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抗CD3单抗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其抗肿瘤特性的影响,优化扩增方案。方法取多名健康供血者血液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类型(OKT3、UCHT1、HIT3a)、不同浓度、不同组合的抗CD3单抗及细胞因子(γ-IFN、rhIL-22),诱导生成CIK细胞,体外培养12 d。观察CIK细胞的扩增情况,采用MTT法测定其杀瘤活性。结果 (1)等量混合3种不同类型的抗CD3单抗,CIK细胞增殖反应优于添加单一类型抗CD3单抗(P〈0.05)。(2)抗CD3单抗浓度增加,CIK细胞的增殖效应及细胞毒活性反而下降。(3)不同rhIL-2浓度对CIK细胞的增殖效应及细胞毒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培养CIK细胞时混合不同类型的抗CD3单抗有利于CIK细胞的体外扩增。  相似文献   

2.
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内外杀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正常人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变化、增殖活性及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IFNγ-、IL-2、抗CD3单抗联合诱导CIK细胞,观察CIK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其细胞表型变化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肺癌模型观察其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培养21 d内,CIK细胞增殖(19.7±4.2)倍;CD3+CD56+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第14天时达(26.3±3.6)%;体外实验表明CIK细胞对A549细胞有明显细胞毒活性,效靶比为20:1时杀伤率为(55.4±6.2)%。体内实验表明,CIK细胞可有效抑制裸鼠皮下肺癌移植瘤的生长(P<0.01)。结论CIK细胞是一种高效的免疫效应细胞,能够显著抑制体内外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为肺癌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转导后CD3AK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2基因转导入CD3AK细胞。检测转导细胞中特异性NeoR基因、培养上清IL2的表达水平及转导CD3A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毒活性和细胞表型。结果从转导细胞mRNA中扩增出长度为347bp的特异性NeoR基因片段,转导细胞培养上清的IL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体外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强于未转导组细胞,CD4+/CD2+值升高。结论PLIL2SN逆转录病毒转导CD3AK细胞后,IL-2基因得到表达并增强CD3AK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正常人CIK(cytokine inducedkiller)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ip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以及对卵巢癌腹水瘤模型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取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加入细胞因子γ IFN、IL 2、抗 -CD3单抗和IL - 1,体外诱导成CIK细胞 ,用MTT法测定CIK细胞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ip的细胞毒活性 ,并与CD3AK作对比。在Babl/c裸小鼠腹腔内接种卵巢癌SKOV3ip细胞 ,观察CIK细胞对荷瘤鼠的抑瘤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证明 ,CIK细胞对SKOV3ip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对比CD3AK其抑瘤率为 89.7%与 6 7.1% (P <0 .0 5 )。裸鼠卵巢癌腹水瘤模型体内实验表明 ,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癌性腹水生长 ,其抑制率可达 10 0 %。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活性细胞 ,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卵巢癌细胞活性 ,具有明显的抑制癌性腹水生长的作用 ,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卵巢癌腹水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CIK细胞和LAK细胞的增殖、表型和抗瘤效应,为临床应用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提供资料。方法取12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常规分离成单个核细胞,用不同细胞因子培养诱导出LAK细胞和CIK细胞,观察两种细胞的增殖、表型和抗瘤效应。结果培养后12天,CIK细胞数量达原来的11.5倍,而LAK细胞数量只有原来的5.2倍;比较培养前后CIK细胞的表型,可发现CD3+、CD3+CD4+、CD3+CD8+、CD3+CD56+、CD25+在培养后均有明显增高(P<0.05或0.001)。CIK细胞杀伤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能力均明显优于LAK细胞(P<0.05或0.001)。结论CIK细胞不仅具有强大的增殖功能,并且对不同的肿瘤细胞系显示出较LAK细胞更强的杀伤活性。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IL-15对CIK细胞的扩增及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以常规培养的CIK细胞为对照,观察培养体系中加入IL-15后CIK细胞的扩增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的变化。结果①IL-15组的扩增速度大于常规培养组,从培养14天起两组扩增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培养后IL-15组的CD3+CD56+细胞比例及NKG2D表达率均高于常规培养组,于培养14天起,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5可增加CIK细胞的增生能力,并增加CD3+CD56+细胞及NKD2D的表达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2 (IL 2 )基因转导后CD3AK细胞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 2基因转导入CD3AK细胞。检测转导细胞中特异性NeoR 基因、培养上清IL 2的表达水平及转导CD3A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毒活性和细胞表型。结果 :从转导细胞mRNA中扩增出长度为 347bp的特异性NeoR 基因片段 ,转导细胞培养上清的IL 2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体外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强于未转导组细胞 ,CD4 /CD8 值升高。结论 :PLIL 2SN逆转录病毒转导CD3AK细胞后 ,IL 2基因得到表达并增强CD3AK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相似文献   

8.
