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小玲  房先杰  黄琴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724-1725
目的 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并与静吸复合全麻比较.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Ⅰ组,n=30),单纯全麻组(Ⅱ组,n=30).记录麻醉前(T0)、CO2气腹前5 min(T1)、CO2气腹(压力达15 mmHg)后15 min(T2)、30 min(T3)、术毕10 min(T4)5个时点的MAP、HR、PETCO2的变化,两组麻醉维持用药量,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T1~T3时MAP、HR明显低于Ⅱ组(P<0.01),麻醉维持期Ⅰ组异氟醚、丙泊酚、维库溴铵用药量均显著少于Ⅱ组(P<0.01),Ⅰ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Ⅱ组(P<0.01).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术中循环功能稳定、术后恢复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心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体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91-3392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HR、BP的变化。[方法]将4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GA)组和硬膜外(EA)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 min、气腹后及放气后5 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结果]EA组术中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变化,气腹前及气腹后E明显增高(P﹤0.05),术毕基本恢复(P﹥0.05);GA组气腹后NE和E均明显增高(P﹤0.05),术毕E仍未恢复(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术中均存在明显心血管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心血管应激反应较全麻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气腹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并与全麻对比。方法选择ASAⅡ级、年龄61~80岁接受腹腔镜下施行下腹部手术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C组)和全麻组(G组),n=36。其中C组患者静注哌氟合剂和氯胺酮作为辅助用药。记录气腹前(T1)及气腹后1min(T2)、5min(T3)、15min(T4)及30min(T5)时点的SBP、HR、SpO2,另C组记录上述时点的呼吸频率(RR)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C组患者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6~T8范围内,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及静注辅助用药下完成手术,气腹后5minSBP下降及HR减慢明显,与同组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气腹后15min、30min时点及G组气腹后各时点的SBP、HR分别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气腹后5min、15min、30min时点的RR较气腹前均增快,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中SpO2无明显改变。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人下腹部腔镜手术,虽然CO2气腹对循环呼吸功能有较明显的影响,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监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胆囊切除术病人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M组)和单纯全麻组(N组),每组30例。持续监测MAP、HR、SpO2和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达12mmHg)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糖(Clu)和血浆皮质醇(Cor)。结果单纯全麻组在T3时MIP、HR、Clu和Cor均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P〈0.05),两组T3时PETCO2均高于T1和T2时(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该类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00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各10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30 min(T3)、撤除气腹后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上述各时点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苏醒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AA/S镇静评分,及术后肺部感染、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GA组患者T1、T4时点的SBP、DBP、HR低于EA组(P0.05);T2、T3时点GA组患者SBP、DBP、HR高于EA组(P0.05);T2、T3、T4时点GA组患者WBC、COR、CRP、GLU均高于EA组(P0.05);EA组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苏醒后VAS评分及意识状态OAA/S镇静评级指标均优于GA组(P0.05);EA组患者肺部感染仅发生1例,未发生ALI/ARDS、SIRS并发症,GA组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ALI/ARDS及SIRS并发症。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快患者苏醒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记录气腹前5min(T1)、气腹后10min(T2)、30min(T3)、90min(T4)、解除气腹后30min(T5)及术毕(T6)各时点HR、MAP、CVP、气道压力(Paw)、PETCO2、PaCO2、pH、血糖(Glu)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出血量、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与G组比较,GE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拔管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P〈0.05)。两组气腹建立后HR、MAP、CVP、Paw、PETCO2、PaCO2及Glu值均增高,pH值下降(P〈0.05)。T2、T3、T6时G组HR、MAP较GE组升高更明显(P〈0.05);T2~T6时G组Glu较GE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可减轻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伤害性刺激反应,气腹初期及解除气腹后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阿片类药物用量少,术后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结合近年来临床上的麻醉经验与相关资料,分析比较三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建议.方法 将14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组)、腰硬联合加浅全麻组(B组)、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C组),每组48例,分别于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气腹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15 min(T4)、结束气腹后5 min(T4)检测患者PetCO2、SpO2、HR和MAP.结果 T1、T2、T3、T4时,C组与B组相比较,在PetCO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C组与A组相比较,在HR、MAP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保障呼吸道通畅方面,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要优于腰硬联合加浅全麻,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要优于气管内插管全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全麻与腰麻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患者给予全麻,Ⅱ组患者给予腰麻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各个阶段HR、MAP、pH、PaCO2、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气腹后20min,Ⅰ、Ⅱ两组患者HR、MAP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0.05)。气腹后40min,II组HR、MAP与麻醉前相比明显提高(P〈0.05),但Ⅰ组与麻醉前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20min和气腹后40rain,Ⅱ组PH值与麻醉前相比有所降低,PaCO2则有所提高(P〈0.05).但Ⅰ组PH值、PaCO2与麻醉前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不良反应率较B组低(P〈0.05);Ⅰ、Ⅱ两组术后清醒时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麻硬膜外麻醉相比,全麻在妇科腹腔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或氟比络芬酯预防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作用。方法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组(P组)、氟比络芬酯50mg组(F组)及等容生理盐水组(C组)。各组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MAP、HR变化及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呛咳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P组和F组在拔管即刻(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5min(T3)与术前(T0)相比较,MAP、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术前(T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F组在拔管即刻(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5min(T3)相比较,MAP、HR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麻醉苏醒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或氟比络芬酯50mg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应激的影响,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年龄>65岁),随机双盲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20例.