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1例21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15例15眼患者行LPI,随访1a,观察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LPI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眼压下降,但随访1a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有所变浅、眼压回升,其中3例需药物控制眼压,1例药物控制眼压失败需行滤过性减压手术。结论:LPI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满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应注意LPI适应证的选择,对所有LPI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62例(112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不同类型分为3组,分别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h、1周、3月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加深。暗室试验阳性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3.71±2.29)mmHg。且房角未出现关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4.69±2.43)mmHg,11.9%的眼出现了15。以内的房角关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23.18±5.66)mmHg,房角关闭增加15。以内5只眼,增加300。600的3眼,共占50.00%。结论激光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应通过术前病例的合理选择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有效控制术后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Zou J  Zhang F  Zhang L  Wang L  Huang H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08-711
目的 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 34例 (5 6只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非眼外引流手术指征 ,前房角粘连 <1/2周前房角范围 )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7例 (49只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例 (7只眼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视野及周边虹膜形态进行详细的对比观察 ,并行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检查。患者术后随访 1~ 4年。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周边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 ,静态前房角镜检查小梁网可见范围增宽。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高眼压、前房角进行性粘连及视野损害 ,暗室俯卧试验及散瞳试验均阴性。结论 虹膜切除术后暗室俯卧试验阳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是当瞳孔散大时 ,异常的周边虹膜组织堵塞小梁网而引起高眼压 ,瞳孔阻滞因素不起主导作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可以明显改变此类青光眼患者 (前房角粘连 <1/2周前房角范围 )的周边虹膜形态 ,从而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铭  高媛  王晋瑛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05-1706
目的:探讨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药物难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124例124眼,其中男51例,女73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51眼(41.1%),眼压36~50mmHg者37眼(29.8%),50mmHg以上者36眼(29.1%)。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124例124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第2d检测眼压≤21mmHg者28眼(22.6%),眼压为22~35mmHg者60眼(48.4%),眼压36~50mmHg者25眼(20.2%),眼压>50mmHg者11眼(8.9%);激光术后视力增加3行者33眼(26.6%),2行者31眼(25.0%),视力增加1行者44眼(35.5%),视力不增加者16眼(12.9%);119眼前房深度增加(96.0%);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并发前房出血98眼(79.0%)。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小梁切除术37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4眼。观察随访3~9mo,眼压控制≤18mmHg者95眼,眼压≤25mmHg者24眼,眼压为26~35mmHg者5眼,未见前房积血、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98例102眼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54眼行周边虹膜切除术和B组48例48眼行小梁切除术。追踪观察3~8a,比较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A 组视力下降24眼,眼压>21 mmHg (1 mmHg=0.133kPa)者22眼,房角粘连>180°21眼,视野缩小21眼,C/D扩大21眼;B组依次为10眼,5眼,4眼,4眼和4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远期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梁切除术和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追踪观察115眼此两种手术术后8~10年的眼压、视力、视野及杯/盘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小梁切除术54眼中视力下降11眼、眼压>21mmHg(1 mmHg=0.133 kPa)者6眼、视野缩小4眼、杯/盘比扩大5眼;周边虹膜切除术依次为25眼、23眼、22眼和22眼.两组病例χ2检验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手术疗效,小梁切除术明显优于虹膜周边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1.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生率2.获得性的类型[Akingbehin AO:Br J Ophthalmol 66 (8):536 1982(英文)] 皮质类固醇引起闭角型青光眼的报告很少,本文研究该病的发生率。作者选择了二组患者:第一组:闭角型青光眼48眼,虹膜周边切除术后至少半年,其中6眼需用抗青光眼药物方能控制眼压,皮质类固醇激发试验前半年内所用药物不变;第二组:有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危险的31眼(其对侧眼为闭角型青光眼),行预防性周边虹膜切除术至少半年,术后经过顺利,前房角开放,无周边虹膜前粘连及房角过多色素沉着,晶体无囊膜假性剥脱,视乳头、视野、眼压、C值、Po/C均正常,未口服醋氮酰胺。皮质类固醇升压试验步骤:试验前作详细眼部检查、测眼压、眼压描记后滴0.1%地塞米松,4次/日,共6周。每周在同一时间测眼压和眼压描记。滴药后眼压升高大于5mmHg者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富名水  张皙  孙倩 《眼科新进展》2006,26(3):203-205
目的探讨用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方法2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急性发作时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160~240mW,500μm,0.4s)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能量:2.0~7.8mJ)治疗。结果联合激光手术前眼压为39~68mmHg(1kPa=7.5mmHg,平均51.5mmHg±9.4mmHg),术后眼压为10~29mmHg(平均15.3mmHg±6.4mmHg),15眼不用药物眼压≤21mmHg,4眼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结论联合激光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接受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对长期随访的66例(116眼)接受LPI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的患者情况。结果20眼(17%)术后未用药,眼压控制在〈21mmHg;49眼(42%)经药物控制眼压正常;47眼(41%)用药情况下,眼压〉21mmHg,其中35眼接受进一步手术治疗。以术前眼压21mmHg为界将患眼分为2组。2组的LPI单独起作用者分别为17眼和3眼(χ^2=6.136,P=0.013),青光眼失控者分别为15眼和32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8,P〈0.01)。结论对LPI术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尤其是术前眼压控制差的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
