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的因素,探讨应对此类事件发生的管理策略,以保障病房安全。方法:选取医院精神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接收的1 982例老年精神患者出现的32例意外事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管理对策。结果:老年精神科意外事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为外伤13例,自伤11例,跌倒6例,窒息2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61%。意外事件发生与老人的生活环境、精神状态和医护人员的疏忽等有关。结论:老年精神科发生意外事件影响因素较多,需结合患者情况改善住院环境,加强防范,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力度,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全文化运用于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安全文化作为管理理念运用到精神科安全管理之中,比较运用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1例走失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17%,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7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4.00%,5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精神科安全管理中能够显著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精神科医疗告知存在的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为提高精神科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精神科给予患者医疗告知后的医疗纠纷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3年内医院精神科发生各类的医疗纠纷共113起,医疗费用、患者意外事件、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治疗效果与患者预期不符等均为医疗纠纷的原因,对此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论:医疗费用透明和患者签署同意书、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可显著改善医院精神科医疗告知存在的问题,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夜间应急情况及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可行性。方法:医院精神科于2018年4月起建立实施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抽取2017年8月~2018年3月实施前精神科收治共130例患者及2018年4月~2019年3月实施后精神科收治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科室夜间应急情况和意外事件发生率,调查临床医师对精神科患者夜间管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精神科患者夜间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精神科临床医师对夜间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精神科夜间易发各类应急事件,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科夜间管理中,能有效降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应急事件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率变化趋势及临床特征,同时探讨意外事件的管理方法。方法:利用2002~2006年某三甲精神科医院意外事件报告资料,回顾性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学、临床诊断等临床特征。结果:2002~2006年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5年平均总意外发生率为11.54%,发生率最高的意外类型是外伤,平均发生率为2.62%,其它由高到低依次为:跌倒2.40%、攻击2.29%、骨折1.85%、噎食1.23%、外走0.62%及自杀0.53%。意外事件患者的临床特征方面:精神科诊断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的最多,共470例,其次是双相情感障碍47例;意外发生的时间特点是每个时间都有发生;发生意外比例最高的地点是饭厅及普通病室,分别为174例及138例,其它地点由高到低依次为重病室110例、病房走廊87例、洗手间86例及浴室21例等。结论:精神科意外事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精神分裂症是意外事件干预的重点人群,应针对意外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特征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突发事件的原因,从护理管理角度提出安全应急管理措施。方法:分析2018~2019年精神科发生的44例暴力突发事件,对事件的类型和时间进行统计,总结导致暴力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并从护理管理角度提出护理安全应急管理措施。结果:44例暴力突发事件中,包括冲动伤人11例、毁物21例、自杀12例,时间分布包括凌晨7例、进餐时12例、夜间2例、午休3例、集中活动9例、交接班3例、外出活动8例。结论:精神科护理暴力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护士、管理三方面因素,管理层要充分调查了解精神科暴力突发事件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对策,才能控制暴力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且安全的防护措施。方法:对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发生意外事件患者一般情况,疾病分布,意外事件发生形式及发生时间,并通过病案分析、护理资料查阅及当班护士回忆,家属走访等方式获得信息。结果:1 345例患者住院中发生意外事件35例(2.60%)。其中毁物18人(51.43%);外走9人(25.71%);伤人5人(14.29%);自伤2人(5.71%);自杀1人(2.86%)。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多样,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6月医院精神科开放病区入住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7~12月医院精神科开放病区入住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期间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并根据汇总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来提升精神科开放病区患者的安全度。统计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科开放病区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显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安全度,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普外科住院患者的各种外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防止患者因外出发生意外事故,减少因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方法:选择金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86例普外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5月~10月收治的280例患者作为调查组,分类整理各种外出原因并制订外出安全管理措施,将2012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306例患者作为管理组。将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应用到管理组上,比较两组患者外出率及外出意外发生率。结果:管理组患者的外出人数及外出意外发生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安全管理措施是减少患者外出意外事件发生的有效预防手段,保障了患者的人身安全,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2月医院老年精神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者,通过临床的相关症状评估等确诊,剖析并总结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护理安全事件5例,发生率为2.50%,跌倒3例,意外损伤2例,用药不良反应2例。结论:精神科老年病房存在较多护理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监控,重视护理人员培训,强化医院安全管理,以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2000例急诊危重患者,对其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有效识别,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对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死亡率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结果: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死亡率结果分别是0.50%、0.50%,表明开展安全转运隐患分析,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对策后,可以明显提升安全转运效率。结论:急诊危重患者采用系统安全管理方式后,可以明显提升转运安全性,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精神科在安全管理方面所产生的缺陷,并制定出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医院于2017年门诊接待的53933人,将精神科收治的1757人作为研究对象,出院1710人,其中好转1631人,未愈73人,其他6人。将治疗过程中所发现的安全管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结果:在进行安全管理措施的缺陷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持续改进计划后,有效落实了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了医疗事故差错纠纷。结论:深入分析精神科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并制定出持续的改进计划,可切实地以患者为中心并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外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方法:选择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外科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分析两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外科患者坠床发生率、擅自外出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家属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分析外科护理用药中存在的风险,并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我院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率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方法:统计850例患者的意外时间发生率、发生方式及构成比列和护理级别及构成比列.结果: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5%,躯体合并症、跌伤最为多见,其构成比分别占43.48%和34.78%,事件发生时的护理级别为一级护理13例,二级护理9例,三级护理1例,有陪住人员4.结论:重视老年精神科与普通精神科住院患者生理、精神状态方面的差异性,减少意外时间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眼科围术期患者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与价值。方法:选取入住医院眼科的12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何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6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可有效促进眼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进一步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精神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方式及收治时间不同进行分组,2017年1~9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基础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基础管理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住院时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及对照组管理后(P0.01)。两组患者管理后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P0.01),但两组患者管理后PAN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精细化管理方法针对老年精神科患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风险管理,规范病房和患者的住院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基础管理质量,有效提升了治疗的疗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老年痴呆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嘉兴市康慈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40例,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风险提供相应的危机管理,并比较危机管理实施前后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危机管理实施之后,老年痴呆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下降(P0.05)。结论:危机管理在老年痴呆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显著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在神经内科设置患者安全管理护士,探讨该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各项意外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起,通过选择,培训专业护士,在神经内科每个病区各安排1名护士,进行该病区的护理与管理工作。结果:通过在每个病区设置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降低了患者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并且使患者的满意率得到提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投诉率,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结论:神经内科设置患者安全管理护士,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治愈率与增加患者治疗满意度都有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6S管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效果。方法成立6S活动小组,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个内容对人、物、环境进行整顿,按照护理安全的评价指标,比较实施6S前后的指标得分及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得出改善效果。结果实施6S管理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中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意外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开展6S管理,提升了神经内科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安全水平,意外事件发生率下降,从而有效规避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起在骨科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分别于实施前后每周1次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于实施前后请患者于出院前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统计实施前后患者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隔离管理、护理安全管理、引流管护理及静脉置管护理等8个方面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得分明显提高;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员参与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