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头孢克肟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近年来的90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在妈咪爱等基础性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颗粒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腹泻控制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天数和总有效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头孢克肟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能较迅速控制腹泻和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临床观察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4月共97例细菌性肠炎患儿分为口服头孢克洛干糖浆(每日25m g/k g,分三次口服)对照组及口服头孢克肟干糖浆(每日6~7mg/kg,分二次口服)观察组.总疗程5~7d后,观察治疗有效率.结果 头孢克肟干糖浆的有效率为89.80%,高于头孢克洛干糖浆(62.5%),(P<0.01).结论 头孢克肟治疗细菌性肠炎疗效优于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口味香甜,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症状缓解迅速,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治的11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实施常规疗法;后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再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5 d后,分析两组疗效和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粪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73%,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为(2.39±0.82)d,粪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为(2.58±0.71)d,腹痛缓解时间为(1.61±0.45)d,发热消退时间为(1.33±0.37)d,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治疗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头孢克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细菌性肠炎患儿通过思连康联合头孢克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对患儿仅使用合头孢克肟治疗,治疗组对患儿使用思连康联合头孢克肟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优于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联合头孢克肟在本次研究中比仅用头孢克肟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咳宁散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抗生素头孢克肟颗粒,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咳宁散穴位贴敷。治疗6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咳宁散穴位贴敷配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杨利丽 《当代医学》2021,27(34):129-130
目的 探究氨溴特罗联合头孢克肟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症状改善及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78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克肟颗粒+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WBC)]水平.结果 观察组鼻塞、咳嗽、腹泻、咽喉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6、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 d,两组血清hs-CRP、IL-6、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特罗联合头孢克肟颗粒能缩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症状消失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推拿在小儿肺炎咳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肺炎咳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整理分析的对象,其中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150例患儿列入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穴位贴敷、推拿联合治疗的150例患儿列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咳喘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胸片复常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90.00%,组间差异非常明显(P0.05)。观察组气喘消失时间(4.8±0.6)d、咳嗽消失时间(6.5±0.5)d、胸片复常时间(8.1±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推拿在小儿肺炎咳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患儿给予口服头孢克肟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氨苄颗粒治疗,疗程均为5~7d。结果观察组痊愈例数及总有效率(93.9%)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述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独给予西药思密达口服,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艾灸的方法治疗疾病,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痛(1.26±0.16)d消失、腹胀(2.14±0.15)d消失、腹泻(2.28±0.32)d消失、脱水(2.14±0.60)d消失、有效率96.4%。对照组腹痛(4.9±0.9)d消失、腹胀(5.9±0.4)d消失、腹泻(7.4±0.8d消失、脱水(9.1±0.3)d消失、有效率71.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穴位贴敷、艾灸,联合中药口服的方式治疗慢性腹泻,可有效减轻腹痛、腹胀、腹泻以及脱水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可对上述治疗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秋泻合剂贴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均予去乳糖饮食,口服培菲康及思密达,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及时给予止吐、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秋泻合剂)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止泻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4.18±1.42)d,对照组为(5.16±1.82)d,治疗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秋泻合剂贴敷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可缩短疗程,且安全性高,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排痰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2次/d,每次贴1~2h,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的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的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疗效可靠,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头孢克肟与头孢克洛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8、P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儿科收治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儿入院后行常规处理,基础营养支持,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给予止吐、纠正脱水、补液等对症处理。完成基础治疗后,观察组给予头孢克肟2 mg/k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10 mg/kg口服,2次/d。大便正常后继续口服3~5 d,2组患儿疗程均为7 d;治疗3 d后无效者更换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均不应用其他止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出现高热症状时给予退热剂,严重症状患儿给予静脉滴注电解质液。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PCT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2.1%(χ~2=4.914,P=0.027);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NF-α、IL-8、PCT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t=13.946、4.745、5.298,P<0.05),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大便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χ~2=24.384、20.603、22.172、9.716、22.216,P均<0.05);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过敏性皮炎、药疹、睡眠改变、血液反应等不良症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5、1.316、0.443、1.625,P均>0.05)。结论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头孢克洛,能有效控制血清炎性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头孢克洛与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头孢克洛治疗,观察组接受头孢克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孢克洛相比,头孢克肟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敷脐联合腹泻奶粉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就诊于该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82)。其中,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帖脐以及普通奶粉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给予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帖脐以及腹泻奶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正常时间以及大便次数正常时间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病毒转阴率、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相关症状的改善时间、病毒转阴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94/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54%(48/82);不良反应率为0.00%(0/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3/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吴茱萸、云南白药敷脐联合腹泻奶粉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中,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口服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口服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13例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头孢克肟分散片3—6mg/(kg·d),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针50-100mg/(kg·d),分2次静脉点滴。两组总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94.1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克肟口服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  孟帅 《四川医学》2007,28(12):1408-1409
目的 评估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头孢克肟组)及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大便次数、性状、大便常规、全身症状等表现。结果 治疗钽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克肟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显著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8.
韩兆香 《中外医疗》2012,31(11):124-124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5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9例采用头孢克肟治疗,对照组86例采用头孢氨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临床症状比较,治疗组在纠正脱水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中,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孢克肟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有效药物,且简单经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陈慧华 《海南医学》2013,24(17):2633-263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佐治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穴位贴敷,3 d后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头孢克肟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克肟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头孢克肟联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NEU)、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体温复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咽喉红肿、咳嗽、流涕、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RP、NEU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头孢克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显著缩短退热时间,减少体温复升,加快临床症状改善,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