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尿灵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条件的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血尿灵颗粒治疗组和肾炎康复片对照组各110例,疗程8周,以0周、4周、8周作为观察的时间节点,分别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和检测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8周随访结束后观察各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血尿灵颗粒治疗组完成试验101例,失访脱落9例;对照组102例,失访脱落8例。治疗组中医证候8周较0周有明显改善,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灵组手足心热、午后潮热、面色少华、易感冒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浮肿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结束时,两组尿沉渣红细胞定量均有明显下降,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GFR保持稳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灵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疗效显著,优于肾炎康复片,无明显不良反应。证明益气养阴、凉血化瘀的血尿灵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益气滋阴化瘀法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IgA肾病Ⅰ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IgA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服用苯那普利片、潘生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IgA肾病Ⅰ号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中红细胞与尿蛋白,逆转早期肾损害,改善肾小管功能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结论IgA肾病Ⅰ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Gd-IgA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控制饮食、血压,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方,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TP)、尿红细胞(URBC)以及血清Gd-IgA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URBC、Scr、BUN、UTP、血清Gd-IgA1等水平明显下降(P0.05),eGFR明显上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清Gd-IgA1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Gd-IgA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尿灵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的疗效,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68例气阴两虚型肾性血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尿灵颗粒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口服,疗程均为8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A(Ig A)及补体C3,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定。结果:8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内比较,尿沉渣红细胞计数、Ig A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体C3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尿沉渣红细胞计数、C3、Ig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灵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Ig A、升高补体C3水平,调节免疫平衡,从而达到对肾性血尿的控制。血尿灵颗粒是治疗肾性血尿的有效中医药制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尿检异常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尿检异常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来氟米特,观察时间均为12月。试验中监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尿RBC计数)、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肝肾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结果:与实验开始时相比,治疗组在治疗第3个月时即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尿RBC计数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随着疗程的延长,治疗组患者尿检进一步改善。而对照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尿RBC计数、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治疗12个月后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同期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6.6%)。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尿检异常型IgA肾病疗效显著,与单用来氟米特相比可有效减少尿蛋白和镜下血尿,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在基本降糖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益元保肾方及福辛普利治疗2月,观察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证候疗效,并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总有效率为89.3%,中医证候改善率为96.4%,并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益元保肾方配合福辛普利是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络宁对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及中药复方肾络宁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络宁组、肾炎康复片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的方法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实验共16周,药物干预后常规检测尿红细胞、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尿NAG酶,以及免疫荧光观察肾组织病理;原住杂交,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理变化,以及Ⅲ型胶原(Col-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线粒体结构消失,数量减少,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及胶原纤维形成;尿红细胞、尿蛋白、NAG酶、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Col—Ⅲ、TGF-β1、PAI-1、TIMP-1表达明显增高,MMP-1表达明显降低。肾络宁及肾炎康复片组小管间质损害明显减轻;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尿NAG明显降低,Col—Ⅲ、TGF-β1、PAI—1、TIMP—1表达明显降低,MMP—1表达明显升高。结论:肾络宁可明显减轻IgA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改善肾功能,延缓间质纤维化及肾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气阴两虚证,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IgAN患者,治疗组32例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氯沙坦钾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分别监测治疗前0周、治疗后4周和8周的24h尿蛋白定量、IgA、Alb、SCr和中医主症积分,继而进行中西医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4周后尿蛋白定量下降,Alb升高,SCr、IgA水平降低,中医主症积分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SCr明显下降,Alb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SCr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水平明显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8周和对照组治疗后8周比较,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Alb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水平明显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西医和中医总的疗效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加确切的疗效,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IgAN(气阴两虚证)疗效显著,与单用氯沙坦钾相比可更有效减少24h尿蛋白定量,提升Alb水平,降低IgA及SCr浓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保护肾功能,延缓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气阴两虚证与肾组织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提供依据,并对其他证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对161例确诊为IgA肾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气阴两虚证86例,非气阴两虚证75例,观察两组肾组织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86例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病理分级多见Lee分型Ⅱ~Ⅳ级;气阴两虚证组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均弱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气阴两虚证组患者的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积分显著高于非气阴两虚证组(P〈0.05);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显著低于非气阴两虚讧组(P〈0.05)。结论:肾组织的病理分级、肾小球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数目及程度、肾小球指数、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浸润、间质纤维化积分可作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固本通络冲剂治疗IgA肾病的疗效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固本通络冲剂治疗IgA肾病的疗效特点。方法:对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息随机分为固本通络冲剂治疗组(50例)及潘生丁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特点分析,疗程3个月。