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原代培养正常大鼠肝细胞研究牛磺酸(β氨基酸)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用2步灌注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计算IC50,观察药物作用后,培养液上清中AST、ALT和LDH活性及培养液中GSH和细胞内GSH的含量。结果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剂量成正相关性,牛磺酸的IC50为24.23g.L-1。高浓度牛磺酸组培养液上清中AST、ALT和LDH活性显著升高,GSH含量显著减少。结论高浓度的牛磺酸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有一定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评价盐酸莫西沙星(Mox)和喹诺酮类新药KNT的体外肝毒性.方法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制备SD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Mox和KNT分别设1.6、0.8、0.4、0.2、0.1 mg·mL-1剂量组,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处理24 h后,检测对比肝细胞活力IC50、AST、胞内LDH泄漏情况、GSH含量变化及两药物不同浓度处理后受损的肝细胞线粒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状态的对比.结果 KNT的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0.773 mg· mL-1,显著低于Mox(IC50=1.144 mg·mL-1).Mox在0.8 mg·mL-1剂量处理24 h后,对大鼠原代肝细胞生长抑制率约69%,培养液上清AST和LDH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GSH含量显著降低,电镜观察到肝细胞内绝大部分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而Mox在0.4 mg·mL-1剂量下,细胞生长抑制率约8%,AST、LDH和GSH含量无明显改变.经0.8 mg· mL-1 KNT处理24 h后,对细胞生长抑制率约9%,培养液上清AST、LDH水平显著低于0.8 mg· mL-1 Mox的,与空白对照比有上升趋势,GSH水平也显著上升,电镜观察到肝细胞核轻微固缩,部分线粒体肿胀.在0.4 mg· mL-1 KNT剂量下,细胞生长抑制率约1%,AST、LDH和GSH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同剂量下,KNT处理大鼠原代肝细胞24 h后,表现出比Mox肝细胞毒性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氟他胺及其活性代谢产物2-羟基氟他胺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毒性及对CYP1A2 mRNA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原代培养4h,台酚蓝拒染法检测肝细胞活力.氟他胺和2-羟基氟他胺在培养液中浓度分别为10、20和50mg/L.肝细胞毒性检测包括台酚蓝拒染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释放百分比,谷胱甘肽(GSH)含量.同时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进一步研究两药对CYP1A2 mRNA的影响.结果:药物作用8h后,氟他胺三个剂量组和2-羟基氟他胺50mg/L组出现肝细胞损伤,表现为ALT和AST释放百分比增加,GSH含量下降.氟他胺三个剂量组使CYP1A2 mRNA水平分别升高2,5和7.5倍,而2-羟基氟他胺仅在50mg/L时使CYP1A2mRNA水平升高3.5倍.结论:氟他胺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大于其活性代谢物2-羟基氟他胺,且明显增加CYP1A2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4.
段小群  林兴  焦杨  黄仁彬 《中国药房》2006,17(15):1132-1134
目的:研究龙眼参多糖(LYS)对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体外诱导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测定肝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YS组AST和ALT水平及肝细胞MDA含量明显降低,肝细胞存活率和GSH含量升高。结论:LYS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玉郎伞多糖(YLS)对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IV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四氯化碳(CCl4)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换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水平,测定肝细胞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和增殖活性。结果:YLS(0.125~1.000g.L-1)可明显降低由CCl4升高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ST和ALT水平及肝细胞MDA含量,还可提高CCl4降低的肝细胞存活率和GSH含量。结论:提示YLS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作为早期肝毒性的筛选模型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二步灌流法分离提取大鼠肝细胞进行培养;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MTT法绘制肝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液的ALT、AST、ALP、CK、LDH、TP、ALB、GGT值;采用爬片技术进行HE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的总量,并采用肝细胞毒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作为早期肝毒性筛选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肝细胞培养4 h后开始贴壁,24 h后绝大多数肝细胞贴壁,体积明显增大;48 h后肝细胞贴壁牢固,维持至第8日,细胞开始逐渐脱落。