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1]对西医院校中医学学习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西医院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中医有很大兴趣,他们认为学习中医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学习能用中西医两套理论诊治疾病。本文仅就西医院校的针灸教学现状及针灸教学方法,总结探讨如下。1针灸教学现状目前,西医院校所讲授的中医  相似文献   

2.
相对中医院校而言,西医院校针灸课程的教学更富有挑战性。现代医疗技术的迅速更新,导致许多相关医学学科的产生。因此,西医院校针灸教学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以及学科之间的障碍,以信息时代的语言,来描述经络的功能,传播针灸的价值和诊疗技术。笔者认为,西医院校针灸教学的课程设计应注重中医的人文特征、理论与临床信息的结合以及针灸的对外交流。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西医院校都设有针灸学课程,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推广中医、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途径。虽然针灸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开展有特色的留学生针灸教育,推动针灸国际化发展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介绍了在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过程中,针对留学生自身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出懂针灸、用针灸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导致的停课问题,世界各地高校大力地推行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一强大的平台开展学习,并希望达到和传统教学一致的效果。网络教学能力也成为西医院校针灸临床教师的必备技能。西医院校针灸临床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改进教学设计,结合使用微视频教学及病例视频教学,通过视频与图像传输教学信息,激发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针灸的学习兴趣与认知情感;同时,西医院校针灸临床教师始终需要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以此提高自身的临床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之一是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其优越性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西医院校的中医针灸学教学,在课时少,内容多,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医院校学生对针灸的认识和学习兴趣,分析开设针灸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在南昌大学医学院临床、麻醉、影像、预防、护理5个专业一~三年级学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有535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通过方差分析与多组等级非参数秩和检验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2%的学生基本不了解针灸,97%的学生有兴趣学习针灸,76.8%的学生有学习以现代科学和临床研究为基础的针灸教材,79.3%的学生认为课程形式应为选修课。与一、三年级比较,二年级学生学习针灸的热情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专业间学习针灸的人数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院校学生对针灸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在西医院校开设针灸课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推拿手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根据地方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型通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校自2002年起面向校内不同专业开设《针灸推拿学》的任意选修课课程,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现将多年来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治疗的一门传统医学。它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在西医院校内中医课时十分有限,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听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是西医院校的必修课程,而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中医学认知的需求.为破解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明确教学目的 、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是我国具有自身特点的医学教学,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对继承弘扬传统医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中西医是有着不同认知方法的不同医学体系,在西医院校讲授中医课程,授课对象为西医院校的学生,他们自入学以来就一直接受西方医学的教育,其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无不受西方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因此,如何在西医院校做好中医教学工作,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使之在较少理论授课时数的情况下,接受并理解中医理论,是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颖  许东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110-110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强大的传统医学之一。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其目的在于使西医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学理论,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课程多是在学生们已接受了3年西方医学教育后才开始的,这时的学生对西医已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对中医学的辨证思维方式颇为陌生。由于中、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中抽象的中医概念及思辨式的思维方式常常使学生难以适应,加上多数西医院校现行使用的《中医学》教材,几乎囊括了中医学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学生感到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13.
浅谈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学优秀的医学观点和在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康复医学及养生学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政府把中医学作为重点课程纳入高等西医院校教学内容之中[1]。为了深入了解我校中医学课程的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温州医学院2003级临床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14.
樊永平 《中医教育》2004,23(6):28-29
西医院校的学生学习一定的中医知识是我国医学教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现行"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重"医疗方针和政策的具体体现.虽然中医课在极大多数西医院校并不是主课,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笔者以为,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至少有3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在主修西医的同时,让医学生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特别是中医学中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有助于在宏观和微观对照中,形成自身的医学观,有别于单纯的西医教学;其二,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医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为中国医学科学献身的激情和斗志;其三,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临床和科研中取中西之长,开阔思路,提高科研水平和临床疗效.如何做好西医院校中医课的教学工作,结合笔者数年教学的感受,谈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15.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实践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医院校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 ,这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历年来从事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工作 ,深深体会到 :要做好这一工作 ,既要求授课老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也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并要掌握好教学手段和方法 ,善于诱导 ,才能使学生们较快地接受中医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和做法 ,以供同道参考。1 熟识中医基本理论 ,加强临床实践中医学有一整套基本理论 ,以指导各科的临床…  相似文献   

16.
针灸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医术,如何使西医学生对这门古老医术产生浓厚兴趣,较全面地了解、领悟针灸的独特疗效,使学习的主题得以拓展,给他们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展 《中医教育》2009,28(2):35-37
针对西医院校中医教育的特殊性,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技巧应用于中医教学当中,提出将中医的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介绍给学生;授课时的语言、内容要生动,并要使理论与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相联系;运用通俗的语言去阐释中医;通过比较使西医院校的学生了解中医。  相似文献   

18.
医疗实践是临床医生的生命线,临床实习又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西医院校中大多数学生为非针灸专业,他们在针灸门诊的实习时间短,要做好这部分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应从医德医风、临床技能、安全教育及小课讲授等多方面有目的地教导和指引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新世纪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走我们国家自己的医学发展道路。中医课在西医院校的授课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工作中应从3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关键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如何针对西医院校学生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讲得更加透彻,易于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对中医教学进行改革的尝试,针对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