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隔生殖细胞瘤一例邹卫,王三锡,万明月,詹乐寰,谈万联,刘尚军患者男,27岁。胸闷、胸骨后疼痛半月入院。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示上纵隔影增宽,以右侧为甚。术前诊断为前上纵隔胸腺瘤。术中所见:肿瘤位于前上纵隔,约13cm×11cm×7cm,...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一后纵隔哑铃型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从1970年4月至1984年5月14年间,共收治后纵隔神经鞘瘤26例,经外科治疗均获良好效果,其中椎管内一后纵隔哑铃型3例占11.5%。现仅就此3例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术式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MGCT)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32例纵隔MGCT患者,精原细胞瘤18例,非精原细胞瘤1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和(或)放疗和(或)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法。结果:非精原细胞瘤患者中位生存期(OS)3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8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为28.6%。精原细胞瘤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5.6%,中位OS和PFS均未到达。精原细胞瘤患者OS和PFS均明显好于非精原细胞瘤患者,P值分别为0.001 4和0.000 7。结论:纵隔精原细胞瘤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纵隔非精原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非精原细胞瘤是影响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邓勇志  王子林 《肿瘤》1996,16(3):443-443
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纵隔者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主诉因右侧胸部不适2年,加重1月入院。1990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们胸首都不适,院外购片发现右纵隔肿瘤,朱治。次年7月症状加重,活动后气短,间断出现声音嘶哑,可自行好转。1992年3月症状再次加重,入院。体温36.ZC,血白细胞8.6X10’几,分类嗜中性细胞088,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2,红细胞50X10‘VL,血红蛋白150yL,血小板210X10VL,血沉lmm/60ndn。1992年4月16日胸片见右后下纵隔10cmX7cm边缘光签球形块影,心脏受压前…  相似文献   

5.
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5%.多见于松果体区和鞍上区.现报道2例如下.例1,男13岁.因多饮多尿3年,双眼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原发于纵隔的巨大生殖细胞瘤甚为少见。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男性,30岁,因胸闷逐渐加重3个月于1987年1月14日入院。查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双肺语颤减低,纵隔浊音区向两侧明显增宽,双肺呼吸音显著减弱。心音弱,律齐,心率125次/分。腹部未扪及肿块,肝脾未及。泌尿及生殖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左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5岁.于1989年1月27日胸闷、胸痛、发热.胸片示:前纵隔良性肿瘤.因而入院,并于1989月3月3日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前纵隔肿物侵及心包和右肺上叶,行肿物及部分心包、有肺上叶切除术.病理检查之肉眼所见:破碎组织一大块,体积5 cm3,灰白色、豆渣样,未见毛发、骨  相似文献   

8.
生殖细胞瘤(GCT)一般多发生于生殖器,也可在纵隔内发生,约占纵隔肿瘤的1%,是少见的性腺外生殖细胞瘤.报告2例如下:例1,女,24岁.反复咳嗽,咽部阻塞感,不能平卧、间歇低热5个月,2个月来右胸痛加剧,经拍胸片后拟为纵隔肿瘤,于1989年11月28日入院.检查 发育中等,营养差.右颈部,左右腋窝均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肝脾肿大于助下2cm.右下肺闻及少许痰鸣音.血常规肺、肝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均正常.血沉56mm/h.X线所见 上纵隔增宽,向两肺野突出,最大横径10cm,右侧明显.侧位片示:前上纵隔有一密度均匀10×7cm大块影.左腋窝淋巴结切检,病理报告:淋巴结转移性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提示来自纵隔.1989年12  相似文献   

