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髓灰质炎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于2000年消灭的疾病,我市自1993年开始,建立了AFP监测系统,经三年来的监测,未发现脊灰病例。现将我市1994~1996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就,提高保持无脊灰状态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快速、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是消灭脊灰重要策略之一.哈尔滨市自1992年开始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为进一步了解本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找出薄弱环节,做好今后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4.
自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以来,深圳市1991至1994年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从市到区到乡各级均成立了AFP监测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辖区AFP监测工作的全面落实,使该监测系统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深圳市已连续4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现将近年来的监测情况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6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评价刘彦卓家同黄永幸杨春义王海涛陆冠臣1997-07-24收稿。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南宁530021)1996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工作取得很大进展,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  相似文献   

6.
徐翔  龚晓英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2):16-16,17
衢州市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地区。自1980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脊灰发病率显著下降,自1990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至今已连续11年未发生脊灰野病毒所致麻痹病例,现将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传染病报告系统和AFP病例监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保持无脊灰状态,现将2003年浙江省AFP病例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我市从1993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专报系统,1994年又建立了哨点医院。现对我市1994~199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除保持脊灰疫苗(OPV)高接种率外,加强AFP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也极为重要。现将云南省永胜县1991~21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广东省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收集2001年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RDa和L20B细胞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的鉴定,并对AFP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60d随访结果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288例AFP病例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PV)28株,阳性率为9.7%,均为疫苗株,其中Ⅱ型病毒(PVⅡ)15株,为优势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1株,阳性率为7.3%,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1-2次和完成3次以上(≥3)全程免疫,达50.0%(9/18)。22例无明确诊断的残留麻痹病例的PV分离率为27.3%。远高于其他病例,其中PVⅡ分离率最高,占22.7%(5/22)。结论 2001年广东省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PVⅡ可能是部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致麻痹病因。  相似文献   

12.
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必须有牢固的免疫屏障,以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为此广东省在抓好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自1993年至1996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13轮脊灰强化免疫活动。为评价免疫工作的效果和人群脊灰免疫水平,我们对广东省1994年至1996年报告的部分AFP病例的急性期血清中和抗体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进展显著,以省为单位各项监测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出的质量要求。我国1996年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仅在云南省与缅甸接壤地带发现3例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Ⅰ型1例,Ⅲ型2例)。全国仍有554个县(区、市、旗,下同)连续4年未报告AFP病例,占全国县数的194%,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1993年以来,我国AFP病例主要分布于小年龄组,其中以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病例尤为显著,5岁以下病例数分别占872%和861%。脊灰与脊灰排除病例的“零剂次”服苗率分别为424%和171%,≥3次服苗率分别为286%和635%,两者差异显著。我国AFP病例均以肢体麻痹为主,脊灰和非脊灰AFP病例肢体麻痹者分别占970%和989%,且均以下肢麻痹为主,其中脊灰病例的残留麻痹率为76%,显著的高于其他AFP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指导维持本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方法收集2005—2010年全市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其相关报表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石家庄市2005—2010年共报告15岁以下本地儿童AFP病例28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60/10万,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明显超过卫生部要求。结论石家庄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成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指导维持本市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方法 收集2001-2007年全市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其相关报表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成都市2001-2007年共报告15岁以下儿童本地AFP病例27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23/10万,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明显超过卫生部要求.结论 成都市的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但存在一定免疫空白和输入性病例的威胁,病例就诊与报告的及时性、个案凋查质量有待提高,建议加强免疫接种的健康教育和调查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7.
自1991年建立脊髓灰质炎(脊灰)监测系统以来,加强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报告,使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不断提高,并将报告病种扩大为14种。为了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特异性,搞清发病病因,不遗漏真正的脊灰病例,现将我省1993~1996年残留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病因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昆明市2005年继续将消灭脊髓灰质炎和保持无脊灰状态作为计划免疫的工作重点,自2003年逐步建立和完善脊灰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一直保持在高水平状态,现将2005年AFP病例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AFP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病毒学监测资料来源于省疾病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口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资料来源于各县上报的数据。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1.2病毒分离与鉴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脊灰病毒检测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L20B,RD细胞…  相似文献   

19.
安阳市1997年共报告3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2/10万;5岁以下儿童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75.7%;AFP病例发病以夏秋季为主,6-10月份发病占全年69.7%;卫生防疫站接到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为100%;AFP病例发病14天内双份便合格率为87.8%;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后七天内送达省卫生防疫站率为100%;AFP病例麻痹后75天内随访表送达省卫生防疫站率为100%。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林省1996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90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10万,AFP病例48小时内调查率为989%,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2%,粪便标本7天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的占966%,省卫生防疫站收到粪便标本后7天内分离培养率为966%。AFP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零病例旬报及时率为957%。麻痹60天后随访并将随访表75天内送至省卫生防疫站的占866%。AFP病例就诊24小时内报告率4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