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CCMD-3与DSM-Ⅳ儿童孤独症两种诊断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的一致性,探讨CCMD-3儿童孤独症诊断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诊断标准中各症状条目的出现频率。方法:运用CCMD-3和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对连续首次就诊的255名可疑发育障碍儿童进行诊断。结果:两种诊断系统儿童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非孤独症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96.08%;诊断差异主要来自于儿童孤独症和不典型孤独症的诊断不一致;个别症状在孤独症儿童中出现频率较低。结论:CCMD-3和DSM-Ⅳ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具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为进一步提高诊断一致性,对CCMD-3中个别症状条目予以调整有所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面孔熟悉性识别上的差异。方法:以中性表情的熟悉人面孔、陌生人面孔为刺激材料,选择儿童喜欢的物件照片作为靶刺激,采用32道事件相关电位仪,分别记录24例孤独症儿童与27例普通儿童的诱发脑电活动,比较两类儿童在不同刺激下的脑电变化。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孤独症儿童组按键任务反应时较普通儿童组延长(P〈0.05),正确率无差别(P〉O.05);两组儿童在刺激呈现后约220ms颞枕叶导联出现延迟的先行负波170(PrN170),两组间对于不同类型的面孔刺激,PrN170波幅与潜伏期均未见差异(P〉0.05);在枕叶导联260~320ms,面孔刺激诱发孤独症儿童产生波幅更大的正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47);在400~600ms,两组儿童对于面孔刺激的平均波幅在多处导联出现差异(P〈0.05),其中在前部导联最明显。本试验两组儿童均未发现熟悉人面孔以及陌生人面孔间的波形差异(P〉0.05),两种面孔的差异波在两组儿童各导联中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面孔认知的后期加工模式与普通儿童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单纯的视觉注意或听觉注意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对于跨通道注意的脑机理研究仍处在较新的阶段。本研究通过心理学实验手段,在只注意视觉刺激、只注意听觉刺激和同时注意视听觉刺激的条件下,记录对每种刺激的反应时间。再通过对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的分析,研究选择性注意和分隔注意对视听觉统合的影响,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视听觉统合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包括正确率和刺激的反应时间,结果证实前置的空间和时间线索在视听觉刺激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性注意对视听觉统合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儿童与成人脑内冲突事件相关电位N270及头皮电位分布的特点,探讨冲突监测系统的发育过程。方法:20名健康学龄儿童和30名健康成人自愿者为受试者,儿童和成人分别分成两个组,其中一组人判断连续出现的对数字的颜色是否相同,不考虑数值(注意颜色组)。另一组人判断连续出现的一对数字的数值是否相同,不考虑颜色(注意数值组),同时在头皮记录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成人在刺激在发生冲突时,(颜色不同和/或数值不同),无论在注意和不注意的状态下均可在第二个刺激出现后270ms左右引出事件相关电位N270,且分布在全头部;儿童只有被注意的刺激对的特征发生冲突时才能引出N270,注意颜色任务颜色冲突时,引出的N270分布在全头部,最高的波幅在中央和额部,注意数值任务数值冲突时,引出的N270主要分布左头中央和额部,结论:学龄儿童确实存在着冲突事件相关电位N270,其产生受注意的控制,其头皮电位的分布特点受所注意的刺激特征的影响,而成人N270的产生与注意无关,其头皮电位的分布与刺激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ADHD)的评定价值及特征。方法 :对 5 1例不伴成绩不良的ADHD儿童及 2 4例伴成绩不良的ADHD儿童采用整合型视听连续执行测验并比较两组的测验结果。结果 :伴有成绩不良的ADHD儿童的听觉及反应控制商、听觉审慎性、一致性、听、视觉注意商、警觉性、集中度均低于不伴成绩不良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DHD儿童存在反应控制能力和注意能力的损害 ,IVA -CPT可作为神经心理测验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面孔识别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差异。方法:以中性表情的面孔以及物件照片为刺激材料,以儿童喜欢物件的照片作为靶刺激,采用32通道ERP仪,分别记录20名孤独症儿童与22名普通儿童的ERP,比较两类儿童在不同刺激下N170电位的前体(Pre—cursorN170,PrN170)成分。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孤独症儿童组按键任务反应时较普通儿童组长(P〈0.05),正确率无差别(P〉0.05);两组儿童在面孔刺激呈现后约220ms颞枕叶导联发现PrN170,两组问对于不同类型的图片刺激,PrN170电位波幅与潜伏期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的面孔结构编码过程无显著异常。  相似文献   

7.
