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切除和面神经保护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资料齐全的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45例,对患者的影像、手术记录、术后2周(或出院时)时的面神经功能评估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8例(62%),近全切16例(36%),大部分切除1例(2%).面神经解剖保留33例,术后2周(或出院时)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Ⅰ~Ⅱ级25例(56%),Ⅲ~Ⅳ级14例(31%),Ⅴ~Ⅵ级6例(13%).术后由于瘤床血肿需手术清除1例,合并颅内感染4例,2例合并术后脑脊液耳漏,其中1例需再次手术修补,2例患者由于脑积水没有改善而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56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的体会,提高面神经的保留率和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全部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在保护患者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肿瘤的全切除。25例采用术中电生理面神经监测。结果46例(82.1%)全切除,6例(10.7%)次全切除,4例(7.1%)部分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学保留率为80.4%(45例)。采用术中面神经监测,25例面神经保留率为92.0%(23例),未监测31例保留率为71.0%(22例,P=0.0489)。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术中面神经监测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鞘瘤的技巧及探讨术中面神经的保留。方法 我科1995年以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72例听神经鞘瘤。大部分病人(93%)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4例病人(5%)采用经岩骨-乙状窦后联合入路;1例病人采用乙状窦前入路。中型肿瘤占51%;大型、巨大型肿瘤占49%。我们对其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面神经的保留进行讨论。结果 全切除70例(97.2%);次全切除1例(1.3%);部分切除1例(1.3%)。术中面神经解剖完整保留68例(94.4%)。结论 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熟练的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应用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明显的提高肿瘤的全切除和面神经保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85例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将肿瘤全切除262例,次全切除23例,面神经保留率达69.5%,听神经保留率32%,结论:对大型、巨型的听神经瘤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有效地保护颅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过程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保护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36例显微外科切除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均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0.5~1年.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大于90%)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3例;面神经损伤3例.术后6月面神经功能状态H-B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12例,Ⅴ、Ⅵ级4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的关键.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并可评价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2例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的经验,对手术中的关键技术点进行分析.方法:本组均经CT和MRI扫描诊断,采取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瘤行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解剖保留面神经10例,其功能保留率为50%.术后根据House-Brackman分级标准评定:Ⅰ~Ⅱ级3例,Ⅲ~Ⅳ级3例,Ⅴ~Ⅵ级6例.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听神经瘤手术切除率和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亚雄  张跃康 《四川医学》2010,31(3):294-296
目的总结165例巨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165例巨大听神经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5年。结果肿瘤全切151例(91%);近全切除14例(8.4%)。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49例(90.3%),功能保留95例(57.2%)。结论巨大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术前和术中的策略,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条件下,运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巨大听神经瘤的切除率、面听神经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听神经鞘瘤(AN)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38例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外科切除的AN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全切27例(79.45%),次全切除10例(15.07%),大部切除4例(5.48%),术后死亡2例(2.74%)。面神经解剖保留70例(95.89%),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能评定:I~Ⅱ级54例(73.9%),Ⅲ~Ⅳ级16例(21.9%),V~Ⅵ级1例(1.4%)。结论良好的显微手术技巧可以有助于切除AN,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AN患者面神经术中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及方法.方法 21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术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 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7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出院时按House-Brackmann分级,面神经Ⅰ~Ⅱ级13例,Ⅲ~Ⅳ级6例,Ⅴ~Ⅵ级2例.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面神经保护的术中技巧是面神经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衣志刚  周志武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7):824-825,828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保留技术。方法: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内耳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1例大型听神经瘤,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以及显微手术技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肿瘤手术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4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不仅能全切肿瘤,而且可以使面神经得到解剖与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徽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保留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未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32例为对照组;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行术中电生理监测者25例为监测组。对比2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结果:监测组的肿瘤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切除听神经瘤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以有效地保护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大、中型听神经瘤面神经术后保留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治疗9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组)49例,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5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的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监测组与非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分别为21例(42.9%)、12例(24%)。结论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听神经瘤手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探讨术中监测的意义.为听神经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142例经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其中,50例行术中面神经监测,术后观察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情况并与其余92例未行术中监测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①50例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40例,保留率80.0%,未行...  相似文献   

14.
