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入CCU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休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0.9%氯化钠溶液15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0.6ml皮下注射,1次/12h,两组患者均连用7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1例患者于治疗第2d牙龈少许出血,第3d白行消失。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在心电图监测下,对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34例患者中冠脉再通22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12例,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采取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46例患者再通29例(占63.04%);抢救成功43例(占93.48%)、死亡3例(占6.52%)。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有效的护理措施使药物使用相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在尿激酶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口服;对照组则不给予阿托伐他汀。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胸痛缓解时间和ST段回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的疗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AMI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尿激酶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2.22%比27.78%,P<0.05),患者溶栓时间在2h内、3~6h、7~12h的再通率分别为77.78%、60.00%、50.00%,患者溶栓时间开始越早,患者再通率越高(P=0.03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治疗后肌酸激酶[(462.4±103.5) U/L比(621.2±113.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5±21.3) U/L比(79.5±20.1) U/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5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比11.11%)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通率高,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基层医院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与尿激酶(UK)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资料完整的126例STEMI静脉溶栓患者,分为UK对照组(67例)和rt—PA治疗组(59例),对溶栓再通情况和溶栓并发症进行评价,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比较两组3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溶栓治疗后,与UK组比较,rt—P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56.7%%比81.4%),左心衰竭(13.4%比5.1%)、心源性休克(7.5%比3.4%)、再缺血胸痛发生率(9.0%比3.4%)明显降低(P〈0.01);皮肤穿刺部位轻度出血率升高(7.5%比27.1%,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严重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尿激酶,合并症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主要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多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近年来,对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分为联合溶栓组(20例)、单用rt—PA组(22例)、单用尿激酶组(18例)及对照组(21例)。联合溶栓组静脉给予rt—PA20mg,尿激酶30万-50万IU;单用rt—PA组静脉给予rt—PA0.9mg/kg;单用尿激酶组静脉给予尿激酶1万~2万IU/kg(体质量超过75kg者按75kg给药),最大剂量150万IU;未溶栓病例为对照组。主要疗效指标是观察治疗前与发病后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联合溶栓组、单用rt—PA组、单用尿激酶组及对照组的观察结果为:①NIHSS评分治疗前分别为18.1±3.6、17.9±3.6、18.0±3.4、17.3±4.0,治疗后分别为9.1±5.6、8.8±5.5、9.6±5.2、14.1±4.6,符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4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17/20)、86.4%(19/22)、83.3%(15/18)和42.9%(9/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溶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溶栓组溶栓后24h内再发脑梗死1例,出血转化1例;单用rt—PA组出血转化3例;单用尿激酶组再梗死1例,出血转化有2例,其中死亡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与单用rt—PA和单用尿激酶比较,联合低剂量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样安全、有效,相对rt—PA价格便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胸痛1h入院,步行至病房,后突然意识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查体:血压测不到,面色苍白,大汗,四肢湿冷,心电图示直线。诊治经过:入院后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术,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多巴胺200mg入500ml5%葡萄糖静脉滴注,2min后心电监护示心室纤颤,行电除颤1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尿激酶治疗,均连续治疗5~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溶栓治疗后,治疗组出血率为10%,对照组出血率为3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较好,是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海南省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现况及原因分析。方法收集我省18家医院(二级医院12家,三级医院6家)28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结果2860例患者中,发病<3h到医院就诊199例(7.0%),发病3~6h到医院就诊302例(10.6%),发病>6h到医院2359例(82.5%)。发病时间>6h就诊患者中,三级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医院(89.0%vs 78.1%,P=0.000)。2860例患者中,进行溶栓治疗27例,总溶栓率0.94%。有溶栓指征380例患者中,三级医院83例进行溶栓治疗21例,占25.3%,二级医院297例进行了溶栓治疗6例,占2.0%(P=0.000)。未进行溶栓治疗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及家属拒绝259例,占73.4%,医院未进行94例,占26.6%,二级医院由于院方原因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比较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6%vs 12.9%,P=0.007)。结论对公众的脑卒中知识教育亟待加强,二级医院相关医师的溶栓治疗知识培训也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采用大剂量静脉溶栓疗法,首剂150万U,以后每天50万U静脉点滴,4~7 d,总计300~450万U。