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分阶综合社交技能干预方案,探究其对孤独症儿童社交认知的干预效果。方法:共36名孤独症儿童参与研究,干预组(n=22)共参与17次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n=14)不参加训练。结果:干预组孤独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量表和社交反应量表后测结果的总分以及语言、知觉、社交、社交认知、社交动机等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可显著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与沙盘游戏相结合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海报张贴的形式招募41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主要通过自愿原则筛选出36名被试,其中18人为实验组,在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后有1位被试因个人原因退出实验,即实验组有效被试17人进行了6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2次团体沙盘游戏干预,每周1~2次活动,共进行6周;另外18人为对照组。各组成员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和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并将实验组组内前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以及将对照组前后结果的差异性和实验组前后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和团体沙盘游戏的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总分以及各因子分的前后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P0.05);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的总分和各因子分前后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P0.05);SCL-90干预后的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9,P0.05)。而对照组3个量表的前后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和团体沙盘游戏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在儿童社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团体沙盘干预结合问卷调查,对8名存在不同程度社会技能问题的小学生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干预。结果 参与干预的小学生在由家长评定的儿童社会技能量表得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量表总分及社会表达与控制、情感感受与控制2个因子的前后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在沙盘游戏中的行为从“非社会行为”到“社会行为”变化显著。非社会行为的数量逐渐减少,社会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效果。方法:将自愿参加团体活动的8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实验组进行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干预,用生活目的测试、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以及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两组被试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后测得分差异显著。经过8次的团体辅导,实验组被试的生命意义感、积极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均P0.01);人际需求得分显著低于前测(P0.01),对照组被试在三个量表得分上的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团体辅导形式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积极心理资本,改善其人际需求满足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鹰架式语言教学训练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影响。方法将22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实验组被试进行3个月的鹰架式语言教学训练,对干预前后两组的语言、社交沟通、游戏等方面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被试平均句子长度(MLU)的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3.45,P0.01);两组被试在社交沟通、游戏等方面的变化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鹰架式语言教学训练能改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社会信息加工(SIP)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适用于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团体干预项目,并对其效果进行即时和短期追踪评估。方法:49名4~10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周3次,每次1.5小时,共计18次的团体训练,采用《社交反应量表》评估。结果:训练结束后,干预组社交反应后测及追踪测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后测与追踪测差异不显著,对照组三次测量差异均不显著。干预组的社交能力得到提升,各项指标追踪效果能够有效保持,在社交沟通和ASD行为方式上,追踪阶段还有进步。结论:基于SIP情绪-认知整合模型的团体干预项目能够有效改善ASD儿童的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团体认知行为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心理干预对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市养老院的失独老人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进行以团体认知行为训练为主要手段的心理干预,对对照组进行一般陪伴,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探究两者前后测实验数据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失独老人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干预后实验组失独老人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失独老人的水平(t=4.909~3.206,P0.01);实验组失独老人干预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t=15.057~5.785,P0.01),对照组失独老人干预前后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对失独老人进行了有效干预,比较好地提高了失独老人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成效.方法:选取80名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将80名被试随机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生活目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我成长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4个量表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实验组所有因子得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感游戏康复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情绪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规律性康复治疗与训练的孤独症儿童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体感游戏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儿童孤独症症状评定量表(CARS)及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社交障碍及情绪行为等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PEDI评分、CARS评分、ABC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项评分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治疗后PE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ARS评分、AB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0,-3.72,-3.90;P0.05)。结论:体感游戏康复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异常情绪行为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体感游戏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技能、动作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的效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利用体感游戏(康复游戏训练系统,V1.0)对实验组儿童进行每周一次、每次30分钟、为期8周的干预,并在实验前后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对两组被试进行评估。结果:在社会技能、动作技能和日常生活技能等方面组别和前后测交互效应均显著,实验组后测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分数,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体感游戏对孤独症儿童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chenbach编制的测查儿童行为问题最著名的三份量表,即:儿童行为问题父母评价量表(CBCL)、青少年自我评价量表(YSR)和教师评价量表(TRF)之间的相关性及适用性。