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中医药在养老养生领域的独特优势已逐渐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巨量的中医方剂系列中筛选出一些成方,方便有效地在养老养生中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附子理中丸就是其中一条应该重点关注、研究和运用的成方。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为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方,或曰是理中丸与四逆汤的合方。理中丸出自《伤寒论》,见于《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386条、第396条,其中在第396条的  相似文献   

2.
题49:理中丸与人参汤主治何证?二方组成相同,为什么方名和剂型不同?答:理中丸出自《伤寒论》一书,为太阴虚寒证的代表方剂,主治脾胃虚寒,阳气不运,寒凝气滞,以致腹满而痛、自利作吐、饮食不下,或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症。人参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原方条文曰:“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本条论述胸痹之证。胸痹有虚实之分,实者宜用枳实薤白桂枝汤,虚者宜用人参汤。胸痹之表现有心巾痞闷(“心中”应指心下胃脘)、胸满、胁下气逆抢心,二方证状虽一,但因病机不同,治法用方颇有差别。虚者胸痹,病位在胸,病本实出中焦。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  相似文献   

3.
吴瑞春 《山西中医》2005,21(1):42-42
理中汤(一名人参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此方药少而精,法度严密.是治疗脾胃虚寒的常用方剂。笔者临床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常用其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崩漏、痢疾、胃脘痛等,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出自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这6首方剂是针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论述的6个司天之政而设制的,是五运六气方剂中的代表.通过对这6首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发现,这6首方剂的组方体现了因时制方、阴阳配伍、五行配伍的特点.因时制方是把六气变化与四时寒暑的变化结合起来,以药调和顺应四时六气变化,体...  相似文献   

5.
分析历代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及临床应用特点。从《中医方剂大辞典》96 592首方剂中检索包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运用SPSS 11.0中对应分析方法,对搜集的1 406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十八反药对及其同方配伍方剂的年代特点;运用Excel统计得出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的临床应用特点。结果发现各年代的含十八反同方配伍方剂应用具有差异性,宋代应用频率最高;隋唐时期含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占同时期总方的比例为各年代最高;乌头药对、附子药对与宋代关联较为密切,川乌药对与明代关联较为密切,藜芦药对与隋唐年代关联较为密切,甘草药对与各年代关联无明显差异;十八反药对同方配伍方剂在临床各科的应用也具有明显差异。大部分应用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外科疾病中其次,其他各科疾病均较少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怀舟  贾颖 《山西中医》1998,14(5):46-47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首见理中丸方,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四味组成,其方论下有作汤加减法。《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将此理中汤称为人参汤。而在宋本《伤寒论》中“人参汤”作为独立的方名仅在146条柴胡桂枝汤方论中出现,且非指...  相似文献   

7.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1958 年出版).这 2 首方剂均被收录于中国中医药院校高等教育《方剂学》教材,足见其临床应用广泛且效用显著.2 首方剂均用于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变等,所谓"肝阳上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等的治疗.2 首方剂功效、主治看似相近,目前临床运用时常混为一用,但其主治病机有别,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仲景立建中、理中二法,创立小建中汤与理中汤(丸)两方,后之医者宗其法而用,但多有歧义,于临床如何正确应用看似简单的两首方剂,实有深入剖析之必要。1方义异同辨识理中汤(丸),《伤寒论》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396条云"太阳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另《金匮要略》有与理中丸药味相同一方,名人参汤,其云"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  相似文献   

9.
白虎汤和白虎加人参汤均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临床常用的清热方剂,张锡纯善用白虎汤治疗温病,拓展了白虎汤的治疗范围,为近代应用白虎汤及其类方集大成者。本文通过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白虎汤及其类方的配伍用药规律进行整理,探讨张锡纯运用白虎汤及其类方辨治温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应用附子的规律和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一书〔1〕应用附子遍及六经病各篇章 ,涉及条文 38条 (占 9.6% )。按用药出现的频率 ,排列在第 7位 ;配伍附子方剂 2 3首 (占 2 0 .5% ) ,其中2 0方为原方中配伍 ,另有 3方在方后注加减用药配伍的 (小青龙汤、四逆散、理中丸 ) ,显其价值非为一般。拙文就学习与应用体会 ,略陈管见。1 炮 制《伤寒论》使用生附子 ,有四逆汤等 8首方剂 (占34.8% ) ;使用炮附子 (熟附子 ) ,有附子汤等 1 5首方剂 (占 65.2 % )。这些成功的范例为附子的使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根据 ,附子既可制用又能生用。视附子为“大毒之品”,“虎狼之药”,则…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温胆汤立方可追溯于南北朝时期名医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于其制方精要,配伍巧妙,自南北朝时期始,温胆汤作为治疗内科杂病的名方流传至今。根据《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以温胆汤命名而药物组成不同的方剂共有十三首,出自十一部方书。其中尤以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温胆汤最为出名。在《集验方》亡佚后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  相似文献   

