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3-2001年我院住院例以急腹症表现的腹外疝嵌顿的临床经验。结果 本组8例均为腹股沟斜疝,2例复位成功,6例急诊手术,腹股沟切口5例(其中因绞窄性肠坏疽行肠切除1例),剖腹探查联合腹股沟切口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以急腹症表现的腹股沟疝嵌顿容易误诊,延误治疗时机。虽然股疝嵌顿几率最高,但腹股沟斜疝嵌顿最常见,除非局部红肿热痛或有腹膜炎体征,首先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失败,立即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2.
嵌顿性腹外疝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嵌顿性腹外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0年6月10年间收治嵌顿性腹外疝96例,其中嵌顿性腹股沟斜疝90例,嵌顿性股疝5例,嵌顿性脐疝1例,疝内容物为:小肠,大网膜,回盲部;手法复位成功15例,手术治疗81例,手术组中27例已有部分小肠坏死,5例有部分小肠和大网膜坏死,8例单纯大网膜坏死,另有18例疝囊内仅有炎性渗液;手术采用坏死大网膜或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及一期疝修补术;手术治疗81例中,除一例术后2天死于心肺疾患发作外,余80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诊无疝复发;结论:嵌顿性腹外疝腹部查体最具有诊断价值,如手法复位失败,应尽早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及大网膜,行一期肠吻合及疝修补术是绞窄疝修补的较好的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合并症,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复位方法。结果:186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成功175例(成功率94.1%)。其余11例行急症手术。结论:严格掌握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可提高复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我院外科于1987年7月~1996年7月共收治嵌顿性腹外疝148例,对其中26例施行了手法复位,复位后出现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者6例。本文就嵌顿性腹外疝手法复位适应证的掌握和失败原因加以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手法复位失败6例中,男3例,女3例。其中10岁以下1例,50岁以上5例。男性患者中,2例为腹股沟斜疝嵌顿,1例为股疝嵌顿。女性患者中,3例均为股疝嵌顿。临床表现为手法复位后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岁以内的婴儿嵌顿疝不急于手术治疗。主张保守治疗,即先试行手法复位加棉纱束带压迫疝环待其自行修复,遇有不能复位者则急行手术,对1岁以上的小儿嵌顿疝或屡发嵌疝者,虽经复位成功仍应动员尽早手术,以防再次嵌顿,结果:421例小儿斜疝嵌顿中,手法复位成功391例,保守治愈78例,手术治愈343例,均无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要根据小儿年龄,疝环大小,嵌顿时间,局部反应,腹部及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腹横纹小切口经腹股沟管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疗效.方法:23例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在氯胺酮麻醉后行手法复位,采用腹股沟区沿皮肤横纹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20~40min,平均30min.术后住院1~3d,平均2.5d.24例随访6~24月,平均20月,无1例复发.结论:经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的技巧。方法:对223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手术治疗。结果:全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其中行腹腔镜手术时麻醉后复位55例,成功213例,成功率95.5%。130例行一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无任何不适。结论: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行手法复位及复位后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及时解除嵌顿,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临床价值。方法: 287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法复位265例,急诊手术22例。结果: 全组均治愈,手法复位组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急诊手术组术后肠梗阻1例,睾丸萎缩1例,4例复发。结论: 对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只要正确掌握手法复位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应首选手法复位,尽可能减少急诊手术,复位成功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143例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丽  谈必龙 《重庆医学》2002,31(12):1218-1219
目的 探讨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 1993~ 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14 3例。结果 本组 14 3例中手法复位者 2 8例 (占 2 0 % ) ,手术探查者 115例 (占 80 % ) ,其中疝内容物为肠管者 10 3例 (占 89% )。手法复位后肠穿孔者 3例 (占 2 % ,均为手法复位后 9h内出现气腹症 ) ,术后应激性溃疡者 1例 ,术后中毒性肠麻痹 1例 ,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小儿嵌顿性腹股沟疝 ,应准确判断病情 ,如能手法复位可采取复位处理 ,手法复位成功后应观察 6~ 8h ,防止肠穿孔的发生 ,以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如不能手法复位 ,积极手术探查 ,术中认真仔细 ,术后多能取得好的疗效。对于 <1月的小婴儿 ,以积极手术探查为首选治疗方案 ,不要盲目试行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月急诊处理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218例,手法还纳174例,急诊手术44例。,结果手法还纳成功162例,失败12例,假性复位2例。急诊手术1例,术后4d出现腹膜炎再次手切除坏死肠管,并发睾丸血肿4例,伤口浅表感染2例。结论疝块柔软的大部分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能手法还纳,复位后要注意观察,假性复位者要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嵌顿疝手法复位治疗时间及效果。方法回顾28例嵌顿疝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结果手法复位前的诊断为100%。男患者22例。女患者占6例。其中小儿嵌顿疝占19例。成人占9例。斜疝嵌顿占22例。直疝嵌顿3例。腹疝嵌顿1例。脐疝嵌顿2例。结论临床局部包块拌疼痛出现的较早为主要诊断依据,一般嵌顿疝在大小不超过24小时。小儿不超过35小时。而临床生命体征正常时。手法复位是最佳的选择。对择期手术:防止择期手术后再度复发都有着必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我院12年来共收治腹股沟及股管嵌顿疝手法复位导致肠穿孔1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嵌顿疝,男8例,女2例,年龄30~60岁,各有2~5年可复性疝病史。男性患者中,7例为腹股沟斜疝嵌顿,1例为股疝嵌顿,2例女性均为股疝嵌顿。其中9例为乡村医生手法复位所致肠穿孔,1例为病人自行挤压复位所引起。 临床表现:嵌顿疝还纳后产生持续性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有腹膜炎体征。剖腹探查所见,穿孔部位均在小肠,其中空肠2例,回肠8例。穿孔直径在0.5cm者6例,1cm者4例。其中行肠穿孔修补术8例,行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均加腹腔引流而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下腹探查切口及腹膜外疝修补治疗腹股沟嵌顿疝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延林  秦诚  何德云 《广西医学》2010,32(8):972-973
目的探讨下腹探查切口行腹膜外疝修补在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股沟嵌顿疝行下腹探查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病人行嵌顿疝复位术,并腹膜外修补术;5例病人行部分肠切除吻合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行下腹探查切口嵌顿疝复位并腹膜外修补的25例病人,术后无并发症,随访0.5~5年无疝复发,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例病人,随访0.5~4年无疝复发,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下腹探查切口进行嵌顿疝治疗能更彻底探查嵌顿内容物,无肠管坏死时腹膜外疝修补是合理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1996-06~2007-06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收治12例女性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不等,无复发病例.结论 女性婴幼儿腹股沟嵌顿疝不宜手法复位,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5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疗法15例,手术30例,其中肠坏死13例,睾丸坏死11例,卵巢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反正确处理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 ,大多数需手术治疗 ,但手法复位也很重要 ,特别在婴幼儿。我院自 1 985年来共收 4 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 ,用手法复位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4 3例 ,均为男性婴幼儿 ,年龄 3月~ 2岁 ,反复发生嵌顿者 3 2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出现并发症而需急诊手术者为零 ,4 3例均以腹股沟痛性包块而就诊 ,均为嵌顿疝。2 手法复位要点2 .1 强手法 适用患儿哭闹、烦躁 ,疝块较硬 ,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无腹膜刺激症 ,发病时间相对较长。首先在复位前要了解嵌顿发生过程 ,确诊为腹股沟斜疝 ,…  相似文献   

