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物汤对综合放血法致小鼠血虚证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综合放血法致小鼠血虚证造血功能的影响,为比较四物汤对不同血虚证模型补血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每日按75g·kg-1体重限食,隔日游泳20min及放血0.4mL共15d,建立小鼠血虚证模型。提前7d,四物汤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每天5,10,20g·kg-1给予四物汤至造模结束,通过血细胞计数仪及流式细胞仪等分析手段,检测外周血象、骨髓细胞周期、骨髓细胞凋亡和CD34+细胞数。结果:四物汤小,中,大剂量组可以使血虚证小鼠红细胞由第7天最低值4.6×1012·L-1,分别显著升高到6.5,7.1,7.0×1012·L-1;在第15天,使血虚证小鼠S期骨髓细胞数由11.53%,分别显著增加到14.34%,14.03%,13.58%。结论:四物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综合放血致小鼠的造血损伤。 相似文献
2.
3.
4.
四物汤及其提取物对辐射致血虚证小鼠造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提取物治疗辐射致血虚证小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基础。【方法】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制成血虚证模型,观察四物汤对其外周血和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基因芯片检测有效单体芍药苷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四物汤、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提取物对血虚证小鼠外周的白细胞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四物汤和芍药苷增强血虚证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芍药苷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G—CSF,GM—CSF,PDGF—α)等,抑制造血抑制因子(M—CIP)的分泌。【结论】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芍药苷,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CSF,GM—CSF,PDGF-α等造血因子可能是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补肾泻肝方对免疫介导再障模型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补肾泻肝方(主药:熟地黄、制首乌、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牡丹皮、黄连、水牛角等)治疗免疫介导再障的机理。Balb/C小鼠经^60Co5.5Gy γ射线照射后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悬液形成免疫介导再障模型。用补肾泻肝方灌喂模型小鼠后检测外周血象、T细胞亚群,应用RT-PCR技术检测IFN-γ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的周围血象及CD8明显升高、IFN-γ基因高表达则明显减弱。提示:调节免疫紊乱状态、减弱再障时的IFN-γ基因高表达,进而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可能是该方治疗再障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两味药组方治疗血虚证小鼠的补血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制成实验性小鼠血虚证模型,测定外周血象、CD34^ 细胞、细胞周期、NFS60细胞增殖以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四物汤在各指标上都优于其两味药组方;(2)两味药组方中,当归相关组对CFU—E,CFU—Mix,CFU—GM的促进作用较好,且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而地黄相关组对CFU—E有增殖作用;白芍相关组能明显促进NFS60细胞的增殖;川芎相关组增加CD34抗原表达,并促进细胞由G0/1期向S期转化,其作用和所含的川芎嗪有关。[结论]四物汤全方优于两味药组方,各组方的作用靶点和作用强度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8.
血虚证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血虚程度(6个月病程)的实验性大鼠视网膜病理改变,并制作血虚证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方法: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3只,前6组18只动物予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依次间隔2d,根据其外周细胞下降率,在18、63、147、168、189d分批麻醉后,取左眼球制备光镜样品,右眼球制备电镜样品,观察其视网膜病理改变。结果:实验大鼠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视网膜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光镜下在63d视网膜各层结构轻度疏松、水肿,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稍紊乱:147d、168d视网膜各层结构中重度疏松、水肿,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明显稍系乱,间隙增宽;189d视网膜内、外核层细胞数轻度减少,细胞密度、视网膜厚度轻度降低。电镜下视网膜超微结构表现为光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数量减少,肿大,甚则脱嵴、空泡状形成;外节膜盘肿胀,不规则,排列紊乱疏松,严重扭曲变形,断裂,空泡形成。结论:因虚程度逐渐加重,实验大鼠视网膜的病理改变也呈逐渐加重状态,后期出现稳定的萎缩病变,血虚证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辐射损伤所致血虚证及用四物汤干预治疗后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确定辐射损伤所致血虚证小鼠的血清及组织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考察血虚证证本质及四物汤的作用机制。[方法]C57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辐射造模组、四物汤反证组。造模7d后于小鼠股动脉取血,同时取脾脏、胸腺及股骨骨髓,并分别提取血清及组织的脂溶性和水溶性代谢物。[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血虚证模型组以及四物汤反证组能够明显的区分。[结论]四物汤治疗血虚证的机制可能与稳定细胞膜,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调节糖酵解,促进机体正常能量代谢以及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酰苯肼引起的血虚证模型小鼠证候可能的物质基础。