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TTF-1和galectin-3在鞍区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鞍区病变48例(包括垂体细胞瘤、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颗粒细胞瘤、脑膜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神经鞘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垂体腺瘤和Rathke囊肿),另选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组织各10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TTF-1和galectin-3在上述病例中的表达。结果 TTF-1在垂体细胞瘤(6/6)、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2/2)、颗粒细胞瘤(2/2)及垂体后叶组织(10/10)中全部(+),在脑膜瘤(0/6)、毛细胞星形细胞瘤(0/4)、神经鞘瘤(0/2)、垂体腺瘤(0/10)、生殖细胞瘤(0/6)、Rathke囊肿(0/5)和垂体前叶组织(0/10)中全部(-),在部分颅咽管瘤(2/5)中灶性(+)。除生殖细胞瘤和部分垂体腺瘤中galectin-3(-)外,其他病例中均(+)。结论 TTF-1仅在垂体细胞瘤、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和垂体后叶组织中阳性,提示这些肿瘤可能为垂体后叶来源,可以通过TTF-1将垂体后叶来源的病变与其他鞍区病变进行鉴别;galectin-3在鞍区多种病变中均阳性,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儿童和青少年各种垂体病变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临床、MRI及病理证实的31例患者的各类垂体病变共49个,其中21例有局限性垂体病变,10例有多处垂体病变共28个.结果垂体性侏儒症(n=13)主要病因有垂体矮小(n=8)和大腺瘤(n=5).4例垂体矮小合并垂体柄纤细和异位后叶.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n=13)均有垂体后叶异常,8例有垂体柄的异常(2例纤细,6例增粗).Langhan's细胞增多症(LCH)与转移瘤各3例,它们均有垂体柄增粗和后叶短T1信号消失,但LCH有扁骨的破坏,而转移瘤均见垂体柄外的颅内转移灶.本组垂体瘤影像学及手术均未见侵袭性生长.5例微腺瘤均为催乳素瘤.3例垂体大腺瘤(3/7)有卒中.无卒中的大腺瘤与垂体增生在MRI表现相似,但临床表现不同.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各类垂体病变, 临床与影像特点相结合能正确诊断该类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表现,评估磁共振对中枢性尿崩症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4例经禁水-垂体加压素试验证实为尿崩症患者的发病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垂体前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10岁及在40岁左右是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各类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72例(占97.3%),肾性1例(1.35%),精神性1例(1.35%);中枢性尿崩症中特发性51.39%,颅脑外伤2.78%,颅内肿瘤38.89%,希恩综合征2.78%,颅脑感染1.39%,垂体术后继发2.78%;61例进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患者显示23例单纯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37.7%),28例垂体柄病变(45.9%)。结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中以特发性居多,垂体MR I有助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最有效的方法。采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能够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而且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彻底,不需剃头、不影响容貌,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24例,  相似文献   

5.
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腺体细胞,生长于鞍内。约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发展,现多采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由于不开颅,对病人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致残率、死亡率均低(<1%)。因此是目前治疗垂体瘤  相似文献   

6.
丁黎  余蓉  辜德英 《上海护理》2020,20(1):56-58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此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垂体瘤生长于重要功能区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瘤、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因此,垂体瘤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岀现并发症,如尿崩症、低钠血症、垂体功能低下等而垂体功能低下又可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增加患者甲状腺制剂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7.
由于下丘脑—垂体后叶病变导致扰利尿激素(ADH)缺乏而引起的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尿综合征称为中枢性尿崩症(又称下丘脑—垂体性尿崩症)。笔者用卡马西平治疗5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最有效的方法.采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能够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而且手术创伤小,肿瘤切除彻底,不需剃头、不影响容貌,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2].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2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24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100例正常垂体的冠状位CT表现,得出四个主要结论:(1)正常垂体高度随性别和年龄而变化。青春期女性垂体可高达9.5mm;(2)正常垂体上缘可为凸形,特别是青年女性;(3)青年人垂体上缘凸隆和高度增加可能与垂体处于增生状态有关;(4)正常垂体可表现为非均匀性强化形式,包括前叶层面窦祥低密度(22%)、中间部层面小囊样低密度(10%)和后叶卵圆形低密度(25%)。这些正常表现或变异不应混淆为微腺瘤。  相似文献   

