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体外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探讨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应用前景。方法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MSCs,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鉴定。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I)MEM)中以血管内皮细抱上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h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怨学变化,扩增培养后经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袁型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FGF、VEGF诱导后的hMSCs可见类似内皮细胞样改变,向血管内皮诱导分化24d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表达转为阳性.而CD106、HLA—DR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作用下,hMSCs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产生功毙性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家兔桡骨中段骨折的实验研究,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观察骨密度的测定情况,了解香丹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分设香丹组、空白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香丹注射液、生理盐水骨折端注射、伤科接骨片灌胃。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证明有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8天时,香丹组血肿吸收明显,骨折端肿胀明显减轻,改善骨折端血运;TGF-β、bFGF染色呈弱阳性表达。15天时香丹组骨愈合骨密度测定尚无明显优势;TGF-β、bFGF染色呈阳性表达。22天时香丹组和对照组骨愈合情况已无明显差别。31天时骨密度测定香丹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TGF-β、bFG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香丹注射液在骨折早中期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特点是改善骨折局部血循环;通过诱发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直接刺激膜内成骨,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并且激发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和骨连接素,加速胶原形成和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增强骨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李旭升  胡蕴玉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60-1661,1667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成年兔骨髓基质细胞(MSCs)表达并长期保持软骨细胞表型的方法.方法 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以含rhTGF-β1、地塞米松、维生素C等的成软骨培养液诱导培养,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诱导的MSCs的软骨细胞表型.诱导的MSCs在体外长期持续或间断以含1ng/ml rhTGF-β1诱导液培养,以单纯DMEM培养为对照,观察细胞传5代后的表型变化.结果 原代培养的MSCs传代后,在成软骨诱导培养后,细胞逐渐由梭形变为多边形,诱导7d后即可表达Ⅱ型胶原,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具软骨细胞表型诱导后的MSCs在间断或持续以低浓度rhTGF-β1诱导下长期培养,仍可保持其软骨细胞表型,对照组则表现为成纤维样细胞.结论 成年兔骨髓基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现下诱导成软骨细胞,低浓度的TGF-β1可维持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  相似文献   

4.
赵京霞  李萍  张玮  黄启福  刘欣  盛巡 《中草药》2008,39(4):582-584
目的 研究桂皮醛刺激小鼠成纤维细胞瘤NIH3T3细胞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在不同时相点表达的规律,探讨桂皮醛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羟脯氨酸(Hyp)测试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胶原水平;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桂皮醛对NIH3T3细胞bFGF、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桂皮醛作用NIH3T3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速度和细胞上清中的胶原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桂皮醛刺激后,bFGF和TGF-β1蛋白表达增加,其中bFGF蛋白表达高峰在18 h,TGF-β1蛋白在刺激后12 h达到峰值.结论 桂皮醛可以上调内源性生长因子bFGF、TGF-β1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桂皮醛体外促进NIH3T3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以及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方面发挥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扩增、检测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分离法相结合,体外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选择第3代细胞分别以特定培养液诱导,观察其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成软骨细胞的分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分别检测CD29、CD44、CD3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细胞长梭形,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具有塑料贴附性、传代细胞生长迅速,在诱导下均能分化为成熟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流式结果表明,CD29阳性细胞比率92.5%,CD44阳性细胞比率86%;CD34阳性比率0.77%,CIM5阳性细胞比率0.32%。结论:应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能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兔MSCs,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在条件诱导下具有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肺活血颗粒(Yifei Huoxue Granule, YFHXG)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BB,PDGF-BB)刺激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PA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层,将细胞经过传代培养使细胞得到扩增和纯化,用流式细胞仪鉴别.用益气活血方联合二甲亚砜(DMSO)、丁羟茴醚(BHA)和β-巯基乙醇(BME)等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的MSCs诱导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诱导1 h、3 h后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诱导5 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鉴定分化细胞的类型,并计数MSCs分化的各种细胞的阳性率.结果益气活血方体外诱导MSCs 1h、3 h后分化为nestin免疫细胞阳性率为45.5%±3.4%和38.3%±1.8%,诱导5 h后NSE和GFAP免疫细胞阳性率为82.3%±2.4%、12.1%±1.6%,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年大鼠骨髓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益气活血方有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经rhBMP-2与bFGF刺激后,其VEGF因子表达及成骨潜能的变化。