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罗明  俞文萍  王宏保 《心脏杂志》2005,17(2):137-13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3例和对照组130例检测血清CRP和IL6及对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联合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的干预,探讨ACS患者CRP和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和依那普利对其影响。结果①治疗前ACS组的CRP和IL6分别为16.08±1.22mg/L和30.21±8.34μg/L,与对照组比较P<0.01,②ACS组经4周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后CRP和IL6分别为8.33±1.21mg/L和16.11±4.67μg/L,与治疗前比较P<0.01。结论ACS患者CRP和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辛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能有效抑制此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杂志》2008,16(2):19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发生脑卒中。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随机对照试验(MIRACL)中,测定炎症反应指标,探讨炎症反应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测定2926例ACS患者的基础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A蛋白(SAA)和白介素6(IL-6)水平。发现基础炎症反应指标与16周后卒中危险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机制。分别测定 5 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2 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3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并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随机抽取 30例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 ,每组 15例 ,干预 3周 ,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 ,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治疗3周后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0 1) ;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组间白细胞介素 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辛伐他汀组血清白细胞介素 6、高敏C反应蛋白下降与血脂下降无关。单因素回归分析及调整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均显示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 (P <0 .0 5 )。结果提示 ,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了重  相似文献   

4.
TNF-α和IL-6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的浓度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 )患者 3 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7例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2 9例。根据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按Braunwald分级分为三组 :Ⅰ级 9例 ;Ⅱ级 8例 ;Ⅲ级 1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的浓度。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Ⅰ级组到Ⅲ级组随病情加重IL -6的浓度是逐渐升高的(P <0 .0 5 ) ,但血清TNF -α无明显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 -6浓度在心梗发作后 6小时和 48小时有两个高峰 ,血清TNF -α在心梗发作后 2 4小时达到高峰 ;IL -6和TNF -α与反映心肌损伤的酶CK -MB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不稳定的心绞痛患者随着病情加重体内IL -6水平逐步升高 ;AMI患者发病过程中伴随IL -6和TNF -α的升高 ,但IL -6和TNF -α的动态曲线不同 ;IL -6和TNF -α浓度的升高与AMI的心肌损伤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正常血脂和高血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对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降解 ,减少炎症反应 ,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 ,将正常血脂 (NC组 )和高血脂 (HC组 )ACS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 (辛伐他汀 2 0mg d ,共 8周。NC组 ,n =33;HC组 ,n =36 )和他汀对照组 (NC组 ,n =32 ,HC组 ,n =36 ) ;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 1、MMP 9 TIMP 1、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结果  (1)治疗前NC、HC各组的血清MMP 1、MMP 9、MMP 9 TIMP 1、TIMP 1、hs 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 (n =6 0 )明显增高 ,与血脂水平不相关。 (2 )经辛伐他汀治疗 8周后 ,两治疗组血清MMP 1、MMP 9、MMP 9 TIMP 1、hs CRP水平均明显降低 ,血清TIMP 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HC他汀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明显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质胆固醇 (HDL C)水平略有上升 ;NC他汀治疗组血清TC、LDL C水平明显下降 ,TG、HDL C水平略有上升和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正常血脂和高血脂ACS患者中 ,早期应用他汀治疗 ,可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 ,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调脂及抗炎作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探讨40 mg/d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调脂及抗炎作用。方法将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试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用药后4、12、24周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对比两组调脂及抗炎作用差异。结果①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用药后12周,试验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24周,试验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③降脂强度与病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下降趋势呈线性正相关。④随访期内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安全可靠。②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可显著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脂达标率。③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炎症因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具有更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并探讨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ACS患者7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2例(对照组l)血清IL18,同时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hsCRP,微粒子捕捉法检测cTnI。结果①ACS患者血清IL18、hsCRP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hsCRP较UAP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IL18在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ACS患者hsCRP与IL18显著正相关。④AMI患者cTnI与IL18无显著相关。结论IL18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血清标志物。血清IL18及hsCRP正相关,提示多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或相互作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证据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增加了疾病复发的风险及病死率 ,C反应蛋白的升高也与心脏病高病死率相关 ,而炎症可促使C反应蛋白升高 ,已发现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和 6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因此 ,ConnieE .Byrne等人试图找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和白细胞介素 6的基因突变与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升高的相关性。入选者为胸痛发作 72h以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除阿司匹林外还给予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Orbofiban。一级终点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复发而再次住院、急诊冠脉血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介入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介入术后2周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2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运动+常规治疗组(有氧运动组)。另选健康成人7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治疗4周后hs-CRP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1)。且两组各项指标比较,有氧运动组降低更显著( 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MMP-9水平明显升高,而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中hs-CRP和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0.
