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章针对新疆民考汉医学生的特点,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民考汉学生教学质量,培养符合新疆民族地区需求的医学生。  相似文献   

2.
陈丽丽 《校园心理》2016,(4):245-247
为了解新疆民汉合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新疆双语教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乌鲁木齐市第十六中学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我校初中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我校学生SCL-90各因子均在正常范围内,检出最多的是强迫因子,其次是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3我校中学生与全国常模的各因子进行比较,发现除了"抑郁"以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不同性别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民汉合班教学模式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09级至2016级14个专业的9 609名学生(民汉合班前共4 377人,2014~2015至2017~2018学年为民汉合班后,共5 232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至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共8个学年)和民汉合班前后的免疫学期末总评成绩(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及格率)。结果:不同学年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 2010-2011学年的及格率最高(93. 7%),其次为2011-2012学年(93. 0%);民汉合班后的及格率(81. 8%)低于合班前(85. 4%)(P0. 05);民汉合班后的学年中,期末总评成绩及格率有所提高,2014-2015学年为79. 5%、2015-2016学年为79. 4%、2016-2017学年为83. 3%和2017-2018学年为84. 4%。结论:民汉合班教学模式对医学免疫学成绩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仍需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探索,使之成为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民汉合班的免疫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编制《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测量量表,并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方法: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通过对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问卷项目,然后进行小样本初步测查、修订问卷、大样本测查,最后确定了《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测量量表。结果: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题项与总分的相关指标较好;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想出文化疏离感的四个维度: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不和谐感、被控感。结论:《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出文化疏离感的操作性定义和初步的理论构想,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以及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为疏离感理论的丰富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方法:自编<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进行信效度考察以后对678名汉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文化疏离感及其四个子维度在地区主效应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在年龄主效应上差异不显著;文化分离感和不和谐感在性别主效应上差异显著.2.文化疏离感及其两个子维度(文化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在年龄和地区,以及在年龄、地区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3.影响文化疏离感及其文化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被控感三个维度的主要变量是学生小学前后居住地区的改变,而影响不和谐感的主要变量是性别.结论:小学前后居住地的改变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文化疏离感问卷与幸福感问卷对612名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文化疏离感、表达抑制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认知重评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文化疏离感、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效应均显著。3认知重评会缓冲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风险效应;表达抑制会增强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风险效应。结论: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心理韧性问卷和社会适应问卷对622名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测量。结果:(1)教师关怀行为、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2)领悟社会支持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起中介作用。(3)心理韧性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起中介作用。(4)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在教师关怀行为与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教师关怀行为既直接影响汉区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适应,又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内地新疆高中班(内高班)是国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策略,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在内地发达城市举办的新疆高中班.维族学生远离家乡,身处急剧的文化环境变化过程中,面临心理、生理、(亚)文化的适应.本研究对内高班维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校的适应情况,探索心理适应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中学生跨文化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治疗和学校适应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部维族、汉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试工具,对625名维、汉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维汉初中生在躯体化、强迫性、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因子上差异显著,维族3个年级初中生在躯体化、强迫性、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7个因子及总均分上差异显著,而汉族3个年级在强迫性、精神病性两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维族初中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应针对维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特点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差异。方法使用《父母教育观念问卷》对新疆2519名3~6岁幼儿父母进行教育观念的调查。结果父亲和母亲在环境决定,被动接受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少数民族父母与汉族父母在遗传决定,主动探索,被动接受等方面差异显著(P〈0.001)。结论父亲和母亲的教育观念存在差异,少数民族父母和汉族父母在教育观念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1.
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基础课程 ,文字较偏僻 ;人体的结构复杂 ,描述的内容多 ,医学名词中约1 / 3出自解剖学。学好它离不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这与语文水平有密切关系。因中专医学生大多存在语文水平偏低 ,从而影响解剖学的理解、记忆。在多年的教学中 ,笔者体会到 :在授课过程中从语文的角度 ,对教材中的字、词、句加以解释 ,对器官、系统的描述进行归纳总结 ,均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 注重字词句解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1 .1 字1 .1 .1 识字 由于学生入学时的文化程度为初中 ,教材中出现不少偏僻的文…  相似文献   

12.
张宁东  张海燕  蓝洁 《校园心理》2009,7(5):308-311
为了解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与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量表对2712名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38名。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趋同,客观环境条件对高职高专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高职高专少数民族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制作配套视听教材的背景正常人体学是中职护理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由于人体结构的内容繁杂,各器官、系统的描述缺乏逻辑推理,多数学生反映难以理解和记忆~([1])。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授课时从大体标本到微细结构,都要有较强的直观性。组织结构形态学上的特点,直接或仅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效果不够理想。视听教材将微小的实物、标本进行放大显示,让学生从多种距离、角度、  相似文献   

14.
土、藏、回、撒拉族聚集区284名初中生SCL-90的评定结果及分析青海师专童成乾为了解青海高原少数民族聚集区初中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本文采用SCL-90抽样调查了部分少数民族及汉族的初中学生,总样本284人,汉族141人,土、藏、回、撤拉族四个少数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对291名大学新生(少数民族学生161人)进行调查。结果①汉族新生的生理适应、情绪适应、生活适应和总体适应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F=24.96,3.94,12.48,6.69;P<0.001,0.05,0.001,0.01);②非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生理适应、人际适应、社会适应和总体适应均高于于独生子女(F=16.76,6.99,9.11,7.19;P<0.001,0.01,0.01,0.01);③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情绪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和总体适应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收入高的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得分高于收入低者(F=3.785,3.627,8.136,5.689;P均<0.05)。结论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比汉族学生较差,非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适应好于独生子女学生,家庭收入相对较高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适应较好。  相似文献   

16.
应用 EPQ 问卷(汉语版译成维语,哈语),在新疆地区对维吾尔、哈萨克、汉族9—15岁2677名学生进行了测查,并与 Eysench 龚氏常模比较,结果表明 EPQ 各量表分的构成比和相关性与常模相似。维、哈、汉不同民族儿童之间 P、E、N、L 各量表分与个性分布存在差异,尤以维与汉、哈与汉族儿童之间差异为著。居住城市与农牧区的儿童间其各量表分也有显著差异。本文从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角度了解9—15岁儿童个性特点,从而为新疆地区的维、哈、汉族儿童人格发展及教育心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药理实验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搞好实验教学便是我们的任务,也是十分严肃重要的课题。 由于药理学内容繁复,学生记忆、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力图使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加深对药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为以后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这种实验教学反映较好,普遍认为药理好学好记多了,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收入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收入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这一问题寻求改善现状的途径。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云南、新疆等边疆地区57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结果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低,问题掌生的总检出率为21.88%。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学生(P〈0.05),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学生SCL-90的9个因子得分普遍高于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学生。结论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词根、词缀构词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思维导图将大脑思维以图像的方式进行表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信息.本文介绍一种将思维导图与构词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麻醉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专业英语术语的识记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其个人发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兰州大学在校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调研,并与汉族大学生进行对比。结果:不同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个性化存在差异(F=3.189,P=0.045);不同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宗教信仰存在差异(F=2.966,P=0.036);不同性别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个性化、人际交往以及学习压力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t=0.929,P=0.049;t=2.378,P=0.046;t=2.356,P=0.044),其他各维度如环境、社会舆论和家庭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级、专业和性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