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鼻咽癌中浸润的淋巴类细胞与瘤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浸润的淋巴类细胞与癌细胞凋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38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标本。应用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方法定量检测凋亡癌细胞计数(每5000个鼻咽癌细胞中的凋亡细胞数)。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结果 ①在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标本各例间癌细胞凋亡计数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组织树突状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对 2 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用S10 0、CD3、CD2 1和CD14mAb分别作SP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对阳性细胞计数并计算细胞指数 ,对癌组织S10 0 和CD3 细胞指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可观察到S10 0 DCs和CD3 T细胞分布 ,而CD2 1 B细胞和CD14 单核 /巨噬细胞均少见。癌组织中S10 0 DCs指数和CD3 T细胞指数均明显少于周围正常组织 (P<0 0 5 ) ,癌组织S10 0 DCs指数与CD3 T细胞指数呈正相关 (r =0 86 ,P <0 0 5 )。【结论】DCs是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抗原提呈细胞 ,癌组织DCs数量减少可能与前列腺癌肿瘤微环境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黑色素瘤抗原-A3(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3)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的淋巴细胞对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从人外周血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经MAGE-A3抗原致敏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以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分别以表达MAGE-A3抗原的肝癌细胞株H4M、不表达MAGE-A3抗原的正常肝细胞为靶细胞,收集T淋巴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负载MAGE-A3抗原的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性高于正常肝细胞对照组(P<0.05)。【结论】MAGE-A3蛋白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可激活特异性的CTL,在体外诱导出较强的对人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了解炎症细胞在狭窄瘢痕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与非狭窄喉瘢痕组织、正常声带比较,固有层炎症细胞大量聚集,主要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比较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及正常声带组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狭窄瘢痕肉芽组织中存在明显炎症反应,持续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喉狭窄瘢痕肉芽增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毒淋巴细胞浸润与鼻咽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活检组织30例,采用TUNEL法定量测定鼻咽癌细胞凋亡的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内TIA-1阳性细胞毒淋巴细胞数。结果 按组织学分类,角化性鳞状细胞癌6例,分化型非角化性癌8例,未分化癌16例,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58.8、62、4和31.6。角化性鳞状细胞癌、分化型非角化性癌与未分化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每1000个癌细胞范围内浸润的TIA-1阳性细胞为8~62个,在角化性鳞状细胞癌中平均为10.2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中平均为20.6个,未分化癌平均为22.4个,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明显低于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分化型非角化性癌、未分化癌中,TIA-1阳性细胞多者,凋亡指数较高(r=0.4047,P<0.05)。结论 鼻咽癌细胞凋亡程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有显著性;鼻咽癌组织内TIA-1阳性细胞数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有差别;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组织中,TIA-1阳性细胞多者凋亡指数较高。说明细胞毒淋巴细胞具有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caspase-3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113例胃癌旁上皮细胞、原发灶癌细胞和浸润淋巴细胞以及转移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TUNEL法检测上述组织的细胞凋亡,并分析原发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caspase-3在50.4%(57/113)的胃癌旁上皮细胞中表达,高于原发灶癌细胞中的阳性率32.7%(37/113)(P<0.05);caspase-3在胃癌原发灶浸润淋巴细胞中的阳性率为70.8%(80/113),高于胃癌旁上皮细胞和原发灶癌细胞中阳性率(P<0.05);58.1%(25/43)的转移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阳性,其阳性率高于对应原发灶癌细胞(34.2%,13/38)(P<0.05);原发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胃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转移、TNM分期、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原发灶癌细胞和浸润淋巴细胞及转移灶癌细胞中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癌旁上皮细胞(P<0.01).结论胃癌原发灶癌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下调和浸润淋巴细胞中caspase-3表达上调与胃癌发生有关,由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肺癌切除标本中局部浸润的单核性细胞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克隆抗体、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法),观察51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各种单核性细胞亚型的分布特点和胶原纤维反应情况。发现浸润的单核性细胞中T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巨噬细胞,两者除大量存在于肿瘤边缘部外,还见于肿瘤间质,乃至肿瘤实质中,与癌细胞直接接触。B淋巴细胞多集中成滤泡状,散在分布于肿瘤边缘及附近正常肺组织中。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K/NK细胞)的数量极少。肿瘤周围胶原纤维反应程度与单核性细胞浸润程度相平行。作者认为二者都是机体肿瘤免疫的局部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由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DEX)诱导的腭裂胚胎模型的腭裂形成中细胞凋亡的意义与作用。【方法】给 12孕期日 (gestationday ,GD)的昆明小白鼠腹腔注射 10~ 5 0mg/kg剂量的DEX ,获取腭裂胚胎模型。对标本标准颅颌冠状切片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亲核素 生物素 dUTP原位末端标记法 (ISEL) ,在光镜及电镜下做形态学定性观察及腭突凋亡细胞计数分析。【结果】实验组均观察到ISEL阳性细胞 ,其计数均数及腭裂发生率分别与DEX剂量呈正相关 (r =0 9911/ 0 9978)。【结论】DEX诱导的腭裂与腭突细胞凋亡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T细胞和B细胞起核心作用外,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也参与和发挥重要辅助作用,学术界将这类细胞称为辅助细胞或A细胞(accessory cells or A cells),辅助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摄取和处理抗原后将抗原递呈给T细胞,故也称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机体的免疫应答首先由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加工和处理抗原,再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了解炎症细胞在狭窄瘢痕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苏木精一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喉狭窄瘢痕组织与非狭窄喉瘢痕组织、正常声带比较,固有层炎症细胞大量聚集,主要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为主。比较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及正常声带组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狭窄瘢痕肉芽组织中存在明显炎症反应,持续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喉狭窄瘢痕肉芽增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对7例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6例成人尸检动脉标本,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弥漫性病变和局灶性病变。弥漫性病变血管与正常成人大动脉相比较,各层组织内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弥漫性病变发病部位常为随机性,常涉及血管壁全层;局灶性病变以泡沫细胞克隆为特征,呈局部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弥漫性病变是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累积作用的结果,反复附壁血栓形成也促进弥漫性病变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的局灶性病变是在弥漫性病变基础上,成血管干细胞-内膜细胞-平滑肌细胞演化受阻,其过度性细胞的退行性克隆所致,局灶性病变的演化结果又使弥漫性病变进一步扩大、加重。  相似文献   

12.
