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为契约法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效果。方法:单个被试实验设计,用行为契约法对一名小学生的学业拖延进行干预,采用A-B基线设计,分为基线期(1-6天)、干预期(7-26天)和追踪期(27-33天)三个阶段,并综合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多种方法对学业拖延进行评估。结果:行为契约法的干预使个案的学业拖延水平有所降低,个案在干预期、追踪期出现学业拖延的频次均低于基线期。结论:行为契约法对改善小学生的学业拖延是有效的,且这一效果具有保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依恋游戏对小班幼儿社会自立-社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单被试A-B基线实验设计,综合访谈法、观察法及问卷法对三名小班幼儿在基线期(1~4周)、干预期(5~12周)、追踪期(13~14周)的社会自立-社交行为进行评估。结果:两名幼儿在干预期和追踪期的社会自立-社交行为水平高于基线期水平,一名幼儿的社会自立-社交行为水平因家长未按游戏设计要求充分投入和配合以及因家长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影响无明显提高。结论:依恋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小班幼儿社会自立-社交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认知行为训练对一小学生课堂注意行为的辅导效果。方法:对个案进行四次认知行为训练,比较其在基线阶段、干预阶段和追踪阶段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1)在干预阶段和追踪阶段被试的课堂不注意行为(平均不到2次)显著低于训练前的基线水平(平均8次);(2)与干预阶段相比,追踪阶段个案课堂不注意行为次数有所回升(平均2次)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于改进个案的课堂注意行为是有效的;在进行传统的行为矫正技术的同时采用自我指导训练,对于改进个案课堂注意行为可能有更为持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牟丽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80-681,699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技术对克服课堂退缩行为问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促进、代币治疗、差别强化等行为改变技术对一例唐氏综合征患儿的课堂退缩行为进行干预。结果:干预期、追踪期个案的问题行为日平均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基线期(χ2=5.556,P<0.025,χ2=11.267,P<0.005),干预期和追踪期差异不显著。结论:行为改变技术可明显降低个案的问题行为次数且追踪效果理想,干预方法值得特教工作者及家长借鉴。  相似文献   

5.
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场依存一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120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②被试的认知方式是依据其在该年级组的镶嵌图形测验平均成绩确定的,将测验总分排序位于上25%的30名儿童确定为场独立性被试,测验总分排序位于下25%的30名儿童确定为场依存性被试.结果:①高自立组认知方式得分显著高于低自立组,场独立认知倾向组在自立行为问卷的学业自立和自我决断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场依存认知倾向组;②认知方式得分与自立行为问卷的学业自立、日常自立、自我决断、自我行动、自我负责以及自立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自立行为水平与儿童的认知方式特点密切相关.与低自立水平儿童相比,高自立水平儿童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场独立性倾向者自立水平较高而场依存性倾向者自立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考察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9名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为期4周8次的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并建立对照组和榜样组,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学业倦怠总分及情绪衰竭、讥诮态度、低个人成就感三个分量表的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后测和追踪测试中学业倦怠及分量表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榜样组在后测和追踪测试中分数没有显著差异.组员量化报告和定性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结论:认知行为互动团体辅导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学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幼儿攻击性行为游戏矫正的倒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儿集体游戏用于矫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效果。方法:采用倒返实验,对三名被试进行了游戏矫正。结果:三名被试在实验的基线阶段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游戏介入后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游戏取消后攻击性行为再度增加,游戏再次介入后,攻击性行为再次明显减少;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被试在基线阶段的攻击性行为与游戏矫正后的攻击性行为差异极显著。结论:运用自然的幼儿集体游戏可以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代币制行为矫正法能有效降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童在课堂上的不注意行为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B-A倒反实验设计,应用代币制行为矫正法(Token Economy Therapy)对一名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9岁学童的课堂不注意行为进行矫正干预。结果1被试在实验处理期的课堂不注意行为发生率均低于基线期和实验撤退期的课堂不注意行为发生率。2被试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课堂不注意行为的发生率与对照者的不注意行为发生率进行比较,前者在3个阶段都有很大变化,而后者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代币制行为矫正法在改进注意缺陷多动学童的课堂不注意行为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前单亲家庭儿童自立行为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量表对2786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237名单亲家庭儿童。