10.
分析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SIS患者的临床和MRI检查资料.结果: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示单或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具备相应临床症状.MRI检查显示2例患者垂体柄未显示,1例中断,1例纤细,3例前后叶体积缩小,均见垂体后叶异位,其中3例表现为高信号.结论:PSIS表现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MRI特点为垂体体积缩小,垂体柄变细或缺如,垂体后叶异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的MR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PSIS患者行MRI扫描及激素水平检测。所有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T1WI及快速SE序列T2WI、FLAIR T1WI脂肪抑制序列及增强序列(冠状位T1WI动态增强及延迟期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扫描,分析垂体柄、垂体前叶形态和垂体后叶信号变化。结果:40例患者的基础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水平为0.01~1.44μg/L,GH激发试验峰值为0.024~1.750μg/L,均为完全GH缺乏。其中,38例为多垂体激素缺乏,2例为单一性GH缺乏。患者垂体前叶高度为1.2~3.5 mm,平均为(2.6±1.3)mm,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3例患者在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垂体柄均未见明确显示,7例表现为不连续的细线状。所有患者的垂体后叶均未见正常高信号,3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异位在第三脑室漏斗隐窝、垂体柄及下丘脑;5例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也未见异位的高信号。结论:PSIS患者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激素水平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又称西蒙症(Simmond disease),是由于垂体不同性质的病变,导致多种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继发地引起甲状腺、肾上腺皮质以及性腺等内分泌腺功能减退。产后由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进而引起的垂体坏死,称为希恩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又称席汉氏综合征,常在产后大出血或产褥感染伴休克或昏厥,随之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为极度体力衰竭、产后无乳、贫血、渐进出现性征退化、闭经、毛发  相似文献   

13.
低场MRI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PSIS患者9例,观察其MRI表现特征. 结果 9例患者在MRI上均表现为垂体柄缺如,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萎缩或发育不良.实验室检查生长激素缺乏. 结论 PSIS具有特征性MR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下经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s)是发生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也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鼻内窥镜下经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在传统经蝶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新型手术,手术利用现代的鼻内窥镜外科技术,无需外表任何切口,在监视系统监视下直接将肿瘤切除,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明显优于传统的开颅手术和常规的经口一鼻一蝶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与同层动态增强扫描(Gd-DTPA)研究。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本组垂体微腺瘤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偏心型34例(垂体左前叶18例、右前叶14例及垂体左、右后叶各1例)和中心型2例(垂体柄基部偏前及后叶中央区各1例)。同层动态增强后,33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另3例垂体微腺瘤,由于其病灶于T1WI已呈高信号,与正常垂体间分界不清。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SIS)指垂体柄缺如或变细并出现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异位于正中隆突,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不能正常通过垂体柄输送至垂体后叶所致的临床系列综合征[1]。PSIS以生长缓慢为主要症状,可伴甲状腺功能降低、肾上腺功能不全、性腺发育不良等。据相关文献[2-3]报道,PSIS发病率很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无家族史。本科于2015年5月21日收治1例垂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瘤是较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因损伤小、出血少、术野暴露清晰、术后并发症少,成为垂体腺瘤外科手术的首选方式。本次研究回顾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郑茂  叶山东  肖淳纯  任安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11):56-57,109
垂体柄是垂体血液循环的必经通路及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枢纽,垂体柄阻断综合征(pitu-itaty stalk transaction syndrome,PSTS)指垂体柄缺如并出现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异位于正中隆突,下丘脑  相似文献   

19.
垂体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颅内肿瘤,一般约占颅内肿瘤的10%,主要位于鞍内,也可向鞍上或鞍旁发展。分为有分泌活性的垂体腺瘤或无分泌活性的垂体腺瘤 。临床常用经口-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嚓瘤,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将垂体腺瘤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垂体腺瘤。传统垂体腺瘤的手术入路为经鼻蝶入路与经幕上开颅翼点或额下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