肝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为第2至第3日,ALT、AST、LDH、CK在提取4 h后增高,第1日大幅降低后趋于平稳至第7日。TP、ALB、GGT、ALP提取4 h降低,后趋于平稳至第7日,肝细胞CYP450第1日至第5日分泌呈上升趋势,第67日,轻微下降。HE结果显示提取的肝细胞与肝组织的HE涂片基本一致。对乙酰氨基酚对肝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20.5 mmol·L-1,能使肝细胞肿胀,细胞核萎缩,使肝细胞分泌ALT、ALP、LDH增多,对肝细胞分泌CYP450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系统全面的阐述肝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在早期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肝细胞作为肝早期毒性筛选模型敏感的评价指标,对于原代培养肝细胞用于药物的早期毒性筛选研究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原代正常大鼠肝细胞的条件和方法,研究牛磺酸对原代培养的正常大鼠肝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使用经典的两步灌注法分离原代肝实质细胞后贴壁培养,记录细胞生长状况,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率、绘制生长曲线。经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培养24 h后,用TUNEL法测定牛磺酸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致凋亡作用,测定细胞凋亡率(AI)。结果两步灌注分离取得的肝细胞活率>70%,贴壁生长良好,从生长曲线可看出培养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TUNEL实验3个给药组AI分别为:3.71%,29.72%,42.56%。结论两步灌注法是一种细胞产量高,损伤小,纯度高的分离原代正常大鼠肝细胞的方法;高浓度的牛磺酸对体外培养肝细胞有一定致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分离培养原代正常大鼠肝细胞的条件和方法,研究牛磺酸对原代培养的正常大鼠肝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使用经典的两步灌注法分离原代肝实质细胞后贴壁培养,记录细胞生长状况,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率、绘制生长曲线。经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培养24 h后,用TUNEL法测定牛磺酸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致凋亡作用,测定细胞凋亡率(AI)。结果两步灌注分离取得的肝细胞活率>70%,贴壁生长良好,从生长曲线可看出培养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TUNEL实验3个给药组AI分别为:3.71%,29.72%,42.56%。结论两步灌注法是一种细胞产量高,损伤小,纯度高的分离原代正常大鼠肝细胞的方法;高浓度的牛磺酸对体外培养肝细胞有一定致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
齐墩果酸抗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宫新江  丁虹  邱银生  贾珍容  屈文  何映 《医药导报》2006,25(11):1114-1115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OA)对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检测实验大鼠肝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细胞MTT值。结果环磷酰胺可使肝细胞上清液ALT、AST及LDH活力升高,肝细胞MTT值减小,齐墩果酸能抑制上述变化。结论齐墩果酸可抗环磷酰胺所致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大鼠原代肝细胞提取鉴定体系,比较对乙酰氨基酚(APAP)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和永生化细胞BRL-3A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胶原酶原位两步灌流法提取大鼠原代肝细胞,通过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和肝细胞双核结构进行鉴定;CCK 8法测定APAP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及BRL-3A细胞毒性作用的IC50;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APAP对2种细胞的损伤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上清AST、ALT、LDH、ALP、ALB、BUN、TP、GLU 8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PAS糖原染色鉴定获取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双核结构,细胞存活率浮动在80%~95%;最佳接种密度为60000/cm2,在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APAP作用于大鼠原代肝细胞24 h的IC50为18.03 mmol/L,95%置信区间为(17.28~18.81)mmol/L,作用于BRL-3A的IC50为20.05 mmol/L,95%置信区间为(18.99~21.17)mmol/L;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在30 mmol/L APAP作用下,2种细胞细胞器肿胀,核膜破裂,细胞膜边界模糊不清;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原代肝细胞分泌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随着APAP浓度增加产生显著变化,而BRL-3A细胞几乎所有的酶学指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结论 