结果:其疗效特点为对病理损害轻,临床表现为持续镜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的病人疗效最好;而对病理损害重,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疗效差。结论:固本通络冲剂对临床表现为持续镜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 IgA 肾病病理与中医虚证的关系。方法:多家医院协作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对研究对象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进行 Hass 分级、牛津分类、Katafuchi 积分和蒋镭评分,同步进行中医虚证辨证分类,分析各病理指数与中医虚证候的关系。结果:HassⅠ~Ⅱ级气虚类和无虚可辨(简称无虚)类相对较多;HassⅢ级气阴两虚类最多;HassⅣ级肝肾阴虚(简称阴虚)类最多;HassⅤ级脾肾阳虚(简称阳虚)类最多。牛津分类中,M1阳虚类最多;S1气阴两虚类最多,其次为阳虚类;E1、T1阳虚类最多,其次为阴虚类;T2阳虚类最多。Katafuchi 总积分阳虚类最高,其后为阴虚类、气阴两虚类;肾小球病变积分包括肾小球增生、球性硬化评分阳虚类高于其他类型,小球节段性病变积分阳虚类和气阴两虚类高于气虚类与无虚类;小管间质病变积分阳虚类高于其他4类、阴虚类高于其余3类;血管病变积分阳虚和阴虚类高于其他3类。蒋镭评分,内皮细胞增生积分阳虚类和阴虚类高于其他3类;破坏血管袢活动性病变积分气阴两虚类高于无虚类。结论:IgA 肾病病理分级、分类及2种病理积分与中医虚证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中医虚证类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 IgA 肾病病理改变程度及预后,对 IgA 肾病中医微观辨证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膜性肾病(MN)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生率及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选取我院M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方法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并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比较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1)82例MN患者中61例存在HP感染,感染率为74.39%。(2)两组本虚证中的脾肾阳虚、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P感染组湿热证比例(52.46%)显著高于非HP感染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瘀血证比例(18.03%)显著低于非HP感染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患者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无论是否伴有HP感染,MN的中医证候仍以本虚证为主,但伴有HP感染者的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不伴HP感染者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气养阴方对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脾肾气阴两虚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CKD 1-2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方,对照组加服氯沙坦,疗程为16周;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研究对象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MA/Cr、尿β2-MG、血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白蛋白等指标变化,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益气养阴方能减少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尿MA/Cr、24 h UPro的排泄(P均〈0.05)。结论:益气养阴方具有改善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骨形态蛋白-7(BMP-7)表达与Ⅲ型胶原(Cob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肾功能的关系,探讨BMP-7表达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及6例正常肾组织中BMP-7、Col—Ⅲ、α-SMA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管和间质BMP7、Col一Ⅲ、α-SMA阳性染色相对面积;常规病理检查;入选患者于肾活检前24h内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BMP-7表达明显下降。BMP-7表达随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加重呈明显降低趋势,并同Col-Ⅲ、α—SM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BMP-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BMP-7表达较肝肾阴虚型显著降低。肝。肾阴虚型BMP-7较肺肾气虚型显著降低。结论BMP7表达可以作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问质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BMP-7表达随着肺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逐渐下降,这可能是患者出现不同中医证型表现的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肾炎的防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炎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及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216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体质分型,并收集黏膜炎症及炎症诱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6例慢性肾炎患者体质以兼夹质30.1%、阳虚质17.6%、气虚质13.4%、阴虚质11.1%为主要类型;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31.9%、气阴两虚22.2%、脾肾阳虚21.8%为常见证型;反复呼吸道炎症在黏膜炎症中最常见(69.9%);脾肾气虚型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气虚质(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为气虚质兼阴虚质(P<0.01),脾肾阳虚型主要为阳虚质(P<0.01),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为阴虚质(P<0.01),阴阳两虚型主要为阳虚质兼阴虚质(P<0.01),湿热证主要见于湿热质(P<0.01),血瘀证主要见于阳虚质(P<0.01);反复呼吸道炎症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多见(P<0.001),慢性皮肤炎症在气虚质兼阴虚质及湿热质中多见(P<0.05),慢性胃炎与长期大便不成形在阳虚质及气虚质多见(P<0.05);气虚质、阳虚质患者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P<0.01);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患者易受饮食因素影响(P<0.05);睡眠不佳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多见(P<0.05);劳逸因素在气虚质中多见(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四者之间密切相关,从优化体质入手,改变生活方式,消除黏膜炎症,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及现代医学方法多靶点防治慢性肾炎,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裸花紫珠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过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低盐低脂、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及感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使血压维持在125/75mmHg以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裸花紫珠片1.0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gen,FIB)、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降低FIB、SCr水平,提高Ccr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组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未发现皮疹、肝功能损害等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裸花紫珠片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C)的疗效。方法:将78例A/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前列腺素E1静脉滴注,对照组(38例)予常规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和24h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分析A/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导致A/C发生的危险因素中,两组均以严重感染、恶性高血压为多见;治疗组于治疗2周后肾功能及尿蛋白排泄量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仅肾功能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肾功能及尿蛋白排泄量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及时诊断和纠正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NO、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量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疗程均为2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U-TP、ACR、NO、ET-1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NO、ET-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患者U-TP、ACR、NO、ET-1各项指标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指标治疗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BUN、Scr、HbA1c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瘀的中药复方对改善早期DN内皮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IgA肾病(IgAN)的中医辨治方案,验证从虚、瘀、风湿3型论治IgA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IgAN患者按虚、瘀、风湿3型辨证论治,并与5型辨治方案及本虚为主辨治方案进行历史性对比。结果:3型辨治组治后中医证候总积分、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均较治前明显减少(P〈0.01),肾功能稳定。3型辨治组肾病理Lee’sⅠ~Ⅱ级的61例患者,临床缓解率明显优于65例本虚为主组(59.0% vs 20.0%,P〈0.01);甚至前者62例Lee’s≥Ⅲ级的患者,其缓解率亦优于后者Lee’sⅠ~Ⅱ级的患者(45.2% vs 20.0%,P〈0.01)。3型辨治组较之5型辨治组虽然缓解率略高(Lee’sⅠ~Ⅱ:59.0% vs 57.1%;≥Ⅲ级:45.2% vs 29.3%),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瘀、风湿3型辨治方案更符合IgAN的证候谱、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具有执简御繁、实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