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丽娜  谢华 《解剖学研究》2009,31(6):420-423
目的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以不同培养条件,探讨体外获得高质量、高活性的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方法。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双侧股骨,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为10%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组、10%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F12组、12.5%国产TBD胎牛血清+DMEM/F12组、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组4组,3只/组;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以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作为培养基,取3只大鼠作为一组。比较不同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全骨髓贴壁法中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组原代细胞即可7~9 d达融合,传代到第4代细胞活力仍很好。其余3组原代细胞达融合的时间均超过10 d,且传代后细胞活力差,容易出现老化。密度梯度离心培养法原代贴壁细胞太少,无法达融合。结论本实验采用的培养方法中,10%进口以色列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的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是体外获取成年大鼠BMSCs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一个胎盘羊膜的面积约600 cm2,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即取材于胎盘上的羊膜。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 方法:采用胰酶和直接贴壁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获取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分析传代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第5 代细胞表面标志表达和检测细胞周期。取传代第4 代细胞行体外成骨细胞诱导和成脂诱导,冻存第4代细胞6个月后复苏,计数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并绘制复苏细胞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原代接种后第9天有少许细胞爬出,15 d左右细胞达80%-90%融合,细胞以梭形为主。细胞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螺旋状排列。传代细胞潜伏期48 h,对数增殖期4 d左右,对数增殖期后进入平台期。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CD14、CD19、CD45、HLA-DR 呈阴性表达,CD73、CD105、CD90 呈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阳性,证实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检测,S期占28%。冻存复苏后细胞存活率达 90% 以上,且与未冻存传代细胞具有相同的生长特性。结果证实实验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简化的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大量扩增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取容易、免疫原性低等优点,目前尚缺乏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成熟方案。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可能性。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传3代后,采用两步法诱导其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第1步,加入含100 μg/L β-神经生长因子,4 nmol/L ActivinA,10 mmol/L 尼克酰胺,25 μg/L表皮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7 d;第2步,将诱导液换为含10 mmol/L尼克酰胺,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胰岛素-转铁蛋白-硒的DMEM/F12培养基,诱导时间为14 d。对照组单纯加入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 结果与结论:诱导2周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开始聚集成团,诱导3周后,葡萄糖刺激试验阳性、PDX-1和Insulin基因表达。而对照组细胞无胰岛素分泌,胰岛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阴性。实验成功地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了胰岛样细胞。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易取材、更为原始,并不受伦理、法律的限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最具治疗潜力的细胞来源之一。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潜能。 方法:采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作为诱导剂,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标记蛋白巢蛋白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形态学观察经诱导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神经干细胞球改变;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均可检测到神经干细胞标记物巢蛋白,并可进一步分化表达神经元标志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相关蛋白2 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可定向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目的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M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cardiomyocytes,CM),将细胞移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在细胞移植中有无成瘤改变,是否具有细胞移植的潜能性。方法体外培养扩增hM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纯度;用5-氮杂胞苷(5-Aza,10μmol/L)体外诱导成CM,并进行鉴定;将诱导成CM的hMMSCs接种于裸鼠皮下,移植后18d分别取接种局部皮下及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外培养扩增出hMMSCs,流式细胞检查CD44阳性,表达Vimentin;hMMSCs经5-Aza诱导可分化成CM,表达心肌特异性标记TroponinⅠ及Desmin,透镜观察可见肌丝样结构;进行细胞移植的裸鼠注射局部皮下组织没有形成结节样结构,但发现有表达TroponinⅠ、Desmin及Vimentin的细胞;此外,在心肌组织中也发现有表达这三种抗体的hMMSCs。结论hMMSCs可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具有向CM分化的潜能,体外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在细胞移植中并没有成瘤性,且经皮下细胞移植诱导分化成CM的hMMSCs具有向心脏归巢的现象,可用于心肌损伤的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5-氮胞苷(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s)为心肌样细胞,对比分析诱导细胞与正常心肌细胞表型的差异,从而分析5-aza的诱导效应。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 SCs,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5-aza诱导后M SCs表面CD 45、CD 54、CD 90分子的表达并与正常心肌细胞表型进行比较,以观察5-aza对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诱导的影响和作用。结果:5-氮胞苷能有效地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表面均表达M H C和desm in分子。浓度为10μm ol/L的5-aza诱导组细胞表型更接近于心肌细胞。结论:M SCs在体外条件下经5-aza诱导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10μm ol/L的诱导浓度为最优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细胞进行贴壁培养;传代培养后,用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培养液DMEM(含10?S)以及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和尼克酰胺诱导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观察是否形成细胞团;用胰岛β细胞特异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内是否含有高浓度游离锌离子;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鉴定诱导后细胞是否分泌胰岛素。结果:第2代脐静脉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高糖诱导大约10天后,形成细胞团;呈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后细胞内的细胞胰岛素染色阳性。结论:人脐静脉内皮及内皮下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这种胰岛β样细胞具有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体外诱导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AD-MSCs)发生间质-上皮转换(MET)的可行性。