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478例(478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患侧、是否伴眩晕及耳鸣、病程、是否伴高血压及糖尿病、听阈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对其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478例患者中,痊愈95例,显... 相似文献
2.
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咯地尔具有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粘滞度等作用 ,可用于治疗中枢及周围血管疾病。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3月使用该药治疗突发性聋 2 4例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4 8例突发性聋患者均符合 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 ,分为丁咯地尔组和对照组。丁咯地尔组 :患者 2 4例 ,2 5耳 ,右侧 15耳 ,左侧 10耳。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17~ 74岁 ,平均年龄 4 3岁。以发病后言语频率 (0 .5~ 2kHz)气导平均听阈进行分级 :中度聋 (30~6 0dB) 5耳 ,重度聋 (6 1~ 90dB) 15耳 ,全聋 (>90dB或… 相似文献
3.
糖皮质激素治疗青少年突发性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汉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2,16(1):37-37
突发性聋 (突聋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现认为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等有关 ,而青少年患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性较大〔1〕,临床上多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了解其疗效 ,现将我院 1 995年以来收治的 49例 ( 61耳 )青少年突聋患者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49例 ( 61耳 )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突聋诊断依据。其中男 36例 ( 4 5耳 ) ,女 1 3例( 1 6耳 ) ,年龄 1 1~ 2 5岁 ,平均 1 8.9岁。发病至初诊时间 1~ 2 3d ,≤ 7d就诊者 37例 ( 4 7耳 )。伴眩晕1 5例 ( 30 .6% ) ,耳鸣 5 4耳 ( 88.5 % )。初诊时纯音听… 相似文献
4.
微波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0(2):89-89
突发性耳聋为耳科常见急症,由于病因病理不明,因此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我科近年来采用微波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突聋病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l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1]的患者共67例,男42,女25例,其中双耳发病7例;年龄21~69岁;病程小于7天39例,7天~l个月18例,大于1个月10例。按人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4例(40耳),其中伴耳鸣 26例(30耳);对照组33例(3耳),伴耳鸣25例(28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病程、耳聋程度和伴… 相似文献
5.
小儿突发性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突发性聋(突聋)的临床特点、疗效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24耳)儿童突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7例(39耳)成人突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小儿组7例有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时伴耳鸣17耳(70.8%),伴眩晕9耳(37.5%),初诊时0.25~4kHz平均听力损失重度聋以上者23耳,占95.8%;治疗后痊愈5耳(20.8%),总有效率29.2%。成人组有上呼吸道感染史5例,占13.5%,初诊时0.25~4kHz平均听力损失重度聋以上23耳(59%),治疗后痊愈6耳(15.4%),总有效率41%。结论小儿突发性聋听力损失较成人重,预后较成人差。病毒感染可能是小儿突发性聋主要病因,初诊时听力损失水平、初诊时间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 (突发性聋 )的发病特点 ,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2 1例 14岁以下突发性聋患儿 (儿童组 )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等 ,并与 6 7例成年突发性聋 (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儿童组中 11例 (5 2 .4 % )查到可能的病因 ,其中腮腺炎 4例 (19% )、上呼吸道感染 3例 (14 .3% )、耳毒性药物中毒 2例 (9.5 % )、声损伤和代谢性脑病各 1例 ;对照组 19.4 %找到可疑的病因。入院时儿童组听力受损平均88.6dB ,对照组 80 .2d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儿童组听力平均提高 14 .3dB ,对照组提高37.8dB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儿童突发性聋的特点多有明确病因 ,其中以病毒感染多见 ,其耳聋程度重 ,预后较成人差 相似文献
7.
生脉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健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4):232-232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 33例 (35耳 ) ,并与用山莨菪碱治疗的 30例 (31耳 )作对照 ,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6 3例均符合 1997年 4月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 ,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33例 (35耳 ) ,男 2 0例 ,全部为单侧 ,女 13例 (单侧 11例 ,双侧 2例 ) ;年龄 18~ 6 1岁 ,平均 38.5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12小时~ 2 8天。耳聋程度 :轻度 4耳 ,中度 16耳 ,重度 14耳 ,全聋 1耳。伴耳鸣 2 1耳 ,眩晕 4例。对照组 :男 15例 (单侧 14例 ,双侧 1例 ) ,女 15例…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56例(62耳),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患者104例,均符合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将104例患者分为灯盏花组和对照组。灯盏花组:56例(62耳),男35例,女21例,年龄15-71岁,平均39.1岁;单耳50例,双耳6例;发病至就诊时间6h-40d,平均7.5d,其中7d以内就诊者42例(占75%);耳聋程度:轻度5耳,中度21耳,重度28耳,极度8耳;伴随症状:耳鸣4… 相似文献
9.