马小强  赵永  许敏华 《新疆医学》2011,41(12):19-23
目的:探讨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1月-2011年7月间完成的25例听神经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11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肌电图监测仪进行监测(监测组)14例。通过House—Brae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情况。结果:本组25例,肿瘤全切21例,全切率为84%(21/25),非监测组面神经保留率为54.54%(6/11),监测组为92.85%(13/14)。监测组高于非监测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电图监测应用在听神经瘤切除手中可以明确面神经走行,有效保留面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内听道肿瘤的处理方法。方法53例听神经瘤患者全部采用坐位经枕下乙状窦后一内听道入路,术中行面神经及脑干诱发电位检测,术后对面神经功能评价及随访。结果53例中肿瘤全切46例(86.8%),近全切7例(13.2%);面神经解剖保留40例(75.5%),出院时功能保留30例(H—B分级,Ⅱ级以上),随访3个月至1年,面神经功能保留36例(Ⅱ级以上),完全麻痹8例.术后颅内积气4例,脑积水3例,脑脊液漏2例,无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听神经瘤切除及面神经保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术前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DTI)行面神经成像,结合术中面神经与听神经瘤的位置关系,探讨听神经瘤中面神经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45例,术前行面神经DTI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关系,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验证面神经的位置,术前、术后2周内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定。结果 4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面神经可通过DTI显示,术中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及解剖标识确定面神经位置与DTI相吻合者39例(92.9%),其面神经均位于肿瘤腹侧,其中,17例(43.6%)位于肿瘤中部1/3,9例(23.1%)位于肿瘤下部1/3,8例(20.5%)位于肿瘤上部1/3,3例(7.7%)位于肿瘤下极,2例(5.1%)位于肿瘤上极。41例(91.1%)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4.4%)术中未发现面神经,2例(4.4%)术中面神经位置与术前DTI成像面神经位置不相符导致操作过程中神经损伤。术后2周内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Ⅱ级25例(55.6%),Ⅲ~Ⅳ级15例(33.3%),Ⅴ~Ⅵ级5例(11.1%)。42例(93.3%)肿瘤全切除,1例(2.2%)内听道部分肿瘤残余,2例(4.4%)脑干及与面神经粘连少量残留,2例(4.4%)因小脑肿胀术后去除骨瓣,1例(2.2%)术后术区出血死亡,1例(2.2%)脑干部分梗死致一侧肢体偏瘫,康复治疗3个月后可自主生活。结论 术前面神经DTI可以预测面神经的位置,听神经瘤中脑池段面神经位置多变,掌握听神经瘤中面神经的分布规律可提高面神经的解剖及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2例听神经瘤患者均采取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8例。面神经解剖保留33例,出院时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52.4%(HouseⅠ~Ⅱ级22例)。平均随访5年,其中29例恢复良好,10例恢复一般,3例恢复较差。结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18.
苏杰  严畅  陈伟强  杨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6):587-588,59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的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6例听神经瘤患者分别行单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22例),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过程中应用术中神经监测仪对面神经进行监测(监测组,24例),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情况,随访所有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 术后3个月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对病例面瘫情况进行评价,监测组Ⅰ级21例,Ⅱ级2例,Ⅲ级1例;非监测组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Ⅴ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  相似文献   

19.
钟鸣谷  牟永告  张湘衡  赛克  陈忠平 《广东医学》2011,32(11):1370-1372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术中无电生理监测辅助时的面/听神经功能保护.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中无电生理监测的40例听神经瘤病例,讨论患者面/听神经功能保护.结果 镜下肿瘤全切38例(95.0%),次全切和大部切除2例(5.0%);术中面神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的保护技巧及意义。方法:以2008年10月~2012年2月术中行电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37),2006年1月~2008年7月术中未行电生理监测者为对照组(n=31)。统计分析两组肿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结果:监测组的肿瘤全切除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听神经瘤术中行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