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病区护士手卫生环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4月开始使用PDCA循环法,对病区护士手卫生环节质量进行管理。每3个月为一轮PDCA循环,重点改进2013年1~3月发生率最高的手卫生5项环节中质量控制缺陷。结果:3个月后比较PDCA管理前后的病区护士手卫生5项环节质量缺陷,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在病区护士手卫生环节质量管理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口服给药的安全管理。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康宁医院老年精神科病区老年患者口服给药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八项原则、规定和流程,实施后及时评价效果,将经验标准化并予以推广。结果:运用PDCA能使护士和临床药师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给药制度及流程,对老年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实施分时给药,真正做到送药到口,安全有效。结论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口服给药的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中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2011年住院患者163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每个病区每月随机选取2例住院患者共1632例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观察两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是促进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无纸化处方发药的差错隐患。方法:记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杭州市中医院门诊实行无纸化处方发药前后的差错隐患事件以及原因,2014年1月~2014年6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窗口药师发药进行干预并观察效果,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差错隐患率。结果:实行无纸化处方发药后的差错隐患事件减少了41.68%,PDCA循环干预发药后,门诊药房无纸化处方发药的差错隐患率下降了71.08%。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极大程度上减低了无纸化处方发药的差错隐患率,进一步提高了处方的质量,提高药房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纸张消耗,利于环保,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门诊药房管理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研究 PDCA 循环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广州市从化区 中医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 100 例患者,依据 PDCA 循环工具的实施情况分为实施前(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与 实施后(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两组患者入院时间不同,一组收入较早,还未实施 PDCA 循环法,另一组收入较晚, 已经实施了 PDCA 循环法),各 50 例。针对患者实施前后的用药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PDCA 循环法实施之前,无适 应证用药、无手术预防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性较高,而实施之后则上述各项数值都有所降低,与 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PDCA 循环法实施后的药物联用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优于实施 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DCA 循环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率,避免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病区备用药品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实现病区备用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提高病区备用药品管理水平,保障用药安全。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找出病区备用药品现存的问题,提出目标"病区备用药品与病区药房现有药品效期相一致",降低病区备用药品近效期药品品种数及近效期药品科室占有比,拟定相关对策,进行持续改进。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找出造成病区备用药品近效期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关制度并优化流程,实现病区备用药品精细化管理。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实现病区备用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提高病区药品管理水平,使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相应制度及流程并实施,及时评价效果。结果:护士能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给药制度及流程,对老年患者根据需要实施分时给药,真正做到送药到口。结论: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依据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差错率,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调配差错率同比减少52.15%。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减少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减少发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提高产妇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作用.方法成立产妇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督查小组.采用PDCA管理方法 ,对2014年8月份产科病区24位的产妇乳头异常母乳喂养进行基线调查,分析根本原因,制定相应改进措施,并对2014年9月~11月的产科病区42位产妇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管理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产妇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从50%提高到80.9%。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落实产妇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管理,可提高产妇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疾病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随访6个月,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显著改善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PDCA循环理论和方法对医院中药饮片的调配工作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相等时间段的中药饮片调配量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调配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处方的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和复核出的差错率均较原来的管理方法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的中药饮片调配,能有效控制差错率,提高发药质量,从而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新生儿病区的护理质量.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每月对新生儿护理质量效果进行评估,把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结果:床头交接班制度完善率由实施前的87%上升至100%;基础护理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0%上升至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4.5%上升至100%.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新生儿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保证了患儿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通过 PDCA 循环法提高影像科工作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的急救能力。 方法:在 2020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影像科 22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 PDCA 循环法+实景模拟演练,比较 PDCA 循环法干预前、后工作人员的对比剂相关知识,急救相关知识及急救模拟演练分数、合格率等数据,评价 PDCA 循 环法的管理效果。 结果:以 70 分为合格线,实施 PDCA 后,对比剂知识问卷、急救知识问卷及急救实操演练合格率分别为 86.4 %、77.3 %、86.4 %,高于 PDCA 干预前的 36.4 %、45.5 %、2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通过 PDCA 循环法能有效提高影像科人员对对比剂过敏反应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差错。方法:记录2016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差错事件及原因,2016年7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智能发药机进行调整并观察效果,比较前后差错率。结果:PDCA循环干预整顿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的调配,差错率下降了79.23%。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了门诊药房智能发药机配药的差错率,同时也降低了门诊药师发药的差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以降低无纸化电子处方发药的差错。方法:记录2014年1~5月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门诊发药差错事件及原因,2014年6~10月运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窗口药师发药进行干预并观察效果,比较前后差错率。结果:PDCA循环干预无纸化电子处方发药后,差错率下降76.19%。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大大降低无纸化电子处方发药的差错率,提高药房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没有实行PDCA循环法的82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行PDCA循环法的82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患者,其对手术室环境管理、药品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安全管理、消毒管理及教学培训管理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整个科室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在医院肿瘤病房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浙江省湖州中心医院开发区分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1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肿瘤病房药物安全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肿瘤病房药物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肿瘤化疗药物配备、药物保存和使用、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4.52%,对照组为72.23%(P〈0.05)。护理人员的失误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依从性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后,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减少了护理人员失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于高危产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2012年新参加工作并入高危产科的32名新护士设为观察组,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她们进行为期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将2007年-2009年新参加工作并人高危产科的28名新护士设为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带教培训;对两组新护士业务水平考核达标率、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评定合格率、综合能力评定合格率、独立值班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护士业务水平考核达标率、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评定合格率、综合能力评定合格率、独立值班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按计划3个月内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而独立值班率93.75%,对照组3个月内独立值班率56.67%。结论:在高危产科新护士培训中应用PDCA循环法,对系统性提高护士的临床基本能力,完成角色转变,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具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开始使用PDCA循环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置能力进行管理。每3个月为一轮PDCA循环,重点改进对14例多重耐药菌患者处置能力管理的2项护理缺陷。结果:3个月后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对多重耐药菌的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PDCA循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管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胸心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的4个阶段、8个步骤,对胸心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计划实施,完成阶段性评估、总结。比较实施PDCA管理12个月后,胸心外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法运用到胸心外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上,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