三七总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三七总甙治疗突发性聋(突聋)的疗效,本文对2002年7月~2002年12月在我科应用两种方法治疗突聋的70例(77耳)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 ,发病率较高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往治疗多采用扩管为主 ,以改善内耳微循环 ,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但由于不同患者发病机理各异 ,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应用降纤酶治疗突发性聋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突发性聋患者 97例。男 6 1例 ,女 36例 ,年龄 10~ 76岁 ,4 0~ 5 9岁 4 7例 ,约占 4 8.4 5 % ;就诊时间在数小时~ 8个月 ,其中一周内就诊者 5 1例 ,2周内就诊者 34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及近期疗效。方法 366例(380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儿童组≤14岁(12例,12耳),青中年组15~59岁(296例,309耳);老年组≥60岁(58例,59耳)。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听力损失类型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32%。儿童组、青中年组及老年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8.33%(7/12)、72.82%(225/309)、66.10%(39/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频、中高频、平坦及全聋型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低中频的疗效最好,平坦型及全聋型其次,中高频的疗效最差,临床上可依据听力损失类型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溶栓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疗效,探讨全频型突发性聋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对64例于2017至2018年间在我科治疗的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纯音听阈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n=33)与无效组(n=31),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水平显著降低、TT显著延长、APTT显著缩短(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的Fbg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且有效组治疗前TT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回归分析示高龄、右侧发病、较低的TT值是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Fbg水平与听力提高负相关,治疗前后Fbg变化值与治疗后听力值负相关。结论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与年龄、发病侧别、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溶栓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状态,Fbg可作为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二次治疗有无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29例(30耳)突发性耳聋且接受过二次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颞骨CT及内耳磁共振检查。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将患者分成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及全聋型4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与局部联合应用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及中医针灸治疗。此外,还接受营养神经及改善微循环治疗。治疗结束后1周复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以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低频下降型及全聋型因耳数较少,未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频下降型(14耳)、平坦下降型(9耳)病例,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2.9%、55.6%;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治疗前为70.36±12.63 dBHL、62.78±11.21 dBHL,治疗后为53.21±11.54 dBHL、46.67±7.91 d 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002; P<0.01);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治疗前通过率为14%、11%,治疗后为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 2.49; P>0.05);听性脑干反应治疗前I波波潜伏期为1.78±0.14ms、1.74±0.12ms,治疗后为1.61±0.11ms、1.60±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 P<0.01);V波治疗前潜伏期为5.78±0.19ms、5.74±0.15 ms,治疗后为5.56±0.16 ms、5.54±0.1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0.002; P<0.01)。低频下降型2耳及全聋型5耳中各有1例治疗有效,因病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分析。结论经首次治疗后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二次治疗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双耳先后发病突发性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可能的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例双耳先后发病(间隔时间>3 d)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患耳侧别、听阈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发病时间、双耳发病的间隔时间及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特点,并与同期收治的单侧突聋患者比较。结果 19例双耳先后发病的突聋患者中,先发耳听阈曲线为全聋型10例(52.6%)、平坦型8例(42.1%)、高频下降型1例(5.3%),听力下降以重度和极重度聋为主;后发耳听阈曲线为平坦型15例(78.9%)、全聋型3例(15.8%)、低频下降型1例(5.3%),听力下降以中度和重度聋为主。双耳先后发病组平均年龄高于单侧发病组,治疗后有效率低于单侧发病组(P<0.05)。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组出现对侧突聋的比例(56.5%,13/23)高于无慢性病史组(2.8%,6/214)(P<0.05)。结论先发耳听阈曲线为平坦型或全聋型者、听力损失程度为重度或极重度者,且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慢性疾病史的高龄单侧突聋患者,对侧耳再发突聋的可能性较大;降脂、降压、控制血糖等治疗可能有利于预防对侧耳再发突聋。 相似文献
15.