注意的选择性普遍存在,注意偏向和注意瞬脱分别是个体对空间呈现刺激和时间序列呈现刺激的选择性注意。注意偏向是个体对某些特定的信息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出现的选择性注意;注意瞬脱是指在相隔很短时间内(200ms-500ms)序列呈现目标刺激(T1,T2),个体对第二个目标(T2)的正确识别率显著下降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了注意偏向和注意瞬脱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然后介绍了焦虑、抑郁和PTSD人群在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情绪障碍患者在这两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对情绪刺激的选择性注意;最后指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各亚型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差异。方法:根据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结果将170名儿童分成4组,对各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评定。结果:注意缺陷为主型儿童的视觉反应控制商数与本体感及身体协调因子分呈负相关;多动-冲动为主型儿童的综合尺度反应控制商数、视觉反应控制商数、综合尺度注意力商数、听觉注意力商数与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呈正相关;混合型儿童的综合尺度注意力商数、视觉注意力商数与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呈正相关;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儿童的大肌肉及平衡感、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低于临界值;多动-冲动为主型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因子分低于临界值.触觉防御及情绪因子分高于临界值;其他各项因子分接近临界值。结论:根据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试结果诊断的ADHD各亚型的综合商数与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因子分的相关性是不同的;各亚型ADHD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均较低,且都存在着学习能力发展不足问题;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合型儿童的大肌肉及平衡感失调比多动-冲动为主型儿童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效价的无关情绪面孔的工作记忆表征对视觉注意的捕获,以及知觉负载的影响。方法:采用记忆与视觉搜索结合的范式,操纵记忆-干扰面孔关系、无关面孔情绪效价以及知觉负载水平,分析搜索、再认错误率以及反应时。结果:(1)低知觉负载下,面孔匹配条件的反应时慢于不匹配条件,即无关情绪面孔的工作记忆表征出现注意捕获效应。当面孔匹配时,无关负性面孔条件的反应时慢于正性面孔条件,即记忆驱动的注意捕获能力更强。(2)高知觉负载下,只有无关负性面孔的记忆表征依然具有注意捕获效应。当面孔不匹配时,无关正性面孔条件的反应时慢于负性面孔条件,即刺激驱动的注意捕获能力更强。结论:无关情绪面孔的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自动捕获注意,并且由面孔记忆表征自上而下驱动的注意捕获效应以及面孔刺激自下而上驱动的注意捕获能力均受到面孔情绪效价与知觉负载的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不同人格类型群体在情绪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特点。方法: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析注意偏向机制中的干扰抑制、返回抑制两个方面;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A),从某全日制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758人中,按EPQ中神经质和内外向两个维度的标准分高、低各12.5%选出四种典型人格类型各15名为研究对象,探析四组被试的注意偏向特征。结果:当靶子和线索出现的时间差为1000ms时,四组被试对三类情绪图片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图片性质主效应显著(F=1.30,P<0.05)、四组人格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F=0.65,P>0.05)。负性图片与正性图片的返回抑制效应差异显著(F=1.71,P<0.05),反应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与图片性质交互作用显著(F=1.62,P<0.05)。外倾人格特质组对正性图片产生了注意警觉,四组被试对正性、负性刺激都存在注意解除困难。结论:正常人群对情绪性刺激具有选择性加工趋势,外倾个体更偏好加工正性刺激,内向不稳定组对负性刺激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亚型持续性注意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临床亚型儿童持续性注意力的差异。方法:符合DSM—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90名儿童,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PI;44例)、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14例)、混合型(ADHD—CT;36例),对3组患儿进行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对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混合型和注意缺陷为主型的持续性注意力低于多动-冲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以混合型最重,多动-冲动为主型最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不同图片与音乐结合的刺激材料改善孤独症儿童注意力与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横断研究设计。选取苏州平江培智学校和上海徐汇区星雨儿童康健院共135名儿童,确诊35名符合孤独症诊断标准,从中选取14名8~12岁孤独症儿童作为被试。以12张图片刺激材料(闪电、火车、QQ糖等)与4种不同的音乐背景(无声、儿歌、森巴打击乐、舒缓钢琴曲)相结合的视频为实验材料,来探索图片、音乐对孤独症儿童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结果:(1)孤独症儿童对食物类图片关注时间最长[如对薯片图片的平均注意时长最长(5.61s)]。在四类音乐背景下,整体上有声比无声注视时间长[如,孤独症儿童在儿歌背景下对火车图片(6.12±2.6)vs.(4.99±2.40)和鸭子图片(5.90±2.21)vs.(4.30±2.00)的注意时长高于在无声背景下(Ps0.05);在森巴背景下对手套图片的注意时长高于无声、舒缓钢琴曲背景(4.91±1.93)vs.(3.89±1.81),(4.63±1.72),Ps0.05]。(2)对除QQ糖外的其他的11张图片刺激,10s内第一次注意的时长显著低于10s总共注意时长[如,闪电图片,(3.70±1.73)vs.(4.44±1.56),P0.05]。(3)14名孤独症儿童中有9名情绪出现由烦躁不定转为安静,以及由安静转向积极正面的情绪,如微笑、前倾、言语等。结论:孤独症儿童对食物、动物以及交通工具等类型的刺激材料,集中注意力时间相对较长;音乐能够唤起更多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汉语听写障碍儿童在形音跨通道捆绑过程中的视觉和听觉跨通道优势。方法:以听写障碍儿童21名,正常发展儿童21名为被试。采用变化检测范式,以几何图形为视觉刺激材料,以单音节男声为听觉刺激材料,通过考察两组儿童在探测形音跨通道不一致、视觉单通道不一致、听觉单通道不一致三种条件下的正确率,探索听写障碍儿童与正常发展儿童在形音捆绑过程中的跨通道整合优势以及视觉或听觉单通道的优势效应。