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2):766-767
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仍然是当前探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刻,主要涉及到造成认知损害的原因和有关影响因素,以及认知损害的范围、评价手段、基本对策等。本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一综述,并提出个人一些粗浅见解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目前就其原因、性质、损害范围和 程度仍有许多争议.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主 要涉及注意、记忆(包括工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抽象思维(主要表 现在执行功能)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而非疾病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广度测验(DST)、语词流畅性测验(VFT)、钉板实验(GPT)、连线试验A(TMT-A)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PANSS总分为(49.8±8.2)分,对照组为(49.4±13.3)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DST为(9.22±1.94)个,VFT为(7.89±4.21)个,正确应答数为(39.49±9.83)张,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并且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 0.05或P<0.01);持续性错误数为(20.94±7.73)张,较治疗前下降(P<o.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GPT、TMT-A以及WCST的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治疗前后比较以及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可部分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晓东 《吉林医学》2013,34(12):2340-2342
<正>临床心理学上将患者术后出现精神性活动、人格、人际交往及认知能力方面的障碍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系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POCD主要表现为集中力、记忆力、话语理解力等方面的损伤和社交能力的退化,病程往往持续数月  相似文献   

5.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目前已成为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介于正常老龄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并且以每年10%~15%的比例转变为痴呆。因此,早期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干预,改善认知功能的下降,延缓其向痴呆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们不断地通过药物、营养素的干预以及非药物治疗等方式探索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阻滞剂、麦角生物碱制剂以及脑细胞代谢复活物等几大类药物进行研究。同时在预防和控制其危险因素的药物及营养素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目前还没有有力的实验证据证明和支持哪类药物对停止或逆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情有效。本文将对近年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营养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索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脑梗死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日渐升高。本研究对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能够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近5年脑卒中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评定方法、血液学标记物、危险因素、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自从克雷匹林于1896年提出的“早发性痴呆”的定义即认为: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20世纪70年代初,Gallhofer便已提出:精神分裂症除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三种症状成分,即认知功能损害。近几年有人提出精神分裂症由五种症状组成,即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情  相似文献   

9.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老人发生的抑郁症。我国60岁以上人群已超过2亿,其中70岁以上老人有5%~20%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状态[1]。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65岁为8%,≥85岁为40%),甚至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为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24例,施测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以t检验、Pearson相关、logistic回归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恐吓、忽视、贬损、干涉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经历、低受教育水平、不安全的成人依恋、儿童期心理虐待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留守经历、低受教育水平、不安全的成人依恋、儿童期心理虐待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媛媛 《吉林医学》2023,(6):1682-1685
目的:探究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海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认知功能情况、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状态。结果:试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动性与交往情况和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搜索认知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12.
周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913-914,937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涉及注意、记忆、学习、抽象思维、信息整合、执行等功能,下面从认知功能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云德波  夏学巍 《重庆医学》2013,(24):2915-2917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MCI患者是老年性痴呆的高危人群[1]。认知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时甚至远超躯体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研究其临床特点,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与干预是防治痴呆的关键。近年来,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14.
认知障碍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尿毒症患者认知障碍以轻度为多见,其表现复杂,并随肾功能的减退而加重。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可能与毒素、电解质、血红蛋白、微量元素等因素有关,国内对于尿毒症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大多采用简单智力评估量表、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戴斯、纳格利尔里等人提出了智力的PASS理论,这一理论能够有效地对认知机能障碍进行深入的探查,并能对康复效果给予满意的评定,是认知神经康复领域中的重要方法。尿毒症认知障碍以透析及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上需加强知识宣教,把认知治疗融入尿毒症的综合治疗中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是指与血管因素相关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认知能力出现障碍的一类疾病。本文在血管性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基础上,针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以及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稳定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1例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使用阳性(BPRS)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WCST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值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成绩与患病时间、住院时间、阳性症状无关;与受教育年限和智商相关,特别是错误总数、概念化水平和错误化水平与阴性症状的相关高于受教育年限和智商。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额叶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的损害及损害程度与阴性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佳  钟远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206-20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隐性起病,以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迄今对该病的病因认识不清,最终确诊需依靠尸检病理证实,但此时已经失去了AD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患者、家属及社会均不能从中受益。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痴呆和正常衰老间的认知缺损状态,可能是AD的早期阶段,是AD的高危因素,许多纵向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10%~15%这类患者会转变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是AD。因此研究和识别MCI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以便延缓或阻止痴呆的发生与发展,为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其他类型精神分裂症的异同。方法对35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5例其他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做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记忆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韦氏记忆量表测验总记忆商数为(100.00±15.40)分,其他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记忆商数为(79.46±15.70)分,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但两组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型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损害相对其他类型较轻。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初,克雷丕林就观察到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障碍、联想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七十年代初,Gallhofer提出,精神分裂症除了阳性和阴性症状外,还存在第三个症状成分,即认知功能障碍,但在临床工作中长期未被重视。最近,Keefe等人认为认知功能损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主要的损害方面之一。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与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关系密切,而且是分裂症患者能否回归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神经心理测量是评估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常用方法。而且分裂症患者中存在明显认知功能损害的比率是40%~6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十预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12周后简易智能状态(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结果经12周护理干预后,干预组MMSE、Rpe、ADL评分低于常规组,Ra、Cc、Rc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认知康复护理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