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总结其主要的证候类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1997-201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JADAD治疗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将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9篇文献入选本研究,得到701例病人15种证型,其中主要的证型为脾肾阳虚型(29.5%)、肝肾阴虚型(16.7%)、阴虚湿热型(13.8%)。结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湿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1)临床病例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RN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RNS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2)文献资料分析方法:从入选的223篇文献中筛选出有明确辨证分型的文献15篇,共846例,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00例RNS患者中男性患者多见,平均年龄为(30.45±17.70)岁,文化程度高者发病率相对较低;中医证型中本证以肺肾气虚为主,标实以湿热为主;病程在1年内者最多,占51%;年龄在18~40岁分布最多,占47%;各中医证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检索文献中以肺肾气虚证型最常见,共256例,占30.3%。结论 RNS患者以男性多见,年龄在18~40之间的青年较易发病,且生活水平较差者发病率高;RNS正虚证型以肺肾气虚为主,邪实证型以湿热为主;中医证型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差异,在不同病程上的分布存在差异;各中医证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基于"十一五"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对DN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分层、横断面调查。结果 DN症状以神疲乏力、咽干口渴、面足浮肿、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等多见;气虚证、血瘀证3期构成比均在60%以上,阴虚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Ⅳ、Ⅴ期普遍存在湿浊证,Ⅴ期血虚证构成比为80%;证素组合多达几十种,组合规律表现为随病程发展由少及多、由简单及复杂趋势。结论 DN证候具有虚实夹杂、证素组合等多维复杂性特点,但其证候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分型进行研究,为其辨证论治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93例患者,收集四诊信息,将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再结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归纳出DN的中医证型。结果糖尿病肾病拟定3类证型:气阴两虚夹瘀、气虚湿阻及阳虚血瘀,经与专家辨证结果比较,Kappa值0.75,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糖尿病肾病上述3种证型均反映DN在某个阶段的变化特征,可供中医临床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频率描述分析,结果发现肾虚髓亏、肝肾阴虚、痰蒙清窍、瘀阻清窍、心肝火旺、心脾两虚、气虚血瘀等7种证型为血管性痴呆的最基本证型,其中肾虚髓亏出现频率最高,贯穿整个血管性痴呆病程或者与其他证型兼并存在。本病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单纯实证较少见,在病位因素中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脑窍、脾、心;病性因素中以气虚、阴虚、髓亏为主;病因证素中以痰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现代期刊文献中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电子和手工检索相结合,对1989—2009年CNKI、CBM、VIP数据库进行检索,再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46篇,涉及证型48种,总病例数8648例,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后得出证型20种,分布较多的依次为热哮型(28.90%)、冷哮型(25.28%)、肺肾两虚(9.86%)、肺脾两虚(8.50%)、肺虚(7.34%)、虚哮型(6.39%)、风哮型(4.60%)。结论:热哮型、冷哮型、肺肾两虚、肺脾两虚、肺虚、虚哮型、风哮型7种证型基本概括了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证候特征,揭示了支气管哮喘的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痰湿证、肾阴虚证、肾虚痰瘀证、肾虚证、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肾、肝、脾。病性主要为阴虚、痰、阳虚、血瘀、气滞、湿。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阴虚、阳虚为主,痰湿、血瘀、气滞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对证候进行研究,将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调查成都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45例,将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145例中,肾阳虚肝郁气滞证24例(占16.55%),肇阴虚肝郁央湿热证14例(占9.66%),肾阳虚证12例(占8.28%),肾阳虚肝经湿热证11例(占7.59%)。肾阳虚肝郁夹痰湿证11例(占7.59%),肾阳虚肝郁夹瘀证10例(占6.90%),肾阳虚血瘀证9例(占6.21%)。虚实夹杂证111例(占76.55%),纯虚证22例(占15.17%),纯实证12例(占8.28%)。[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关键是肝肾功能失调,以。肾阳虚为主,脾脏功能失常少见,湿热、痰湿、瘀血阻滞为标;发病主要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纯虚证次之,纯实证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989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成人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求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方法:通过使用SPSS 20.0软件,对文献中的证候、方剂以及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证候、方剂、药物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6篇,通过整理分析得出17个中医证候,其中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等为中医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分析,湿热、气滞、瘀血、风热为常见实性病机;肾虚、气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为常见虚性病机;病位主要在肾、脾、肺三脏;共得方剂212首,其中自拟方125首,成方87首,二者以补益剂、祛湿剂、理血剂、清热剂为主;中药236味,分为15类,黄芪、茯苓、白术、丹参、泽泻等为常用药。结论: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病位在肾、脾、肺;脾肾肺俱虚、血瘀水停为基本病机。在临床用药中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药、清热药为主,兼以应用解表药。治疗中应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中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心力衰竭、中医、喘证、心悸、水肿”作为检索词检索2002~2007年文献,筛选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心力衰竭的有关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内容,分为临床研究、理论研究、综述三类。从证型出现频率、病例数两个方面进行归类整理,按出现频率统计,分析其证候情况。结果临床与理论研究共15篇文献中出现证候名称11个,其中虚证7个,实证2个,虚实夹杂2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前5个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阳虚水停、气虚血瘀、心肾阳虚、痰饮阻肺。基本方治疗的文献共24篇,心力衰竭的专方主要是真武汤、生脉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苓桂术甘汤等。以方测证,心力衰竭临床常见证型是以心肾阳虚、心脉瘀阻、水湿停留为主,气阴两虚者次之。出现频率较高的前10味药物依次为:黄芪、丹参、附子、葶苈子、人参、茯苓、红花、桂枝、白术、川芎。显示治疗心力衰竭时常用具有益气温阳活血作用的药物,主要针对气虚血瘀、阳虚之证。结论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阳虚水停、气虚血瘀、心肾阳虚为多,但文献资料的临床研究方法存在欠规范之处,心力衰竭中医辨证的规范化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片在治疗成人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7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和泼尼松龙组,分别接受口服甲泼尼龙和口服泼尼松龙中长程标准治疗。