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中的作用 ,证实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第 1次急性发作者 2 0例 (2 0眼 ) ,联合应用可耐受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 3~ 6小时 ,均不能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1mmHg =0 . 13 3kPa)以下 ,立即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结果 激光术后 2小时全组 2 0眼眼压从 3 2~ 68mmHg降至 12~ 2 8mmHg ,视力均有提高 ,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快速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眼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6例56只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倍频Nd:YAG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的临床观察,随访1—6月(平均4.2月),结果显示:80—83%眼的眼压得到控制,73.6%眼减少了抗青光眼药物的用量,83%眼房角增宽,62.5%眼周边前房深度加深,37%眼房角粘连范围减轻或重新开放。提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患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者、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或房角粘连范围不大者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眼科医院17~40岁青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1例(61眼)的病历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结果本研究中男15例(29.41%),女36例(70.59%),男女比例为1∶2.4。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眼(34.4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眼(65.5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的视力较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提高且眼压控制明显。虹膜囊肿和瞳孔阻滞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发生率高。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浅。46眼(75.41%)行小梁切除术,14眼(22.95%)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1眼(1.64%)未行手术。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浅前房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多发生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结论青年闭角型青光眼因解剖因素在治疗时有其特殊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伴有虹膜囊肿,晶状体比较厚,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因为眼轴短,发病隐匿,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尤其是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刘国颖  刘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80-1082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高于21mmHg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7眼和白内障膨胀期继发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4眼,共19例21眼,采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24h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周边前房深度、房角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激光术后24h眼压均有大幅度的下降,术前眼压53.09±11.01mmHg,术后24h眼压下降至14.98±4.21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视力由术前手动~0.3提高至0.1~1.0。所有患者角膜水肿减轻或消退,周边前房深度增加,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其中虹膜出血11眼(52.4%),轻度反应性虹膜炎21眼(100%),无1眼发生角膜灼伤。结论:激光周边虹膜切除联合周边虹膜成形术,是降低药物难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初次发作后,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再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6例,16只眼,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及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眼压情况.术后随诊4~12个月,平均9.4个月.结果 16只眼术后视力、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前房角完全开放,眼压非药物控制于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4.24mmHg.术后早期并发角膜水肿3只眼,前房纤维样渗出2只眼,无浅前房和后发障发生.结论 应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控制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周边虹膜切除术的反应,对不同房锄头 闭机制的闭角青光眼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房角检查技术,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前段活体结构检查技术,UBM暗室试验技术,UBM眼前段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类型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前后的房角状态,房 关解剖结构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观察,结果:周边虹膜切除术后,房角UBM检查发现,临床经过呈慢性经过的闭青(慢闭),特别是房  相似文献   

16.
小梁切开联合虹膜根切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外路小梁切开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31例(3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外路小梁切开及虹膜周边切除术.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术后1周,1、3、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和房角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者分别为29例和27例,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3.5%和87.1%.19例(19眼)随访6个月,不用降眼压药眼压≤21 mm Hg者16例(84.2%).术后房角检查显示上方120°范围房角开放和小梁组织切开的裂隙.术后并发症:前房出血31眼,均自行吸收,后弹力层损伤6眼、虹膜根部断离2眼、虹膜后粘连4眼.结论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应用UBM对28例41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观察。对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房角增宽不明显的方法。应用UBM对28例41眼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的观察。对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房角增宽不明显的患者,局部点0.5%pilocapine后再次复查UBM。结果:83%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后,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50%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仍不能完全治愈,局部点0.5%的pilocapine可减少房角粘连的机会。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后的房角再评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只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吸出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压经药物治疗后为21~50mmHg;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3眼,晶状体透明15眼,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11眼,虹膜节段性萎缩5眼;术后观察患眼压、视力、前房深度,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视力31眼均有提高。术后眼压均正常(12~20mmHg)30眼;术后8mo发生恶性青光眼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加前节玻璃体切割后眼压控制正常。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是治疗某些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自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3月-2006年6月收治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8例,均伴有晶状体浑浊,未做过青光眼手术,视力〈0.6,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结果22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4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5—2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差,再次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房角粘连闭合〈2/3)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12例236眼门诊及住院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04例228眼,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8例8眼,进行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非接触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观察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临床效果。结果:随诊3~24mo,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前眼压均值21.36mmHg,治疗后终末眼压均值19.25mmHg,眼压控制良好219眼,有效率92.8%,配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控制正常11眼(4.7%),眼压升高6眼(2.5%),再次激光无效后行小梁切除术。激光治疗术后前房加深,房角有不同程度加宽,视野未明显改变。结论:Q-开关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是一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