方法以雄性ICR小鼠为对象,采用乙酰苯肼170 mg/kg皮下注射,第1天和第4天各1次制作血虚证模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细胞与股骨骨髓细胞,取肾脏、肾上腺和骨髓分别抽提R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关基因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皮质酮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酰苯肼小鼠造模3天后体重显著下降(P<0.05),小鼠呈现虚弱征象,小鼠脾脏代偿性增大而胸腺却明显萎缩(P<0.01)。乙酰苯肼组小鼠血液红细胞形态异常、正常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代偿性增多;骨髓成熟的环状核细胞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酰苯肼组小鼠骨髓IL-5和IL-6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L-1b和IL-7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M-CSF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P<0.01),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表达则被乙酰苯肼抑制(P<0.05);肾上腺Cyp21a1与Cyp11b1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小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酰苯肼所复制的证候以血虚证为主,脾脏肿大、肾脏Epo基因代偿性高表达以及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虚性亢奋是该证候物质与功能变化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制作实验性多发性肌炎脾虚模型的方法。方法 :利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加弗氏佐剂结合饥饱失常的方法形成多发性肌炎脾虚证模型 ,观察其在一般情况、肌酶、肌肉与肺组织病理方面的改变。结果 :发现其与人类多发性肌炎脾虚证在一般状态、肌酶、病理上的改变有相似之处。结论 :提示其可作为研究人类多发性肌炎脾虚证的一个手段 ,为人类肌炎中医证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索简单易行的方法诱导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为后续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小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组(C组),B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0.75%乙二醇和0.75%氯化铵的水溶液),C组灌胃给予诱石剂(含1%乙二醇和1%氯化铵的水溶液),1 m L/次,3次/d,连续28 d进行造模,A组平行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间观察小鼠的进食进水情况,生命体征,行为活动及体毛变化,于造模后7、14、21、28 d收集24 h尿液进行草酸和钙含量的测定,于末次造模后处死小鼠,剖取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于造模第3天开始,B、C组小鼠均出现后肢无力爬行,食欲减退,体毛呈进行性晦暗无光泽,C组小鼠的表现比B组小鼠严重;造模7 d后,模型组开始出现不同数量的动物死亡,且C组死亡率高于B组;B组和C组小鼠尿液中草酸、钙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尿草酸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0.01),而尿钙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病理学结果表明,A组小鼠肾小管未见扩张和草酸钙晶体沉积,B组、C组小鼠肾组织均出现肿胀,肾小管管腔明显扩张、变性、坏死,肾间质有明显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表面点状分布白色结晶或钙化,在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有大片结晶存在,且B组的成石率比模型C组高。结论:采用0.75%乙二醇及0.75%的氯化铵混合溶液作为诱石液,可成功诱导死亡率低、成石率高的草酸钙型肾结石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建立小鼠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小鼠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方法:用黄体酮注射液(高、低两个剂量组)攻击雌性小鼠1个月,以皮肤、肝脏组织酪氨酸、MDA含量变化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作为考察模型是否成功的依据。结果:酪氨酸、MDA明显升高,皮肤黑色素沉着增加。结论:黄体酮攻击雌性小鼠所致的黄褐斑动物实验模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芍药苷对利血平诱导抑郁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的行为以及脑组织中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氯米帕明40 mg·kg-1组、芍药苷(50,100,200 mg·kg-1)组,均按10 mL·kg-1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利用利血平诱导小鼠抑郁模型,观察芍药苷的抗抑郁作用。采用HPLC检测小鼠脑组织中单胺递质含量变化。结果:芍药苷(100,2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7 d可显著提高小鼠抑郁模型体温(P<0.05,P<0.01),芍药苷(200 mg·kg-1)可改善眼睑下垂(P<0.01)及运动不能(P<0.05);并可明显升高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P<0.01和P<0.001)和5-羟色胺(5-HT)(P<0.05,P<0.001)含量。结论:芍药苷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27-31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幼龄小鼠厌食症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特制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幼龄小鼠厌食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四磨汤(5 mL/kg、10mL/kg、20 mL/kg)对其体重增长、摄食量、胃肠动力的影响,HE染色观察胃肠道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下丘脑和血清中脑肠肽胆囊收缩素(CCK-8)、生长抑素(SS)、β-内啡肽(β-EP),以及血清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浓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胃窦黏膜中SS、 GAS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重增长、摄食量、胃肠动力、血清中胃肠激素MTL、GAS含量显著降低,以及胃窦粘膜中GAS表达显著下调,下丘脑和血清中脑肠肽CCK-8、SS含量显著升高,胃窦粘膜中SS表达均显著上调,胃粘膜充血,胃、十二指肠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松解脱落;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四磨汤20 mL/kg给药2周后,小鼠体重增长、摄食量、胃肠动力、血清中胃肠激素MTL、GAS含量明显升高,以及胃窦粘膜中GAS表达显著上调,下丘脑和血清中脑肠肽CCK-8、SS含量明显降低,以及胃窦粘膜中SS表达均显著下调,胃粘膜充血情况修复,胃、十二指肠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松解脱落情况改善。