方法:取兔双侧股骨骨髓基质细胞,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单独或联合以rhBMP-2、bFGF刺激细胞。细胞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成骨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①联合应用rhBMP-2、bFGF在细胞记数、ALP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4个检测项目上优于单独应用rhBMP-2或bFGF,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分开联合应用rhBMP-2、bFGF优于同时应用rhBMP-2或bFGF。结论:合理的联合使用rhBMP-2和bFGE,不仅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快速增殖及向成骨细胞转化,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介质VEGF的表达。此项技术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促进工程化骨在体内的存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ⅠGF-Ⅰ)在BMG三维支架中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大白兔的髂骨骨髓液中提取和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将无血清Mc5A培养液分为4组,含有5ng的TGF-β1和100ng的IGF-Ⅰ组为A组,含有TGF-β1为B组,含有IGF-1组为C组及无血清Mc5A培养液为D组作为空白对照。先进行单层细胞培养10天,再置于松质骨基质明胶(BMG)支架中继续培养10天,然后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第5、10天后,各组单层细胞培养细胞个数比较,A组〉B组〉C组〉D组;第20天后各组的BMG支架蛋白多糖含量检测结果比较,A组〉C组〉B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TGF-β1可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能力,而IGF-Ⅰ可提高TGF-β1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ox-LDL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干预后,检查系膜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ox-LDL与系膜细胞共同孵育后细胞内TC含量、TGF-β1mRNA表达与细胞对照比较,均明显增高;茶多酚干预后系膜细胞中TC含量下降,TGF-β1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茶多酚可抑制系膜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TGF-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及糖脂安的干预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并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分为中药组(糖脂安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治疗8周后,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分布并测定心肌胶原含量,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胶原蛋白含量和TGF-β1mRN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中药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TGF-β1表达增高导致细胞间质降解减少并生成增多,是心肌间质纤维化原因,而糖脂安可以干预TGF-β1mRNA表达,预防心肌组织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 β1)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病的关系及补肾通督方对AS患者血清TNF-α、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治疗Ⅰ组(3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和治疗Ⅱ组(35例,采用补肾通督方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TNF-α、TGF-β1水平进行测定,并设立3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组。同时测定两组A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高,血清TGF- β1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水平与ESR、CRP呈正相关(r=0.296, r=0.249;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ESR、CRP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r=-0.222, r=-0.203;P>0.05)。Ⅱ组治疗后,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GF-β1水平提高,且ESR、CRP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肾通督方可调整AS患者血清TNF-α、TGF-β1水平,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达到治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方法将体外正常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TGF-β1,10μg/L)、干预一组(丹参酮IIA 1 mg/L+TGF-β110μg/L)、干预二组(丹参酮IIA 5 mg/L+TGF-β110μg/L)及干预三组(丹参酮IIA 10 mg/L+TGF-β110μg/L),分别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采用MTT方法检测HK-2的增殖以及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TGF-β1组(10μg/L)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以及促进细胞的形态向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变;加入丹参酮IIA(1 mg/L~10 mg/L)共同作用后,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形态逐渐趋向于正常,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TGF-β1(10μg/L)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Ⅰ型胶原的分泌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丹参酮IIA(1 mg/L~10 mg/L)共同作用后Ⅰ型胶原的表达量下降,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酮IIA能够维持HK-2细胞形态的稳定性,防止细胞向成纤维细胞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GF-β1诱导的细胞增殖及分泌Ⅰ型胶原的作用,这可能也是其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增殖及分泌 Ⅰ 型前胶原、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杜仲苷对IL-1β刺激大鼠体外软骨细胞的增殖及Ⅱ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利用IL-1β刺激建立体外大鼠软骨细胞炎性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IL-1β组、10μM杜仲苷组、100μM杜仲苷组、500μM杜仲苷组、1000μM杜仲苷组;空白组加入10%FBS培养液,IL-1β组加入10ng/mL IL-1β+10%FBS培养液,4个不同浓度杜仲苷组分别加入10μM、100μM、500μM、1000μM杜仲苷+10ng/mL IL-1β+10%FBS培养液,分别培养48小时,采用CCK8检测软骨细胞增殖活力及Ⅱ型胶原蛋白的分泌。结果:IL-1β组的OD值低于空白组(P〈0.05);4个不同浓度杜仲苷组的OD值均高于IL-1β组(P〈0.05),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4个不同浓度杜仲苷组的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均高于IL-1β组(P〈0.05),且存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杜仲苷可以提高体外大鼠软骨细胞炎性环境下的增殖活力,促进Ⅱ型胶原蛋白的分泌,表明杜仲苷对体外大鼠软骨细胞有一定的抗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实脾固肾化瘀方对阿霉素诱导肾纤维化大鼠I型胶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层黏连蛋白(L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福辛普利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制作肾纤维化模型。