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斜视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中不同的麻醉方式眼心反射发生率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斜视患者根据手术需要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两组患者再随机分为传统麻醉组及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组,记录勾取眼外肌前后心率变化,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对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全麻患者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局麻,无论患者是全麻还是局麻,球后麻醉均可有效降低眼心反射的发生率,术后呕吐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球后麻醉可以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有效提高斜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球后麻醉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斜视手术中应用球后麻醉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斜视随机分为传统麻醉组及传统麻醉联合球后麻醉组,记录钩取眼外肌前后心率变化,比较两组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并对其术后正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球后麻醉组眼心反射发生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两组术后正位率在统计上无差异。结论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联合球后麻醉可以减少眼心反射的发生,在提高斜视手术安全性的同时并不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监护情况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情况。

方法:临床确诊为水平斜视的17例成人患者19眼36条眼外肌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8~71(平均32.65)岁; 外斜视14例(男8例,女6例),内斜视3例(男2例,女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角膜荧光及眼科同视机检查。术中由专业麻醉医师采用监护仪对手术采取全程密切监控。对比分析术前与局部麻醉监护术中的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对比内外直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区别。

结果:局部麻醉监护下17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共36条,眼心反射发生率86.1%; 牵拉内、外直肌,眼心反射阳性率分别为100%,72.2%。眼心反射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18~30岁眼心反射阳性率明显高于31~71岁。术中呼吸频率的增高与眼心反射同步,与牵拉内外直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无关。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血压在手术刚开始时出现一过性增高,首次牵拉眼内外直肌时出现一过性降低,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局部麻醉监护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高,牵拉内直肌时100%发生; 呼吸增快与眼心反射同步; 手术即将开始时血压增高、牵拉眼内外直肌时血压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及异丙酚复合麻醉下斜视矫正手术中眼心反射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斜视患儿120例,分为两组,A组为氯胺酮及安定复合静脉麻醉,B组为氯胺酮及异丙酚复合麻醉组。术中观察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A组麻醉后心率加快比B组明显(P<0.05);A组有28例,而B组只有8例出现眼心反射,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B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术后苏醒快。结论 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比氯胺酮+安定麻醉效果好,眼心反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球后麻醉或阿托品三种麻醉方法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OCR)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03/2016-03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并采用全身麻醉的5~13岁患者92例166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29例55眼、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31例54眼、全身麻醉+阿托品组32例57眼;全身麻醉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芬太尼1 mg/kg和阿曲库铵0.5 mg/kg.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于全身麻醉基础上球后注射20 g/L利多卡因2 mL.全身麻醉+阿托品组于全身麻醉基础上于术前加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15 mg/kg.手术期间牵拉眼外肌所造成的最低心率低于心率基线值的10%以上或出现心律失常即为OCR阳性.记录术前心率基线值,术中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OCR发生的肌肉数,术后随访6 mo并记录眼球正位例数.结果: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的OCR发生率最低(20%),其次为全身麻醉+阿托品组(22%),两种麻醉方法OCR发生率均低于全身麻醉组(58%).三种麻醉方法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率基线值以及手术后眼位正位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斜视全身麻醉手术联合球后麻醉或阿托品预处理,可有效地降低术中OCR的发生率,能够为斜视患儿提供更安全的手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利多卡因混合液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斜视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

方法:选择80例局部麻醉手术的水平性斜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用7.5g/L罗哌卡因混合20g/L利多卡因分别作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和结膜下浸润麻醉,并进行疼痛和眼心反射的评估。

