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服药到口"流程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消化内科患者140例入组研究,共包括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模式前、后住院的患者各70例,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的服药到口率的变化;调查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统计管理前、后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管理前各时期服药到口率指标相比管理后更低;相比管理前,管理后各个时间段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经管理后,护理质量不断提升(P0.05)。结论:"服药到口"流程管理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的服药情况,以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的满意,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后调查其服药依从性及认知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睡眠状况;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此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干预后规律服药和按时服药率明显高于干预前,漏服药、断续服药、自行停药及错服药物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干预后认知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患者干预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33%。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其睡眠质量,避免跌倒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其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如此良性循环将有助于促进医院心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更好的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相应制度及流程并实施,及时评价效果。结果:护士能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给药制度及流程,对老年患者根据需要实施分时给药,真正做到送药到口。结论: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的现状,探讨用药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完善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水平。方法:成立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小组,分析用药流程的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用药安全流程,进行临床护理用药安全的培训,加强质量控制与管理。结果:在心内科实施有效的安全用药流程管理后,护理用药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且药物过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投诉率也有了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心内科实施临床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完善了安全用药流程,规范了护理行为,减少了用药差错,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心内科实习医生采取人文素质教育管理的临床应用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医院心内科进行实习的实习医生,其中2017届实习医生实施常规教育管理措施,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18届实习医生则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管理,为实施后研究对象。对两届实习医生的管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的医患沟通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果:采取人文素质教育管理对心内科实习医生进行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实习医生的临床医患沟通能力,同时对于提高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也有着极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护理管理中实施量化指标考核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开始在心内科护士管理中实施量化指标考核,为实施后。2016年没有实施量化指标考核,为实施前。评估实施前后心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心内科护士工作们满意度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心内科护士的管理中,实施量化指标考核的管理方式,可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心身科住院患者服药到口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服药到口率为活动主题,对科室住院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患者不能服药到口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服药到口完成率由改善实施前的37.77%提升至79.46%,目标达标率为108.5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心身科住院患者服药到口率,降低服药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心内科2017年4~10月的112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医院心内科2017年11月~2018年5月的128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预后,总结相关管理措施,分析结果。结果: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管理后,心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缩短了住院天数,改善了患者预后(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进流程管理对手术室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将流程管理理论用于手术室工作,在手术室实施规范、科学的流程管理,收集应用规范流程化管理后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后,手术室第一台手术等待时间、手术间隔时间均有所降低,平均日手术量得到提高(P0.05);患者手术满意度提高到92.31%,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2.05%(P0.05);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提高到91.07%,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0.36%(P0.05)。结论:在手术室应用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和医护人员对手术室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三维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心内科病区实施三维护理管理,遵循三维护理管理思路,从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三个方面入手全面调整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的管理培训,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三维管理模式前后心内科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三维管理模式后,心内科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三维管理模式后,心内科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三维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心内科护理问题的发生,提升了整体工作质量,提高了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品规范化管理在心内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前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后的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品规范化管理能够显著减少心内科患者的用药差错,提高患者满意度,对心内科的药品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善妇产科流程管理在减少医疗缺陷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目标选取为奉化市溪口医院妇产科病区,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妇产科流程管理模式改进,通过流程管理,统计以往工作缺陷、建立和完善新流程、做好流程评估与实施、做好流程监督与改进等方案,实现妇产科流程管理的完善工作,以期达到减少临床医疗缺陷发生率的目的,对比管理流程完善前后的医疗缺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医护人员行为改善情况。结果:在实施妇产科流程管理后,妇产科医疗缺陷发生率从实施前的5.8%降为了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从实施前的92.4%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善妇产科流程管理后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护行为,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素养。结论:完善妇产科流程管理有利于整体医疗质量的改进,能够减少妇产科病区医疗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整心内科夜间护理管理方案,探讨其在介入性心导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心内科夜间护理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完善管理方案,于2018年1月正式实施。随机选择2017年在医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500例患者为实施前,选择2018年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实施后。实施前患者行常规夜间护理管理,实施后患者给予完善后的夜间护理管理,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患者并发症与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夜间环境、安全质量管理、夜间护理服务质量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讨论:心内科患者的夜间护理管理调整,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标准化管理在手术室患者接送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手术室于2016年1月起开始实施手术室患者接送流程的标准化管理,组建流程标准化管理小组,优化手术患者接送流程,建立接送卡、安全核对表和风险评估表,细化手术室患者接送的相关流程。评估实施前后手术室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接送流程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标准化管理后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接送流程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标准化管理应用到手术室患者的接送流程管理中,提高了接送流程效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认知得分、睡眠质量评分、健康行为评分等,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对药物知识的认知及预防跌倒知识,从而防止跌倒等发生。通过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对稳定其情绪和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心内科2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20例,患者均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服药指导;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自我效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及服药自我效能评分较护理前显著升高,观察组各项评分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心内科患者口服药物管理中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遵医嘱服药,从而有利于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心内科建立并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体系、后勤支持体系、院内公示系统等,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顺利应用,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建立实施心内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前后心内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建立心内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取药时间、缴费时间、候诊时间、配药时间、治疗时间,均较实施建立前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实施建立心内科信息化管理体系后,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显著提升心内科护理工作效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累计考核管理模式(CSEM)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符合心内科护理管理实际情况的CSEM制度,设置行之有效的管理内容,成立结构合理的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法与流程,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CSEM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优秀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护理合格率、合理化意见采纳率、健康教育覆盖率、护理文件书写与录入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受表扬事件、论文发表人数与参加行业技能大赛获奖人数均有明显提升,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结论:实施CSEM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心内科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痴呆住院患者服药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收集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老年痴呆住院患者服药安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流程并实施。结果:由于自身原因,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在服药安全方面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漏服、误服、拒服及呛咳等。医院管理相关因素主要有护士未做到送药到口、医师开具药方存在缺陷、药房工作失误、病房管理不到位等。结论:加强对老年痴呆住院患者服药管理,制定高效、科学的安全管理对策,才能有效减少服药差错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以心内科的所有在岗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就引入分层管理前后的内科护理质量做对比,以实施分层管理后的患者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病房管理等各项护理指标是否提升等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在实施了分层管理后,各项相关指标均高于管理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