结果:听写障碍儿童在视听跨通道加工条件下显著地低于正常发展儿童,在视觉单通道条件下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听觉单通道条件下两者差异达到边缘显著。结论:听写障碍儿童的形音捆绑缺陷来自于跨通道本身的缺陷。正常听写儿童可能具有听觉单通道加工优势。听写障碍儿童在形音捆绑加工中有和正常听写儿童相同的视觉通道优势,但有可能在听觉通道中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听觉生理学的角度对以往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模型进行宏观分析,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多重选择理论”模型,并提供了相关的神经生理学理论依据。该模型进一步确认了人类选择性注意过程既存在着初期的过滤过程.也存在着其后的选择过程。认为在信息进入感觉器官之后.衰减的过程并不明显。同时通过丘脑的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所具有只容许的单信息通过的门控功能,排除了能量分配理论中的关于大脑的能量分配限制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两种亚型ADHD儿童的反应抑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检验两类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在两种反应抑制功能-反应冲突和反应停止上的表现。方法:采用Stroop任务和Go/NoGo任务的结合,在计算机上逐一呈现每个试验任务。要求实验儿童按指导语对刺激作按键或不按键的反应,计算机记录下儿童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在反应冲突控制能力上,未发现ADHD儿童总体上正常对照组儿童有明显差别。在反应停止能力上,ADHD儿童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这种弱势主要来自混合型ADHD儿童。结论:上述结果提示,ADHD儿童在反应冲突和反应停止上的缺损程度不同。两类ADHD儿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方面的缺陷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持续性注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持续性注意以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构音障碍诊断标准的儿童32例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3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视听整合持续性操作测试及智力测定,对持续性注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听觉及综合注意力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持续性注意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这可能是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学习困难儿童是否存在注意瞬脱现象,以及在高、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的注意瞬脱表现。方法:选取8~12岁智力正常,有学习动机且三门主科成绩的总标准分位于后20%的32例儿童作为学习困难组,选取三门主科成绩的总标准分高于20%的3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运用RSVP任务考察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瞬脱现象。结果:在高工作记忆负荷下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瞬脱效应低于对照组[(86.8±5.7)%vs.(90.3±4.4)%,P<0.01];学习困难儿童在高工作记忆负荷下正确率小于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86.8±5.7)%vs.(91.3±6.7)%,P<0.001]。结论:学习困难儿童短时期的选择性注意力可能存在缺陷,且在高工作记忆负荷下对目标的选择性注意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老年糖尿病患者注意搜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注意搜索反应及认知功能老化的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和人机对话方式,测定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30名正常老年人对数字、字母和汉字三种刺激注意搜索反应的速度和成绩。结果:糖尿病组三种刺激反应时比正常组均明显延长,其中汉字反应时最长、字母反应时次之、数字反应时最短;糖尿病组三种刺激反应错误率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病程大于15年组比病程小于15年组三种刺激反应时均明显延长;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与无高血压病组比较三种刺激反应时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注意搜索反应速度明显减慢,而注意搜索反应准确性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海洛因戒断者视听情绪一致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情绪识别表现,研究其情绪面孔和声音刺激的整合加工特点。方法:选取男性海洛因戒断者32例(戒断组)和健康男性30例(对照组),采用视听情绪分类任务,要求被试忽略情绪声音而对情绪面孔的类型(愤怒、快乐)做出判断。结果:戒断组在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低于不一致[(670±66)ms vs.(687±77)ms,P<0.001];戒断组不一致条件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差值低于对照组[(32±31)ms vs.(17±21)ms,P<0.05];在愤怒声音下,对照组对愤怒面孔的反应时低于快乐面孔[(653±94)ms vs.(679±78)ms,P<0.05],而戒断组对两种面孔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戒断者表现出了情绪多通道整合促进效应,但其多通道整合加工能力弱于正常人;戒断者多通道整合受损可能体现在对愤怒声音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混合型ADHD患儿32例(年龄9~15岁)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儿童32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恐惧和愤怒等4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观察ADH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儿童面孔诱发的N170电位及靶刺激诱发的P300电位的特征。结果:ADHD组患儿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颞枕区面孔特异性N170波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17.7±9.5)μv vs.(25.8±14.0)μv,P0.05],顶枕区P300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454.2±51.3)ms vs.(433.0±29.8)ms,P0.05]。ADHD患儿组在四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的P300在四种情绪刺激中以恐惧面孔刺激后执行注意任务的P300波幅最低,潜伏期最长。结论:ADHD儿童在4种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以恐惧面孔刺激引起的P300波幅最低,且P300潜伏期延长最明显。提示恐惧面孔可能影响ADHD患儿情绪调节,并影响其持续注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