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生存分析。  结果  30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初诊时29例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远处转移,其中6例伴有肝转移。1年生存率为60%,3年生存率为52%。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淋巴结分期、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及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本研究发现淋巴结分期、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及AFP染色强度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学科查房制定综合治疗策略争取根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转移癌患者的甲胎蛋白(AFP)一般仅轻度升高,多数<400μg/L[1],我们所遇到的1例经肺、肝肿物活组织检查病理均诊断为腺癌,其血清AFP却高于正常值100~300倍。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阳性胃癌是一种临床上比较罕见的胃恶性肿瘤,具有与普通胃癌明显不同的生物学特点,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2012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2 386例胃癌患者,筛选出术前血清AFP阳性的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 386例胃癌患者中术前血清AFP阳性者245例(AFP≥20 ng/mL,10.27%),其余2 141例术前血清AFP均为正常(AFP<20 ng/mL,89.73%)。与血清AFP阴性组相比,血清AFP阳性组患者的同时性肝转移率、异时性肝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脉管浸润发生率更高(P均<0.05)。2 386例胃癌患者中共有2 273例(95.26%)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49.32%,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44.61%。其中血清AFP阳性者5年OS和DFS分别为37.50%和34.17%,而血清AFP阴性者5年OS和DFS分别为50.90%和45.84%,两组患者的5年OS和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AFP的水平、年龄、病灶部位、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Bor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淋巴结转移pN分期、肿瘤pTNM分期、Lauren分型、脉管瘤栓有无、Ki-67阳性比例、术后是否化疗、术后有无肝转移是影响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AFP水平(P=0.001)、肿瘤组织学类型(P=0.002)、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06)、淋巴结转移pN分期(P=0.014)、肿瘤pTNM分期(P=0.001)、脉管瘤栓有无(P=0.024)和术后有无肝转移(P=0.008)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辅助化疗(P=0.031)是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结论:AFP阳性胃癌具有易发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且预后差的特点,血清AFP水平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FP水平的升高,其预后变差。  相似文献   

4.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0年3月~2003年3月间656例胃癌患者中42例血清甲胎蛋白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随访和临床分析。结果: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占同期胃癌6.4%(42/656)。甲胎蛋白以低水平表达为明显,7~10μg/ml和10~50μg/ml分别占38.1%(16/42)和35.7%(15/42),而100μg/ml以上仅占9.5%(4/42)。病理组织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50%(21/42),管状腺癌次之16.7%(7/42)。肿瘤部位以胃窦、胃角部多见,为42.9%(18/42),全胃33.3%(14/42)。胃癌原发病灶免疫组化提示AFP阳性染色34例,占81%(34/42)。临床分期:Ⅳ期为61.9%(26/42),Ⅲ期为21.4%(9/42)。出现肝转移灶、全腹腔转移或/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66.7%(28/42)。仅14例得到根治性切除,占33.3%。1年内、2年内、3年内死亡病例分别为22例(52.4%)、5例(11.9%)、3例(7.1%)。3年后生存(含带瘤生存)12例,占28.6%。结论:血清甲胎蛋白升高胃癌是一组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全腹腔转移,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HAS)特殊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曾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肝样腺癌的患者的多个临床及病理参数。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1.5岁,5例术前已有肝转移,4例术后发生肝转移。发病部位以胃窦部小弯侧多见(54.5%),病理类型多为溃疡型(72.7%)。结论:胃肝样腺癌是原发于胃黏膜腺体的肿瘤,形态上具有肝细胞样分化和腺癌样分化两种结构,因常伴有淋巴转移及肝转移,故预后较普通型胃癌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alpha-fetoprotein producing gastric cancer ,AFPGC)与普通型胃癌的差异以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行胃癌手术的患者1 321例,经筛选纳入研究1 144例,分为血清AFP阳性组(53例)与血清AFP阴性组(1 091例)。  结果  AFPGC占同期胃癌患者的4.6%,AFPGC与血清AFP阴性胃癌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4.2%与92.2%、20.8%与45.1%、13.2%与25.7%,两者术前血清AFP、肿瘤大小、免疫组织化学HER2、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脉管侵犯、手术方式、术后肝转移相比,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GC单因素以及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脉管侵犯、手术方式、术后肝转移以及术后血清AFP再次升高是影响AFPGC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AFPGC是一种特殊性的胃癌,具有临床分期晚、易发生术后肝转移和脉管侵犯且预后差,AFPGC患者即使肿瘤原发灶被切除后,仍有较高的肝转移风险,且术前血清AFP水平与患者预后无关,而术后监测血清AFP水平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及术后肝转移,此外,早期行胃癌根治术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胃是人体重要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器官之一,部分胃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neuroendocrine cell differentiation,NED)现象,NED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还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伴NED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2001年3月—2009年7月收治的17例胃癌伴NED患者和具有相同分期的34例不伴NED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结果:肿瘤的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与胃癌是否伴有NED具有明显相关性。伴NED的胃癌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不伴NED的胃癌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71%vs79%,38%vs 47%,χ2=4.212,P=0.04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伴NED胃癌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伴有NED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胃的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胃的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和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例胃的肝样腺癌进行研究。结果 3例HAS细胞胞质内均有甲胎蛋白(AFP),α-抗胰糜蛋白酶(ACT)和α-抗胰蛋白酶(AAT)表达。肿瘤的发病部位以胃窦部多见,3例均有局部胃壁脉管浸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有肝转移,分别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HAS)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09 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例经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并经病理证实为H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14例胃肝样腺癌患者均行D2胃癌根治术,初诊时均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4例术前伴有肝转移,5例术前APF升高。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结论] HA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少见胃癌,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预后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AFP阳性胃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例AFP阳性胃癌的临床分析,发现胃肝样腺癌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其病理类型多数为低分化腺癌,易发生肝和淋巴结转移。