L-精氨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L-精氨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维生素C治疗组和L-精氨酸治疗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3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和脂蛋白(a)[Lp(a)]的浓度。结果治疗3周后,L-精氨酸治疗组NO高于对照组(P<0.05),ET-1、CRP、Lp(a)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精氨酸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血栓抽吸在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6例,将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的31例作为试验组,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TIMI Ⅲ级与出院前LVEF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结果提示,血栓抽吸结合经桡动脉直接PCI操作简单,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IL-18和C反应蛋白(CRP)在冠心病(CH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对106例CHD患者[急性心肌梗塞(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SAP)]和32例正常人血浆中IL-10,IL-18和CRP的浓度进行检测。并根据Gensini积分,106例CHD患者又被分为A组(Gensini积分26分)、B组(Gensini积分26~54分)和C组(Gensini积分54分),对各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的SAP组、UAP组、AMI组血浆IL-10水平依次为[(115.56±53.11)pg/ml、(86.00±30.55)pg/ml、(72.38±19.55)pg/ml],IL-18水平依次为[(217.53±95.83)pg/ml、(327.93±80.36)pg/ml、(430.28±71.62)pg/ml]和CRP水平依次为[(0.61±0.38)mg/L、(0.84±0.44)mg/L、(1.72±0.67)mg/L],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9.58±19.82),(154.97±88.65),(0.46±0.34)mg/L,P均0.05]。冠心病C组血浆IL-18(389.21±93.55),CRP(0.86±0.48)水平明显高于B组[(331.32±106.59),(0.62±0.38)]及A组[(250.20±106.89),(0.42±0.34)];B组的显著高于A组的(P均0.05)。结论:虽然IL-10作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水平升高,但不足以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IL-18和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溶性CXC趋化因子配体16 (soluble CXCL16,sol-CXCL16)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围术期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成功施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分别于PCI治疗前、PCI治疗后1d、术后2周以及术后4周测定血清sol-CXCL1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浓度.结果 所有患者PCI治疗后1d血清hs-CRP浓度和sol-CXCL16浓度均较PCI治疗前有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1d常规治疗组中血清sol-CXCL16浓度升高较强化他汀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血清sol-CXCL16浓度较常规治疗组及PCI治疗后1d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强化他汀治疗组血清sol-CXCL16及hs-CRP浓度均较常规治疗组及PCI治疗后1d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他汀治疗组PCI治疗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l-CXCL16浓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炎症程度相关,并可能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治疗后短期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标记物的影响。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5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9例。根据临床用药方式的不同所有患者被分为联合治疗组(80例,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治疗组(78例,阿司匹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14d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第7d,两组患者hsCRP、IL-6以及P-选择素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阿司匹林治疗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治疗第14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hsCRP[(3.48±1.98)mg/L比(2.93±1.16)mg/L]、IL-6[(9.81±4.58)μg/L比(8.98±3.52)μg/L]、P-选择素[(9.56±4.67)ng/ml比(9.11±4.57)n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标志物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踝臂指数与CD62p、纤维蛋白原(Fib)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ACS患者的踝臂指数、Fib、CD62p、与hs-CRP的水平。同时随访6个月后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人院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踝臂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AMI、UAP组中血小板CD62。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AMI、UAP组hs—cRP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AMI、UAP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所有ACS患者踝臂指数与Fib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8,P〈0.01);所有ACS患者血小板cD62。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1,P〈0.01)。患者出现临床终点事件者(5例,包括随访6个月内的再发AMI,再住院行心肌血管重建术、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源性死亡者)与随访6个月内无心脏事件(95例相比),踝臂指数(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P〈0.01)、血hs—CRP(P〈0.05),为影响临床终点事件的因素。结论踝臂指数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和程度的一个简单可靠的预测指标,与Fib呈负相关可能预测病情危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SAP组)和ACS患者50例(ACS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eTnI),MMP-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组和SAP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cTnI[(0.011±0.024)μg/L、(O.019±0.026)μg/L比(1.113±4.220)μg/L]水平显著升高,且ACS组cTnI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0.01);(2)与健康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hsCRP[(0.59±0.32)pg/ml、(1.40±1.90)pg/ml比(4.79±4.31)pg/ml]水平、MMP-2[(0.30±0.14)pg/L比(0.38±0.78)μg/L比(0.58±0.54)μ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3)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各组血清MMP-2与血清hsCRP具有明显正相关(r=0.374,P〈0.01)。结论:MMP-2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MMP-2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C-反应蛋白(CRP)与后续死亡强相关,其他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反映不同的疾病过程.本研究评估炎症和血管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16周内死亡危险及再发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择3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96 h检测血液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E-选择素、p-选择素和组织纤维蛋白激活抗原(tPA),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显示,基础值CRP(P=0.006)、SAA(P=0.012)、IL-6(P<0.001)和死亡危险相关,而与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无关;VCAM和tPA与死亡危险(P<0.001,P=0.021)及非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相关(P=0.021,P=0.049).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CRP炎症介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死亡危险相关,可能反映心肌损伤;VCAM和tPA对于反映炎症和血栓事件具有更大的特异性,可预示再发性冠状动脉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28例)和多支病变组(30例),并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MMP-9的差异,运用Syntax评分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yntax评分与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s-CRP、MMP-9水平逐渐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MMP-9呈正相关(r =0.43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Syntax评分与hs-CRP、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和0.57,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清中hs-CRP、MMP-9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检测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CS病例48例,对照组48例的急性时相hs—CRP含量,并作比较。结果:hs—CRP水平在ACS组中升高明显,以急性心肌梗死组最高[(23694±2167)ng/ml],不稳定心绞痛组次之[(19773±1945)ng/ml],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结论:hs—CRP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性,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预报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和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 ACS的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及 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 ADM和 hsCRP 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 ADM [(28.7±1.6)pg/ml比(36.7±2.5)pg/ml]和 hsCRP [(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在冠脉介入后 ADM [(36.7±2.5)pg/ml比(47.1±5.3)pg/ml]和 hsCRP [(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在冠脉造影前后 ADM和 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