结果甲泼尼龙治疗组在降低尿蛋白、恢复血清白蛋白及患者的有效率上均优于泼尼松龙组,且复发率低于泼尼松龙。结论甲泼尼龙中长程方案对于治疗成人初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优于泼尼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激素依赖性(SD)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成人SD-PNS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用强的松和环磷酰胺(CTX)并根据激素不同阶段加用中药,对照组31例单纯用西药治疗。观察临床完全缓解率、复发率、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完全绥解率为74.%,对照组为38.7%,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1、2、4年的复发率为0、4.4%1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PN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途径。方法 :选择 PNS患者2 0例 ,逐步撤减激素至停用 ,停免疫抑制剂 ,酌情给予降压、利尿、降脂、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自拟“健肾汤”、辨证辨病加减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 2 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胆固醇、Scr(血肌酐 )、Ccr(肌酐清除率 )。结果 :治疗 8周后 2 4 h尿蛋白、血浆胆固醇显著下降 ,血浆白蛋白显著上升 ,肾功能明显改善 ( P<0 .0 1 )。病情完全缓解 40 % ,部分缓解 45 % ,无效 1 5 % ,总有效率 8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 PNS取得一定疗效 ,值得临床和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代谢综合征(Met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所收录的MetS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后,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MetS总体证型、证素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进行频数统计或构成比分析。结果 从34篇文献中得到 32个证型和16个证素,痰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是主要证型;病性证素依次以痰、火(热)、阴虚、气虚、湿、血瘀为主;病位证素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肝、肾、胃;不同地区、性别条件下证型分布存在差别。结论 各文献研究中MetS主要中医证型基本保持一致,但仍需应充分考虑地区、性别、合并疾病、年龄、病程等可能影响辨证偏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40例PNS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甲状腺素水平相比较比较.结果 PNS组TT3、TT4、FT3、FT4水平[(0.57±0.05)nmol/L、(2.51±0.09) nmol/L、(54.98±2.45) pmol/L、(5.36±0.11) p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S组TSH水平[(6.64±0.41)uIU/ml]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S患者易出现继发性甲状腺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6.
小儿频复发性肾病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小儿频复发性肾病 (FRNS)的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选择 5 0例FRNS患儿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 ,比较治疗前后血、尿常规 ,血生化、2 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查、免疫指标的变化 ,结果 :①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 ,其次为湿热内蕴、肾虚血瘀 ,气阴两虚较少见。②西医分型肾炎型中气阴两虚型与其它证型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单纯型中肝肾阴虚与其它证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病理类型以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系膜增生性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MsPGN +FSGS)和IgA肾病 (IgAN)为主 ,少数为IgM肾病 (IgMN)、膜性肾病 (M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和局灶性肾炎 (FGN)。MsPGN中以肝肾阴虚多见 ,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IgAN中湿热内蕴多见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MsPGN +FSGS主要见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肾虚血瘀 ,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MsPGN、IgAN可以作为肝肾阴虚型和湿热内蕴型的客观指标和辨证依据 ,中药肾康灵对治疗肾虚血瘀型FRNS疗效显著 ,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病综合征中医病理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探讨了肾病综合征的中医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认为肾病综合征存在着阳虚、阴虚、水湿、瘀血、气滞等病理变化。针对这些病理变化,中医相应地要采取温阳、养阴、祛湿、活血、行气的治疗原则。临床应权衡利害,仔细辨证,在数法并进的同时有所侧重,或一法独施,急治其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各有优缺点,西医治疗的优点是取效快,缺点是不良反应大,易复发。中医治疗的优点是无不良反应,疗效较巩固,复发率低,缺点是收效缓慢,疗程较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扬长避短,其疗效优于单纯中医药和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各有优缺点,西医治疗的优点是取效快,缺点是不良反应大,易复发。中医治疗的优点是无不良反应,疗效较巩固,复发率低,缺点是收效缓慢,疗程较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扬长避短,其疗效优于单纯中医药和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syndrome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 (CM) associated with pediatric 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 (PN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Data on clinical symptoms, CM syndrome types, biochemical indices, and medications used were collected from 98 children with PNS. 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M syndromes and biochemical indices, as well as medications used,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four most common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PNS were brown urine, red tongue, excessive sweating, and swelling of the face and limbs. The syndromes of qi deficiency of Fei (Lung) and Shen (Kidney) (FSQD) and yin deficiency of Gan (Liver) and Shen (GSYD) were the most common main CM syndrome types. FSQD syndrome score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total cholesterol level, urine protein/creatinine ratio, and urine IgG and albumin levels (P<0.01 or P<0.05). The use of maintenance glucocorticoids combined with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correlated with FSQD syndrome, and the use of maintenance glucocorticoids alone correlated with GSYD syndrome (P<0.05).

Conclusion

Two of the most common CM syndrome types were FSQD and GSYD syndromes. FSQD syndrome may be caused by some factors related to lipid levels, protein loss, and the use of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The use of maintenance glucocorticoids may cause GSYD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