哮喘病人树突状细胞产生IL-12的变化及对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过敏性哮喘病人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 ,DC)产生IL 12的差异 ,及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缓解期哮喘患者 (哮喘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外周血经Ficoll和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贴壁细胞 ,经GM CSF和IL 4体外培养为不成熟DC(iDC) ,加入LPS刺激使其发育为成熟DC(mDC)。另取脐血同上方法获得非贴壁细胞 ,分别加CD4单抗和CD4 5RA单抗及磁珠分离得到初始T淋巴细胞 (Th0 )。两组mDC分别和Th0共培养 ,通过ELISA法检测mDC分泌的IL 12和T淋巴细胞(TC)分泌的IFN γ和IL 4的含量。结果 :①哮喘组PBMC来源DC产生IL 12P70及其亚单位P4 0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均 <0 .0 1)。②DC及其IL 12致Th0分化 ,哮喘组TC释放IL 4较对照组显著增多 (P <0 .0 1) ;相反 ,IFN γ较对照组减少 (P <0 .0 5 )。③哮喘组和对照组IL 12P70和IFN γ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分别P <0 .0 1,P<0 .0 5 ) ;两组IL 12P70和IL 4均呈负相关关系 (P均 <0 .0 1)。结论 :由于哮喘病人DC功能缺陷 ,产生IL 12减少导致Th2优势分化 ,从而使Th1/Th2平衡向Th2倾斜 ,合成IL 4增多和IFN γ减少 ,后者是哮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程文栋  张娜 《西部医学》2018,30(9):1335-1339
【摘要】 目的 检测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CEACAM1)对HBE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炎症因子的产生等方面的作用,探讨CEACAM1表达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Real timePCR方法检测IFN γ作用下HBE细胞分泌白介素 6(IL 6)、白介素 8(IL 8)、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因子的情况,筛选出IFN γ上调的炎症因子。利用siRNA干扰CEACAM1,观察上述因子表达情况,并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HBE细胞迁移情况,通过CCK 8实验观察HBE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IFN γ作用于HBE细胞24小时后进行Real timePCR检测,发现IL 6及IL 8显著上调,TGF β及VEGF无显著变化,MCP 1不表达。siRNA干扰CEACAM1后,与相同浓度IFN γ刺激的阴性对照组相比,IL 6及IL 8表达水平显著下降。siRNA干扰CEACAM1表达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BE细胞划痕愈合变慢,增殖速率减慢。结论 IFN γ通过CEACAM1上调HBE细胞IL 6及IL 8的表达,CEACAM1促进HBE细胞的迁移及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高效扩增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方法:以干细胞生长培养基(SCGM)为基础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抗CD3单抗、IL-2的培养条件,从CBMC中诱导扩增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用四甲基氮唑蓝(MTI)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株K562和Raji的杀伤活性,并与抗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进行比较.结果:在以SCGM为基础培养基时,CBMC经500ng/ml抗CD3单抗、500U/ml IL-2作用获得大量增殖,在12天时扩增(14.7±4.0)倍,(56.4±2.8)%为CD56+细胞,其中CD3-CD56+NK细胞和CD3+CD56+T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24.9±5.3)%和(30.0±4.7)%:在效/靶比10:1时,对K562和Raii的杀伤率分别为80.5%和55.3%,均显著高于CD3AK和CIK细胞.结论:在抗CD3单抗和IL-2作用下可使用SCGM,获得以CD56+淋巴细胞为主的强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为进行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扩增脐血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范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8-1028,1036
目的:研究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是否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方法:60例春季发病(包括复发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84例同期住院的病情稳定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对象及病例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IL-2、IL-6、IL-10的水平。结果:与病情稳定者相比,春季发病者有更高的IL-2(P<0.05)、IL-6(P<0.01)、IL-10(P<0.0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病例组的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P<0.01)。结论: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肠道局部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用口 恶唑酮灌肠复制UC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小鼠体质量变化、大便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10)含量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肠局部SST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结肠粘膜生长抑素水平下降;IL-4、IL-10表达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经奥曲肽治疗后小鼠结肠粘膜IL-4、IL-10表达明显升高,IL-2明显降低.生长抑素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结论 生长抑素对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及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达.  相似文献   

13.
