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院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方法 对本院近5年来普外科225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35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进行分析。方法探究我院普外科11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调查研究发现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术前住院时间长短、岁数、切口长度、以及手术种类等。结论为预防患者切口感染,需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适合地对策,以利于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形式下使用抗生素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Ⅱ类切口有5例出现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8.45±2.97)d,Ⅲ类切口有7例出现感染,平均住院时间为(9.42±5.13)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中组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5%,术前与术后组有1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3.7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手术中,应当严格、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以便能够切实达到切口感染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例外科手术患者,12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患者住院时间、年龄、切口类型、抗生素使用等相关,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可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海涛  刘晓明 《医学信息》2009,22(12):2850-285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它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延长了住院时间,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手术切口愈合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必然会导致病程延长,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躯体痛苦和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死亡。为了解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的现状、易感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对2010年83例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淑荣 《医学信息》2008,21(8):1430-1431
探讨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2002~2007年腹部术后切口感染31例病例的感染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腹部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全身健康状况、手术环境、医务人员素质及应用抗生素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在外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切口护理、充分做好肠道准备、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腹部术后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以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于2009年1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320例的临床的病历做回顾性分析,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南,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类型、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等.结果 320例手术患者,清洁手术73例(占22.8%),感染21例;清洁-污染手术151例(占47.19%),感染75例;污染手术96例(占30.0%),感染11例.抗菌药物中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依次为:头孢三代(51.21%)、头孢二代(36.7%)、克林霉素(25.6%)、喹诺酮类(20.8%)、硝基米唑类(18.9%)、青霉素类(14.6%)、头孢一代(10.9%),其中一、二、三联抗菌药物使用别占22.23%、56.12%、21.07%,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结论 我院普外科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医院还应继续规范围手术期的用药期、合理选择用药时机,促使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有效、安全和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有效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普外科I类切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后,其使用比例与累积平均用药时间较指导前具有明显降低趋势;乳腺手术与甲状腺手术术前30min~2h预防用药及术后用药比例都获得明显改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从源头上规范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染控制对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03~2006年间出院患者5549例进行全面调查,并对实施感染控制前后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感染控制前后普外科患者院内感染有明显差异,院内感染率分别从2003年的3.12%依次递减为2.9%、2.8%、2.66%。结论院内感染控制在普外院内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降低了院内感染率和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让患者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2.
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及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335例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收集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培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手术室管理策略。结果4335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89例次检出致病菌162株,其中G+杆菌占79.0%,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9.6%、肺炎克雷伯杆菌占22.2%、铜绿假单胞菌占19.8%;G+球菌占15.4%;真菌占5.56%。药敏分析发现G+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氨苄、克林霉素等的耐药率均超过50%。G+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强,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多以G-菌为主,并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策略,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丹东市振兴区医院行腹部外科手术的3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杂孕杂杂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9例,感染率为15.4%。术后共检出病原菌20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粪肠球菌(1株)。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肥胖、手术类型(I、II类手术切口)、手术季节(夏季手术)、糖尿病、术前未应用抗生素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糖尿病、术前未应用抗生素是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及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减少切口感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调查分析引起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调查方法,对普外科2013年全年实施的1112例手术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年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15例,感染率为1.35%,科室之间比较:外一、外二科实施手术的难度系数、手术名称、手术人员资质等均差不多,但外一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外二科,目标性监测中发现,随着危险因素等级的增加而切口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按不同手术操作部位来看胃肠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最高(5.08%),其次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拨术切口感染率(3.23%),再次是乳房包块及乳癌手术切口感染率(2.65%)。结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科室管理、不同手术操作部位、手术危险因素、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段志恒  孙海荣 《医学信息》2010,23(3):700-701
目的探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问题。方法总结我院在小切口的基础上腹膜间断疏松缝合加腹壁全层缝合的患者(治疗组)和传统缝合患者(对照组)共132例,进行临床分组对比观察。结果经临床对比观察,治疗组患者恢复快,痛苦轻,切口感染率有显著下降。结论缝合方法改进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讨普外科患者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预防和减少意外脱管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切口裂开是腹外科手术较常见的并发证,轻者表现为渗血渗液,重者内脏脱出,必须引起注意.本文将双山医院2003年至2008年84例腹外科手术切口裂开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合文献学习将预防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护理对策.方法 以发生骨科手术切口感染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监测性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实施情况、易感因素以及手术相关的环境因素,然后对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逐步进行单因素回归与多因素回归.结果 手术前基本情况如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入住ICU、急诊手术、住院天数长、术前天数长等因素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显著相关(P<0 001);骨科手术实施情况如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长、切口长度长、术中出血多与手术切口感染显著相关(P<0.001);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如术前抗菌药物治疗、术中抗菌药物治疗、术后抗菌药物治疗与手术切口感染显著相关(P<0.001).结论 高龄、住院天数长、入住ICU、急诊手术、术前住院天数长、手术时间长、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切口长度长、抗菌药物治疗等是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改善患者自身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手术期间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与消毒工作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牧区与城镇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牧区与城镇胃肠手术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分别为90例,96例。对患者采取切口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药敏分析,药敏结果采用CLSI2010标准判断,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牧区与城镇90例和96例患者分泌物标本培养出病原菌100株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分别为69株和80株占69.0%、83.3%,革兰阳性菌26株与36株,分别占26.0%、35%,真菌5株与6株,占5.0%、5.8%;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的耐药率最低,其次为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等,耐药率均<3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其次为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环丙沙星等。结论牧区与城镇患者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分泌物中病原菌的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及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为其主要病原菌,显示有耐药性差别,但在临床长期用药中,应根据患者分泌物药敏试验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市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为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及制定预防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2009年~2013年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09年~2013年5年期间出生活产数204 908人,发生出生缺陷1636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9.84‰,发生出生缺陷前7种出生缺陷顺位是腹股沟斜疝、先心病、唇腭裂、多指(趾)、脑积水和脊柱裂、脑膨出、外耳畸形。结论加强婚前检查,产前诊断及超声诊断水平,加强产前保健工作质量,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出生缺陷监测及报告制度和网络,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