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20例血液病病人的化疗观察与护理总结,强须做好以下几点:①认真做好化疗前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治疗充满信心并配合治疗;②化疗时保护好静脉以减轻病人的痛苦;③化疗时对化疗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护理是顺利完成化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溃疡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大多由于饮食不不而造成的,故溃疡病人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血液病也呈上升趋势。困扰着血液病病人的护理问题也应运而生,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血液病患者154例,综合这些患者自身情况,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针对血液病的症状及典型的护理问题着手对病人进行有效的专科护理。  相似文献   

5.
王素娟 《护理研究》2007,21(15):1333-1334
众所周知,消化性溃疡是我们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消化性溃疡的病灶,经常受到胃酸和食物的刺激,故其发生、发展以及症状轻重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实践中经过摸索,感到传统的治疗溃疡病饮食方法有许多不足,因此,我们改进溃疡病的饮食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传统饮食治疗方法教课书上的饮食治疗原则营养全面、合理,有足够的热能,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充分的维生素。要求质好、量少、平衡。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十分重要。可根据病情每日进食5次~7次,使胃中经常保证有适量的食物中和胃酸,利于溃疡面的愈…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病人饮食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素娟 《护理研究》2007,21(5):1333-1334
众所周知,消化性溃疡是我们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消化性溃疡的病灶,经常受到胃酸和食物的刺激,故其发生、发展以及症状轻重与饮食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实践中经过摸索,感到传统的治疗溃疡病饮食方法有许多不足,因此,我们改进溃疡病的饮食治疗方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本科收治的100例血液病人通过对静脉化疗时血管的选择和血管穿刺后的重点护理,其中70例外周浅静脉化疗时出现5例浅静脉炎,通过认真2例10天后恢复正常,另2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另一例经护理后血管变硬呈条索状,弹性未恢复:10例锁骨下静脉导管化疗,经过认真细致护理未出现感染及其他情况:20例利用PICC管化疗,因加强预防感染及防治堵管的护理,无一例出现异常顺利完成化疗。通过以上说明:①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中,护士履行职责时要认真细致地关心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及血管的因素才能顺利完成血液病人的化疗。②静脉化疗时选择锁骨下静脉导管化疗及PICC管化疗较为安全,对病人血管损伤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院收治了大量血液病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因急性出血、发热、贫血等症状而来我院急诊就医。本文结合近年来工作体会谈谈如何做好血液病急症的护理。一、血液病急性出血的护理 (一)出血的病因:血管壁异常: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异常:再障、白血病。凝血功能异常:血友病。消耗性凝血功能异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哮喘病人饮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哮喘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制定检索策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哮喘病人饮食护理的相关文献,总结最佳饮食护理措施并应用于病人的饮食护理实践中,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哮喘复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健康教育知晓率较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哮喘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病人饮食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可缩短病人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知晓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的分期饮食护理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刘玉莹,刘淑华,王聪,耿玫姝,翟晓红消化性溃疡最多见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本并发症发病急,病情较重,在救治过程中,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到,部分消化...  相似文献   

11.
循证护理在老年哮喘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哮喘病人饮食护理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有关老年哮喘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老年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中。结果:合理的饮食护理对于防止哮喘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及病后调养,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病人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我院是以收治血液病患者为主的专科医院,目前,部分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仍属于临床血液学的研究和攻克对象。就诊的患者病情危重,治疗中易发生因药物毒副反应而引起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由于病程长,经济拮据等原因常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甚至轻生。有鉴于此,我们注重并坚持护理安全教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病中常见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急性白血病已非‘不治之症’。长期缓解的病例日趋增多。目前用化疗、干细胞刺激剂、输鲜血或输成分血等综合治疗已成为有效治疗的核心,但往往原发病得到缓解,却死于并发病,临床有很多成败教训:例1:女患,19岁。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1万/mm~(?),双鼻孔出血用油纱布填塞压迫效果差,仍有慢性渗血,形成较大血痂,患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漱口及口  相似文献   

15.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其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1].但常用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大多为非选择性,毒性较大,不良反应较多.处理化疗不良反应仍是对护士的主要挑战 .细致的护理是保证化疗成功和减少化疗反应的重要措施.现将近年我科23例恶性血液病化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恶性血液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1至1992.1我们对3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包括急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淋巴瘤11例。发现在恶性血液病中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不同疾病之间亦有差别。其异常主要表现在高切变速率下全血粘度下降,全血还原粘度上升,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内HbF含量增加,红细胞在外加切应力下变形性减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等。在逐项分析影响血液流变学多种参数后,可以看出,红细胞压积减低是使血液粘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应当注意的是除红细胞压积外,在恶性血液病中仍包含着诸多使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血浆因素中如纤维蛋白原增加,细胞成分因素中如红细胞变形性减低而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内HbF升高,使细胞内粘度增加。白细胞,特别在急性白血病,尽管其“计数”变化不大,但是其分化程度低,变形性差,对血液流变学表现出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材料提示,对于呈现“低粘”的恶性血液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应进一步对流变学的各个参数逐项分析,因为其中潜伏着诸多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的因素,这对我们观察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水肿、栓塞或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学所关注的不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要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求整体关注患者。医患关系也从对病不对人,转变为对病更对人。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医学的人文关怀是指在医护过程中,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自由的追求等,故将人文关怀应用到医疗服务中有重要的意义。将人文关怀用在血液病的治疗和护理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有力地推进了血液病人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血液病病人成分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本敏 《护理研究》2004,18(2):198-2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体外单层培养各种血液病人骨髓基质细胞成灶率的变化。成灶率是以每植入10~5个骨髓有核细胞后所形成的成纤维细胞灶数表示的。实验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急白,5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10例)、红白血病(13例)、骨髓瘤(4例)及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8例)等各种病人的平均成灶率均与对照组(21例血液系统无变化病人,成灶率为5.1±0.7)无明显差异,其成灶率分别是5.5±0.9、5.4±0.5、7.0±2.0、5.2±2.2、5.2±1.7、6.2±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血液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随着输血经验的积累,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输血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临床输血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但是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的因素,例如,献血者的血流速度缓慢,有的甚至出现中途停止的现象,容易使血小板和白血球在针头处形成凝块塞住针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