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自杀行为的整合动机意志模型框架下,分析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自杀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际需求量表、挫败感量表和困境感量表等测量工具对天津某大学1458名学生进行调查。基于自杀行为史将被试分为正常组(n=1000)、自杀意念组(n=283)、自杀尝试组(n=175)。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测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的风险因素有显著差异。预测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包括:困境感(OR=1.04)、累赘感知(OR=1.06)、强迫思考(OR=1.07)、死亡无畏(OR=1.06)、自杀行为暴露史(OR=1.87)。预测自杀意念向自杀尝试转变的风险因素包括:累赘感知(OR=1.07)、死亡无畏(OR=1.09)、自杀行为暴露史(OR=1.93)。结论:有自杀意念无自杀尝试者和自杀尝试者是两个不同的人群,人们产生自杀意念和做出自杀尝试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杀尝试者的内隐自杀意念及其本质,并考察内隐自杀意念对自杀尝试的解释作用。方法:采用死亡/自杀内隐联想测验范式、自杀行为筛查问卷以及Beck抑郁问卷对45名自杀尝试者和48名无自杀尝试者进行测量。结果:(1)自杀尝试组的内隐自杀意念显著大于无自杀尝试组;(2)相比于无自杀尝试组,自杀尝试组的自我与活着的内隐联系更弱,而两组被试的自我与死亡的联系强度无显著差异;(3)在控制抑郁、外显自杀意念后,内隐自杀意念仍能显著解释自杀尝试的变异。结论:自杀尝试者的内隐自杀意念表现为自我与活着的内隐联系较弱。内隐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行为之间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识别未来自杀尝试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 :通过自编自杀行为调查表对 177例连续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自杀意念发生率为 47 46% (84例 ) ,已往出现过且目前也存在自杀意念者为 3 0 95 % ,仅目前存在或仅既往出现者分别为 2 6 19%和42 86% ;自杀意念短暂出现者为 9 2 9% ,持续一周者为 5 0 0 0 % ,持续两周以上者为 10 71% ;自杀意念严重者为 3 1 67% ;11 91%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对自杀意念能控制 ,9 5 2 %的患者不能控制 ,78 5 7%的患者表示不确定。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 15 82 % (2 8例 ) ,其中 1次者占 64 2 8% ,2次者占 17 86% ,3次及 3次以上者占 17 86%。 77 78%自杀未遂发生在发病期 ;自杀方式多为服用精神科药物 (4 4 44 % ) ;发生地点多在家中 (86 67% ) ;实施自杀未遂行为前 ,71 11%患者明确表达或暗示过其自杀意图 ;60 %患者未作过准备 ,准备不充分者为 3 7 78% ,仅 2 2 2 %的患者有充分准备 ;15 5 6%患者留有遗言。结论 :自杀意念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 ,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前自杀尝试”替代“自杀意图”对自杀人际理论的核心假设进行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方法:采用人际需求量表、自杀行为筛查问卷和获得性自杀能力量表对862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累赘感知、归属受挫和获得性自杀能力与自杀意念、前自杀尝试和自杀尝试显著正相关;(2)自杀意念和前自杀尝试在累赘感知/归属受挫与自杀尝试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该链式中介作用受到获得性自杀能力的调节。结论:使用“前自杀尝试”替代“自杀意图”后,自杀人际理论的核心路径均被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人口学特点及其与死亡态度的相关性,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芜湖两所高校分层整群抽取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950名被调查对象中,自杀意念平均分为(10.61±2.43)分,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7.1%,且在是否独生子女(χ2=5.957,P=0.015)特征上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在不同生源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死亡态度平均得分为(2.61±0.51)分;自然接受维度得分(3.58±0.80)较高,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维度和死亡态度总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者(P0.05);绝望因子与死亡恐惧(r=0.216)及死亡逃避(r=0.098)维度呈正相关,乐观因子与趋近接受(r=-0.132)及逃避接受(r=-0.155)维度呈负相关。结论: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杀意念与死亡态度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边缘人格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意向和情感的不稳定性,并伴有明显的冲动性,一般在青少年时期已有所表现。BPD是一种严重的轴Ⅱ型障碍,有很高的发病率和功能性损伤,在全世界广泛出现,且大部分BPD患者频繁出现自伤、自杀行为。过去20余年,国外已对BPD做了大量的研究,对该人格障碍患者的自伤、自杀行为也予以极大的关注,而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认识还不够。本文从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评估以及预防、干预等角度。对BPD患者的自杀行为做了评述,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保定市2004-2008年自杀行为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急诊科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情况,为预防自杀和危机干预提供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了保定市4家医院急诊科近5年内收治的2121例自杀行为者的资料,并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自杀比例女性高于男性(女性所占比例为77.56%),乡村高于城市(农村占55.68%;城市占44.32%.);自杀方式以服毒居多;91.87%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老年人自杀行为发生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衡阳县1040名≥60岁的农村社区老年人,应用自行编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杀行为调查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PHQ-9)、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LESE)进行调查.结果:样本中最近一年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1.5%,自杀计划的发生率为5.5%,自杀准备的发生率为2.2%,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0.8%;将相关因素纳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自杀行为相关的因素为自评健康状况差(OR =1.43)、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较大(OR =3.18)、抑郁筛查阳性(OR =20.01).