造模后2周,治疗组和福辛普利钠组分别灌胃给予实脾固肾化瘀方浸膏(43 g/kg)和福辛普利钠溶液(2 mg/kg),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为1次/d。给药30 d后,检测尿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I型胶原蛋白、层黏连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肾组织 I 型胶原蛋白、LN、TGF-β1及α-SMA 表达[分别为(24.64±0.67)、(18.71±0.72)、(14.71±0.68)、(17.64±0.74)]较模型组[分别为(32.86±0.88)、(28.35±0.87)、(18.35±0.96)、(25.86±0.85)]下降(P<0.01),与福辛普利钠组[分别为(27.33±0.73)、(20.44±0.81)、(15.44±0.85)、(19.33±0.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底膜增生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实脾固肾化瘀方可下调阿霉素诱导肾纤维化大鼠I型胶原蛋白、LN、TGF-β1和α-SMA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丹参酮ⅡA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Smad3信号通路在丹参酮ⅡA作用的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的作用,探讨丹参酮ⅡA护肝作用的新机制。 方法 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将36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4周模型组、4周预防组、6周模型组、3周治疗组。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进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纤维粘连蛋白(FN)、TGF-β1、Smad3和IGFBP7的表达;用TUNEL方法检测肝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肝组织FN、Smad3和 IGFBP7的含量。 结果 分别与4周和6周模型组比较,4周预防组和3周治疗组血清ALT、LDH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FN、TGF-β1、Smad3和IGFBP7的表达亦明显减少;肝组织FN、IGFBP7和Smad3含量减少,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丹参酮ⅡA具有改善肝功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生成、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止TGF-β1/Smad3信号通路,降低肝组织IGFBP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肾化浊方对IV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IV期DN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均采用常规降糖、降压、调脂和抗凝治疗,停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或其他血管紧张素 II受体拮抗药。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糖肾化浊方。两组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清TGF-β1和PDGF浓度,并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GF-β1、PDGF水平[(123.6±21.2)pg/ml、(500.6±130.2)pg/ml]较同组治疗前[(172.5±31.3)pg/ml、(860.9±131.2)pg/ml]明显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157.4±39.6)pg/ml、(765.7±161.8)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TG、TC、HDL-C、LDL-C、UAER[(1.72±0.25)mmol/L、(4.56±0.64)mmol/L、(1.56±0.50)mmol/L、(2.46±1.08)mmol/L、(100.73±204.24)μg/min]均优于对照组[(2.09±0.27)mmol/L、(6.11±0.93)mmol/L、(1.36±0.44)mmol/L、(3.32±0.87)mmol/L、(226.24±396.38)μg/min,P<0.05或0.01]。结论糖肾化浊方可降低IV期DN患者血清TGF-β、PDGF浓度,抑制或改善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烟酰胺对椎间盘Ⅰ、Ⅱ型胶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烟酰胺对白介素-1β诱导的体外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Ⅰ、Ⅱ型胶原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构建兔腰椎间盘组织凝胶培养模型,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酰胺对照组(加入0.5mg/ml烟酰胺),退变组(加入10ng/mlIL-1β)和3个烟酰胺治疗组(加入IL-1β的同时,并分别加入0.5mg/ml,0.25mg/ml和0.05mg/ml烟酰胺)。培养3天及1周时取各组髓核和纤维环分别行Ⅰ、Ⅱ型胶原基因RT—PCR检测,培养2周时行Ⅰ、Ⅱ型胶原、iN—OS、TGF—J31及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①RT—PCR显示3天及1周时,各治疗组Ⅰ、Ⅱ型胶原表达均强于退变组,烟酰胺的保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②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显示,各治疗组椎间盘正常结构和胶原含量均优于退变组,以大剂量烟酰胺治疗组最显著。③iNOS、Caspase--3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阳性细胞染色率均低于退变组(P〈0.01)。TGF—β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阳性细胞染色率高于退变组(P〈0.01)。结论:烟酰胺能够抑制IL-1β诱发的椎间盘Ⅰ、Ⅱ型胶原表达及含量的下降,这种保护机制与其抑制iNOS、Caspase--3表达和维持TGF-β1表达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肾苏Ⅱ号方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大鼠肾功能、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积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 阿霉素注射法诱发SD大鼠FSGS型阿霉素肾病模型,依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组,每组各12只,另设空白对照组(对照组,12只).西药组予灌胃贝那普利(0.33 mg/100 g),中药组予肾苏Ⅱ号方(3.5 g/100 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死亡6只大鼠,其中,对照组1只,模型组2只,西药组1只,中药组2只.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 hU,邻苯三酚红法)、血尿素氮(BUN,尿素酶法)、血肌酐(SCr,肌酐酶法)、血清总蛋白(TP,双缩脲比色终点法)、血清白蛋白(ALB,溴甲酚绿比色测定法);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半定量分析肾小球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 ColⅣ)全肾平均硬化指数(GSI)、ECM与肾小球面积比(ECM/GA)及TGF-β1、PAI-1表达.结果 治疗第12周末,中药组FSGS大鼠生化指标24 hU [(38.55 ±2.49)mg]、BUN[ (10.87±1.78) mmol/L]、SCr[(51.70±1.50) μmol/L]、TP[(68.28±2.31) g/L]、ALB[(42.43±1.95) g/L]改善;病理形态学观察肾小球硬化进展显著延缓;半定量分析GSI[ (1.68 ±0.33)级]、ECM/GA[(7.11±2.46)%]、FN[ (4.15±1.55)%]、ColⅣ[(1.47±0.48)%]、TGF-β1[(19.70±5.05)%]、PAI-1[ (22.57±10.6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肾苏Ⅱ号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1、PAI-1表达,阻抑基质过度积聚,进而延缓FSGS大鼠肾小球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