方法:采用CBCL、YSR、TRF量表,对北京市6所中学1410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BCL、YSR、TRF量表的条目与总分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6、0.95、0.99,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3、0.89、0.97,说明三份量表均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YSR的得分普遍高于其它两个量表,CBCL得分次之,TRF得分最低(少数个别因子除外)。CBCL与YSR的得分在全部样本、不同性别、初、高中生均相关(r=0.35~0.60,P〈0.01);CBCL与TRF在注意力问题和攻击性行为得分上有一定相关(r=0.13~-0,25,P〈0.05)。CBCL量表中学习成绩与各分量表因子均呈负相关(r=-0.13~-0.39,P〈0.01),TRF量表中适应能力和学习成绩与各分量表因子均呈负相关(r=-0.23~0.51,P〈0.01;r=-0.21~0.49,P〈0.01),YSR量表中学习成绩也与多项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11~-0.28,P〈0,01)。结论:建议在应用CBCL父母评价量表和TRF教师评价量表时,与YSR青少年自评量表结合使用,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青少年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情况,探讨孤独症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入组19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孤独症儿童和23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收集所有儿童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睡眠情况,对孤独症组进行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孤独谱系障碍筛查问卷评定,比较两组儿童睡眠情况,并对睡眠问题相关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孤独症组入睡困难、入睡前烦躁不安、入睡前要拍抱或摇晃、睡眠不安、间断睡眠、梦游、梦魇、夜惊、睡眠打鼾、夜间遗尿、睡眠呼吸暂停、用口呼吸、睡眠出汗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白天入睡时间固定的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睡眠状况得分为因变量,以儿童出生体质量、会走路月龄、会说话月龄、父亲年龄以及孤独症症状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孤独症组孤独症行为量表的感觉因子得分、躯体因子得分、自理因子得分与孤独症儿童的睡眠状况呈正向关联(β=0.21、0.21、0.29,P0.05),孩子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对孤独症儿童的睡眠状况呈负性关联(β=-0.16,P0.05),而孤独症组孤独症行为量表的总分、交往因子分及语言因子分与睡眠状况总分无统计学关联(均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存在较多的睡眠问题,其睡眠问题与孤独症儿童的感觉因子得分、躯体因子得分、自理因子得分以及出生时父亲的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选取2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学业拖延量表测试并观察在干预后3个月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学业拖延量表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时间管理量表总分显著提高(t=13.219,P<0.01),学业拖延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2.918,P<0.001),实验组被试时间管理学业拖延前、后测差异显著(t=8.509,P<0.001;t=5.119,P<0.01)。结论时间管理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改善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方式及效果。方法:将入组的3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3小时的团体心理咨询;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团体咨询前、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学生施测症状自评量表、帕多瓦量表和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在咨询结束及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在SCL-90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内三时间段在SCL-90量表总分和强迫因子得分、Padua量表和完美主义问卷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家长执行式干预在自闭症儿童家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中国自闭症儿童家庭康复项目CST培训材料对60名自闭症儿童及其父母进行培训,并使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和比里奇家庭生活质量量表对培训前后儿童及家长的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总分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分数,6周后的跟踪评估显示干预具有良好的维持效果,且在家庭互动、情绪需求和相关支持三个维度上前后测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实验组家长后测分数显著高于前测,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家长执行式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有积极影响,也对提高家长在家庭互动、情绪需求及相关支持方面的满意度以及家庭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自行编制的启悟疗法改善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效果。方法将某院校贫困大学生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8周的启悟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后实验组自我和谐总分和3个因子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自我的刻板性因子的分值下降.而自我的灵活性因子分值则上升。结论采用启悟疗法进行干预能显著改善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于改善读写困难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的效果。方法: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例读写困难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进行沙盘游戏干预,共实施34次沙盘游戏,包括31次个体沙盘和3次亲子沙盘。结果:沙盘游戏的干预过程可以分为问题呈现、冲突斗争、转化成长和问题解决4个阶段;随着干预阶段的推进,沙盘作品的创伤主题越来越少,治愈主题越来越多;玩具数量及种类呈现出由贫乏单一转向丰富多样的变化趋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评估结果也有了显著的改变,总分由干预前的86分减少为干预后的47分。结论:沙盘游戏对改善读写困难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并且这一效果具有持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行为量表试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 (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对国内60名孤独症儿童,157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及108名正常儿童的试测,发现当量表总分≥31分作为孤独症筛查界限分时其信度、效度均为1,检验符合要求;当总分≥62分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好的阳性率。量表项目出现频率提示,原量表项目在我国可以保留使用。性别、年龄因素对量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父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态对HBsAg阳性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PTS)、中国8~12岁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STS)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以及自制的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23例父母一方或双方为HBsAg阳性,75例父母HBsAg均为阴性的HBsAg阳性儿童进行测试和比较,并收集患儿个人及父母的健康状况等信息。结果1在低年龄组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在趣避性和心境2个气质维度上得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高年龄组两组儿童在节律性、趋避性和心境3个气质维度上得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P〈0.01);2实验组儿童在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以及行为问题总分等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父母为HBsAg携带者对HBsAg阳性儿童的心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对HBsAg阳性儿童及家庭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