结果:(1)单亲家庭儿童在自立行为总分、自我决断、自我行动、自我负责、学业自立和道德自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儿童;(2)单亲家庭儿童男生在一般自立、学业自立和道德自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3)主要抚养者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单亲家庭儿童,其自立行为得分最低;主要抚养者为大学文化程度的单亲家庭儿童,其自立行为得分最高;(4)单亲开始年龄为8~12岁的儿童,其自立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单亲开始年龄为0~3岁和3~8岁的儿童。结论:(1)单亲家庭儿童中男生的自立行为发展水平低于女生;(2)主要抚养者文化程度越高,单亲家庭儿童的自立行为发展水平也越高;(3)单亲开始年龄越大的儿童,其自立行为发展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选取2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业拖延量表测试并观察在干预后3个月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学业拖延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时间管理量表总分显著提高(t=13.219,P<0.01),学业拖延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2.918,P<0.001),实验组被试时间管理学业拖延前、后测差异显著(t=8.509,P<0.001;t=5.119,P<0.01)。结论时间管理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改善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1.
6-12岁儿童自立行为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6-12岁儿童自立行为结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运用开放式问卷、半结构访谈、内容分析相结合等质的研究方法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等量的研究方法.结果: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均验证了小学生的自立行为是一个二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结论:立体交叉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自立行为结构符合6-12岁儿童自立行为发生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行为问题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索一套治疗小学生行为问题持续有效的方法。方法:抽取3-5年级有行为问题的学生85名,分成干预组(N=45名)和对照组(N=40名)。应用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学校及教育等方法,集中进行持续二年的综合干预。结果:干预二年后,显效率达75.56%。CBCL评定,干预组男性的分裂样、交往不良、强迫性和体诉因子分,女性的抑郁和社交退缩因子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干预对小学生行为问题持续有效,是通过各干预方法的作用特点共同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3年3月和9月共招募存在轻中度抑郁症状的大学生80名[Beck抑郁问卷第二版(BDI-II)得分为5≤BDI-II<21],将其随机分至干预组(n=40)或对照组(n=40),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团体咨询,对照组在干预期和追踪期不接受任何处理。在基线水平、8周干预后及随访3个月末通过BDI-II、生活满意度问卷(LSR)、大学生解释风格问卷(ESQ)及社会问题解决问卷中文版(C-SPIS)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BDI-II、LSR、消极解释风格(CN)、消极问题定向(NPO)以及积极问题定向(PPO)评分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基线水平,两组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8周干预后,干预组的BDI-II得分低于对照组[(6.6±3.1)vs.(10.3±4.1),P<0.001];随访3个月末,干预组的BDI-II、CN、NPO得分均低于对照组[(4.5±2.2)vs.(12.6±4.6),(12.2±1.2)vs.(14.9±1.2),(12.8±2.5)vs.(16.9±2.8),均P<0.05],而LSR和PPO得分均高于对照组[(4.3±0.9)vs.(3.5±1.0),(18.3±2.7)vs.(16.7±2.0),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咨询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状,促进解释风格的积极转变,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进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对改善研究生拖延行为的效果。方法:通过海报、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招募存在拖延行为的研究生33人[Pure拖延量表(PPS)得分≥3.5分],随机分入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组(n=16)和普通集体咨询组(n=17),普通集体咨询组脱落1人,均进行3次集体咨询(间隔时间为1周、1月),在基线期和干预1周、1月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控制量表(SCS)、PP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SCS、PPS得分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基线期3个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组每次干预后的SCS得分均高于普通集体咨询组,PPS得分均低于普通集体咨询组。结论:焦点解决短程集体咨询能够持续、较为有效的提升自我控制,改善研究生的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是否存在自立的自我图式、考察自立的自我图式的特点,以及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图式在回忆量、认可量、反应时上的差异。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湖南某小学300名六年级小学生的自立水平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按由高至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取35名儿童作为高自立组,由低分到高分取35名儿童作为低自立组,对两组被试采用自我相关编码任务(SRET)范式,进行自我图式的实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儿童对自立词的认可量均明显多于对非自立词的认可量;自立组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非自立组,对非自立词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对自立词的反应时间;两组儿童再认正确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自立组儿童主要具有自立的自我图式;而低自立组儿童不仅具有非自立的自我图式,同时具有自立的自我图式,提示自立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构念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通过提升个体希望水平的希望干预方法改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效果。