结果:冠脉再通率82.14%(23/28),再梗率14.29%(4/28),出血并发症10.71%(3/28)病死率10.71%。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提高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治疗已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们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艾通立)、链激酶、尿激酶对急性心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与非溶栓组进行比较,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替奈普酶溶栓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观察替奈普酶(TNK-tPA)对中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北京市的宣武医院、同仁医院、人民医院、友谊医院和安贞医院,入组急性STEMI发病6h患者,随机给予TNK-tPA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给药后90 min行冠状动脉造影.主要疗效指标为溶栓治疗90min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的患者百分数.其他指标包括90 min梗死相关动脉TIMI 2/3级血流率、30 d的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及脑出血发生率.共110例STEMI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TNK-tPA组58例,rt-PA组52例.结果 两组患者溶栓后90 min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率分别为68.4%(39/57)和66.7%(34/51,P=1.00);TIMI 2/3级血流分别为89.5%(51/57)和80.4%(41/51,P=0.278);30 d的病死率分别为13.8%(8/58)和9.6%(5/52,P=0.565);中重度出血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6%(5/58)和5.8%(3/52,P=0.72)及3.5%(2/58)和1.9%(1/52,P=1.00).结论 TNK-tPA溶栓治疗90 min TIMI 3级血流率、TIMI 2/3级血流率、30 d病死率、中重度出血发生率与rt-PA相似;TNK-tPA30 d病死率及脑出血发生率虽与rt-PA无统计学差异,但似乎较高,有关TNK-tPA在中国的临床使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STEMI而行急诊PCI术的13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溶栓失败行急诊补救性PCI患者),及其术后30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术患者共计134例,其中17例(12.68%)因外院尿激酶溶栓失败转入我院行补救性PCI。134例中30d内共7例(5.2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6例(4.4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状动脉TIMI血流≤1级和主要终点事件明显相关(OR=60.98,P<0.05)。3例(2.24%)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救性PCI术与严重出血并发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塞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尿激酶(UK)对早期脑梗塞(发病6h 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5例早期脑梗塞患者随机被分成两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 UK 150万 U,在30~40 min 内静滴,随后的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 h、6 h、24 h、2周、4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随访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1)治疗后2 h、6 h、24 h、2周、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组较对照组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2)治疗后4 周末溶栓组的治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48.9%和82.2%,高于对照组的15%和50%(P<0.01,<0.05);(3)随访6个月, 溶栓组 ADL_(1、2)占64.2%,ADL_(4、5)4.8%,与对照组的30.6%、27.8%比较差异呈非常显著和显著(P<0.01,<0.05);(4) 两组死亡率为6.7%:7.5%。无显著差异。结论:UK 用于早期脑梗塞比常规治疗起效快、效果好,致残率低,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0%,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以抗纤维蛋白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DDmAb)为靶向装置的血栓靶向尿激酶(urokinase,UK)免疫脂质体(liposome,Lip)的溶栓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每只兔均采用自体血栓栓子颈静脉注入法建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模型.各组经股静脉输入不同溶栓剂进行溶栓治疗,通过观察右心室压变化及比较肺内残留栓子评价各组溶栓疗效.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输入TBS缓冲液),阳性对照组(输入15万IU/kg UK),UK-Lip组(输入3万IU/kg尿激酶脂质体,反相蒸发法制备),DDmAb-UK-Lip组(输入3万IU/kg尿激酶免疫脂质体,戊二醛交联法连接UK-Lip和DDmAb制备).结果 栓塞后各组右心室压均明显升高(P均<0.01),平均升高(6.75±6.82)mm Hg(1 mm Hg=0.133 kPa).阴性对照组溶栓结束时右心室压[(40.15±11.22)mm Hg]与溶栓即刻[(41.67±14.23)mm Hg]相比下降轻微,阳性对照组和DDmAb-UK-Lip组降到与正常近似[阳性对照组和DDmAb-UK-Lip组溶栓结束时与栓塞前右心室压分别为(34.71±8.67)mm Hg比(33.98±9.32)mm Hg和(30.65±6.67)mm Hg比(30.77±6.85)mm Hg,P均>0.05],UK-Lip组情况居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及DDmAb-UK-Lip组之间.阳性对照组及DDmAb-UK-Lip组栓子溶解最充分,残留柃子数近似(P>0.05),UK-Lip组栓子部分溶解,阴性对照组栓子未溶解.阳件对照组的心、肝、肾组织明显出血,其他组内脏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DDmAb-UK-Lip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尿激酶用量仪为单独应用尿激酶的1/5即达到相似的溶栓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以DDmAb-UK-Lip进行靶向溶栓可能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一种理想溶栓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脑梗死后早期其周边区可能形成一个"缺血半暗带",其中的脑细胞处于非功能状态,一般认为"半暗带"在一定时间内可恢复有效灌注,可全部或部分恢复功能,这个时间就是脑梗死可治疗的时间窗。关于时间窗,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这个时间窗有多长?不同药物溶栓治疗时间窗会一致吗?静脉与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一样吗?时间窗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怎么评价等等。20年来,人们通过临床试验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做了许多的努力,以期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尿毒症患者10例,均为非糖尿病患者,其中男女各5例,年龄28.0~62.4岁,平均(45.2±17.2)岁,透析时间为1~127个月,平均(64±63)个月.内瘘方式均为挠动脉-头静脉吻合,吻合方式均为端端吻合.血栓形成时间为18~48h,平均(27.2±11.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