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广东省韶关市1951-1995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病动态及其规律进行分析,四十四年来总发病率从1951年1700.54/十万下降至1995年的274.36/十万。以50年代总发病水平最高,60年代至70年代下降缓慢,8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0-1995年发病率大幅度下降。50年代发病构成中自然疫源及虫煤传染病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次之,消化道传染病居第三;明年代呼吸道传染病跃居第一,而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退居第二;80年代则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并列前茅,而90年代肠道传染病占绝对优势。今后应加强疾病监测,扩大监测内容,监测项目应以传染病为重,尤其是肠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3.
广东省1986~1995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疫情资料统计.广东省各类急性传染病“七五”期间(1986~1990年)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165.26/十万和1.06/十万,“八五”期间(1991~1995年)分别为10784/十万和0.25/十万,后比前发病率平均下降了34.74%,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下降幅度最大(72.47%);死亡率下降了76.42%;十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肠道传染病(107.59/十万),死亡事最高为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44/十万);1990年以来性病发病数及占传染病总发病构成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襄阳市2007-2011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类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襄阳市2007-2011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资料.结果 襄阳市2007-2011年9个县级单位共报告法定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6种2 520例,年均发病率9.24/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20.31/10万、11.63/10万、7.66/10万、4.50/10万和2.17/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病死73例,年均死亡率0.27/10万、病死率2.90%.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为:疟疾(2 147例)、流行性出血热(286例)和狂犬病(61例),占全部病例的98.97%.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单位为枣阳市(20.78/10万)、襄州区(12.04/10万)和老河口市(11.93/10万);疟疾发病集中在枣阳市、襄州区和老河口市,流行性出血热以宜城市为最;5~9月为流行期;30~ 60岁年龄段高发,职业以农民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 襄阳市法定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和病媒生物,以预防和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福建省龙岩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及流行变化趋势,探讨其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龙岩市2010-2019年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龙岩市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病例76 657例,年均发病率292.69/10万(76 657/26 190 677)。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占乙类传染病总数79.05%,60 598/76 657),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病种为乙肝、梅毒、淋病、丙肝、HIV携带者、艾滋病、丁肝,病例年龄以20~50岁为主(占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总数62.96%,38 157/60 598);呼吸道传染病居第二位(占乙类传染病总数14.78%,11 329/76 657),年度发病率总体平稳,无明显下降趋势(P<0.01),病种为肺结核、猩红热、麻疹、百日咳、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年龄以40~70岁为主(占呼吸道传染病总数的52.40%,5 936/11 329);肠道传染病居第三位(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5.92%,4 537/76 657),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l...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天津市某区2005-2018年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研究下一步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8年该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8年该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6/10万,低于全国平均...  相似文献   

9.
洪涝灾害与传染病流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  曾光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8):899-900
1 国内外洪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随着气候变暖 ,人口膨胀 ,工业迅猛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类不合理或过量地开发利用自然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广度和强度越来越大 ,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1,2〕。据统计 ,2 0世纪 70年代的洪灾比6 0年代增加了 2 5 % ,80年代比 70年代增加了 5 0 %。世界气象组织公报报道 ,196 7~ 1985年间 ,有 110多个国家发生了80 0次以上的洪灾 ,分布于五大洲的大部分地区 ,该期间每年死于洪灾灾害的人数至少在 2 0 0 0 0人以上〔3〕。我国幅员辽阔 ,地形复杂 ,河流众多 ,季风气候显…  相似文献   

10.
11.
对南海市1967~1996年急性传染病发病动态及流行规律的分析表明:三十年来。急性传染病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与计划免疫相关的疾病发病率下降趋势显著,其他传染病平稳下降。急性传染病病谱也出现变化,由12种增至18种。新增病种有霍乱、登革热、斑疹伤寒、淋病、梅毒、艾滋病。呼吸道传染病由首位退至末位,肠道传染病由第二位跃居第一位。性病、艾滋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今后在继续抓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同时,应重点加强肠道传染病(尤其是做好病毒性肝炎和霍乱)以及性病、艾滋病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毕节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有效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毕节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毕节市2012-2016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共报告发病7种268例,年均发病率0.62/10万(0.47/10万~0.8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乙脑、出血热和布病;(2)地区分布,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金沙县67例(25%)、威宁县42例(15.7%)、黔西县37例(13.8%);(3)时间分布,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在7-9月份,8月发病高峰;(4)人群分布,重点发病人群年龄小于15岁;男性发病数占比明显高于女性(P<0.001),在职业分布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近5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职业分布存在差异(P<0.001);结论 毕节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疫情分布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发病有地区聚集性特点、季节性特点和人群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和分析汕头市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现将1976-1995年汕头市居民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2005年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上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分析,了解2005年山西省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疾病的特点,提出控制对策。方法检索2005上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资料,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山西省甲乙类自然疫源性和虫媒传染病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并比较分析其中各种疾病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该类疾病的特点。结果2005年山西省该类传染病发病率7.60/10万,死亡率0.01/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月平均病例均在200例以上,发病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布鲁氏菌病(2320例)、出血热(14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82例)。其中布病发病波及最广,占全省县区数的97.39%,发病率也排在全国的第三位。流行性乙型脑炎占此类疾病死亡构成的75%,出血热发病率下降了20.35%,但波及范围较广。结论山西省的甲乙类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有鲜明的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该类疾病在全国的传染病中虽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高。作为连续2年排在全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第三位的疾病,是全省目前需要下大力气控制的疾病。该类疾病中的其他病种。在重点发病地区要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敏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507-509
龙山县1970~2001年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大幅度下降,疾病构成亦发生明显变化。而在疟疾、麻疹、百日咳发病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肺结核、乙肝、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1年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通州区无甲类鼠疫报告,乙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报告7种218例,年均发病率为1.40/10万,死亡10例,病死率为4.59%,年均死亡率为0.06/10万,10例死亡病例均为狂犬病,2011—2017年发病呈上升趋势(χ2趋势=35.44,P<0.05),2018—2021年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7.86,P<0.05)。7种病种按照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布鲁菌病、疟疾、狂犬病、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血吸虫。21个街乡或地区有病例报告,以农村地区为主,每年3—9月为发病高峰,占73.39%。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90.66,P<0.05),以40~<70岁年龄组发病为主,占71.56%%;农民病例数最多,占40.83%。丙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5年来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该市15年来共报告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7种共47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06/10万,死亡53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79/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11.16%。该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除狂犬病稍有上升外,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该类传染病在法定传染病中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防治工作不容忽视。狂犬病占此类传染病死亡构成的71.32%,狂犬病的控制尤其重要。该类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应做好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防治干预。该类传染病经过多年的防治,基本得到控制,但应高度警惕新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1951~1993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趋势张金霞,陆群(安徽省合肥市卫生防疫站230061)本文收集了合肥市1951-1993年急性传染病发病资料,对其发病趋势和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对策,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湛江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变动趋势,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湛江市10年的急性传染病流行及发病趋势。结果 1991-2000年全市报告急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八五”期间(1991-1995年)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99.26/10万和0.25/10万,“九五”期间(1996-2000年)分别为88.77/10万和0.22/10万,后者比前者发病率平均下降了10.57%,其中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下降幅度最大,达69.10%;死亡率下降了12.00%。1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5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我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来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出现艾滋病病例,人类面临着新、旧传染病的威胁。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