并于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 (T2),气腹后5min (T3),术毕前5min (T4),拔管后5 min (T4)抽静脉血,检测血浆标本中血糖浓度、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白介素-6(IL-6).采用SPSS 10.0及SigmaPlot统计绘图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气管插管后较B组波动大(P<0.05).A组在T2、T3、T5时血糖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血管紧张素Ⅱ在麻醉后各时间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T4、T5的IL-6浓度均明显高于T2时的水平(P<0.05);组间比较,B组T4、T5时IL-6的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全麻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6例择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Ⅰ组),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组(Ⅲ组),每组12例。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血糖(BG),同时监测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Ⅱ组Cor、E和BG手术最大刺激时和术毕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也明显高于同一时段第Ⅲ组(P<0.05)。Ⅱ组各时点间MAP和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毕较麻醉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术毕Ⅱ组MAP与HR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患者苏醒迅速,硬膜外可镇痛,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各14例。分别监测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血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测定。结果 于气腹后1、2、3h时,E和NE值两组均较气腹前升高,但G组升高尤为显著(P〈0.05),而组间比较,GE组明显低于G组(P〈0.05);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值与气腹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抑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因较长时间气腹所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采用0.75%罗哌卡因1.5ml腰-硬联合麻醉,并辅以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全麻(观察组);Ⅱ组采用以丙泊酚为主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对照组)。于麻醉前(T0),CO2气腹后10min(T1)、30min(T2),术毕10min(T3),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各时间点MAP、HR、SpO2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T1、T2时MAP、HR显著高于T0(P〈0.05);组间比较,Ⅱ组T1、T2时MAP、HR显著高于Ⅰ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T1、T2时PETCO2显著高于T0时(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中有效、安全,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腰二点法和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血糖(Glu)、皮质醇(Cor)和IL26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点穿刺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A)组和全麻(B)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T1),手术开始即刻(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30min(T4)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和IL26浓度并记录HR、SBP、DBP值。结果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IL26无明显变化(p>0.05),而B组升高(p<0.05)。结论硬腰二点法较全身麻醉能较好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应用于开腹式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于64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联合组(采用全麻+硬膜外麻醉)、全麻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血压水平及麻醉效果。结果:血压方面,术前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在插管、切皮、术前及术后,联合组MAP值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麻醉效果方面,联合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70例ASAI—Ⅱ级58-81岁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A组),观察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监测记录SBP、DBP、HR、PETCO2、SpO2、气道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少于A组。切皮、手术1h及手术结束时的MAP低于A组,HR明显低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硬膜外阻滞能不同程度抑制手术所致应激反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合适的麻醉方法,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45例。结果:Pa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硬膜外麻醉组术后30min仍高于放气腹时(P〈0.05),全麻组低于放气腹时的水平(P〉0.05),但放气腹时硬膜外麻醉组较全麻组低,P〈0.05;PaCO2两组患者放气腹时、术后30min均较术前升高,放气腹时、术后30min比较,全麻组患者和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03硬膜外麻醉组放气腹时明显高于术后30min(P〈0.05),而全麻组术后30min低于放气腹时,P〈0.05;但各值均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呼吸厦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都在5分钟内苏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硬膜外麻醉组术后镇旆明显优于全麻组。绪论: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木具有简单方便,术后患者麻醉苏醒恢复快,药物蓄积少,经济有效,便于腹腔镜手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高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贾秀萍 《健康研究》2014,(4):423-424
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全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实施气管插管全麻,B组实施喉罩全麻,记录两组诱导前(T0)、插管(罩)5 min(T1)、拔管前5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的MAP、HR、SPO2变化,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T1时HR均快于T0时(P〈0.05),MAP、SPO2均低于T0时(P〈0.05);A组T2、T3与T0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3与T0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26.00%)低于A组(P〈0.01)。结论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的麻醉效果相当,但喉罩全麻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急性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急性炎症应激反应的3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行硬膜外复合全麻患者气腹后30 min及放气后的外周血中血糖、C-反应蛋白、血浆皮质醇等明显低于单纯全身麻醉患者(P<0.05),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给予患者超前镇痛或采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术中急性炎症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BIS值变化,研究二氧化碳(CO2)浓度对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或肾上腺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患者分为CO2不变组(对照组)和CO2升高组(研究组).常规用丙泊酚靶控3μg/kg,顺式阿曲库胺0.2 mg/kg和舒芬太尼0.3μg/kg诱导,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丙泊酚靶控维持.对照组调整呼吸参数和潮气量维持PETCO2基本不变;研究组维持原通气参数,允许PETCO2一定程度的升高.记录两组气腹前和气腹后5、10、15、20、25、30 min的PETCO2、BIS、MAP、HR、Pmax.结果 对照组气腹后PETCO2和BIS值均保持不变(P>0.05);气腹后5min MAP一过性升高(P<0.01),余时间点均保持在气腹前水平;HR在气腹后10 min开始持续上升(P<0.05);Pmax气腹后缓慢上升,持续到观察结束(P<0.01).研究组气腹后PETCO2迅速增加,由气腹前的(34.9±2.0)mm-Hg持续上升到观察结束时的(46.1±2.2)mmHg(各时点P<0.01);BIS由气腹前为40.8±3.5持续上升直至观察结束时52.1±4.0(各时点P<0.01).研究组各时点MAP和HR与对照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气腹15 min后高于对照组组(P<0.05);研究组在气腹后PETCO2和BIS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1).研究组PETCO2水与BIS水平呈正相关(r=0.954,P<0.01).结论 CO2气腹可明显影响BIS值,从而影响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