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患者男性,66岁。因双上肢间歇性抖动1年、加重伴行走不稳1个月,于2021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1年前于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抖动,症状突发突止,发作频率3~5次/周,一般持续数分钟至30分钟不等;抖动症状于持握杯子、持箸夹菜等动作时更明显,静息状态下略有好转。当地医院根据患者症状与体征,结合头部CT检查结果拟诊为“脑梗死后遗症”,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治疗2周后症状无改善。  相似文献   

2.
背景和目的:肢体抖动是合并有颈内动脉(ICA)高度狭窄或闭塞TIA的特殊临床表现.该研究旨在描述伴肢体抖动TIA的临床特征表现,以及研究是否伴肢体抖动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要比无肢体抖动TIA患者更严重.方法:患者组34例,年龄(62±7)岁,男性占82%,均为ICA闭塞且临床表现为伴肢体抖动TIA的患者,对照组68例,为性别和年龄匹配的ICA闭塞,但临床无肢体抖动表现的TIA(持续时间<24 h)或微残缺血性卒中(nRS≤3)患者.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parathyroidism,IHP)是由原发性或获得性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不足引起机体钙磷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几乎可以累及任何器官。IHP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实践中易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本文对1例确诊的类似帕金森综合征表现的IHP进行报道,期望通过该病例加深临床医生对IHP的认识。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主因“四肢不自主抖动45年,加重5年”入院。患者于儿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抖动,后逐渐累及四肢,静止与运动时均可发作,紧张时症状明显。5年前患者抖动症状加重,表现为抖动幅度加大,未予诊治。1年前,患者因大幅度肢体抖动摔倒而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补钙治疗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性,69岁,主因行走不稳4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发作性抖动3个月,于2015年11月10日入我院神经科。患者4个月前(2015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不自主向左侧歪斜;约1个月后(2015年8月)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时前屈、前倾,伴静止时双下肢发作性抖动,动作幅度较大,持续数分钟,2~3次/d,夜间加重、活动或自行按摩后缓解,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等。外院头部MRI(2015年9月5日)显示,左侧侧脑室后角和周围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半年"于2008年3月5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于晚餐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抖动、无力,精细活动不能,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患者女,12岁。2003年5岁出现双手不自主抖动,吃饭时挤眼,症状较轻未引起家人注意。2005年7岁转学后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抽动,左侧为著,幅度较大,静止或活动时均可出现,时轻时重,每天数10次。2010年9月10岁至2011年2月,患者双上肢抽动加重,夜间需将上肢压住方能入睡。右手抖动,不能在纸上写字,但可勉强在竖直的黑板上写字,能用手机输字。既往无其他疾病;个人史无特殊,生长发育与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因四肢阵发性抖动伴行走不稳3年,加重1个月于2004-03-20入院。患者3年前睡眠中出现四肢不自主抖动,严重时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2~3min,可唤醒,醒后头痛,对发作无记忆,无大小便失禁。被当地医院诊断癫痫,曾给予鲁米那、苯妥英钠等治疗症状有所减轻。此后反复突发性四肢抽动发作,每天发作数十次,声光、惊吓、情绪激动均可诱发,尤其运动时抖动明显加重,走路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4月余,加重2 d"入院。患者于入院4月前(201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每次持续1~2 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有时会伴有同侧肢体麻木、乏力感,上述症状每天发作1~2次,在站立、迈步或长距离行走后容易出现。发作时无头痛、头晕,无视物双影,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意识不清、肢体抽搐,无二便失禁。6月初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脑梗死",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8岁,1983年4月因右手不自主抖动3年,右下肢抖动伴语言不利1月入院。3年前右手拿东西时有不自主抖动,一直未治。1月前右手抖动明显,于劳累后右下肢亦有抖动,静止时明显,睡眠时消失。同时感到右侧上下肢发硬动作不灵便,说话不流利及流口水。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其舅父、一姐一兄患同样病,主要表现为肌僵硬、动作迟缓及双手震颤。查体:心、肺、腹无异常,面部缺乏表情,头部前倾,躯干前弯,动作迟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4岁,主因“走路不稳、双下肢麻木4年,双上肢麻木疼痛1年”于2021年11月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走路不稳、行走蹒跚、双下肢麻木,伴双手持物时轻微不自主抖动,言语停顿,伴头晕、情绪低落,无头部、肢体静止时抖动,无肢体僵硬、表情僵硬,无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流涎,无精神行为异常、睡眠中行为异常、记忆力减退,无嗅觉减退、便秘、二便失禁,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视物成双。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23岁。主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伴抖动3个月,于2012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伴抖动,每次发作持续3~5min,可自行缓解。发作时意识清楚,症状自右下肢开始,可不累及上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TIA(LS-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采集14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LS-TIA患者(LS-TIA组)及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无发作性肢体抖动的TIA或轻微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IA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总结LS-TIA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LS-TIA患者均以发作性肢体抖动症状来就诊,发作时无肢体强直阵挛,无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症状,无面肌受累。LS-TIA患者发作持续时间通常5 min,发作的部位以单侧上肢多见,常见发病诱因包括站立后行走、运动及咳嗽。LS-TIA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TIA对照组(P0.05)。LS-TIA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其他皮质TIA表现、黑矇、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TIA对照组(均P0.05)。LS-TIA组患者较TIA对照组有更多的软脑膜侧支。结论 LS-TIA是一种少见表现形式的TIA,特征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肢体不自主的抖动,颈内动脉狭窄是其发病基础,且更易进展为缺血性卒中,其更依赖于来自严重病变颈内动脉远端的侧支循环血流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