IL—6、IL—8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待飞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546-54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选择孕 38~ 4 1周胎膜完整的单胎初产妇 1 5 0例 (临产前 90例 ,临产后 6 0例 )作IL -6、IL -8水平测定 ,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临产前血清IL -6处于低水平 ,临产后 ,血清IL -6水平升高 ,临床产前组与临床产后潜伏期 ( 30例 )和活跃期组 ( 30例 )差异显著 (F =1 5 87.6 7,P <0 .0 1 ) ;IL -8水平与宫颈Bishop评分呈直线正相关 (r =0 .883,t=1 7.6 4 8,P <0 .0 0 1 ) ,临产后组血清IL -8水平下降 ,临产前组与临产后潜伏期组、活跃期组间的差异显著 (F =2 0 7.6 8,P <0 .0 1 )。 结论 IL -6与子宫收缩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维持 ;IL -8与子宫颈成熟相关 ,可能参与了分娩发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IL-18、IL-4、IL-10的影响和疗效观察。方法 6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β、IL-18、IL-4、IL-10的变化及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下降,IL-4、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7.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不良反应5例和14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99,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与降低血清IL-1β、IL-18水平和升高IL-4、IL-10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45例)、缓解期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P<0.01).急性发作组IL-17、IL-5、IL-4、IL-6、IL-8、IFN-γ、IgE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IL-2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 0.05);缓解期组IL-17、IL-5、IL-4、IL-8、IFN-γ、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CD3+、CD4+、CD4+/CD8+测定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提示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中IL-2、IL-8及IL-10等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SAP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120只,分为三组。 SAP组:6%的L-arginine诱导大鼠SAP;IL-10组:造模后腹腔内注射IL-10;C组:各时间点给予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分批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IL-2、IL-8、IL-10的水平,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IL-10组血清IL-2、IL-8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在多个时间点显著高于C组并且低于SAP组(P<0.05),而IL-10显著高于C组和SAP组(P<0.05)。结论(1)血清IL-2、IL-8是促炎性细胞因子,与SAP的病变程度正相关;IL-10是抗炎性细胞因子,与SAP的病变程度负相关。(2)IL-10可作为潜代药物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β、6和10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HFMD患儿60例(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32例(轻症组)和重症28例(重症组),均予以抗病毒、退热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基础治疗,连用5 d。观察患儿治疗前和治疗5 d后血清IL-1β、6和10水平的变化。另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1β、6和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症组患儿血清IL-1β、6和10水平明显低于重症组(P<0.01)。治疗5 d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β、6和10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血清IL-1β、6和10水平的异常上升,提示HFMD患儿发病早期存在促炎症/抗炎症因子网络水平紊乱,表现为免疫抑制和亢进同时存在现象,引起机体发生损伤性的混合性拮抗反应。IL-1β、6和10水平变化可作为HFMD患儿病情程度、疗效随访和预后判断的敏感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虞昆  吴育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867-868
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IL-2、sIL-2R、IL-6、IL-8水平,探讨其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ASA法分别检测30名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IL-2、sIL-2R、IL-6、IL-8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体内淋巴因子网络失衡。IL-2水平降低,sIL-2R、IL-6、IL-8水平升高现象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