方法从人脂肪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细胞表面标志。在体外添加激活素A(activin A)、维甲酸(RA)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培养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AD-MSCs诱导后的形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间质和上皮细胞相关基因vimentin,E-cadherin,ZO-1和β-catenin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水平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前后间质标记vimentin和上皮标记β-catenin的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长梭形变为卵圆形,上皮标记基因E-cadherin,ZO-1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同时间质标志基因vimentin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诱导组相比,诱导后细胞开始表达β-catenin,而vimentin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ctivin A、RA和BMP7联合使用可诱导hAD-MSCs发生MET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题释义: 植物血凝素:是一种有丝分裂原,能激活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而分裂增殖,释放淋巴因子,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作为干扰素诱导剂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由于其较难提纯,且成本极高,所以一直以来仅在实验室中作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试剂。 免疫调节: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主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体现在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持免疫平衡。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与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深入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及其作用途径,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及作用途径。 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直接共培养(二者比例为1∶5,   1∶10,1∶20),或在Transwell非接触体系中间接共培养(二者比例为1∶5),流式细胞术检测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情况,Th1、Th17及Treg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干扰素γ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直接接触共培养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采用非接触培养体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未受明显抑制;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显著抑制炎性淋巴细胞Th1、Th17亚群的比例,升高抑制性淋巴细胞Treg的比例;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显著性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干扰素γ分泌水平;④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间相互接触而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抑制性调节作用。 ORCID: 0000-0003-4450-086X(刘梦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肌源性细胞的可行性。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诱导,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动作电位、cTnI(肌钙蛋白)检测、Ach(乙酰胆碱)刺激后的反应等鉴定诱导后细胞。结果显示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的肌丝,免疫组化可见细胞被抗肌红蛋白抗体着染显色,电生理检查表明诱导后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可检测到cTnI,Ach刺激后细胞表现为舒张反应。我们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转分化为肌源性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凋亡发生的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单纯β-巯基乙醇诱导分化组; NEK1/2抑制剂1,4-二氨基-2,3-氰基-1,4-双[2-氨基苯基硫代]丁二烯(U0126)组为自预诱导开始在加入β-巯基乙醇的同时加入10 μmol/L U0126;蛋白激酶PKC激动剂氟波酯(PMA)组为自预诱导开始在加入β-巯基乙醇的同时分别加入30 nmol/L、120 nmol/L与300 nmol/L PMA。诱导5 h后终止反应,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元特异性巢蛋白nestin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Bcl-2、Bax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诱导后5 h与对照组相比,U0126组神经元样细胞的活性、nestin的表达、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出现增强或升高(P<0.05),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300 nmol/L PMA组则显著抑制神经元样细胞的活性和nestin的表达(P<0.05),增强Bax并降低Bcl-2的表达(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大鼠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过程中发生凋亡机制涉及MAPK及PKC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2.
持续低氧增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了间歇性低氧(3%O2、10%O2)和持续性低氧(3%O2、10%O2、100μmol/LCoCl2、200μmol/LCoCl2)对hMSCs数量以及增殖指数的影响。结果间歇性低氧对hMSCs数量和增殖指数无明显影响;持续性低氧各组hM SCs数量和增殖指数均增加(P<0.05)。结论持续性低氧可促进体外培养的hMSCs增殖,说明持续性低氧作为体外的一种可控制因素,可调节hMSCs的增殖,对于hMSCs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项平  黄锦桃  李海标 《解剖学杂志》2005,28(3):252-254,27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视神经,缝接自体坐骨神经(AG)。动物分对照组、AG MSCs组、AG MSCs tPNS(三七总皂苷)组。各组动物存活3、4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中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SCs在玻璃体内的分化。结果:动物存活3、4周,再生的RGCs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AG MSC组和AG MSCs tPNS组,存活的细胞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结论:玻璃体植入M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与明胶微冰胶材料体外联合培养时,材料是否能维持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ADSCs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进行Calcein-AM和PI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活力,细胞滴度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定量PCR检测干性基因OCT4、Nanog、SOX2表达情况,以及在成脂成骨诱导过程比较ADSCs在二维环境和种植于明胶微冰胶材料后的分化潜能。结果 ADSCs在三维明胶微冰胶支架材料中能保持较高活性,增殖能力不受影响,干性基因表达上调,成脂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比二维诱导环境低。结论明胶微冰胶可以为ADSCs提供一个较二维培养更好的微环境,有利于ADSCs体外干性维持,从而在干细胞移植法治疗相关疾病时以非侵入性的细胞传递方式发挥更长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但其向成纤维细胞分化研究较少。 目的:验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能力。 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抗原。