结论:本研究显示衡阳县农村社区老年人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自评健康状况差、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较大、抑郁筛查阳性可能是农村老年人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机器学习的定义及分类,介绍了K近邻、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集成的树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研究者常用于医疗疾病预测的机器学习算法,重点分析了机器学习在预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肿瘤、妊娠期疾病等几类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主要从特征选择、算法和预测准确性等方面说明机器学习预测疾病的应用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状况、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按比例抽样的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的外显行为量表、自尊量表(SE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云南省13所高校的34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3313份.结果 13.2%的大学生有自杀意念,4.6%的大学生有过自杀行为,女生略高于男生,经χ2检验差别无显著性;大学生自杀行为与自尊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 应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在MDD患者的自杀意念形成阶段以及自杀“意念-行为转换”阶段,快感缺失各维度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访谈法以及Beck自杀意念量表、Beck抑郁量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等评估277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中介模型构建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伴动机成分的消费性快感缺失可预测当前的自杀意念(β=-0.13, P<0.05),而伴动机成分的期待性快感缺失可预测最严重时的自杀意念(β=-0.17, P<0.05),并分别在抑郁程度到当前自杀意念和抑郁到最严重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快感缺失各维度均无法预测自杀行为,但自杀能力在自杀意念向行为转换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杀意念形成和自杀意念向行为演变过程涉及不同的心理机制,伴动机的快感缺失是MDD自杀意念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不是自杀意念向行为转化的关键因素。自杀能力是介导自杀“意念-行为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可能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医学院437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逃避死亡接受与自杀意念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382,0.184,0.268,0.378;P0.001),自然死亡接受与乐观因子、睡眠因子及自杀意念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48,-0.226,-0.164;P0.01);2逃避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6.871,P0.001),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469;P0.05);3自我效能感在逃避死亡接受和自然死亡接受对自杀意念的作用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c’/b=-1.243,3.616;P0.001)。结论:对医学生进行死亡教育,提高自我效能感,可有效的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社会排斥与留守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机制。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社会排斥量表、青少年消极情感量表和亲子沟通问卷对1274名留守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消极情感在社会排斥与留守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起中介作用;(3)父(母)子沟通在中介路径的后半段“消极情感→自杀意念”中起调节作用,在高父(母)子沟通的条件下,消极情感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降低。结论:社会排斥通过消极情感作用于留守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且亲子沟通对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够有效缓解消极情感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机器学习方法,将脑结构磁共振(sMRI)、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MMSE量表评分作为特征,对阿尔兹海默症进行分类预测。方法:特征选择后,用L1正则Logistic回归、L1正则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树分别对脑sMRI数据进行分类预测,选出最优模型后引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MMSE量表评分特征优化模型,用10-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性能。结果:L1正则Logistic回归分类效果最好,加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和MMSE评分后预测准确率提高0.89%~11.42%。结论:L1正则化Logistic回归模型的sMRI+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MMSE评分特征集对阿尔兹海默症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可作为辅助诊断阿尔兹海默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AI)及机器学习(ML)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医学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该技术在处理电子病历记录中繁杂的数据,预测分析疾病发展及预后,自动分析和识别心血管影像学及心律失常,发现疾病新亚型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AI及ML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潜力巨大,将会为心血管领域带来全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挫折应对时产生的自杀意念甚至自杀行为的影响,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念。方法随机选取20名有过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实施8次团体心理干预;采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干预前后评估;采用访谈法对干预效果进行深入验证。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绝望因子(t=2.35,P〈0.05)、乐观因子(t=2.96,P〈0.01)和总分(t=2.87,P〈0.01)在干预前显著低于干预后,睡眠因子和掩饰因子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干预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应对挫折和逆境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自杀事件的媒体报道对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年自杀死亡人数超过百万,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10—20倍,自杀带来的损失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4%。有学者发现自杀事件的媒体报道对人群自杀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如1998年经香港报纸图文并茂地在头版大量报导了一名妇女用一种当时特殊的“烧炭”方法自杀后,  相似文献   

18.