9.
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为一罕见的位于前纵隔的肿瘤,患者大多数为男性。本病或性腺外的其他精原细胞瘤对化疗十分敏感,而作单纯放疗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应用化疗。作者总结了4例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治疗经验,采用单纯化疗或联合化疗和放疗,对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原发前纵隔精原细胞瘤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男,35岁。因胸痛、胸闷,活动时呼吸困难1个月,于1984年2月6日入院。检查: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睾丸无异常。化验:血沉27mm/H,AFP(一),纤支镜检查未发现异常。胸部正位片(图1)。右侧上纵隔呈弧形突出,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光滑与纵隔呈钝角,双肺野未见病变。侧位片示气管前可见密度均匀,边缘清晰之圆形阴影约7×8cm。气管体层未见气管阻塞阻断征象。术前诊断为前上纵隔肿瘤(胸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1984年2月18日手术发现在前纵隔有9×8×7cm肿块。质硬,凹凸不平,包膜不完整,后上侵及无名静脉,下极达心包,后面累及肺门,有两个1×2cm肿大淋巴结,未行活检,前连胸腺未扪到边缘,穿刺为实质性,易出血、质脆,呈烂鱼肉样,无法剥离切除,取两处组织送病理。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3岁,因胸闷,活动后气急2年,面部浮肿1个月于1990年6月5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胸片示右上纵隔见一不规则团块影,密度均匀。6月20日剖l胸探查见右上纵隔肿块约5×6×5 cm大小.质硬,包膜不完整。瘤体摘除后病理报告:精原细胞瘤。术后未做放、化疗。2个月后出现咳嗽胸闷、乏力,1990年8月22日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双侧睾丸正常。血AFP<20μg/L,血HCG(-)。胸片示上纵隔影较正常增宽,最大横径9 cm,右上纵隔旁见一半弧状肿块影,复阅原病理切片证实为精原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原发于纵隔,12例原发于腹膜后;精原细胞瘤13例,非精原细胞瘤24例。结果 原发于纵隔的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和原发于腹膜后的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34%、100%和67%;相应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32%、100%和6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原发部位和国际预后评分均为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 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是1组有潜在治愈可能的疾病。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及国际预后评分。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17岁,主因胸痛、胸闷1周,活动后加重而入院。X线胸片显示前上纵隔有一约7cm×9cm×10cm大小肿块,边缘清楚,部分突入左胸腔,胸部CT示;前上纵隔有7.4cm×9.3cm×10cm大小类圆型密度不均肿块大部分突入左侧胸腔。于1999年11月在全麻下行前正中胸骨劈开探查术术中见前上纵隔有两肿物相互融合呈浸润性生长偏右侧为紫红色、质地坚韧、表面光滑、大小约5cm×5cm×4cm偏左侧为10cm×9cm×4cm大小、烂鱼肉样、质脆包膜不完整,瘤中心有液性坏死区,且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主动脉、肺动脉根部紧密粘连。切除左侧肿物2…  相似文献   

14.
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Zhou ZT  Wang JW  Yang L  Wang J  Zhang W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63-866
目的探讨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26岁;8例(17.0%)精原细胞瘤,39例(83.0%)非精原细胞瘤。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7.5%和34.8%;非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30.0%和27.3%,8例精原细胞瘤患者中,7例生存满5年。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5)。结论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对放疗、化疗敏感,预后较好;纵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差,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明显提高了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原发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李小飞,刘锟原发纵隔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罕见,我院1985年至1989年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全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3~36岁。主要症状:胸痛、咳嗽、气短及发热。查体:3例阴性,1例有上腔静脉压迫体征;4例患者...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1岁。因心慌,气促、咳嗽、夜间心前区疼痛加重1月余,于1990年4月12日入院。既往有晕劂史和阑尾炎手术史。体检:双眼脸稍下垂,颈静脉怒张,左心前区消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尖区闻及双期杂音,无传导,心率100次/分,心律齐。心电图正常。胸部X线片正位见心脏左下缘呈半球形局限膨隆,略呈分叶状,透视可见搏动。侧位片与心影后中部重迭处见密度增高块影,境界不清;左房段食管有明显压迹。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心包  相似文献   

17.
纵隔原发内胚窦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隔原发内胚窦瘤(Primary mediastind endodermal sinas tumor,PMEST)又称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临床少见。我院收治2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前纵隔生殖细胞癌一例烟台市毓璜顶医院(烟台市264000)朱世光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6岁。因胸闷不适半个月于1992年3月10日入院。患者于半个月前出现胸闷、憋气,有时胸痛,伴有低热。在外院行输液抗炎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即来院诊治,经摄胸片...  相似文献   

19.
20.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21岁,因刺激性咳嗽、胸闷、右胸痛20余天1994年10月2日入院。体检:T 36.2C,P 80次/min,R 18次/min,BP 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般,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肝脾未扪及,外生殖器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b 13.2g/dl,WBC 12.3×10~9/L、N 0.72、L0.28,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测均在正常范围。ECG:窦性心律不齐,心率68次/min,左心室高电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