田小飞  彭芝兰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1):1497-1499
目的:探讨VEGF-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C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结果: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C联合顺铂(DDP)对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VEGF-C的浓度的逐渐升高,由50ng/ml、100ng/ml、150ng/ml、升至200ng/ml,Hela细胞的增殖率逐渐增加;不同浓度的VEGF-C预处理Hela细胞48h后,细胞的凋亡率依次下降。结论:VEGF-C能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DDP诱导宫颈癌细胞Hela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18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构成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构成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847例口腔科住院肿瘤患者的就诊年龄、性别、部位、组织类型及不同病种间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47例中男女比例为1.2:1。良性肿瘤患者938例,占50,8%;恶性肿瘤患者909例,占49,2%。腺源性肿瘤中,多性形腺瘤占87%。恶性肿瘤中,鳞状上皮细胞癌占60.8%;腺上皮癌中,腺样囊性癌占33.4%。结论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多性形腺瘤居首位,且发病率较高,腮腺为高发部位。恶性肿瘤中,鳞癌占首位,舌为最好发部位,女性患者有增加趋势,口腔癌的好发部位顺序为:舌、颊、龈、腭、口底,50~70岁组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4.
细胞衰老是驱动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因素。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端粒损伤、表观遗传学改变、线粒体自噬受损等介导了细胞衰老相关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降低细胞衰老水平或清除衰老细胞可下调纤维化因子表达,缓解特发性肺纤维化进程。本文就近年来细胞衰老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细胞衰老是驱动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因素。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端粒损伤、表观遗传学改变、线粒体自噬受损等介导了细胞衰老相关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降低细胞衰老水平或清除衰老细胞可下调纤维化因子表达,缓解特发性肺纤维化进程。本文就近年来细胞衰老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二例膀胱原发性副神经节瘤,进行了光镜,组化及电镜观察。瘤细胞浆内均证实有神经分泌颗粒。结合文献对肿瘤一般情况作了叙述,并讨论了诊断恶性的可靠依据。本组病例说明组织化学与电镜在病理诊断上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对此类肿瘤的命名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肾小管炎在肾小球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判断肾小管炎出现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的诊断价值和实际意义。[方法]712例肾穿刺活检组织行光镜、免疫荧光镜检查,并对肾小管炎等病理特征进行半定量计数。[结果]①在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中,常出现肾小管炎改变。②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其病变特异性,尤以血管病变相关性肾病、新月体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较为多见。③在急性、活动性病变中,肾小管炎的发生较严重,且多发生在尚未出现明显萎缩的小管中。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中,受累小管多发生明显萎缩,且与肾间质炎性浸润及纤维化关系密切。④肾小管炎的浸润细胞多为淋巴及单个核细胞。[结论]在一些肾小球性疾病(非小管间质性冲可出现肾小管炎的病理改变,其发生与特定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关系密切。肾小管炎的发生有可能参与并加重肾脏损害,在病理诊断中需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18.
268例心脏、心包肿瘤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心脏、心包的原发和继发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种分布。【方法】对尸体解剖9588例、活体组织检查30万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有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64例,发病率0.14%。良性肿瘤55例(黏液瘤49例,89%;心包囊肿4例,7%;心包囊性淋巴管瘤及良性畸胎瘤各1例,共占3%),恶性肿瘤9例(心包间皮瘤3例,33%;血管内皮肉瘤及纤维肉瘤各2例,22%;未分化肉瘤和心包恶性畸胎瘤各1例,11%),良、恶性肿瘤之比为6:1。943例全身各脏器恶性肿瘤中心脏转移204例(22%),首位是白血病(55%),其后依次肺癌(14%)、恶性淋巴瘤(13%)、间叶组织肉瘤(5%)和胃癌(3%)。心脏、心包原发性瘤与继发性瘤之比为1:3。【结论】心脏、心包原发瘤发病率为0.14%,转移瘤22%,继发瘤是原发瘤的3倍。肝癌、绒癌、脑瘤及胰腺癌少见或不见心转移。  相似文献   

19.
张蓓茹  白瑜  于锐  边晓慧  李德天 《当代医师》2013,(12):1601-1604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明确其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在盛京医院住院行肾穿刺活检诊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5例,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4组,观察各组患者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及尿KIM-1水平,同时分析影响尿KIM-1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越重,尿KIM-1水平越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轻组比较,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明显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下降。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尿KIM-1水平与血清肌酐(r=0.373,P〈0.01),蛋白尿(r=0.439,P〈0.01)以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0.518,P〈0.01)呈正相关,与eGFR(r=-0.355,P〈0.01)、血清白蛋白(r=-0.296,P=0.0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尿KIM-1水平的测定可能是评估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168例肾活检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行肾穿刺肾脏病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168例行自动肾活检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4~68(34.2±12.2)岁,以女性为主(56.5%).128例原发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78例(61.4%),其次为肾病综合征46例(36.2%).原发性肾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