12.
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疾患的起因是,血小板凝集而引起血栓形成。本文作者把出自《金匮要略》和《伤塞论》的六种中药方剂分成三组,即栝萎仁、薤白为主剂的栝萎薤白白酒汤(a)、栝萎薤白半夏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为A组;枳实、生姜为主剂的桂枝生姜积实汤(d)、桔皮积实生姜汤(e)为B组;人参、干姜为主剂的人参汤(f)、桂枝人参汤(g)为C组,探讨各种方剂及其单味生药对人血小板凝集的影响。以A组b、B组d、e和C组f、g等五种中药方剂及其六种单味生药进行试验,探  相似文献   

13.
用粥治病在祖国医学中由来已久,“医圣”张仲景就深谙此法。他在《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条文共34条,8个方剂,其中桂枝汤19条、白虎人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1条、十枣汤1条、三物白散1条、理中丸2条、桃花汤2条。我们学习这些用粥的经验,运用于临床中,对提高方药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有重要意义。仲景用粥主要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独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是一首治疗痹证的有效方剂。本人将该方去细辛、肉桂,加大剂量黄芪,治疗痿证,效验亦佳。  相似文献   

15.
自清以前古医籍中,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仅西汉、晋代、东晋、南北朝、北周、唐、宋、元、明、清10代共58部,涉及有关黄连散206首。其中38部出现正名黄连散177首,20部出现异名黄连散29首。整理组方不同黄连散共153首,涉及中药166味,药物分为21类,单味用药总次数819次。通过分析研究历代黄连散组成,可知:1《敦煌古医方》黄连散均由历代黄连散组成核心药黄连、黄柏、黄芩等构成,组成方剂的8味药除茜根外均是频率大于1.0%的主干药。2敦煌古方黄连散可能是《肘后救卒方》和《外台秘要》所载黄连散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16.
脾胃病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证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所载方剂中 ,有不少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这些方剂不仅临床疗效卓著 ,而且配伍用药简练。本文仅就其脾胃寒证、热证方剂的用药思路作初步探讨。1 脾胃寒证脾胃病证方面 ,寒与虚常相兼而生 ,寒则致阳气不足 ,虚则使寒从中生。寒是病之标 ,虚是病之本。《伤寒论》论述的太阴病 ,所谓之里虚寒证 ,即是此道理。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中 ,治疗脾胃寒证最主要的代表方剂是理中丸和吴茱萸汤。理中丸以治太阴病下利为主 ,并用于寒证霍乱吐泻和大病瘥后 ,喜唾 ,久不了…  相似文献   

17.
“当归拈痛汤”是一首清热利湿、祛风止痛的良方。临床上用以治疗湿热相搏所致的关节疼痛、湿热下注所致的脚气肿痛。因疗效甚佳,而倍受医家重视,被收人多种方剂书中。清代吴仪洛辑《成方切用》、汪訒庵撰《医方集解》均谓之为李东垣方。解放前谢观等编辑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亦持此论。近年来,中医研究院、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简明中医辞典》,言此方出自《医学发明》;《中药大辞典》方剂分册(试用本)  相似文献   

18.
“十八反”同方配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但一直存在争议。整理历代方剂96 529首,其中含"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共1 406首,占总量的1.46%,附子类尤其是附子与半夏组合应用较多。"十八反"同方配伍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痼疾、险症和急症,反映了某些难治性病证可能从"十八反"中寻找治疗方法。相反药物的应用与病证特点、病机变化及方剂配伍的复杂关系相关,提示宜忌转化应用的决定因素,取决于病证特点和"十八反"同方配伍的方剂具体配伍环境,对此应当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伤寒论》,药仅四味,配伍严谨,以辛味宣,苦味降,甘味补中益胃,寒热互济,虚实并调,不失为治中焦气机紊乱的一首经方。笔者临床用于治疗病机相同的不同病证,颇获效验。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清以前古医籍中,仅宋、元、明、清四代共29部出现过龙胆泻肝汤方剂。其中22部出现正名龙胆泻肝汤26首,7部出现异名龙胆泻肝汤7首。其26首复方中作用于三焦共36次。方中共涉及中药46种,分为10类,单味用药总次数226次。通过分析研究,频率大于35%的12种药,除知母、黄连外均和清.汪昂《医方集解》所载龙胆泻肝汤的方剂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