ± 11) years old for hyperplasia group and cancerization group, there were not difference (P = 0.994). The gravidity and delivery frequencies were also not differently between two groups. The rates of complicated other diseases were 47% (23/49) and 43% (13/30),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755).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of canceriz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yperplasia group [(27.9 ± 5.4) vs. (25.2 ± 2.9) kg/m2, P = 0.024]. There were 50% (15/30) and 31% (15/49) menopause cases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re were 13/15 and 8/15 cases showed vaginal bleeding. Among premenopausal patients, there were 12/15 and 68% (23/34) showed 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 but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all P > 0.05). The uterine cavity mass found by ultrasonography in the cancerization group patients was more than that in hyperplasia group [73% (22/30) vs. 51% (25/49), P = 0.050]. There were 23 cases (29%), 44 cases (56%) and 12 cases (15%) were diagnosed by dilatation and curettage (D&G), hysteroscopy and hysterectomy, respectively. The rates of diagnosing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by D&G and hysteroscopy were 87 % (21/23) and 93 % (41/44),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diagnosis of canceration were 6/12 and 12/16, respectively. While, the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 of canceration in the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patients by D&G and hysteroscopy were 6/13 and 19% (4/21) ,respectively. Which all did not show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Conclusion Hysteroseopy or D&G should be chosen on those peri-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abnormal bleeding, while those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patients with high BMI and uterine cavity mass diagnosed with D&G and ultrasonography should consider the possibility of canceration.  相似文献   

12.
抗子宫内膜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抗子宫内膜抗体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志自身抗体。其靶抗原是子宫内膜腺体细胞中一种孕激素依赖的糖蛋白,分子量约26~40KD,其产生与异位子宫内膜的刺激和机体免疫内环境失衡有关。检测方法以 PHA 和 ELISA 法较好。测定抗子宫内膜抗体有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促排卵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诱发排卵是不孕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氯米芬等促排卵率为 5 5 %~ 99% ,但其妊娠率仅为 2 5 %左右[1] 。氯米芬可直接[2 ] 及通过减少子宫的血液供应而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3 ] ,造成囊胚种植时子宫内膜不良的容受状态 ,使妊娠率降低。本研究于促排卵同时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 ,通过增加子宫的血液供应 ,改善氯米芬促排卵时造成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 ,以提高妊娠率。一、资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及给药方案 :选自本院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不明原因的不孕患者 30例 ,平均年龄 (2 9± 4 )岁 ,平均不孕时间 (4± 3)年 ,月经周期规则 ,…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达10%。虽然,内异症是良性病变,但其病理过程表现出浸润、转移等恶性疾病的特征。目前,有关内异症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膜联蛋白家族成员——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可能为内异症疾病相关蛋白。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及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annexinⅠ在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annexinⅠ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TEM)的临床特点、发病相关因素,以及其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至2017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诊断为TEM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生育情况、避孕方法、病理特点及合并妇科疾病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为术后病理确诊,平均年龄41.6岁(18~59岁),平均孕次1.79次(0~6次),平均产次0.82次(0~2)。11例有不孕史,20例有人工流产史,8例有剖宫产史,1例绝育术,10例宫内节育器避孕。术后病理提示,单纯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合并盆腔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合并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均与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同侧。结论:TEM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均需手术病理确诊,其发生可能与输卵管绝育术及放置宫内节育器、流产等宫腔操作等因素相关。TEM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OXA11蛋白在人子宫内膜良、恶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增生期(20例)、单纯型及复杂型增生(39例)、不典型增生(33例)和子宫内膜腺癌(41例)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OXA11在人子宫的内膜腺上皮和间质、肌层及血管壁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的表达随着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子宫内膜癌组织则显著性下降(P<0.01),在肌层及血管壁中表达各组间无差异。结论:在子宫内膜由良性到恶性增生的演变过程中,HOXA11表达呈下降趋势,可作为子宫内膜恶性变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子宫内膜中存在干细胞,其对子宫内膜的再生起着关键作用。子宫内膜干细胞位于基底层,并存在上皮、间充质和内皮细胞3种类型,它们在子宫内膜上皮修复、再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分布和功能异常将导致子宫内膜再生相关性疾病(如Asherman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5岁以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以保留患者子宫的疗效,并随访其治疗后的生育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991年至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35岁以下、接受孕激素治疗(以醋酸甲羟孕酮为主)的25例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其中,子宫内膜样癌8例(内膜癌组),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7例(不典型增生组).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期评估,治疗后每1~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内膜癌组患者孕激素治疗前经全面的分期评估,证实为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除1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尚未评估疗效外,内膜癌组其他7例及不典型增生组17例患者治疗后有效者分别为6例(6/7)、17例(100%);缓解者分别为5例(5/7)、14例(82%);缓解后复发者分别为1例(1/5)、3例(21%),复发时间为缓解后6~30个月;随访缓解后要求生育的14例患者中,内膜癌组4例患者尚未生育,不典型增生组10例患者中4例妊娠共7次.1例自然受孕后失访;3例经促排卵治疗后受孕并足月分娩,其中1例产后人工流产3次.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高分化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孕激素治疗前应对子宫内膜样癌患者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期评估,辅助生殖措施的介入有望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收入院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肌瘤)及术前需对子宫内膜进行评估的卵巢良性疾病患者共204例。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肌瘤)患者,子宫≤妊娠2.5个月,在我科接受经阴射频热凝固(RF)微创治疗者;B组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腺肌瘤)患者,子宫妊娠2.5个月需接受经腹手术者;C组为卵巢良性肿瘤需手术者。患者术前行常规诊刮术(DC)前,采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并分别与诊刮的组织送病理比较。结果:204例中,子宫内膜采集器标本合格率94.1%(192/204),诊刮标本合格率为99.0%(202/204),两种方法的标本合格率间差异显著(χ2=7.4,P0.01)。子宫内膜细胞学及诊断性刮宫取材均满意者188例。子宫内膜采集器的活检与DC的病理诊断一致率为87.2%(164/188),其中A、B及C组的诊断一致率分别是96.7%(85/88)、66.7%(36/54)和97.9%(43/46),3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χ2=46.45,P0.05)。结论: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在子宫≤妊娠2.5个月可行微创手术和卵巢良性肿瘤需手术患者中获取子宫内膜有一定意义,但对于子宫妊娠2.5个月需接受手术的患者获取子宫内膜的评估,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伴有子宫内膜异常的盆腔子宫内膜样癌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有子宫内膜异常的盆腔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9 例子宫内膜样癌(包括8 例卵巢与1 例阔韧带子宫内膜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40% 的盆腔子宫内膜样癌伴有子宫内膜异常,其中半数内膜病变为癌。子宫内膜与卵巢同时合并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占6.1% 。双癌病人平均年龄较单癌年轻,且更常见异常阴道出血。多数盆腔子宫内膜样癌为部分实性或以实性为主。肿瘤中的纤维性间质显著。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常伴子宫内膜异常,其中半数为同时或单独发生的卵巢与子宫内膜双原发癌。双原发癌组的临床表现与单癌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