北京某综合大学一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某综合大学9个院系的所有一年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使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问卷、Beck无望问卷、青年健康危害行为问卷(YRBS)、人格障碍诊断问卷-4(PDQ-4)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及相关心理行为问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一学年内自杀意念和一周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2055人填写了问卷,一学年内自杀意念的报告率8.1%,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有物质滥用(OR=4.37,95%CI:2.27-8.41)、一学年内有过明显抑郁情绪(OR=3.21,95%CI:2.20-4.68)、一学年内使用过远程求助(OR=1.78,95%CI:1.13-2.81)、一周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OR=2.14,95%CI:1.36-3.37)、分裂样人格因子分(OR=1.21,95%CI:1.07-1.37)、边缘人格因子分(OR=1.23,95%CI:1.09-1.38);一周内自杀意念的报告率5.5%,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一周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OR=4.62,95%CI:2.86-7.46)、阳性精神障碍家族史(OR=2.96,95%CI:1.34-6.56)、一学年内有过明显的抑郁情绪(OR=2.35,95%CI:1.49-3.69)、女性(OR=1.65,95%CI:1.09-2.52)、边缘人格因子分(OR=1.50,95%CI:1.30-1.72)、分裂型人格因子分(OR=1.17,95%CI:1.03-1.34).文科专业显示为一学年内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OR=0.63,95%CI:0.41-0.95).大一学生一学年内寻求精神卫生服务的比例占12.5%,9.8%使用远程求助方式.在使用当面求助方式上女性多于男性(4.8%/2.9%,x2=4.42,P:0.035);报告有自杀意念者一学年内总体求助、当面求助、远程求助比例均高于无自杀意念者(22.5%/11.3%、7.4%/3.2%、18.2%/8.9%,x2=23.0、10.3、19.7,P<0.01).结论: 大学生自杀风险的筛查指标除自杀意念外还应考虑纳入抑郁、物质滥用、人格特点、阳性精神障碍家族史.大学生精神卫生服务宜从鼓励求助行为、主动提供延伸式服务、大力发展网络精神卫生服务三方面人手,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复杂疾病的预测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引入机器学习的方法,将临床变量与遗传变量作为特征,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预测研究。对临床表型和遗传变异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后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XGBoost算法对临床因子特征变量、临床因子+遗传因子特征变量进行预测;最后,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单独使用临床因子进行预测,加入遗传因子变量,XGBoost、Logistic方法的预测准确率均得到提高;另外,XGBoost方法较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基于体验回避模型,考察父母低头行为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效应。方法:抽取信阳市81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低头行为量表、抑郁-焦虑-压力简版量表、接纳与行动问卷第二版和自杀意念问卷施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父母低头行为、抑郁、体验回避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父母低头行为能够通过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序列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结论:父母低头行为会增加青少年自杀意念,并且这种效应是通过抑郁和体验回避的共同作用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