方法:将修读相同专业课程的68名大学新生匹配为实验组(34人,有1人中途退出)和对照组(34人)。实验组被试接受连续5周,每周2.5小时的希望干预,对照组被试不接受任何处理。使用《成人特质希望量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前测、后测和一个半月后的追踪测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前测的各指标上差异不显著。后测结果:1实验组被试在后测的特质希望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实验组被试的学习适应水平在后测和追踪均显著高于前测(Ps0.05),实验组被试在后测(P0.05)和追踪(P0.01)的学习适应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实验组被试在学习动机(Ps0.05)、学习能力(P后测=0.06;P追踪0.01)、教学模式适应(Ps0.05)维度上的后测和追踪得分均显著(或边缘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学习态度上只有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希望干预能显著提升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主要对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教学模式适应有显著持久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提升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为主的团体干预对学业拖延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共招募有学习拖延困扰的被试29名,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4).对实验组进行3周6次的团体干预,团体干预方法结合了短程聚焦疗法及认知疗法,干预重点为提高被试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对被试在团体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结束3周后施测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量表( SES-RLS)、贝克抑郁量表(BDI)、Tuckman拖延量表(TPS)简化版,并让被试报告每日拖延时间量以及拖延对学业带来的影响(拖延结果).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与组别在SESRLS得分、拖延时间量、拖延结果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实验组后测、追踪的SESRLS得分高于前测,而拖延时间量、拖延对学业的影响得分均低于前测(均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SESRLS得分、拖延时间量、拖延后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时间、组别在SESRLS得分、拖延时间量、拖延后果的主效应均不显著.时间、组别在特质拖延上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结论:团体干预能有效提高个体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从而使个体的拖延行为、拖延不良后果下降;但并不能降低拖延倾向,显示拖延倾向的稳定性,提示以后干预需要更长时程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对有学业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的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以天津医科大学60名学业拖延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干预组进行4周森田疗法的干预,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心理健康学习;采用学业拖延问卷拖延评定量表(PASS)、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安全感问卷(SQ),评估被试干预前后的学业拖延水平、消极完美主义和安全感水平。结果:经过为期4个周的干预,干预组大学生的学业拖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9.742,P0.001);干预组大学生的消极完美主义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027,P0.01);干预组大学生的安全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969,P0.001)。结论:森田疗法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干预大学生焦虑情绪的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系统,并考察ICBT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在建立的干预网站,招募受焦虑情绪困扰的在校大学生54名,按照3∶1非等组随机分配到干预组(n=40)与对照组(n=14),干预组接受为期4周,持续8次的ICBT干预,对照组处于等待状态(等待干预组4周干预结束后再接受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于基线和干预4周后进行测量。结果:基线期,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分量表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周干预后,干预组状态焦虑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具有大的效应量(g=1.44),干预组特质焦虑分量表得分(单侧检验)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中等效应量(g=0.67)。组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4周干预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基线期(均P0.001)。结论:网络认知行为治疗对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的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所有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自立组;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与自立行为问卷各维度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自立行为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自立水平越高,其自我概念越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