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无胸痛、胸闷,无咳嗽咳痰。CT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2.0cm×1.8cm结节影,界清,表面光滑,无分叶及毛刺,其内密度均匀,未见明显钙化,诊断左下肺良性病灶,错构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韦炜 《安徽医学》2011,32(4):562-563
临床病史 患者女性,29岁。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咳嗽胸闷,以干咳为主伴胸痛。查体:(-)。实验室检查:(-)。 CT检查所见 CT平扫肺窗示左肺下叶背段见一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光整,未见明显分叶及毛刺,边界尚清晰(图1);纵隔窗病灶减影不明显,大小约为:2.5 cm×2.2 cm×2.0 cm,病灶呈较均匀稍低密度影,测CT值约为9~12 Hu(图2);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0岁.不规则发热10 d,T 37.5~38.5℃,伴有左侧胸痛,咳嗽、咳痰,有时少量痰血,少量脓痰.外院用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于1999年2月5日收住我科.患者无肺结核病史.吸烟史25年,每天20支.入院体检:T 37.5℃,P 90次/分,R 20次/分,BP 18/13 kPa.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左上肺叩诊浊音,听诊左上肺有局限性干湿性罗音.心肺与腹部均正常.胸片示:左肺门有5 cm×5 cm块影(见图1).胸部CT片示:左肺上叶前段5 cm×5 cm块影,内有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滑,块影边缘有细、粗毛刺(见图2).  相似文献   

4.
黎合塔尔 《新疆医学》1998,28(3):204-205
患者女,67岁。偶有乏力,盗汗年余。1995年11月6日本院X线平片及CT平扫诊断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结核球,CT提示多个卫星灶,建议治疗后随访观察。1997年2月17日再次来院做CT检查。影像学检查:胸片见左下肺球形病灶,边缘光整,有分叶。前后两次胸片对比病灶无明显变化。CT平扫显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不规则团块状影,直径约3cm,有分叶,并见一S状血管样影与病灶相连,病灶近肺门侧可见数个圆形结节,直径4~7mm,其中之一见于10个连续扫描层面(层厚、间距均为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7岁,因刺激性咳嗽2月余,气促2月,于1991年6月10日以“左下肺包块”入院。入院前2月余曾有发热,T38℃,咯铁锈色痰及左胸疼痛史,历时10天。无消瘦。胸片及CT均示:左下肺块影,B超示:肺内包块有液化。用多种抗生素1月余,用异烟肼、利福定、链霉素半月余,仍有轻微咳嗽。入院后1次胸片、2次胸CT均示“左下肺有4cm×6cm大小的块影”,支纤镜示“左下叶支气管粘膜肿胀、管腔略变窄。”痰及支纤镜灌洗液均未查见癌细胞。予以正规抗炎20天,继续抗结核半月,复查胸片示“左下肺基底段致密模糊,炎性假瘤?”B超示”肺内包块有液化”,经皮肺穿刺检查见较  相似文献   

6.
1 临床病例例 1,女,46 岁.体检发现右下肺阴影 1 d 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良好.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示:右肺下叶可见 5 cm × 4 5 cm × 5 8 cm 不规则结节影,分叶状,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滑.术前诊断右肺癌可能性大.于 2001 年 7 月 12 日行右开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近肺门处可见 5 cm× 5 cm × 6 cm 大小肿瘤,表面不光滑,周围无明显粘连,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均示肺硬化性血管瘤.例 2,女,38 岁.因乏力、消瘦 1 月,体检发现左肺阴影收入院.既往吸烟 20 年,每日 20 支.查体;右锁骨上可触及 2 cm × 1 cm 大小淋巴结,质韧,光滑,无压痛,其余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胸片:左上肺前段可见 2 cm × 2 cm 大小结节影.胸部CT:左肺上叶近纵隔旁可见 2 2 cm × 2 0 cm 大小球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未见明确分叶征及毛刺,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小斑片状钙化影.术前诊断:左上肺阴影,肺癌可能性大,不除外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先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示坏死性淋巴结炎.于 2001 年 7 月 26 日开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表面约 3 cm × 2 cm × 2 cm 大小,质地硬,与纵隔有粘连,完整剔除.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5岁。 1997年 5月体检时发现左肺部阴影 ,诊断为“左肺错构瘤”,未作特殊治疗。 1999年 5月初出现胸闷、咳嗽、痰中带血丝 ,于 5月 2 0日入我院胸心外科。纤维支气管镜检示左肺舌叶支气管开口处轻度狭窄 ,未见新生物。X线胸片示左中肺野一团块状增密影 ,密度均匀 ,类圆形 ,侧位示病灶位于舌叶。拟诊左侧周围型肺癌可能。CT示左肺舌叶有一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 ,6 cm× 5 cm ,边界尚清 ,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CT报告 :考虑良性病变可能。临床诊断 :(1)左肺错构瘤 ;(2 )左侧肺癌。于 1999年 5月 31日开胸手术探查 ,见…  相似文献   