与永生化细胞BRL-3A比较,大鼠原代肝细胞更能体现药物的肝脏毒性作用,但其体外培养存活时间较短;BRL-3A细胞缺少肝脏重要酶类,增加细胞内肝脏酶类是提升其作为肝脏毒性筛选模型的更好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多苷纳米乳体外肝肾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纳米乳体外对原代培养肝和肾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培养的大鼠原代肝细胞和肾上皮细胞,分为空白纳米乳,雷公藤多苷片2,8,32,128和512mg·L-1组,雷公藤多苷纳米乳2,8,32,128和512mg·L-1组,作用24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雷公藤多苷纳米乳2~512mg·L-1可抑制原代培养肝细胞存活,IC50为128.8mg·L-1,是雷公藤多苷片IC50(48.6mg·L-1)的2.65倍;雷公藤多苷纳米乳512mg·L-1对原代肝细胞细胞培养液中GOT,GPT和LDH活性降低作用明显强于雷公藤多苷片组(P<0.05,P<0.01)。雷公藤多苷纳米乳体外对大鼠肾上皮细胞存活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61.7mg·L-1,是雷公藤多苷片IC50(19.5mg·L-1)的3.16倍;雷公藤多苷纳米乳512mg·L-1对原代肾细胞细胞培养液中GOT和LDH活性降低作用明显强于雷公藤多苷片(P<0.05,P<0.01)。结论用纳米乳包合雷公藤多苷,可降低其对肝细胞和肾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莉  王婷  乔华  张虹 《中国药房》2007,18(24):1853-1855
目的:探讨南沙参多糖(RAPS)对四氯化碳(CCl4)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原位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RAPS,同时造成CCl4损伤,分别于损伤24h和48h时检测培养液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48h后用MTT法测定肝细胞存活率。结果:RAPS对CCl4引起的ALT、AST活力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同时抑制MDA的产生及肝细胞损伤造成的SOD活性及GSH-PX活性的降低。而且能明显改善肝细胞存活率。结论:RAPS能有效抑制CCl4造成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体内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体内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测定乙醇的半数致死量,观察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变化。利用乙醇体外诱导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损伤,检测不同时间和剂量下培养液上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结果:小鼠灌胃乙醇的半数致死量为9.98 g·kg-1,乙醇灌胃剂量大于6.4 g·kg-1、腹腔注射剂量大于4.0 g·kg-1时,血清ALT、AST有升高趋势。50-400 mmol·L-1乙醇作用于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释放量有增加趋势。结论:体内、体外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最适损伤剂量分别为7.2 g·kg-1和50~100 mmol·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兔素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门静脉胶原酶Ⅳ原位灌注及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大鼠原代肝细胞。MTT实验检测乙醇和海兔素最佳作用剂量及肝细胞活力。酶学实验检测细胞AST、LDH、SOD、MDA、GSH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状况;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比色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YP2E1活性及蛋白表达。结果经30 mg·L~(-1)。海兔素预作用2 h,再与300 mmol·L~(-1)。乙醇共作用8 h后,肝细胞活力较酒精模型组明显上升,AST和LDH释放也得到明显抑制;同时,肝细胞SOD和GSH水平明显升高,MDA含量则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海兔素干预后,肝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DNA损伤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得到改善。海兔素干预后,肝细胞CYP2E1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海兔素对大鼠原代肝细胞酒精性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海兔素抑制酒精对CYP2E1的活化,缓解氧化应激,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大鼠肝细胞,建立体外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方法:改进Seglen胶原酶(IV型)原位灌注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D-氨基半乳糖培养24 h,于培养1、3、6、12、24 h取上清测定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LDH(乳酸盐脱氢酶),同步测定肝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MTT)反应.结果:平均肝细胞产量(8.92±0.47)×108,Trypan blue拒染实验细胞活性率96.23%±2.41%,培养体系中加入D-氨基半乳糖后,部分肝细胞胞膜破损,随剂量增加及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各剂量组随时间延长,培养上清液中生化指标水平逐渐升高,而MTT反应水平逐渐下降,以3 h与6 h变化最为明显;各时间点生化指标及MTT反应变化随剂量增加呈现相同趋势.结论:该方法可获得高产量高活性大鼠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细胞体外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玄参中苯丙素苷对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奎  姜华 《药学实践杂志》2002,20(4):234-235