结论:四磨汤对幼龄厌食症小鼠有明显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脑肠肽CCK-8、SS,促进MTL、GAS等胃肠激素的释放和胃肠粘膜生长,加强胃肠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及小鼠悬尾抑郁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大鼠慢性应激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慢性应激,并在造模前1 h灌胃给药,共持续21 d。实验前后通过体质量变化、糖水实验、自发活动开场实验测试,观察各组大鼠相应指标的评分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小鼠悬尾抑郁模型:连续给药7 d后用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记录活动次数,再将小鼠悬尾后记录小鼠不动时间,探究各给药组对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在造模21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体质量、糖水偏好指数、水平及垂直运动评分等方面均显著降低(P<0.05),参味宁郁片低剂量组在糖水实验、水平及垂直运动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参味宁郁片3个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慢性应激模型大鼠CRF的含量,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ACTH水平(P<0.05)。小鼠悬尾抑郁模型:各给药组小鼠悬尾后的不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抑郁症中药新药-参味宁郁片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及小鼠悬尾抑郁模型均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2005-2007
目的:初步探索小鼠胃肠动力分型障碍模型。方法:对正常小鼠胃肠动力分析,以小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分别建立小鼠胃肠动力评价标准,将小鼠胃肠动力分为抑制、稳定和亢进三种类型。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分别于造模2、4、6、8、10 d后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确定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造模时间,选择适合实验的小鼠胃肠动力模型评价指标。结果:正常小鼠胃肠动力标准建立:以胃残留率为标准建立模型评价,小鼠胃残留率在(60.00±15.86)%为稳定型,胃残留率在(98.39±2.71)%为抑制型,胃残留率在(21.86±9.13)%为亢进型;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模型评价,小鼠胃残留率在(56.93±21.89)%为稳定型,胃残留率在(8.48±7.20)%为抑制型,胃残留率在(97.30±3.12)%为亢进型。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以第2、4、6天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的造模时间,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的模型评价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造模方法的评价方法。结论:正常小鼠中存在胃肠动力障碍问题,以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分别建立小鼠胃肠动力障碍模型评价标准,以小肠推进率为标准建立的模型评价作为小鼠胃肠动力障碍造模方法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影响,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氟西汀组(3 mg·kg-1),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每组10只。采用小鼠双侧卵巢切除(OVX)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法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动物模型。给药组于每日应激前1 h灌胃给药,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共计21 d。观察小鼠一般体征,行阴道上皮角化实验检测动情周期变化,采用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及体重测试(BWM)观察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海马组织雌激素受体α(ERα),ERβ免疫反应阳性区域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阴道上皮角化实验显示,各OVX组小鼠连续7 d内检测未见动情周期变化,证明去势成功;行为学显示,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组小鼠有抑郁样行为,表现为体重增加缓慢,OFT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减少,FST行为绝望时间增加(P0.01);尼氏染色显示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萎缩及丢失,尼氏小体数量减少;ELISA法显示脑组织单胺类递质5-HT,NE及DA含量减少(P0.01);IHC法显示海马组织CA3区ERα及ERβ,DG区ERβ免疫蛋白反应阳性区域积分吸光度IA值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治疗后,均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行为学异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迅速,OFT自发活动及探索行为增加,FST行为绝望时间减少(P0.01);脑组织5-HT,NE,DA含量增加(P0.01);海马组织CA3区ERα及ERβ,DG区ERβ免疫反应蛋白阳性区域IA值(P0.01)增加;各剂量组间比较,以中剂量较为明显(P0.05)。结论:补充植物雌激素白藜芦醇可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与抑制海马神经元损伤、上调脑组织单胺类递质5-HT,NE,DA含量及增加海马组织CA3区ERα,CA3及DG区ERβ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