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治未病”思想的内涵,从中医药健康养老需求现状、现阶段中医药养老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机遇,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理论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基于“治未病”思想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加深漳州市民众对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认识与认同,提升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和预防疾病的意识与能力,探索将治未病思想融入到漳州市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以多年中医药教育及健康服务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调查研究和实践研究,探索“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建设漳州市健康服务体系的路径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中医药健康知识技能、中医药文化传播机制,组团队、搭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研发服务资源,打造服务品牌,推动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不仅拓宽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路径,更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系的构建做了深入阐述,以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框架为目标,坚持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个体健康为中心,与多家“治未病”试点单位进行交流,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中医药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将深化改革作为加快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启动和推进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发展健康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领域得到新拓展。深入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进一步健全"治未病"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管理。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与国家旅游局签订推进中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未病理论与当代健康理念的关系。建议施行融合中医药治未病思想的当代健康理念新模式。方法阐述中医药治未病和当代健康理念的理论基础。论述中医药治未病思想在当代健康理念中应用于指导诊断病因,提供防治思路上意义重大。结论将"中医药体质辨识调理+西医标准化诊疗干预"有机结合,加快推进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治未病"理念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开展中医药"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的认知、完善"治未病"工程的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及资金保障对促进"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4月3日讯:日前,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百姓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规划》指出,"十三五"湖北省所有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和"中医养生堂",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强化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中医医疗机构要把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对中医院发展机遇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仪副总理在2007年1月“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建议,把“治未病”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而后许多中医院积极响应,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工程,拓展了中医药的服务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可能正是当今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有力武器。作为承载“治未病”功能的各级中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从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到医学模式转换和医疗卫生观念转变的需求论证了建设"治未病"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探讨了新时代"治未病"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助力"健康山东"的具体内容及其存在问题与展望。同时这是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从中药材种植、流通、加工到养生、治未病、治已病和康复等中医药全产业链各环节,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卫生健康需求,建立公平可及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响应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要战略部署和积极探索中医药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14年9月5日,黑龙江省政府发布《健康龙江行动(2014~2020年)实施方案》,旨在通过组织健康知识普及、健康行为促进、科学饮食推广、环境卫生整治、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五大专项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营造良好健康环境,促进群众健康。行动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治未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加强了中医药治未病能力建设和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要求,中山市卫计局联合中山市中医院于2013年初组织实施中山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理论指导,通过搭建中医药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实现区域性分级管理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医院于2010年底组织实施江阴市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案,创新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内涵,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刘瑜  刘欣欣  李莲  林春秀 《光明中医》2023,(8):1579-1582
当前,治未病服务“宽泛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脱节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增强治未病服务的生活化属性、品牌的文化基础与群众基础,文章以赣州市中医院“虔派健康”治未病服务体系为例,阐释赣南客家人维系健康、对抗疾患及探索生命的过程中,赣南客家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不断交融,形成了赣南特色治未病观。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生命价值观,为增强客户和患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因地制宜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北中医》2015,(4):509
4月18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治未病分会在京成立,聘任温长路、李佃贵为名誉会长,推选《光明中医》杂志主编杨建宇为会长。治未病分会成立后,将建立集医疗、学术、教育、科研、产业、管理的综合平台,构建治未病的研究、服务、管理体系,成为发展治未病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首届治未病发展论坛分学术和产业两个论坛,代表们围绕治未病在健康产业中的作用、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治未病技术推广的实践等进行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带动健康服务产业,健康服务产业辐射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亟待中药从业人员从"治未病"的思想提升其健康服务能力。文章从国家和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出发,遵循相关性、比较性、理论性和全面性原则,初步确定了中药从业人员健康服务能力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知识、技能、素质,以及9个二级指标——中医药基础知识、中药保健营养知识、慢性病防治与养生知识、患者心理学知识、信息管理技能、医药服务技能、中医体质辨识技能、健康教育与促进技能、医药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6.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关于人的疾病的认知及“治未病-以人为本”的理论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促进中医药“治未病”的现代新发展,需要中医药科教结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为现代人提供中医药专业全面、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小康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健康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健康产业蕴含巨大潜力。中医注重"治未病",中医药将在未来健康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总结、分析了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旨在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首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公布,备受行业内外瞩目。作者结合区域实际,提出提供"治未病"服务、促进健康养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3条建议,旨在促进中医药服务深化医改,真正造福于人民健康事业。  相似文献   

19.
《亚太传统医药》2014,(9):F0002-F0002
<正>2014年4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务(扩大)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安排了第二季度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基本完成《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编制工作。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协调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出台《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标准》,研究制定中医类别医师在非医疗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的要求,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研纲要》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组  相似文献   

20.
朱丽 《双足与保健》2009,(10):16-17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我国古代医著《黄帝内经》的这句名言道出了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为积极响应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首届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的号召,全国”治未病健康工程”拉开帷幕。随着“治未病”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使中医药的服务对象由病人拓展到未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由医疗为主拓展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方面,中医药的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