目的:研究苯丙素苷对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D-氨基半乳糖造成体外和体内肝组织损伤,观察苯丙素苷对肝细胞存活率、LDH、ALT和AST的影响。结果:苯丙素苷在体外能提高肝原代培养细胞的存活率,降低LDH水平。在体内能降低衰竭大鼠ALT和AST水平。结论:苯丙素苷对D-氨基半乳糖造成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总提物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黄芪总提物 (TEA)对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用CCl4 和H2O2 体外分别诱导肝细胞损伤 ,检测肝细胞丙二醛 (MDA)、谷胱甘肽 (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以及培养上清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换酶 (AST)和/或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ALT)水平。结果 (1)TEA(5~80mg·L-1)可明显降低或恢复由CCl4 升高的肝细胞MDA含量及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ST水平 ,还可使CCl4 降低的肝细胞GSH含量和GSHpx活性升高或恢复 ;(2)TEA(5~80mg·L-1)可使H2O2升高的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T水平和肝细胞MDA含量明显降低或恢复 ,还可使H2O2降低的肝细胞GHS含量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或恢复。结论提示TEA对体外肝细胞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镰刀菌毒素丁烯酸内酯(Butenolide,BUT)能够引起HepG2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的降低,且该事件介导了BUT诱导的细胞毒性。现采用不同的巯基含量调节剂调节细胞内GSH水平,进一步阐明GSH耗竭在BUT诱导的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不同的GSH含量调节剂:GSH耗竭剂马来酸二乙酯(DEM)以及巯基化合物GSH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HepG2细胞后,染毒BUT。采用Beutler改良法测定细胞内GSH的含量,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1mmol/LDEM作用细胞30min可明显降低细胞内GSH的含量,而与50μg/mlBUT联合作用30min可进一步耗竭细胞内的GSH,使细胞内GSH含量分别由二者单独作用时的44%和47%降至22%。1mmol/LDEM单独作用30min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但其预处理却能增强BUT的细胞毒性,使细胞存活率由50μg/mlBUT单独作用8h时的51%降至41%。1mmol/LGSH和5mmol/LNAC预处理细胞30min可明显抑制BUT引起的细胞内GSH含量的降低,使GSH含量由50μg/mlBUT单独作用30min时的33%分别增至82%和91%。与对细胞内GSH含量的保护作用相一致,GSH和NAC预处理可完全抑制BUT的细胞毒性,使细胞存活率由50μg/mlBUT单独作用细胞8h时的47%分别提高至115%和112%。结论采用GSH耗竭剂和巯基化合物调节细胞内GSH含量可明显影响BUT的细胞毒性,这一结果进一步阐明,GSH的耗竭介导了BUT诱导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曲格列酮的肝细胞毒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原代大鼠肝细胞模型和其他3种不同来源非肝细胞系,用WST-1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荧光检测法、生物发光法等方法,观察曲格列酮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不同剂量曲格列酮作用后,其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IC50值最低,即其对原代肝细胞毒性最大.曲格列酮诱导活性氧(ROS)生成,并引起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ATP水平比对照细胞显著降低.不同剂量的曲格列酮作用5h后诱发肝细胞凋亡、坏死.结论:曲格列酮对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强于对其他非肝细胞来源细胞的毒性作用.曲格列酮可以引起肝细胞氧化性损伤,肝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加味茵陈汤含药血清的制备方法及其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方法:制备加味茵陈汤(茵陈、栀子、大黄、三七、丹参、赤芍、生地、丹皮、白芍、柴胡)汤剂(2 g生药/ml);大鼠中药灌胃(30 g/kg,2次/d,连续3 d)制备药物血清;改进Seglen胶原酶原位灌注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D-氨基半乳糖(25μg/ml)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5%、10%1、5%)加入药物血清培养24 h,于培养1、36、1、2和24 h取上清液测定ALT、AST和LDH,同步测定肝细胞的MTT反应,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从各时间点观察,随含中药血清浓度的增加,肝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LDH水平逐渐下降,10%药物血清与15%药物血清剂量组之间在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培养肝细胞增殖活性则呈升高趋势。结论:大鼠的含中药血清可以降低肝细胞损伤模型AST、ALT及LDH等指标,增加细胞活性指标,随浓度增加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