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疑似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段和不同性状的2024份痰液标本行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的结果,以提高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和对结核病的发现率。方法:选择近年来在我院肺结核病门诊就诊后被要求行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2024份痰液标本从取样时段上分为清晨痰、即时痰、夜间痰3类;从性状上分为血性样痰、干酪样痰、黏液痰、唾液痰4类。对痰涂片检查结核杆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类不同时段痰液结核杆菌检出率是清晨痰18.39%,夜间痰19.97%,即时痰1.78%;4类不同性状痰液结核杆菌检出率分别是血性样痰38.68%,干酪样痰28.14%,黏液痰7.82%,唾液痰1.08%。各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晨痰和夜间痰是合格的痰标本,即时痰检出率太低,难以达到痰标本的质量要求。选择产生于下呼吸道的血性样痰和干酪样痰有利于保证痰标本的质量,提高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涂片结合结核杆菌培养诊断肺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79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统计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检测结果,分析各项单一检测及结合检测诊断价值.结果:于清晨痰检测中,结合检测阳性率分别高于痰涂片、结合杆菌培养检测,且结合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高于痰涂片检测,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而痰结核杆菌(以下简称痰菌)阳性是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的依据。所以痰涂片检验是发现传染性肺结核的重要手段。目前,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治疗肺结核病的原则已逐步被广大肺结核病患者熟悉及接受,但对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查痰还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其实痰涂片检查对治疗和控制肺结核病是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痰结核杆菌检查是结核病确诊、发现传染源、判定化疗效果及监测结核病疫情的可靠手段 ,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 2 0 0 0份经胸透筛选的可疑肺结核病例 ,取晨痰、即时痰各 10 0 0份进行厚涂片检查 ,并对涂片阳性病例的晨痰、即时痰含菌量进行分析 ,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标本采集痰液全部来源于我院就诊的可疑肺结核病例。即时痰 ,是就诊时深咳出的痰 ,痰量约 3~ 5 m L ;晨痰是清晨起床后咳出的痰 ,约 3~ 5 m L。2 检查方法按《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规定 ,痰结核菌检查采用直接厚涂片法进行抗酸染色。3 镜检报… 相似文献
5.
周剑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4):2701-2701
肺结核一般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痰涂片镜检及结核杆菌培养等传统方法明确诊断。为了快速敏感诊断该病 ,1999年 2月— 2 0 0 3年 1月笔者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16 8例患者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6 8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细菌学检验 (涂片、PCR)及血抗结核抗体检测诊断为肺结核(PCR诊断试剂由华远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 ) ,其中男 91例 ,女 77例 ;年龄 16~ 79岁 ,平均 35 .4岁。1 2 方法 取患者晨痰标本 ,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以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结核抗体 ,以PCR法… 相似文献
6.
##正##细菌室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培养标本,而痰标本则是大多数细菌室每天接触最多的。痰标本受口腔正常菌群以及定植菌的污染机会极大,相对其他标本来说,培养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确认致病菌的难度也更大。如何才能将真正的致病菌从众多的培养菌中找出来呢?这对于细菌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项棘手的问题。细菌室收到痰标本的首要任务是肉眼筛选:将肉眼筛选明显不合格的标本如泡沫样唾液、口水、有食物残渣或标本外观泄漏等的标本直接退回。将肉眼筛选合格的标本如脓痰、干酪痰、血痰、黏液痰等接种、培养,同时涂片。值得强调的是涂片的阅片工作与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痰涂片与结核抗酸杆菌检出率之间关系的影响。方法:直接涂片萋-尼氏抗酸染色对2010~2011年我院结核病实验室的1539例痰标本分析。结果:2010~2011年共1539例可疑者标本中抗酸杆菌阳性316例,涂片阳性率20.55%。痰涂片阳性率与标本的性状质量有很大关系。不同性状的痰标本,涂片阳性率不同,两者阳性检出率由高到底顺序比较,不同性状的痰标本,涂片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院住院患者感染结核影响因素是护理技术、感染并发部位、化疗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痰涂片显微镜方法检查抗酸杆菌(AFP),是目前痰检出方法中最经济、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痰涂片镜检的质量控制,保证痰涂片检验质量,提高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痰直接涂片萋尼氏染色检查法。结果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超过99%,痰细胞合格率为90.12%、95.34%。痰涂片涂抹大小、厚薄、染色、脱落等合格率呈增长趋势,基本超过项目要求的90%。结论痰检阳性阴性符合率痰片制作各项指标基达到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深痰涂片镜检与痰液罗氏培养检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沁阳市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收治的 80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肺结核患者 50 例纳入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取出深痰,并对痰液进行深痰涂片镜检、痰液罗氏培养检验。比较深痰涂片镜检、
痰液罗氏培养检验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痰液罗氏培养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深痰涂片镜检,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深痰涂片镜检与痰液罗氏培养检验对肺结核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
价值,痰液罗氏培养检验对肺结核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核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涂片抗酸染色诊断肺结核的效果。 方法:收集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 95 例的痰液标本 127 份,对所有痰液标本均实施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核杆菌 DNA 及涂片抗酸染色检测,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痰培养结果显示,95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61 例患者确诊,确诊率为 64.21 %。荧光定量 PCR 检测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核杆菌 DNA 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检测。 相似文献
12.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肺结核病人约45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150万人,而其中80%的患者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现今结核病仍然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实验室痰涂片是诊断和疗效观察肺结核的一项金指标。加强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涂阳率,是实施DOT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春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2,21(13):57-57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侵袭人体的各个脏器,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约占结核病的80%。实验室痰涂片检查,是多年来临床诊断肺结核病不可缺少的诊断依据,所以说检验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是非常关健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涂片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白银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间送检的标本中随机抽取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开展微生物检验.直接涂片检查者划入参照组,将细菌培养检查作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检查后的阳性培养符合率.结果 在脓液标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查中,涂片检查与细菌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阳性率高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方法,以达到在非肺科专科医院中对肺结核病患者初筛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改良法和直接涂片法对100例随机采样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镜检,其中直接涂片法采用酒精灯加热,集菌涂片法选用水浴箱恒定加热方式。结果:直接涂片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30%,集菌涂片改良法抗酸染色阳性率为64%(P〈0.001)。结论:集菌涂片改良法阳性检出率与直接涂片法阳性检出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涂片效果清晰,易于辨认,故集菌涂片改良法可作为非肺科医院结核病的初筛试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TCT检查与宫颈涂片联用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痛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666例的l临床资料。结果:TCT与阴道下病检慢性宫颈炎、CINI、CINⅡ、CINIH以及宫颈癌相比差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检查与宫颈涂片联合阴遣镜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王双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45-1045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诊断方法也趋于多样化,但痰脱落细胞找癌细胞仍然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诊断方法.如何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及敏感性,是临床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改变常规的痰液采集及取材方法,严格操作规范,大大提高了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双珠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7):1045-1045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诊断方法也趋于多样化,但痰脱落细胞找癌细胞仍然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诊断方法。如何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及敏感性,是临床医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改变常规的痰液采集及取材方法,严格操作规范,大大提高了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