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C3超声造影对肝内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共30个获得病理确诊的肝内小肿瘤病灶行C3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各种肝内小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将C3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3超声造影对肝内小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各种肝内小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不同,21个小肝癌病灶表现为在动脉相出现增强,至门脉相廓清,14个病灶出现浓染;4个肝血管瘤虽在动脉相出现增强,但要持续到实质相才廓清,增强方式表现为从周边增强开始,向心性填充,不出现浓染;5个肝转移瘤在各个时相病灶内均未见明显增强,(2)C3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00%,88.9%,95.5%,100%.结论C3超声造影对肝内小肿瘤的鉴别诊断特别对小肝癌的诊断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态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目的 探讨动态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4例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进行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和动态观察,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造影剂选用Levovist,浓度为400mg/m1,以团注形式经肘部浅静脉注入。结果 24例患者证实25个病灶,其中肝癌16个,肝血管瘤3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2个,肝炎性假瘤1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3个。除肝炎性假瘤外,其余病灶经超声造影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动脉相呈早期强化,消失较快;肝血管瘤增强速度较慢,呈周边强化;FNH和AML亦早期增强,但持续时间较长。如以动脉相增强呈高回声而门脉相消失呈低回声音考虑为肝癌,反之考虑为良性肿瘤,则本组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4%(15/16),89%(8/9),92%(23/25)。结论 动态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对提高肝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16):143-145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肾脏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肾脏小肿瘤患者71例为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诊断结果、鉴别诊断效能、造影特征,对比不同增强程度病灶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超声造影检出肿瘤恶性43例、良性28例,其中低增强病灶多是良性,高增强病灶多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5.12%,特异度为86.67%,诊断符合率为91.55%。恶性病灶造影特征表现为快进、快退、有环状增强;良性病灶表现为等进、慢退、无环状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增强肿瘤中,良、恶性病灶的定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 0.05)。等/高增强肿瘤中,恶性病灶的IMAX和AUC增高、RT和mTT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肾脏小肿瘤具有较高价值,分析比较造影特征和定量参数,可对良、恶性病灶进行准确鉴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肝动脉注射碘油抗癌药乳剂诊断和治疗肝癌已广泛用于临床,并有大量文献报道;但碘油肝动脉造影对其他肝肿瘤诊断及临床诊断的作用报道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碘油肝动脉造影在诊断肝肿瘤和肝癌与其它肝肿瘤鉴别上的作用,笔者收集了240例证实的肝肿瘤碘油肝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型造影剂与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1,自引:14,他引:81
目的探讨新型超声造影剂与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观察肝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其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超声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漏诊的肝占位患者,2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9例为造影CT、磁共振等临床资料证实,恶性肿瘤占28例.采用第二代新型造影剂SonoVue以及Technos DU6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造影剂注射方法分别采用静脉快速团注法和慢注法两种.首先观察了正常肝、肝硬化注射造影剂后各个时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在此基础上观察了肝占位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显示典型的原发性肝癌23例均发生动脉早期强化,21例(91%)呈快速消退即"快进快出"型,另2例<2 cm的高分化小肝癌表现为动脉早期强化,但消退缓慢.肝转移性肿瘤5例表现多样,呈动脉期或门脉期环状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消退可快可慢.肝血管瘤3例动脉期瘤内无强化,门静脉期呈向心性填充增强,持续时间长,数分钟后消退.对原发性肝癌23例进行了两种不同注射方法的比较,发现团注法使肝癌病灶更快达到增强峰值,更有利于肝癌特征的显示.本组中31例进行了超声造影前、造影后、增强CT的诊断结果比较,肿瘤病灶的显示分别为76灶、99灶、75灶.11例恶性肿瘤病灶数目较造影前增多,其中87%(20/23灶)为3~10 mm小病灶.另5例显示原病灶范围较前增大.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技术对肝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明显优于常规超声;在显示肿瘤数目尤其发现微小病灶方面更优于增强CT,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5(4):315-316
多血性假性病灶,如动脉门静脉(arterioportovenous;AP)短路,并非不常见到,特别是在动脉性增强高峰期的CT和/或MRI,由于某些多血性肝细胞癌(HCC)与多血性假性病灶在动脉高峰期的增强CT和/或MRI表现彼此相似,而在非增强超声... 相似文献
7.
8.