结果:患者80例均能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疼痛的评估结果: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试验组评为“优”者12例,“良”者21例,“可”者6例,“差”1例。对照组“优”者2例,“良”者25例,“可”者12例,“差”1例。两组进行秩和检验,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术中牵拉眼内外直肌数量和出现眼心反射情况为:试验组牵拉肌肉共74条,发生眼心反射26次,对照组牵拉肌肉共76条,发生眼心反射48次,采用χ2检验,P<0.01,两组间眼心反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眼心反射等级差别采用秩和检验,P>0.05,在发生眼心反射患者中,两组间眼心反射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7.5g/L罗哌卡因混合20g/L利多卡因作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斜视手术应用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62例斜视手术眼心反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报道了心电监护下62例斜视手术中的心电图所见。其中40例为氮胺酮全麻,术前肌注阿托品,眼心反射阳性率为22.6%。局麻22例,用2%利多卡因局麻,加0.5%地卡因表面麻醉,眼心反射阳性率为83.7%。全麻眼心反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局麻。说明斜视手术时,使用阿托品和氯胺酮作为术前和麻醉用药可以预防或减轻术中严重的眼心反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局部麻醉方式下,斜视手术中末梢灌注指数(TPI)变化,了解TPI变化趋势,推测TPI变化能否成为预测眼心反射(OCR)发生的指标。方法观察记录8位成年健康患者在局麻下斜视手术时术前和术中牵拉、放松14条眼外肌时的心率、TPI等的变化,判断是否发生OCR。结果 (1)TPI在牵拉至放松的过程中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2)牵拉肌肉5s,放松牵拉10s,放松牵拉30s与手术麻醉完成后TPI的差值,三个时间段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放松牵拉10s与麻醉完成时TPI差值变化,在以OCR有无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TPI的变化(△TPI)反映了牵拉肌肉至放松肌肉过程中,末梢循环血量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2)在放松牵拉的过程中,△TPI有可能成为辨别是否发生OCR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联合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90例(175眼)斜视术前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6次,常规行斜视矫正术且术中滴2%利多卡因3次。结果麻醉效果良好,术中剪切分离时无疼痛感,仅在牵位肌肉时有酸胀不适,经解释后手术配合良好。结论斜视矫正术用盐酸奥布卡因联合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剂在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118例斜视患者术前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5次,常规行斜视矫正术。结果:Ⅰ级麻醉效果83例(70.3%),Ⅱ级麻醉效果34例(28.8%),因眼胃反射终止手术1例。结论: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对局部麻醉下斜视手术中的眼心反射(OCR)影响。方法选择80例局部麻醉手术的水平性斜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用0.75%罗哌卡因混合2%利多卡因分别作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和结膜下浸润麻醉,并记录扣取肌肉时OCR的发生情况。结果 80例患者均能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牵拉内直肌36条,发生OCR 16次,牵拉外直肌38条,发生OCR 10次;对照组牵拉内直肌38条,发生OCR 26次,牵拉外直肌38条,发生OCR 22次,两组间牵拉肌肉引起的OCR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5%,对照组63%,P<0.05),而两组间OCR等级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局麻斜视手术中具有较低OCR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斜视手术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兔模型中利用局部麻醉来研究两种麻醉剂的眼心反射发生率及其预防,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局部麻醉对角膜愈合的影响。方法:健康的成年新西兰白兔(雌雄皆有)48只,分成两组(A组和B组),分别用氯胺酮(A组,24例)、异丙酚(B组,24例)麻醉。在此双盲研究中,通过用或不用局部麻醉(40g/L利多卡因,5g/L盐酸丙美卡因,5g/L布比卡因)对眼睛的不同干预,记录各组眼心反射发生率。应用每种局部麻醉后,通过对眼睛的临床检查,组织病理学,胶原染色以及投射电子显微等方法对术后1d长达7d角膜毒性和愈合进行评估。结果:在氯胺酮的麻醉下未出现眼心反射,而在异丙酚的麻醉下,心率显著下降(P<0.01)。因此,局部麻醉可以成功地防止眼心反射的发生并且不影响角膜愈合。结论:局部麻醉没有任何局部副作用,可以被推荐用来预防眼心反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丁氧普罗卡因对角膜表面麻醉作用的特点、优缺点及其对角膜的影响。方法应用4g.L-1盐酸丁氧普罗卡因进行眼科检查,棉丝触压角膜知觉检查法观察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滴药前后用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角膜变化并对角膜地形图进行对比分析。用30g.L-1洁霉素和10g.L-1地卡因滴眼液作为对照。