取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分化,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 结果与结论:贴壁法能稳定从脐带中分离出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极低表达 CD31、CD45 、CD40、HLA-DR,强表达 CD29、CD90、CD44、CD1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显示胞浆中充满红色的油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在细胞密集区见红色的钙结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因子诱导后细胞表达Ⅰ型胶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靠、纯度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Wang M  Yang Y  Yang D  Luo F  Liang W  Guo S  Xu J 《Immunology》2009,126(2):220-232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 are currently being investigated in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settings because of their self-renewal and multipotent differentiative capacity or their immunosuppressive function. However, BM may be detrimental because of the highly invasive donation procedure and BM-MSC decline with age. Therefore, MSC derived from other sourc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However, there is only limited knowledge on their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UCB) cells are good substitutes for BM-MSC because of the immaturity of newborn cells. In this study, we successfully isolated MSC from UCB. The morphological phenotypes, cell cycle status, surface markers and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of these clonally expanded cells are consistent with BM-MSC. Furthermore, UCB-MSC expanded in vitro retain low immunogenicity and an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UCB-MSC did not express CD40, CD40 ligand, CD80, CD86 and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molecule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UCB-MSC are incapable of inducing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 proliferation and have a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PBMC immune responses in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s (MLR) and phytohaemagglutinin activation assays, even after interferon-gamma treatment. Additionally, we have found that UCB-MSC can suppress the function of mature dendritic cells. Using transwell systems, we have demonstrated an inhibition mechanism that depends on both cell contact and soluble factors.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conclude that banked UCB could serve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source of MSC for allogeneic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Conditions for culturing and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vitro were studied. The growth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as attained in 31 of 54 (57.4%) umbilical blood samples and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phenotypical authenticity of these cells was confirmed. Stimulatory effects of 20% AB(IV) human serum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on the growth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ere demonstrated. Osteogenic cells 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iation factors ascorbic acid, dexamethasone, and β-glycerophosphate, while chondrogenic cell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ce of dexamethasone, ascorbic acid, and TGF-β.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was confirmed by 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test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letochnye Tehnologii v Biologii i Meditsine, No. 1, pp. 34–38, January, 200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后的分化发育情况,探讨MSCs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将人MSCs接种在保存人羊膜上培养4 d,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对照组:采用保存羊膜移植到兔角膜基质。分别于移植后1、2、3、4、6和8周,摘取各组实验眼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查移植到兔角膜基质的MSCs的存活、形态变化以及移植局部的反应等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到角膜基质的带有BrdU标记的细胞角蛋白K3/12(CK3/CK12)和角蛋白K13(CK13)的表达。结果: MSCs接种到羊膜后能在羊膜上生长,与羊膜共培养4 d后,MSCs贴附羊膜生长迅速,组织学特征无明显改变。羊膜负载MSCs移植到兔角膜基质表面, 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角膜上皮层CK3/CK12表达阳性, CK13表达阴性,在重建的角膜上皮层可检测到BrdU核阳性细胞并同时表达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蛋白K3/K12,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未见异常增殖细胞。结论: 羊膜负载MSCs移植到兔眼表角膜基质后,MSCs能存活、增殖并向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造血细胞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体研究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BMMSCs)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将hBMMSCs经尾静脉注射给环磷酰胺处理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利用流式激活细胞分析系统(FACS)检测hBMMSCs输注后存活35d的SCID小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性造血细胞的表型和水平。结果:hBMMSCs输注组外周血(PB)、骨髓(BM)和脾脏(spleen)中可检测到人CD45+/H-2Dd-、CD34+/H-2Dd-细胞,而对照组PB、BM和脾脏均未检测到上述表型的人造血细胞。结论:hBM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到目前为止,工程化心肌组织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为常用的人工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在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的生长情况。 方法: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贴壁分离筛选法进行分离、培养,选取第3代进行体外DAPI标记。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106/cm2)种植于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上形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培养48 h在电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将补片植入到正常心肌组织和梗死后心肌组织培养5周,行病理学检查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中的存活情况。 结果与结论: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中呈三维生长,细胞与支架黏附良好。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补片植入正常心肌组织后第1周和第5周切片结果,同第1周相比,第5周的心肌组织内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区出现DAPI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示,梗死区出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支架上贴附生长,黏附良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共聚物补片可用于心肌组织修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