8.
1病历报告患者,男性,46岁,反复发作胸闷2年。每次发作2~3min后症状自行缓解。透视:左肺下叶椭圆形阴影。于1998年4月13日入院。5年前因胸部外伤致双侧多发性肋骨折伴血气胸,经双侧胸腔闭式引流、肋骨牵引术、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等处理治愈。听诊:左下肺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片示: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有-8cm×7cm×8cm阴影,边缘光滑锐利。CT示:左下肺叶脂肪瘤,8cm×8cm×7cm,CT值为-60HU,左下肺外侧段不张,双侧多发性陈;日性肋骨折。入院诊断:左下肺脂肪瘤。1998年4月16日开胸探查,术中见左肺组织正常,于左隔肌顶部有-8…  相似文献   

9.
肺隔离症1例     
病人,男,49岁。2周前体检时发现左下肺肿物。胸部X线检查示:左下肺叶后基底段肿物。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低密度肿物。肺功能检查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肺容量。术前诊断:左肺下叶隔离肺。在全麻双腔插管麻醉下,经左后外侧第6肋间切口进胸,病变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约8.5cm×8.1cm×6.0cm,质中,色粉红,与膈肌粘连,异常动脉体循环枝发源于肋膈角处,约5mm直径。行左肺下叶切除。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3岁。因发现双肺块影1周入院。X线胸片及断层片示双上肺分别有4.0cm×5.0cm和6.0cm×6.0cm大小块影,密度不均,边缘有毛刺,呈分叶状,右侧肺门影增大;胸部CT检查示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纤支镜检查见各肺叶支气管开口均无异常。诊断多发性原发性肺癌。1992年8月18日在全麻下经胸骨正中劈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54岁,2010年3月30日因咳嗽、痰中带血2月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内科治疗无效,胸部CT提示左肺占位并空洞形成,给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肿瘤进一步增大,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吸烟史30年(60支/d).体检无特殊体征.入院查痰脱落细胞3次均(-),胸部增强CT示,左肺上叶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大小约7.2cm×7.1cm×5.7cm,中间有空洞,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考虑肺脓肿(图1A);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肺脓肿,于2010年4月12日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肺肉瘤样癌,肿物广泛坏死,肺门、肺动脉旁淋巴结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12.
病历摘要 患者,男,29岁.因"肺部阴影1年6个月,肺部空洞伴发热、盗汗2个月"入院.2007年9月患者于查体时发现"肺部阴影",当时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胸闷、气短等症状,就诊于北京胸科医院.胸片示双肺透过度明显增加,双上肺斑片状渗出影,右上肺结节影(图1a).胸部CT示双肺弥漫浸润影及小结节影,以双肺上叶和下叶背段最为显著,纵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b).PPD(5 U)(72 h)示1.5 cm×1.5 cm红斑,未见水泡.ESR 11 mm/1 h,痰抗酸染色(一).曾疑诊"肺结核",建议抗结核治疗,患者拒绝,以后未接受任何治疗,没有明显不适症状,能从事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例1 患者男,35岁,间断咳嗽,黄痰5年,左侧胸痛1年。查无阳性体征。X线胸片示左下心缘旁斑片状阴影,侧位片左下后基段有6cm×6cm的类圆形致密阴影,周围无炎性浸润。诊断1.左肺下叶肺隔离症2.左肺下叶肺脓肿。1995年5月手术,术中见左肺下叶后基底段6cm×6cm大小的囊性肿块,肿块与胸主动脉之间有一直径0.8cm大小的动脉,此动脉伸入囊肿中。切除左肺下叶。病理报告:左肺下叶隔离囊肿。  相似文献   