结果盐酸丁氧普罗卡因和地卡因表面麻醉生效时间分别为(20±5)s和(6±2)min,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显示,滴盐酸丁氧普罗卡因98眼中,仅10眼出现角膜少量细点状着色,无角膜内皮水肿;而滴地卡因98眼中,20眼角膜大片染色,21眼细点状染色,26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滴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率,洁霉素为3.06%,盐酸丁氧普罗卡因为61.22%,地卡因组82.65%,后2者与洁霉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次、不合理应用表面麻醉剂可对眼表造成毒性损伤,盐酸丁氧普罗卡因具有麻醉作用迅速、安全、角膜毒副作用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高翔  秦学斌  郭军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8):1466-1468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的眼心反射。方法:选取我科2008-06/2010-03住院患者109例10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球后阻滞麻醉与静脉复合麻醉进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观察术中血压、心率、眼心反射、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与球后阻滞麻醉比较,静脉复合麻醉下眼心反射发生率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相对安全,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时,表面麻醉技术在两种瞳孔状态下,牵拉扩张与不牵拉扩张患者的疼痛感觉.方法 选择小瞳孔患者60例(60眼)及大瞳孔患者60例(60眼)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滴0.5%盐酸丙氧苯卡因.按术中疼痛分级,评价麻醉剂的镇痛效果.结果 大小两种瞳孔状态下,小瞳孔组49例,大瞳孔组50例无疼痛感觉,无一例发生4~5级疼痛感觉.小瞳孔组1、2、3级疼痛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3例、4例;大瞳孔组分别为5例、3例、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麻醉加小瞳孔扩张技术的超声乳化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眼外肌延长术联合拮抗肌折叠术矫正大角度外斜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眼外肌延长术联合拮抗肌折叠术矫正大角度外斜视30例,证实眼外肌延长术能使肌张力以最大限度放松,达到外直肌后徒10~12mm的效果,在矫正大角度斜视中起良好作用,且可减少肌折叠长度,避免用力牵拉眼肌所致眼心反射。治疗良好率达86.66%。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预设心率报警限降低小儿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减少眼心反射发生次数的非药物途径.方法 将160例小儿斜视手术随机分2组,每组80例.心率下降基础值10%为眼心反射报警限.Ⅰ组:鸣笛与灯闪;Ⅱ组:无报警措施.记录每次眼心反射,心率下降超过基础值30%时停止操作.结果 眼心反射发生次数:Ⅰ组1.151±0.858,Ⅱ组2.287±1.371(P<0.05);心率下降幅度(bpm):Ⅰ组23±19,Ⅱ组35±28(Р<0.05);眼心反射持续时间(s):Ⅰ组4.36±4.26,Ⅱ组7.62±6.41(P<0.05);眼心反射恢复时间(s):Ⅰ组15.36±13.28,Ⅱ组32.36±19.57(P<0.05);被迫停止手术例数:Ⅰ组8例(10%),Ⅱ组26例(32%)(P<0.01).结论 预设心率报警限可显著降低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表面麻醉剂对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准分子门诊就诊患者84例(168眼),其中男51例(102眼),女33例(66眼),同一患者左右眼随机分别以5g?L-1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和4g?L-1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1滴单次滴眼,观察滴眼后的眼部刺激症状及结膜充血情况,测量其SIT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盐酸丙美卡因组有15眼出现一过性眼部刺激症状,盐酸奥布卡因组有33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轻度结膜充血的眼数为54眼,明显多于盐酸奥布卡因组的39眼(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SIT值为(7.50±5.15)mm,盐酸奥布卡因组为(9.71±5.4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48眼SIT值小于10mm,盐酸奥布卡因组为33眼,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丙美卡因组30眼SIT值小于5mm,盐酸奥布卡因组为21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丙美卡因较盐酸奥布卡因有更好的眼部耐受性,且测量的SIT值短于盐酸奥布卡因组,说明盐酸丙美卡因眼表麻醉效果可能要强于盐酸奥布卡因。  相似文献   

19.
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钠通道阻滞剂,除麻醉作用外,肌注后还能导致局部骨骼肌细胞变性、坏死、再生,使肌肉增粗、肌力增强,有研究者提出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治疗斜视.目前,已有研究者对以共同性水平斜视为主的患者进行试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眼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亦有学者在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等方面对布比卡因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将对布比卡因在斜视领域的试用现状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斜视的眼外肌药物注射疗法相比于斜视矫正手术具有更加安全、微创、麻醉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减弱眼外肌力量的药物为肉毒毒素,其对小角度斜视、鼻内窥镜术后斜视、斜视矫正手术的辅助治疗等有重要作用;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的药物为布比卡因,其对小角度的共同性斜视、非陈旧性麻痹性斜视早期有治疗作用;肉毒素及布比卡因联合注射可对中等角度的水平共同性斜视、非陈旧性麻痹性斜视早期有较好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69-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