17.
王磊 《吉林医学》2014,(5):1027-1028
目的: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的选择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全部治愈,其中直接手法复位成功后抗炎治疗3 d后行手术治疗者8例,直接手术探查者22例,无并发症。结论: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应首选手术治疗,复位成功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年龄上无上限。  相似文献   

18.
普理灵疝修补装置在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的PHS,对32例腹股沟嵌顿斜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其中9例为绞窄性疝,2例因肠坏死行肠切除;对手术方法、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5 m in,术后4例出现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3例皮下脂肪液化,经引流治疗而愈。随访1年-8年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进行疝修补,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理想手术方法,对伴肠坏死行肠切除者可行一期疝修补。  相似文献   

19.
邓云学 《右江医学》2009,37(6):713-714
嵌顿性腹外疝诊断一般较易,而嵌顿后强行挤捏疝块复位可致肠壁损伤、肠穿孔.因局部肿块消失.腹部体征明显,诊断原发病常会发生困难。现将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4例嵌顿性腹外疝致肠穿孔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嵌顿性腹外疝临床表现典型,诊断容易,但是一些不典型及隐匿性疝临床常不易发现.嵌顿性腹外疝手法复位困难,常需急诊手术治疗,术前明确疝的类型、疝内容物的种类、腹壁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对于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非常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嵌顿性腹外疝的螺旋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