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比分析White法M-A管内排列术与改良式Nobel外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1)与对照组(n=101),前者接受White法M-A管内排列术治疗,后者接受改良式Nobel外排列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排列肠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感觉良好,均未出现腹痛不适等症状。结论 White法M-A管内排列术与改良式Nobel外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远期疗效相当,近期疗效与经济费用方面两种术式各有所长,前者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后者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较轻。 相似文献
3.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5)
目的:对肠排列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某院接收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共计78例,以自由分配法则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开腹式粘连解除术,试验组39例患者接受内置管肠排列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统计复发率。结果: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复发率等比较上不及试验组,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0%,试验组为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广泛性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予以肠排列术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置管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54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而行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或发生肠瘘,3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随访3~5年,期间未有病例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肠内置管排列术有着较佳的肠内固定功能,在治疗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病变中有着较高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12)
目的:探讨应用内置管肠排列术在临床严重粘连的肠梗阻中的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2月~2016年6月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内置管组和固定组,内置管组采用内置管肠排列术,固定组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总有效率及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内置管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固定组,P0.05;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固定组(66.67%),P0.05;术后感染率(4.76%)显著低于固定组(33.33%),P0.05。结论:临床上对严重粘连的肠梗阻患者应用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等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我院 1995年~ 2 0 0 0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32 8例 ,其中17例应用静脉输液塑料管行小肠系膜穿管肠排列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共 17例 ,其中男 9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的 5岁 ,最大者 74岁 ,平均年龄 41岁。 17例中 16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其中 1次者 5例 ,二次者 8例 ,三次者 3例。首次腹部手术的原因 :阑尾炎并腹膜炎 7例。胃肠道穿孔 5例 ,血性腹膜炎 2例 ,狭窄性肠梗阻 2例。此 16例中 11例因发生肠梗阻而再次手术 ,其中 3例手术三次。 16例中的其余 4例为术后胃肠道瘘而再次手术。1 2…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0年3月~1990年4月用小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70岁,平均42.5岁;病史最长者15年;26例有腹部手术史,占76.5%,其中6例因粘连性肠梗阻曾行1~3次粘连松解术,3例附加肠切除术。本次均有典型的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及体征,腹部拍片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1.2 手术方法:本组计用肠壁间断缝合法7例,Noble改良式21例,肠系膜穿线法5例,肠系膜穿管法1例。排列范围,除小肠首末端各留5cm游离外,全部排列。各肠袢长度视患者腹腔横径而定,一般成人第一袢长10cm~12cm,以后每袢递增2cm~3cm,中间袢肠长20cm~22cm,之后再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8,(9)
目的分析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43,给予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和实验组(n=43,给予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实验组,其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经对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上,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康复时间,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正>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治疗上的一个难题,我院自1977年4月至1992年3月共对5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施行了小肠排列术,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58例黏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电脑抽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传统肠梗阻手术,观察组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1周者所占比率为7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9%(χ2=11.462,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所占比率分别为3.4%、3.4%、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17.2%、6.9%(χ2=8.602、5.836、4.119,均P<0.05);观察组间断性腹胀、再次肠梗阻所占比率分别为3.4%、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0%、13.8%(χ2=7.113、5.836,均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2周者所占比率为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2%(χ2=12.447,P<0.05)。结论对黏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可促进其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应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体会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3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行传统肠梗阻手术,观察组行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1周者所占比率、平均住院时间≤2周者所占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3.003、32.412,均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所占比率及间断性腹胀、再次肠梗阻所占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5.602、-5.236、-5.219、-10.113、-7.836,均P<0.05).结论 用球囊导尿管固定小肠系膜行肠排列术应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近5年来。我们应用肠内置管排列及经管肠内营养治疗病情复杂的肠梗阻及再次手术时预防肠梗阻15例。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再次出现肠梗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8,(2)
目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小肠内排列术)和对照组(传统肠梗阻手术)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管损伤、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肠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