Most cases of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HL) remain idiopathic, and the majority are unilateral. From 1989 to 1993, 823 patients with sudden SHL were evaluated. Of these, 14 (1.7%) had sudden bilateral SHL. We reviewed the charts of these 14 patients to compare sudden bilateral SHL with sudden unilateral SHL. Usually, bilateral SHL was asymmetric. Most bilateral cases received combined steroid and vasodilator treatment, while unilateral cases were more likely to receive only one of these treatments. By audiological criteria, 67% of bilateral SHL cases improved, while the improvement rate in unilateral SHL was 52%; however,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bilateral SHL patients showing improvement, both ears responded. Bilateral SHL patients were older at the onset of hearing loss,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vascular disease,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ositive antinuclear antibody titer. Recognition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udden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SHL can help in counseling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Si-Young Jo Sungsu Lee Tae-Ho Eom Eun-Sun Jeun Hyong-Ho Cho Yong-Beom Cho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torhinolaryngology》2015,8(3):206-210
Objectives
While a severe to profound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SNHL) may cause serious disabilit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there have been little studies focusing on this high degree SSNHL.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ing recovery in a high degree SSNHL (>70 dB).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wo SSNHL patients were enrolled. For a long-term follow-up, 46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Hearing level was examined by pure tone audiometry on day 1, week 3, month 3, month 6, and year 1 or after.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he initial hearing los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from 70 to ≥100 dB.Results
After 3 weeks, the recovery rate and mean hearing gain was 61%, 23.85 dB in the 70 dB group, whereas 10%, 6.61 dB in the ≥100 dB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3-week recovery and final hearing outcome. However, there was almost no recovery after 3 months.Conclusion
An early recovery can be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the final recovery in severe to profound SSNHL. Since recovery after 3 months is rare, an early hearing intervention like hearing aid or cochlear implant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high degree SSNHL to restore the patient''s verb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17.
对18例20耳8~14岁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与首诊之间病程较长,部分患儿有上感、流行性腮腺炎病史,可能和听力损失发生有关.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效果类似于成人患者,而全聋者疗效差.东菱克栓酶同样适于治疗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疗效和安全性较好,无明显的出血倾向和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0月确诊并治疗的23例(25耳)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病毒感染史、就诊时言语频率气导纯音听阈及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202例(219耳)成人突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占同期所有突聋患者的10.2%(23/225);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平均听阈(87.7±16.1 dB HL)、全聋型比例(72.0%)、眩晕伴发率(52.2%)及病毒感染率(17.4%)均高于成人(分别为72.5±24.7 dB HL、44.7%、29.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儿童突聋患者与成人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0%、46.6%,痊愈率分别为4.0%、1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且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阈曲线以全聋型为主;疗效与成人突聋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9.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5)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突发性聋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78例(81耳)儿童突发性聋的病例资料。共收集病例78例,81耳,双耳3例,其中男性40例(51.28%),女性38例(48.72%)。年龄9-18岁,平均年龄15.69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频下降型27例,中高频下降型9例,平坦型17例,全聋型25例。分析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因素。Fisher检验比较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儿是否采用特殊治疗(鼓室/耳后注射激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频下降型最高,为96.30%;其次为平坦型,全聋型次之,分别为76.47%,52.00%;中高频型最差,为44.44%。所有患儿总有效率为71.79%。无耳鸣患儿14例,总有效率为50%;伴耳鸣患儿64例,总有效率为76.56%。4例患儿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例有效;21例患者采用鼓室注射甲强龙,14例有效;3例患者采用联合鼓室注射甲强龙和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例有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性聋分型、是否伴发耳鸣与少年儿童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相关。结论低频型、伴发耳鸣的少年儿童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好,中高频型、无耳鸣的患儿预后较差。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激素对首次治疗无效的患儿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例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等,探讨双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7例双耳同时发病,1例双耳先后发病。白细胞计数异常1例,血液流变学异常5例,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g G抗体异常6例(2例未查),凝血功能均无异常,8例患者纤维蛋白原均升高,血糖增高1例,血脂升高1例。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正常。采用分型治疗后,8例患者痊愈1耳,显效0耳,有效0耳,总有效率为6.25%。结论双侧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多样化,病情复杂,预后较单侧突发性耳聋差,须针对不同类型听力曲线采取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