14.
黄小伟  鲁键 《吉林医学》2013,34(11):2009-2010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确诊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X线片及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位于肺右上叶8例,肺右中叶14例,肺右下叶6例,肺左上叶12例,肺左下叶8例。X线片表现: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直径2~8 cm,边缘清晰,有"毛刺"、条索状阴影、分叶状、空洞、钙化灶等征像。CT扫描示:病灶形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8 cm;密度不均匀34例,其余密度均匀;有分叶、粗毛刺、刀切征、平直征、桃尖征等征像,内侧缘有引流支气管影10例,肿块内小空泡或支气管影8例,胸膜粘连增厚8例。X线片误诊36例(75%),CT扫描误诊12例(25%)。结论:全面综合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充分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2岁,因胸腰部疼痛6个月余就诊.MRI检查示:T11和L2椎体病变,为查明原发灶,在本科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病程中患者无发热、盗汗、消瘦、乏力,咳嗽、咳痰和咯血等症状;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癌胚抗体(CEA)、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按体质量5 MBq· kg-1静脉注射18F-FDG,静卧休息1h后行全身低剂量PET/CT扫描,未行延迟显像.结果示:左肺下叶见一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结节影,大小约为1.3 cm×1.7 cm,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5.1,CT于上述部位见一结节影,可见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另于双肺上叶见多个圆形小结节影,边缘光滑,最大直径0.9 cm,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max=7.9;双侧肺门及纵隔见多个增大淋巴结,SUVmax=6.1;T11和L2椎体骨质破坏伴局限性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max=16,诊断考虑左肺下叶周围型肺癌伴双肺上叶、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T11和L2椎体转移可能性大,余全身PET/CT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后患者行左肺下叶病灶切除术及胸腰椎体病灶清除术,病理结果示:均为结核.  相似文献   

16.
魏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4,8(7):660-660
患者,男性,36岁.咳嗽,痰中带血五个月,胸片示:左下肺肿物,经支气管检查,见肺下叶支气管距隆突2 cm处腔内有一菜花样肿物,长3.5 cm,直径1 cm;左下叶背段亦见有近圆形灰白色肿物,大小约为5.0 cm×5.0 cm×4.5 cm.远端支气管呈囊性扩张,手术切除左肺下叶送检.  相似文献   

17.
包志瑶  时国朝  万欢英 《上海医学》2005,28(6):536-536,F005
患者男,15岁。因高热伴咳嗽2d至外院就诊,体温最高达39℃,热型不规则,咳嗽无痰。外院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咳嗽症状消失;复查CT示左下肺后基底段近胸椎处有片状未吸收影,内部密度不均,考虑为慢性炎症,肿瘤待排。为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门诊。根据以上病史,结合患者为年轻男性、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CT示病灶为片状,排除急性炎症的可能,也暂不考虑慢性炎症和恶性肿瘤。因病灶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临床考虑肺隔离症可能。我院增强CT示左下胸腔后内部斑片状实变影,其内未见气道影(图1,见英文目次后)。血管重建图示胸主动脉下段发出1支较粗的动脉供应左下实变肺段,未见肺动脉分支供应,静脉回流至左下肺静脉(图2~4,见英文目次后)。  相似文献   

18.
黄利坚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3):356-358,封3
男性,65岁,体质量56kg,因"咳嗽伴胸闷、气促1月余"入院.X线胸片示左下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左侧肋间隙饱满,纵隔向右移位.CT示左侧胸腔见多发肿块,其中一个巨大肿块,上下径约23cm,前后径约18cm,左右径约10cm,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多个分隔影,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纵隔右移,肿块向下压迫左侧腹腔,脾脏,左肾,及降主动脉均受推移,领近肋骨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图2,3).纤维支气管镜示左肺下叶背支及基底支外压性闭塞.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66岁,因咳嗽3个月、胸部X线平片示左肺上叶占位入院.入院后CT检查示:左肺上叶可见4 cm×2 cm不规则密度影,密度较小、均匀,边缘不清.临床诊断:左肺上叶肿瘤.  相似文献   

20.
肺包虫病2例     
边锡良  石如 《浙江医学》1997,19(3):149-149
例1:男性,34岁。因咳嗽多痰、胸闷、稍感气急8个月,伴皮肤瘙痒3个月于1995年2月21日入院。体检: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脏听诊正常,左肺闻及少许哮鸣音,呼吸音减弱。腹软,肝脾未及。Hb146g/L,WBC 14.4×10~9/L,N 0.74,L 0.22,M 0.04,ESR正常,AFP阴性,HBsAg阴性,肝功能、ECG正常。X线胸片示左下肺巨大占位性病变。胸部CT见左肺中下见89mm×129mm×140mm囊性病变,壁光滑,厚2~3mm,提示左下肺巨大囊性占位病变,首先考虑支气管囊肿,不除外包裹性积液。入院后第6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