彩色多普勒对肝脏小肿瘤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传文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6):437-43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肝脏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临床检查中发现的原发性小肝癌21例、转移性小肝癌20例、肝脏小血管瘤26例进行超声随访追踪观察。结果:原发性小肝癌、转移性小肝癌、肝脏小血管瘤共6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临床意义不同。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肝脏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准确性高,是目前最方便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圆形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赖日权(广州军区总医院病理科510010)小圆形细胞肿瘤是软组织常见的肿瘤之一。常见的如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软组织的尤文氏肉瘤、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未分化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这类肿瘤因其形态类似,... 相似文献
10.
肝小血管瘤(≤3cm)是常见肝脏良性肿瘤,过去国人报道尸检达7%,高出肝癌 3~5倍,随着超声医学飞跃发展、发病率、检出率明显上升,本文对自1984年~1995年2月经B超检查,并经CT、钢针拍吸细胞学检查或病理证实的286例做一回顾分析,重点讨论对肝小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资料与方法本组286例中男165例,女12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平均33.5岁. 相似文献
11.
12.
肝外胆管癌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肝外胆管癌的超声造影特点,探讨该技术对肝外胆管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或胆管造影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静脉团注SonoVue造影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强化开始时间、强化方式、持续时间等,同时采用爆破及造影剂捕捉功能,重复观察病灶内造影剂灌注及显示情况。结果注射造影剂后,肿块9~19s肿块开始显影,所有肿块均有强化,持续时间约10~20s。肿块强化开始时间晚于总胆管壁,消退早于后者。21例患者中有5例伴有结石,5例侵犯周围肝组织,二维超声均难以判断。超声造影可以准确鉴别肿块和结石,并且能够判断肿块的侵犯范围,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肝外胆管肿块的微血流灌注情况,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及与胆管结石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TQ)对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健康对照组60例,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灶41例;采用VTQ测量反映组织弹性顺应力的横向剪切波速度(Vs)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VTQ对肝脏恶性病灶检测的敏感性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UE)比较无明显差异,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UE检测结果.VTQ检测结果显示肝血管瘤的Vs测值和正常肝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原发性、转移性肝癌的Vs测值和正常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原发性、转移性肝癌的Vs测值和肝血管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两者之间的Vs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VTQ技术对肝脏肿瘤的性质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张梅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10(1):58-60
CO_2微泡超声造影及其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北京军区总医院超声科张梅综述超声造影,即超声显象和血管造影的结合,最早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对先心病及办膜返流性疾病的诊断[1,2]。1982年,Mattrey应用全氟化溴(PFOB)作造影剂,行兔的肝癌模型的超声... 相似文献
16.
安剑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9,10(8):82-83,F000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积气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内胆管积气超声图像资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与肝内胆管结石声像进行对比。结果肝内胆管积气特征为管腔内强光团、光带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呈局限性或串珠样排列,出现闪烁样回声,伴彗星尾征,体位改变见游走回声。结论超声对肝内胆管积气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肾脏肿瘤患者术前常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即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开始显影、达峰及消退的全过程,利用ACQ软件得时间-强度曲线数值。结果肾细胞癌2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是88.6%(31/35),使用超声造影后准确率提高到97.1%(34/35),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7.5%。肾细胞癌造影模式以快进慢退高增强为主(20/27),即富血供型,少数呈低增强(7/27),即乏血供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部分为慢进慢出(5/8),部分为快进慢出(3/8),增强强度不一,大多数为均匀性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对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中,除超声(ultrasound,US)检查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CT和MRI机已发展成为多螺旋CT(64层/周扫描)与高场强MRI机(3T),其扫描速度、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均显著改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在肝癌(主要是小肝癌[≤3.0cm]和微小肝癌[≤1.0cm])的诊治和随访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02-380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小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经CT检查证实肝脏至少存在1个小结节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42例患者的肝脏小结节病变实施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将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超声造影诊断42例患者肝脏小结节病变的准确率为88.1%,敏感性为92.5%。经观察发现超声造影诊断肝脏恶性小结节病变和肝脏良性小结节病变的开始增强时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诊断肝脏恶性小结节病变的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均明显早于诊断肝脏良性小结节病变(P0.05)。良、恶性肝脏小结节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存在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小结节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且无创、经济,值得各大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39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超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门脉分支伴行的肝内胆管扩张至0.5~2.0cm,内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团状、树枝状分布,11例局限于左支(其中4例伴左肝萎缩),6例位于右后支,12例肝内外胆管均有(其中5例合并胆总管蛔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