术前AFP常规检测可发现此病例。术中行门静脉插管化疗或术后行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可能对胃肝样腺癌术后肝转移的预防和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7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分为良性病变组(39例)和恶性病变组(8例)手术后残胃癌进行分析,并对47例残胃癌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残胃癌诊断距首次手术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4.4年,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吻合口处,其次是胃体、贲门部,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比恶性病变术后残胃癌的间隔时间长(P<0.05),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TNM分期和根治手术对残胃癌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 现阶段恶性病变术后的残胃癌增多,与良性病变术后残胃癌在临床病理特点上没有明显不同,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根治手术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析了33例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并和103例AFP阳性肝癌相对照。结果表明:AFP阴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阳性较低(66.7%对84.5%,P<0.05),临床腹痛症状少(30.3%对50.5%,P<0.05),Ⅱ期病人较多(93.9%对73.8%,P<0.05),大于5cm肿块少(51.5%对72.8%,P<0.05),术后1年、3年存活率高(57.6%对31.1%,P<0.01)、(24.2%对8.7%,P<0.05),而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体征、肿瘤部位、数目、生长方式及细胞分化等,则和对照组相似。结合文献,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和临床特征.方法:对5例手术切除的肝样腺癌做临床病理学研究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HAS多见于老年男性,肿块多位于胃窦,由肝样腺癌伴或不伴普通腺癌组成,肝样腺癌病理形态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形态相同.肿瘤易转移,预后差.免疫组织化学AFP、α1-AT、α1-ACT阳性.结论:胃肝样腺癌是原发于胃黏膜的癌,组织形态与肝细胞癌相似,常有血清AFP升高,术后监测血清AFP可以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预后较普通胃腺癌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235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24.3个月,其中早期复发145例(≤2年),晚期复发90例(>2年)。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与早期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1)、淋巴结转移(P=0.007)、术后化疗(P=0.011)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3)、TNM分期(P<0.01)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是胃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预后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1994-1999年与2000-2006年不同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究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连续1016例胃癌病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1994-1999年时期Ⅰ、2000-2006年时期Ⅱ两组,对比其临床病理特点变化,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男女构成比、早期胃癌比例、临床不同TNM分期病例比例、专业化手术、辅助化疗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根治切除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时期Ⅱ的5年总体生存率、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61.5%,显著高于时期I的32.8%、42.4%(P<0.01).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与否、进展期胃癌、临床不同TNM分期、无辅助化疗、专业化手术方面,时期Ⅱ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时期Ⅰ(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不同时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时期Ⅱ胃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得益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以及包括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u DK  Zhao P  Wang CF  Shao YF  Lin HW  Tian YT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52-854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5例残胃癌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4:1。初次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为5~42年,平均23年。残胃病变位于吻合口28例,位于贲门9例,其余部位8例。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腺癌36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8.8%和47.2%,非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25.0%和0,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病变未切除患者均于2年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2个月。各病理分期患者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多于Billroth 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发生,男性多于女性,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进展期残胃癌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常见。残胃癌的预后与病理分期、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局限型与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局限型胃癌与浸润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80年1 月至2000年1 月20年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按大体分型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型胃癌患者在性别、病灶位置、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拴发生率、生长方式、手术根治程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发病年龄和病灶大小静脉癌拴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型胃癌预后差,当肿瘤局限于肌层及浆膜下层时,两组胃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旦肿瘤浸润超过浆膜层两型胃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局限型胃癌预后的与病灶位置和淋巴结转移程度密切相关;而影响浸润型胃癌预后的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及病灶大小。结论:局限型胃癌与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其生物学行为特点采取恰当治疗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样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 database,SEER数据库)的肝样腺癌病例.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主要结局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癌(gastric cancer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 GCED)是一种新的胃癌类型。该肿瘤表达胚胎干细胞标志物为SALL4以及癌胚蛋白(AFP和GPC3)等。本研究旨在探讨GC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表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胃部肠型腺癌337例, 其中8例可诊断为GCED, 患者均为老年人, 其中男性6例, 女性2例, 年龄68~83岁, 平均年龄为76.6岁。2例治疗前血清AFP ≥ 200 μg/L。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形态,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免疫学表型, 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SALL4基因。  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 所有病例均具有原始的肠样结构, 由立方或柱状细胞组成, 胞质透明、清晰,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AFP和GPC3阳性, 或SALL4阳性。RT-PCR检测结果显示SALL4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随访1~5年, 其中5例出现肝及其他脏器转移, 2例死亡, 1例无瘤生存。  结论  GCED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肠型腺癌, 预后比普通肠型腺癌差, 按照普通肠型腺癌的治疗方法效果甚微。其组织学上具有特征性的改变, 熟悉其瘤谱及基因学特征有助于鉴别和诊断, 有助于对原始标记物, 制定如SALL4的靶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