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关纯  魏瑛琪  苏莉 《护理研究》2006,20(19):1707-1710
从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湿化液选择、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吸痰时机和技巧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吸痰并发症的护理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最佳吸痰方法.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持续湿化适时吸痰法(实验组)和40例定时湿化吸痰法(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吸出的痰量及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两种方法吸出的痰量和吸痰后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湿化适时吸痰吸出的痰量多,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定时吸痰法.结论 持续湿化适时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内痰液,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老年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病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4例,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常规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气道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吸痰次数、日均吸痰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吸痰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患者吸痰方法为先湿化气道再经气管插管吸痰,对照组20例则先经气管插管吸痰再湿化气道.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感染率、黏膜损伤发生率、吸痰次数及吸痰后30 min氧饱和度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湿化气道再吸痰效果优与先吸痰再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5.
两种吸痰方式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儿定时湿化吸痰、必要时吸痰(湿化或不湿化)两种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儿98例,随机分成A组52例、B组46例,A组按传统方法常规2 h气管导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2 mL后吸痰;B组根据患儿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再吸痰,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决定是否湿化气道.48 h后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VAP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婴幼儿机械通气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具备吸痰指证时吸痰,痰液Ⅲ度黏稠时,用无菌注射用水1 mL~2 mL湿化气道,痰液Ⅰ度、Ⅱ度黏稠时不湿化气道,而不应将定时湿化气道吸痰作为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6.
对人工气道实行2种气道滴药湿化法后吸痰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对人工气道实行2种气道滴药湿化法后吸痰的效果.方法 将52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对其人工气道进行持续湿化的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A组常规将湿化液随患者吸气时沿管壁四周匀速注入,B组将湿化液经吸痰管滴注.结果 2组气道湿化后吸痰效果良好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湿化液经吸痰管内滴注后进行人工气道吸痰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沐舒坦溶液湿化吸痰法预防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导管吸痰法加沐舒坦溶液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实验组采用沐舒坦湿化液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液吸痰法。结果采用沐舒坦湿化液吸痰法的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湿化液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沐舒坦液湿化吸痰法可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8.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对痰量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分别给予气道内滴注不同容量、浓度的NaCl湿化液,记录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2,10min的痰量和外周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IP)、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滴注0.5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1.27±0.77)ml与不滴注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74±0.5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但与滴注1ml湿化液组的痰液排出量(0.99±0.6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在气管内吸痰前滴注不同浓度(0.9%和0.45%)、不同容量(0.5ml和1ml)NaCl湿化液对痰液排出量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浓度和容量的NaCl湿化液对SpO2、HR、PIP、SBP和DBP均无影响(P>0.05),但SpO2、HR和SBP在吸痰前后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F值分别为41.567,39.688,6.715,P<0.05)。吸痰后2,10min的SpO2高于滴注湿化液后和吸痰后1min;吸痰后1,2min的HR快于滴注湿化液后;吸痰后1,2min的SBP较滴注湿化液后增高;PIP和DBP在吸痰前后没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吸痰前气道内滴注0.5ml、0.9%NaCl湿化液,可以增加痰量,对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导管吸痰法加盐酸氨溴索溶液预防重症重型脑出血患者呼吸道症状和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4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湿化液吸痰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湿化液吸痰法。结果采用盐酸氨溴索湿化液吸痰法的重型脑出血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形成、支气管水肿、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湿化液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液湿化吸痰法可显著减少重型脑出血患者呼吸道症状以及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湿化膨肺吸痰法对减少辅助通气时间的作用.方法 选择辅助通气时间>72 h,年龄在3~68岁,复杂心脏术后68例病人分为湿化膨肺组和常规吸痰组,常规吸痰组采用直接旋转提拉吸痰法;湿化膨肺吸痰组采用吸痰-湿化-膨肺-吸痰法(扼要补充叙述两种吸痰的方法)湿观察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参数变化,评价呼吸机相关肺部并发症发病率和辅助通气时间.结果 湿化膨肺组在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参数改善较好,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吸痰组吸痰前后CVP、BP、气道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2和PCO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对比呼吸音改善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辅助通气时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气道吸痰护理措施,包括:吸痰时机、吸痰管、吸痰方式、方法的选择,吸痰时的体位摆放,吸痰时间,气道湿化度等方面。认为适时的吸痰时机,粗细适宜、质地良好的吸痰管,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配合吸痰时的良好体位,掌握吸痰时间,选择适当的溶液、采用持续气道泵入进行气道湿化,可以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13.
刘亚丽  许丽 《护理学报》2016,23(8):75-76
为弥补现有吸痰管吸痰过程中易造成患者低氧的缺陷,笔者研制了一种附加吸氧湿化功能的吸痰管.即在原吸痰管结构基础上,增制双腔管结构,以附加吸氧及湿化功能.该装置是在进行吸痰操作同时提供氧源,必要时也可通过此管腔注入湿化液或药物.经临床实践,改良后的吸痰管能够在吸痰同时进行有效供氧,减轻由于吸痰给病人带来乏氧的痛苦,在延长吸痰时间的同时,随着湿化功能的增强,使每次吸痰更彻底,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病人住院费用,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 方法重症颅脑外伤人工气道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间断推注湿化液,并连续观察5天.结果试验组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形成痰痂、吸痰时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吸痰刺激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液可以明显减少痰痴形成、肺部感染、气道出血、刺激性咳嗽、吸痰次数,并可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气道黏膜损伤是人工气道内吸痰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经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总结出,吸痰过频、吸引负压调节不当、吸痰管选择不当、吸痰方法不正确、吸痰时间过长、气道湿化不足等为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的常见原因。提出护士应加强吸痰前肺部物理治疗及评估,掌握吸痰时机和顺序,选择适宜的吸引负压及吸痰管,充分气道湿化,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技巧,保护好气道黏膜,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柳美英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2):132-133
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液在小儿肺炎机械通气吸痰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34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湿化液为0.45%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湿化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两组机械通气吸痰操作一致,比较两组吸痰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后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儿吸痰前采用0.45%氯化钠注射液湿化气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2种人工气道湿化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常规电动吸引器吸痰为A组,即参照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先呼吸气囊辅助呼吸1~3 min再电动吸引器吸痰为B组,即实验组.结果 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5.26±1.74)次/d与常规吸痰(13.37±4.19)次/d相比较,可减少吸痰次数而降低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效果满意,且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与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液、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人、吸痰时气管滴注湿化液3-5mL湿化气道法,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减轻气道损伤和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监测两组患儿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动脉血气(PaO2、SaO2)的变化;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也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VAP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相比,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能使患儿动脉PaO2、SaO2下降幅度小,痰液黏稠度低,能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及VAP发生,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ARDS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湿化方法等方面对人工气道病人的吸痰护理进行综述,指出目前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